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已是中央军事委员的张震打算退休与夫人安享晚年,但邓小平找到了他。

“张震同志,您愿不愿再为国家做做贡献?您看,如今我已经88岁了,您才78岁,还很年轻嘞!”

而心系国家的张震,只得接下了邓小平的“烫手山芋”,继续在一线岗位上奋斗终生。

那么,张震为何能走进邓小平的视线?他曾为国家做出过什么贡献呢?

张震

英勇少年郎

张震于1914年出生在湖南省平江县一个贫穷家庭,虽然他是最小的孩子,但却未能得到父母的厚待,眼看张震快要饿死了,母亲只得含泪将他送给朋友养育。

恰好这个朋友一直怀不上孩子,家里也有些权势,张震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了许多欢乐,而张震也因此获得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

除此之外,养父还经常身体力行地教导他。

“如今的中国非常不安定,你要好好读书,以后为改变时局做贡献,看看与你同龄的人,大多都是早早谋生或者荒废时光,你一定要珍惜现在。”

张震

因此,张震进入学校后非常的刻苦,时常请老师帮自己答疑解惑,还在闲暇之余参与了学校的童子团,初步了解国情。

随后,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学,然后被童子团的老师推荐进入少年先锋队,他还在其中担任宣传部长,周末时总会一家一家的宣传革命理论。

许是能力出众,老师和父母主动让他参与了“三月扑城”,当时的他很早就来到学校,还带着一袋子的宣传稿和手工“炸药”,一脸坚毅的看着领导人毛简青。

“请放心地将工作交给我,我将圆满完成任务!”

张震

因此,在毛简青日后向中央推荐的青少年队伍中,就出现了张震的身影。

“这孩子,是块璞玉!倘若好好打磨,他日必成大器,在起义中的表现,竟连比得上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同志!”

其实,张震的养父母就在当地的抗击队伍中任职,还时不时接济生活困难的村民,养母时常告诉他。

“没有大家,何来小家?倘若国家都没了,那我们就像失了根的浮萍,一生都在飘荡。”

张震

因此,张震非常热衷于革命活动,在起义之前,他就做好了起义的相关工作。

在起义中,他首当其冲,凭着瘦小的身躯带着土炸弹穿梭在县城的大街小巷,时不时就给敌人放“冷箭”。

虽然这场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农民众志成城的力量已让敌军忌惮,他们不仅将大批队伍撤出县城,还有意无意地朝农民示好。

而共产党带领的部分红军也在此处驻扎,为支援毛主席的“土地革命”做好准备。

由于张震在起义中立了大功,学校特地为他与毛简青之间“建路搭桥”,他对国情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

后来,他被毛简青看重,并参加了“平城起义”,这次带队的有彭德怀和黄公略等大将,

这次的起义活动比之前更为激烈,有许多农民因此丧命,也有许多农民自此走进红军队伍,而张震,就是后者。

后来,他告别家乡加入了工农红军,随后还因个人能力出众被党中央看中,授予他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起初,他还不适应军队的规定,许是孩子天性,他经常因时间问题被班长训斥,一次二次还好,多了他也不耐烦了。

“就只是一二分钟的时间差,至于那么斤斤计较吗?你再训斥我,我就回家!”

但此番“威胁”不仅没有吓退班长,张震还因此被关了禁闭,养母知道此事后还特地给他写了一封信。

“共产党是我和你父亲在众多党派中,发现的最有希望完成中国解放大业的党派,我听说孩儿因观念不同与队友起了争执,虽心疼孩儿的被罚,但更生气孩儿的不守纪律。”

“如今孩儿已是共产党员,应扛起拯救国民于水火之中的大业,望孩儿看完能改正缺点,我们会一直在家里等待着孩儿凯旋归来的好消息。”

此信如当头喝棒般敲醒了张震,他开始主动写检讨书反思错误,在禁闭期结束后,还经常抱着党规来读,很快就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除此之外,他还积极参与各种训练,每当党中央领导人出了新的战略理论或者思想日记时,他总会日日拜读,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理论知识,为后来担任带领红军反“围剿”斗争奠定基础。

不惧苦难,勇于抗争

1931年,张震进入红三军团担任指导员一职,参与中央所有的反“围剿”斗争,此时的他不过17岁。

对此,连长也不由得开始对他进行劝告。

“小子,听说你作战能力很强啊!你的长官对你评价非常高,如今的战斗不再是以前的打游击了,极有可能会死在炮弹下,倘若你的父母还健在的话,我建议你不要参加这次斗争。”

话音刚落,张震就被气得脸红脖子粗。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怎么会以害怕和父母健在为理由拒绝参与战斗,你这是看不起人!”

