“我从小就害怕接触鸡,也不知为什么,现在年纪大了,看见鸡张开翅膀挥动的样子也十分害怕,不敢抓鸡….”

“我特别害怕鸡!怎么回事呢?~我是个成年人,其实胆子也不算小。比如大虫子、大蟑螂、死老鼠我都敢抓!甚至蛇我也敢握在手里玩,只要确定它不咬我!可是唯独就是害怕鸡。而且我怕鸡,并不是怕鸡会啄我,更确切的说好像是一种过敏。假设说如果有两个笼子,一只里关着一只老鹰,另外一只关着一只鸡,我敢贴近笼子去欣赏老鹰,而鸡笼子连一米内都不敢靠近!因为我看见一些鸡头、鸡爪形状的东西就会身上起疙瘩,怕的很。电影电视里出现鸡的镜头我也不敢看!而鹅鸭鸟等其他带羽毛的动物我都不怕!鸡肉我也不爱吃,除了肯德基、炸鸡排等食品我会主动吃之外,其他的如白斩鸡等我都是不动的,鸡头鸡爪更是还夹不敢夹,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更关心的是要怎么样克服这种恐惧呢?因为别人怕蛇怕老鼠还好,因为蛇鼠都是平日见不到的,而鸡却是随处可见的,街上有鸡,我会尽量避开,同时又更怕别人嘲笑我连鸡都怕!”

以上两段自述,来自于豆瓣网友的倾述。一般人觉得不可思议,鸡有什么可怕的,我们爱“鸡”,吃“鸡”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会怕它呢?

但是,这是真真实实地案例,这种害怕鸡的行为表现,在医学或心理学上叫做“恐鸡症”。其实,理论上来讲,任何事物都可以某种特殊形式被赋予“恐惧元素”,并引起恐惧症。除了恐鸡,人们还有“恐鱼”“恐狗”“恐鸟”“恐蛙”…..等数不胜数的恐惧症。

恐鸡症是怎么产生的?

恐惧感的产生,与大脑中一种叫做杏仁核的结构有关。杏仁核有两条传导信息通路。一条叫做皮层通路(间接通路),另一条叫做皮层下通路(直接通路)。

杏仁核、丘脑、大脑皮层的解剖位置

在皮层通路(间接通路)中,由感官系统感知到的刺激信息首先会达到丘脑,然后再通过大脑皮层对这些信息进行细致分析,最后再将分析结果传送到杏仁核。这条通路,虽然较慢,但是它分析的很细致,很正确!

而皮层下通路(直接通路),顾名思义,无需要通过大脑皮层进行细致分析,刺激信息可由丘脑直接到达杏仁核。

因为无需在大脑皮层进行细致分析,而且,杏仁核在位置上与丘脑很近,所以这条通路很快,可以第一时间使人调动机能,不需要去额外思考。当人被吓一跳后,会不自觉地会远离”危险源“的反应,这就是皮层下通路的机制在起作用。

而”恐鸡症“的刺激信息走的就是皮层下通路,即快速通路。这其实就是一种条件反射,这种条件性恐惧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记忆,不过这种记忆不需要人的意识参与。

杏仁核记忆形成的皮层及皮层下通路

说到记忆,就不可避免地要讲到大脑中另一个极其重要的结构:海马!这里的海马显然不是海洋中的动物,只不过因为它的结构长得有点像它,所以人们将其称为海马。

海马与人的陈述性记忆直接相关。何为陈述性记忆?陈述性记忆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术语,用在记忆分类中。它和程序性记忆共同构成记忆的整体。

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可以通过语言传授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如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的生活常识都属于这类记忆。

海马与陈述性记忆直接相关

曾经就有一位女患者,她的海马受了严重损失,所以她记不住新东西。人们经常说“鱼的记忆只有7秒”。那么这个比喻用在她身上就非常贴合。

医生每次给她做治疗时,都必须做一次自我介绍,并且和她握手。有一次,出于测试目的,医生在手里暗藏了一枚钉子,所以当她和医生握手时,她就被钉子扎的生疼。

不过过不了几秒钟,她就会完全忘了这回事。但是,当医生再一次去看她时,和以往一样,她又不认得医生了。

但是,这次医生要和她握手时,她却拒绝了。虽然讲不清为什么,但是她就是感到害怕。

神经学家勒杜(Joseph LeDoux)

