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同志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人生,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

此时,距离香港回归祖国的7月1日,只剩下不到5个月的时间,而小平同志心心念念地想见证这历史时刻的愿望,并没有实现,成了他临终前最大的遗憾。

当日,躺在病床上的小平同志,身体已经极度虚弱,但是,在面对着神情悲伤的夫人卓琳及病床前的子女,他却强打起精神,尽最大力气展露出微笑。

看着小平同志嘴唇微微颤动的样子,卓琳俯下身来。

图1

“我有几件事,想单独跟你交代。”

直到看着夫人卓琳让子女们出去之后,才将自己最后的心愿,一字一句地说了出来。

小平同志去世之后,江泽民同志便派人前来,向卓琳征求小平同志如何料理后事及有关追悼会的意见。

卓琳并没有口头答复,而是含着泪给江泽民同志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将小平同志临终前的4个愿望,做了翔实的告知。

15岁离家为革命未能尽孝

小平同志,1904年8月22日,出生于四川广安。

1919年,他15岁时,便离家,先是去到重庆的留法预科班学习,接着便前往法国留学,并在留学期间,接触了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一名共产主义革命者。

图2

自此之后,小平同志便一直投身于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再也没有踏足过故土。

“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和民族,不仅未能在父母跟前尽孝,连父母相继离去的时候,都未能陪伴在身边。”

这是许多人在研究小平同志的过往历史时,曾给予他的评价。

小平同志,很少在公开场合,提到了自己的父母,以及有关父母的往事。

但这种未能陪伴父母,也未能给父母送终的遗憾,却一直是隐藏在他心中的永远的伤痛。

小平同志的母亲淡邓氏,对这个儿子十分疼爱,无论她去哪儿,总会把儿子带在身边,一步都未曾远离。

可15岁的小平同志被父亲邓绍昌准备送往法国留学的时候,最初母亲是反对的。

图3

可淡邓氏是一个深明大义之人,她知道,在当年中国正处于大变局的时代,让儿子去法国留学,不仅可以学习西方的先进知识,还可以开阔儿子的眼界,对儿子以后的人生大有裨益。

再加上小平同志自己也坚持要去,母亲只能含泪送别。

但考虑到小平同志当年不过15岁的幼小年纪,母亲哪能放心得下,自儿子离开之后,便是百般挂念,最终思念成疾。

在小平同志正式动身前往法国留学6年之后,即1926年,一直未能见到儿子的淡邓氏,病情急剧恶化,并最终撒手人寰。

此时的小平同志,才刚从欧洲来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

因为天隔地远,当他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之时,已过了许久,便是母亲的后事都早已处理完毕,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学习,又是党的安排,他只能望向南方家乡的方向,含泪哀悼。

1927年回国后,很快又遇到大革命失败,国共合作破裂。

小平同志离开了最初工作的冯玉祥部队,开始了一段长达近十年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革命运动。

图4

因为小平同志的身份,父亲邓绍昌及家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他不仅无法照顾到自己的父亲,甚至连联系都彻底断绝。

1936年,因为操劳过度,邓绍昌也一病不起,并很快离开了人世。

而此时的小平同志,才刚刚经历了千难万险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并到达延安不久。

因为国民党政府的防控,小平同志连父亲去世的消息都无法得知,又一个至亲之人的离去,他没能陪在身边。

有关父亲去世的消息,直到1937年国共全面达成第二次正式合作之后,小平同志才通过与家人的联络得知。

这迟来的噩耗,让他一连几天都没能从悲痛中走出。

父亲邓绍昌,他本身就是一个具有革命思想的开明人士,不仅作为父亲把儿子培养成人,而且倾家荡产也要支持小平同志去法国留学。

图5

可以说,要是没有父亲的大力支持,小平同志也就失去了在法国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及投身革命的契机。

他为了革命事业,牺牲了对父亲母亲尽孝的机会,牺牲了与父母共同的生活与陪伴,在父母临走之际,连最后一眼都没有看到。

三起三落等待时机为国效力

每当提成新中国成立后的小平同志,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个词:三起三落。

没错,小平同志虽然一生为革命付出了许多,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立了下卓越功勋,但他的人生与事业,却依旧起起伏伏,历尽磨难。

他多次被免去所有职务,一度被下放到基层工作,其中时间最久的一次,就是1969年到1973年在江西新建县拖拉机厂的劳动。

这些起伏,对于经历过血与火的革命洗礼的小平同志,算不了什么。

他总是对未来充满着信息,并抱着乐观的态度。

“人生嘛,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怎么可能都是顺利,总有不顺的时候,咬咬牙挺过去,明天总会如期而至。”

小平同志在江西新建的时候,站在小院里,总是喜欢用这句话安慰着夫人卓琳。

图6

他在面对每一次困境与苦难的时候,都表现得十分淡然,但他并没有很多人的那种认命的观念。

“我们共产党人是不唯心、不认命的,面对苦难的时候,我们既要吃得苦、承得起难,也要抓住机会、创造条件,从苦难中解脱出来。”

这是小平同志对于阶段性苦难的观点,他不会因为陷入泥淖而失去了前往的力量。

恰好相反,每一次的跌落谷底,都会激发他更大的向上的勇气。

从十几岁就投身革命的小平同志,早已形成了自己如何面难各种困难的世界观。

在他被免去各种职务的时候,对他来说,这段时间正好可以让他更加全面而冷静在考虑许多问题,可以自己着眼,来审视这种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