后来,他在斗争中时刻站在第一线,往往是他到前面开路,后面的队友才跟上,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广昌战役中,他还意外被炮弹击中。

1934年4月,毛主席等人被排挤出中央,带领红军进行第五次反“围剿”的是博古和王明,这二人只会纸上谈兵,也是造成红军长征的罪魁祸首。

当时,蒋介石存着灭了共产党的心思,径直派出11个师与其争夺军事宝地,而执行反抗命令的红军队伍是红一军团和张震所在的红三军团,前几次的胜利使他们信心大增,以为这次也能化险为夷。

但意外总在不经意间发生,当国民党军队朝着大罗山发起进攻时,红三军团居然手足无措,以张震为首的战士一直抗争在第一线,依旧阻挡不了他们前进的步伐。

与他们激战一天一夜后,双方都默契地进行短时间的休战,由于阵地三面都被他们包围,以张震为首的红三军团决定死守饶家堡。

但此时的红军已经精疲力竭,当国民党军队在喝着热汤吃着羹肉补充体力时,红三军团却只能啃着无数不多的硬邦邦的干粮,张震还以年纪小吃得少为由,将大部分干粮让给负伤的战士。

这便是他不小心中弹的原因,深夜,国民党军队突然毫无预兆的朝饶家堡开炮,出其不意的炸死了多数红军,而张震则突然惊醒,又再次站在抗争第一线,以轻机枪和手榴弹与国民党先进的武器硬碰硬。

结果自然显而易见,由于营养不良和武器落后,他在狙击敌军的过程中,小腿和肩膀意外中弹,但强烈的剧痛非但没有使他退却,反而还让他的头脑更加清醒。

而张震竟凭借一己之力击杀五十多名敌军,这也让他走进了毛主席的视线。

经过18天的激烈对战,党中央清楚地预料到了战争结果,只得暂时撤退,使得党好不容易得到的地盘又被国民党收回。

而张震早因失血过多而昏迷在战场上,还是连长将他背到了医院,当他睁开眼看到白茫茫的墙壁时,突然弹起。

“我这是在哪?我们胜利了吗?”

“我们输了,饶家堡被蒋介石拿走了,红三军团也死伤过半,党的下一步计划还没出来,不知以后的路怎么走了。”

待张震正为战友悲痛不已时,一阵中气十足的声音闯了进来。

“谁是张震,听说他立了大功啊!我是他的长官黄克诚。”

随后一个穿着军装的男子就走了进来,张震朝他敬礼。

“长官,我没有带领好所属战士,还让他们惨死,不是立了大功,而是犯下大错啊!”

可黄克诚只是摇摇头。

“这不是你的错,当时你没有权利决定军队的战斗方式,如今红三军团已经遭遇重创,你们这些活下来的战士应该带着他们的希望振作起来,你随我去前线吧。”

许是吉人自有天相,在张震离开不久,医院就因叛徒的出卖而遭到炮击,来不及撤离的战友和医生都死在其中,党的力量又被削去大半。

随后,张震就化悲愤为动力,参与了长征途中的各大战役,成功掩护主力部队撤退。

并且,毛主席对张震的评价也相当的高。

“这孩子很厉害,才22岁就已经能高质量地完成任务了,依我看给他升个参谋长吧,不要浪费人才。”

因此,张震后期的发展如芝麻开花般一路向上,他不仅参与了新苏区的创建,还进入了抗大学习,系统地将作战经验制成了逻辑图。

后来,当抗日战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张震利用学校知识和个人经验,带领八路军保卫华中地区,创造一个又一个战争神话。

于是,毛主席趁热打铁,将他安排到抗大任校长一职,他也借此培养了大批革命火种,日后在解放战争中大放异彩的战士和将领,几乎都出自他的精心教导。

而他也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出色,以至于邓小平也注意到了他。

那么,他又是如何作战的呢?

功成名就,坚守本心

抗日战争结束不久,蒋介石就发动内战,此时的张震已是一位“老将”了。

他被毛主席安排到华东野战军中任参谋长一职,而华东野战军本就不弱,此次毛主席可算安对位置了,使张震和华东野战军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济南战役”张震与粟裕一起,以沉着冷静的态度和出其不意的战略,歼灭国民党军队10万余人,后来被毛主席称赞。

“张、粟二人,为党解放全中国做出了卓越贡献,济南战役的胜利断了老蒋的手脚,他再也没有能力反击了!”

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张震又被毛主席安排到全国各地做司令员和军事部长,他不仅提出新型的训练计划,还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

1953年5月,他主动提出参与抗美援朝战争的请求,但此时的他已是中国的军事首脑之一,毛主席等人曾拒绝他的要求,但他仍然坚持要前往朝鲜战场。

“彭老总的贡献不大吗?为何他就能去,我的功劳比彭老总小多了,我想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请主席允许!”

后来,他成功到达了朝鲜,担任了志愿军军长一职,成功率领部队打好了金城战役,此次战役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战,消灭了敌军5万余人,收回了大量土地,不仅让美国人看清中国军队的实力,还为停战协议的谈判增加了筹码。

当张震班师回朝后,他被授予了中将称号,先是担任军事学校的院长,后是担任军事部门的后勤部长,直到78岁都在兢兢业业的工作。

许是年轻人一代比一代强,张震决定将接力棒传给年轻一代的优秀军事人才,自己则退居幕后。

但此时已是1992年,国家正走在改革开放的陌生道路上,急需经验丰富的老将来指引方向,因此邓小平找到了想要退休的张震。

只见他拿着张震的申请退休信,诚恳地说道。

“张震同志,您如今已是中国的主心骨,我知晓您已劳累了一生,但中国是我们辛苦成立起来的,请您再为她保驾护航吧,你看,我已经88岁了,但是你才78岁,现在还年轻呢,再干一届吧!”

于是,张震接受了邓小平的邀约,一直到1998年才真正退休,此时的他已经84岁了,与众多革命先烈一样,他几乎将一生都献给了中国。

读完这个故事,我们不禁佩服张震对党的赤诚之心,和对国家的深深眷爱,倘若他没有抱着拯救国家的心愿加入共产党,兴许中国就不会那么快解放,抗美援朝战争就不会那么快胜利。

因此,今人应当学习张震的美好品质,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此促进中国的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