现在我们知道,这种无意识的记忆就储存在杏仁核内。神经学家勒杜(Joseph LeDoux)认为,杏仁核在这种无意识记忆里所起的作用就好比海马在有意识记忆里所起的作用。

勒杜特地用老鼠做过相应的实验。他先让实验室的老鼠听某种声音,然后对它实施电击,以引起老鼠的恐惧感。

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即使没有施加点刺激,只要一听到这种声音,老鼠就会感到恐惧,四处逃窜。然后,勒杜再小心翼翼地把老鼠的大脑皮层捣毁,只保留皮层下听觉通路。

如果是人的话,就好比那位损坏了海马的女病人。但是,当这种声音出现时,老鼠依然表现出恐惧。这种恐惧和那位女病人时一样的,是通过皮层下快速通路实现的。

这种恐惧的形成经过皮层通路,没有意识参与其中,所以很难用讲道理来消除。

“恐鸡症”的恐惧信息通路也是走的皮层下通路。虽然,在没有刺激源的情况下,人们和有“恐鸡症”的人进行交谈,ta也能意识到鸡的无害性。

但是,当“鸡”这种刺激源出现在他们面前时,因为下丘脑与杏仁核很近,存在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所以当病人还没有来得及通过大脑去理性分析时,“恐鸡”信号已经通过皮层下通路占领了杏仁核。

所以,当他们看到鸡时,他们就是害怕,极度的不舒服,他们会心跳加速,紧张,冒冷汗,直到逃离现场。

恐鸡症的原因包括哪些?

这个原因很复杂。一般人认为可能与童年的接收到太多关于“鸡”的负面信息有关。我们先来看一下某些网友的事例。

“原来是小学里的自然书上那幅石油污染什么的图,然后有只鸟站在里面,全身都是黑糊糊的,眼睛直勾勾看着镜头!!十几年来噩梦的根源啊擦!小学生的课本太凶残了。”

“因为小时候在农场被很大的鸡啄过 而且鸡飞起来真的好可怕!”

“我是看到过被小孩子虐死过的小鸡小鸟,各种惨状,结果就很怕。”

我们可以看见,很多恐鸡症人群都有这么某种早年关于“鸡”的恐怖负面信息,这也信息以皮层下通路的方式存在在杏仁核中。只要出现丝毫相关或类似信息,就可能会被调集出来。它的来袭是不需要大脑皮层(意识)参与的!

恐鸡症可能与童年心理阴影有关

但是也有人认为可能与基因有关。就好比我们一般人会怕蛇一样,那是因为我们的祖先曾经在某段历史里,吃过蛇的不少亏,被蛇弄的苦不堪言,以至于以某种基因方式积淀了下来,造就了即便我们现在已经能理性客观地看待蛇,但是当我们看到它时,还是会不由自主的头皮发麻。

恐鸡可能与恐蛇一样,与祖先的基因积淀有关

那么恐鸡又是为何呢?我们吃鸡还不急呢,在历史上,我们的祖先还曾经被“鸡”欺负过?这个还真不好说,现代研究表明,鸟类的祖先就是恐龙,而可能作为哺乳动物的我们,在某段时间里曾经与恐龙或鸟类存在过某种剧烈的竞争关系。所以,这段历史以基因方式传承了下来,并以某种非意识能解释的记忆方式(皮层下通路)保存了下来。

恐龙是鸡的祖先

怎么克服恐鸡症呢?

其实,恐鸡症就是某种过敏症。只不过不像花粉过敏等身体过敏,它是心理的过敏。就像所有过敏治疗一样,脱敏疗法可能是比较良好的方式。

人们可以通过刻意接触小剂量的过敏原,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去适应它,然后一点点加大剂量,最终回归到正常。

恐鸡症人群,可以先看一些关于鸡的图片、鸡的玩具,最后再去真实有限小强度地去接触鸡,最后一点点回归正常。

要记住,鸡并不可怕,恐鸡也不丢人,这只不过是某种自然现象而已。只要遵循一定方法就可以根除。而对于正常人来说,人们对于患有恐鸡症人群应该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这无关于“面子”之类的,这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