而找到症结的小平同志,便想着要如何打破这种困局,消除其中的根源。

他会更加努力地寻找机会,寻找可以继续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能力与智慧的机会。

小平同志每次沉寂之后,他总会积极主动地争取复出,即便面对的是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但他依然坚持不懈。

图7

终于,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全面恢复了邓小平同志的党政军一切职务,而此时的小平同志,已是73岁的高龄。

“我还能为国家工作几年。”

当时的小平同志,对自己的身体与精神充满着信息。

而且,在多年的浮浮沉沉当中,他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那就是改革开放。

他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并用他的英明与智慧,灵活变通地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与发展,正是因为小平同志的高瞻远瞩,才让中国开始了经济的全面振兴与腾飞。

退休后仍旧不忘推进改革开放

邓小平同志,第一个提出了取消干部终身制的观点,也是第一个真正的践行者。

1989年的时候,以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向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行过渡。

当时的小平同志,虽然已经85岁,但身体与精神状态均十分良好,原本尚有足够的体力与精力,应对领导岗位的工作。

图8

但他并没有恋权,反而急着进行权力的交接,让江泽民同志尽快接手各方面的工作。

为此,他1989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上,便正式提出辞去最后一个职务: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我们年龄大了,精力自然会跟不上,该交班的时候就要交班,不要恋权恋位,让高级领导也要遵循退休制度,退下来,过几天清闲的日子,放手让新一代去做事,岂不更好。”

小平不仅自己主动退出领导层,还动员其他老同志该退休的就退休。

据小平同志身边的人说,他其实一直盼望着有一天能过退休生活,到处走走逛逛,带带孙子,享受一下晚年的天伦之乐。

图9

每当有人问及他退休之后的打算时,他总会笑道:“我想做的事有很多,至于能不能都做了,我也不敢保证,但有一点还是可以的,最起码有人找我打桥牌,我能抽出时间。”

如果说小平同志的爱好,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桥牌。

没错,他非常喜欢打桥牌,但是,在职的时候,不要说周末,即便是每天晚上,都要因为公务而忙到半夜以至凌晨,根本就没有时间。

刚退下来的小平同志,也的确清闲了一段时间,他打发时间的方式倒也简单,带孙子,看书,打打牌。

可是,时间还没多久,他又闲不住了。

因为,他发现代表着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上海、广东等地,竟然都出现了保守的思想,在改革开放的既定国策面前,许多人开始前怕狼、后怕虎,裹足不前。

如果任由这种思潮与形势发展下去,中国必将退回到封闭的时代,中国好不容易构建的经济环境将被破坏,而原本快速发展的经济态势,也将陷入停滞。

“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国策,你们不能因为任何原因,对这一政策产生怀疑与顾虑,我希望,你们的胆子能再大些,步子能再快些。”

小平同志眼看着问题越来越严重,便再也坐不住了,在1991春节的时候,明面上以来上海过年的名义,实则是想将自己的想法与上海市政府的领导进行说明。

1992年,他又前往了中国另一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

图11

对于广东的改革开放,特别是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的特区深圳,他更加地关注。

“我们为什么要打造深圳这个经济特区,就是拿它当试点、当窗口,就是拿它来试错。”

小平同志神色凝重地看着广东省委的领导,接着道:“改革开放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犯些错误总是难免的,如果连点错误都不敢犯,那就是忘记了我们改革开放的初衷,也是忘记了我们打造深圳这个经济特区的初衷。”

小平同志这次前往广东以及发人深省的讲话,被称之为“南巡讲话”,正是有这次南方谈话,才重新坚定了人们对改革开放的信心,重新将中国的经济建设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临终前为何留下4条遗愿

小平同志,前半生为了中国革命,断然放弃了为父母尽孝的机会,连父母最后一面都未曾得见;后半生在起起伏伏中,从未忘记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并在全面复出之后,将中国推向了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之路。

在他生前,他的心中只有中国的革命与建设,而在他即将离世的时候,他仍旧心念着中国,而他此时唯一能做的就是,将他身体的一部分奉献给他人,而对于后事办理方面,尽量避免花费国家的钱财。

这四条被他亲口告知夫人卓琳,并由卓琳以书信的形式传达给江泽民同志的遗愿,究竟是什么呢?

图12

一是,他希望自己去世之后,不要搞遗体告别仪式,以此减少悼念环节。

二是,他希望自己的追悼会,在遗体火化之后再举办,其中传达遗体要火化与追悼会简办两层意思。

三是,他希望将自己的骨灰撒向大海,像周总理一样,最终回归到他热爱的这片土地与山河湖海。

四是,他希望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给其他人,这是他还能为社会做出的最后一份贡献。

结语

通过小平同志最后的遗愿,我们不难看出,即便是他离世之后,他仍旧坚持着自己一贯的党性与原则,不希望自己的丧事大操大办,不希望自己离世后还给国家造成负担。

图13

而他在离世之后,身体唯一健康并可以捐献的,只有眼角膜,而他却依旧想着利用自己遗体的一部分,造福社会、造福他人。

小平同志的伟大,并不只是表现在他的丰功丰绩上,更表现在他人生的诸多细节当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