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很多城市被禁了爆竹,但过年时,近郊处依然可闻喜庆的声音。尤其当时针接近初五零点时,某种跃动的情绪突然就被点燃,很快结成一片。此时,大家内心都只有一个想法,这年的财神爷一定要好好照顾下自己。

为什么是初五呢?

因为,在很多地区,初五是接财神的日子,这一时刻和除夕夜一样热闹,被烟花点缀绚烂无比的天空,似乎预示着人们对生活最朴素的一种期待。

其实,民间总是会将自己的想法,在节日里尽情释放,且带着很虔诚的尊重。如果说,鞭炮的作用在于大年夜是“除夕”,那么,此刻就是希望财神爷能听见自家的“心愿”。这其中,在民间最有知名度的财神,应该就是赵公明了。

除此,商户人家平时也会敬关公,他对刘备不离不弃,是“忠义”的完美诠释,所以,他也被尊为财神。另外,比干和范蠡也得到了民间的敬重,认为他们可以给自己带来财运。后者的经商生财之事,广为商人流传,都希望能如陶朱公那般,抓住商机,成就一番商场传奇。而前者,大多人是从封神演义中认识,他一心为国却被取了心,据此,民间认为他一定会秉公办事。

其实,不管是关公、范蠡还是比干,他们都是历史上的名人,他们都为了国家或者某项事业尽心尽力,丝毫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所以,民间不仅尊敬他们,还将他们给分了类,关公和赵公明是“武财神”,范蠡和比干是“文财神”。

看赵公明的财神像,形象高大威武,神情凛然,头戴盔身披甲手执鞭,面黑须浓,往那一立,让人瞧着立马就无比自信。而且,画像周围还有大元宝、宝珠、聚宝盆等这些财富的“符号”,这也是民间对生活的质朴祝福,希望可以增加自己的财运和福运。

那么,关于赵公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事实上,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和“财神爷”这个名号丝毫没有瓜葛。晋代以前,他专管“索人性命”,有点像民间熟悉的“阎王爷”。但到了隋唐时期,他却变成了“瘟神”,做的那些事,就是祸害生灵。这在《列仙全传》中有记载,是鬼神之一。

这形象怎么看都让人难以置信,那么,他后来怎么就成了“财神爷”的呢?

从瘟神到财神,这跨度是有点大。有学者考证,赵公明职业的跨界,应是从元代开始,明代彻底定论。当时,有两本书,《道藏·搜神记》和《三教搜神大全》将其形象进行了“刷新”,使得民间多了一位财神爷。此外,书中还详细记载了他的生平,说:赵元帅从秦时就隐居山中,并修炼悟道,后来,就成了张道陵修炼仙丹的守护神。之后,被玉皇大帝封了一个官职,“正一玄坛元帅”,职权范围很广,其中,就有“买卖求财”。

于是,他就被民间尊为了财神。

并且,书中还提到了他的一个权力:“保病禳灾”。于是,他的身份从“散毒啸祸”变成了“除瘟”及“求财”。其实,从这里可以看出,这是民间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极度期盼。元朝时期,汉人的生活极度压抑,政治上无权力,生活上也缺乏保障,大家只能希望“天降”福运和财运,哪还需要那些“瘟神”上门呢?最终,在文化不普及的古时,这番对人物的“改造”似乎很快就被民间接受了。

因为,大家都会在他“神诞”的那天,即三月十五,去财神庙敬祀,据说,可以让人致富。此外,古时的做法讲究更多,如果是商家,就会请人装扮成财神。在这一天,或者正月初来到店堂,这种“登门”寓意“财神上门”,祝福这一年生意旺,财源旺。此外,民间对“财神”的界定也很广泛,那些对当地有过贡献的人,都会被认为是当地的财神。

扬州邗沟的大王庙,以前就供奉着夫差和刘濞。都知道,这二位在史学家眼中各有胜负。但在民间看来,他们就是“财神”,前者开了邗沟,后者在盐业和铸钱上有贡献,这些自然发展了当地的经济。更有甚者,在北京安定门外有座五显财神庙,供奉的财神是流行于江西婺源德兴一带的五个兄弟,说他们可以保佑贫苦百姓。而且,在春节期间,大家还会在正厅悬挂一幅“招财进宝”像,图中是财帛星君,捧着一个宝盆。

并且,除了“财”,民间还对福禄寿喜一样喜欢,会将这些神列在一起,希望天佑自己、天佑家人。

所以,这些带来福运和财运的各路神仙,不论出身如何,都是民间的一种信仰。因为,在自身无力达成目标时,心中就期望可以有“奇迹”发生。只是,在等级分明的古时,真正有几人会替百姓说话,又有多少奇迹可以发生呢?可是,不管怎样,那都是民间的一种期望呀。

其实,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对未知的事情都有一种期待,都会有各自所信奉的神仙。可能,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种迷信,但从精神层面来说,这只是人们的一种信仰,一种心灵的寄托。

参考资料:

【《三教搜神大全》、《列仙全传》、《道藏·搜神记》、《三教搜神大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