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室不须寻旧梦,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句话是近代中国的宗教领袖赵朴初老先生说的。
我是一名中医学生,从大三开始就在医院里实习,每天看别人欢天喜地地生,也看别人疼痛难受地死。跟着老师查房出诊的时候听着患者诉说病情,医生因为时间有限,有时对他们除病情以外的唠叨会有些不耐烦,而患者们会因为医生的不耐烦而心生抱怨,就这样医患关系总有一丝不和谐。我也明白了医生为什么容易成为作家,因为每天看见各色各样的人,他们不但跟你诉说病情,也在诉说自己的人生。
大三到大四是过渡的一年,在这第一年里,因为见到的苦痛比过去的十几年都要多,看多了却也觉得生活不过如此,人生活灭是在瞬间之内。也会想如果躺在冰冷的病床上的是自己,那时的心态又将是如何的呢?我甚至会常常在梦里梦见自己得了绝症,我在梦里想怎么度过我剩下的日子,醒来的时候,梦里的一切都像是发生过的一样清晰。经常会听到有得了绝症的病人花光了家里的钱,而最后还是撒手人寰,每每会觉得内心深处针扎一般的疼痛。我也记得我第一次参与患者抢救,眼看着患者的监测器上的心脏跳动拉成一条直线。在他去世的前一天,我还到病房看他,我在他的眼睛里看到了那被病痛折磨之后的绝望。回到办公室,我问老师:“他是不是快不行了?”老师看着我说:“你害怕吗?害怕看着他离去?”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老师接着说:“生命如此精彩,但也那么脆弱,我们治病救人,但有时也很无奈。有句话,作为医生应该记得: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当我看见了监测器上的心脏跳动拉成一条直线,护士开始记录死亡时间,看着病床上的患者,我有些恍惚,我只愿他是睡着了,还会醒过了,但是这是不可能的,他真的离开了,马上就会送去殡仪馆,他的家人要开始给他处理后事。我想起了陶渊明的《挽歌》“死者长已矣,托体同山阿”。
医生在处理病人的时候,脸上是看不出丝毫情感变化的,我在想他们的心里是像我一样的此起彼伏,还是已经波澜不惊了呢?或许是这样的事情在医院再常见不过,慢慢就会习以为常,内心开始波澜不惊,这是心态成熟了呢?还是麻木了呢?有人说,经历多了,便不会有那些无聊的感叹。感情会蒙蔽双眼,影响判断,我们要做的是尽我们最大的能力去挽救患者的生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我们最初的誓言。
考取研究生后,我开始跟着老师出诊,跟着老师做研究。我的老师是一个精通心理学,又精通佛理的人。他的课题之一就是研究佛经里的涉医文献,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看佛经,看讲佛的书。佛说因缘、说无常、说无我、说生死,这生死之事是每个人都逃脱不了的问题。我一直认为医生是一个伟大的职业,人道“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总共八样,医生就管了四样,还不够伟大吗?
人生在世,或内伤或外感,任何人都可能得病。而现代人因为环境压力问题,亚健康的人群正在不断扩大。这样的形势有外在原因,也有内在原因。抱怨环境质量差,没有蓝天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曾经的英国人,寒暄的话题大多是天气,环境。过去的我们寒暄的方式是“吃了吗?”因为吃是最打紧的问题,也是最关切的问候。如今呢?如今我们听到更多的 “最近空气太差了”,“今天空气还可以哈”,“今天终于有蓝天了”, 这样的寒暄可以在楼道,公交站随处听到。为什么呢?因为它更容易引起共鸣,拉进彼此之间的距离,这种问候现如今更合时宜。空气蓝天怎么了?怎么就这样被关心?哪里出了问题,让我们如饥似渴地想拥有它?我提供不了大数据,和自然科学数字事实。这也是大多数人的状况,我们不知道空气干净到什么程度算好,我们不能做到吸一口就能验出质量如何,但是造物主给我们的五官却能告诉我们它不该是这样的。如今朋友圈里经常会因某地空气极差而刷屏,与此同时也会有人秀他国蓝天而拉仇恨。这样的公众问题,也不是某一个人在一朝一夕之间就能解决的。在排除这些外在的原因之外,我们自身是否一直在做对自己身体不利的事情呢?
现在国内“养生热”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中医热”。而中医的经典《黄帝内经》中“养生”的根本之道说的很清楚,开篇就讲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段文字对于人应该怎样“度百岁”说的很清楚了,而现在能做到的人大抵只能是已然退休在家安度晚年的老人们,正在社会中沉浮的年轻人恐怕很难做到。
但是心里的安静祥和我们可以尽量去做。台湾耕云禅师提倡的安详禅的生活方式,可以让我们借鉴一下。安详禅认为,一个人能做到分分安详、秒秒安详,则其人生为幸福的、享受的。其特点是,追求心灵的安静,决不做不可告人之事。昨天怎么活,今天还怎么活;今天怎么过,明天还是怎么过,不要轻易改变习惯。当然这个的前提是你有一个好的习惯,并一直坚持。也有人说,人是习惯动物,我们的行为95%都是习惯性的,或者是对一个强烈的外部刺激的反应。只有5%的选择是有意识的、自主的选择。真正能获得进步的唯一方法是挑战你现在所处的舒适地带。找到一个中间地带——既能有效地推动你,让你感觉到收货;也不会太过分,让你不想再坚持下去。无论如何,这些理论都是想让我们往好的方向发展,能让我们变得更加美好。将这两个理论融合消化之后再来看,就是让你有一个好的习惯,并且能够有效地一直“习惯”下去,去达到你的美好境界,一直美好的人整个人的心性都是美好的,这样的你无论遇到什么,都会有一丝阳光,有一涌清泉。如果有一天,你因为一些疾病倒在病床上,也会有一颗安详之心,淡然处之。
赵朴初老先生最喜欢苏轼的“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乐更无方”句,心安即乐,再无他方。“此心安处是吾乡”,是朴老对苏轼诗意的发挥。此心安处是吾乡,不知现在的我们何时能真真切切地体会出这样得心境,能有这样的心境。
1.文章《【梦见自己得绝症了是什么预兆】此心安处是吾乡–说得病》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梦见自己得绝症了是什么预兆】此心安处是吾乡–说得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