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性格,其实非常极端,但因为他的光环和魅力太大,绝少有人会思考这个问题。关羽的优点,数不胜数,勇敢,忠义,气势磅礴,但千百年来,人们几乎将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了他的优点上,没有客观批判地看待他。如果批判地看待关羽,会发现他身上的缺点和优点一样极端。

关羽之勇,天下无双,这是他最大的优点,“万军斩颜良”这种事,纵观中国历史也少有人为。但非常勇敢的人,也很容易误入另一个歧途:傲慢自大。而傲慢自大的结果,往往会使人盲目,无法客观地看待问题。关羽勇敢,勇敢到了竟然敢于把江东这一巨大的割据势力,都不放在眼里。勇敢让关羽极度自信,极度自信又让他极度自傲,而人一旦自傲起来,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对许多事情一棒打死,他对孙权和江东的蔑视,就是如此。

关羽之义,也是天下无双,在曹营那些日子,他和曹操的一来一往早已传为美谈。关羽极知曹操待他厚道,于是非要立下足以报答曹操的功绩才肯离去,这样的忠义之士,曹操如果杀了他,自己都过不去。但关羽如此忠义,也很容易误入另一个歧途:固执己见。而固执己见的结果,和傲慢自大如出一辙,使人盲目的同时,还会盛气凌人。关羽始终固执地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除了刘备,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甚至后期和刘备都有平分秋色的意思。以至于刘备册封马超时,关羽还一定要和马超分出个高低,这种不分主次的盛气凌人,势必害人害己。

仔细想来,其实关羽得到和失去的一切,都是自找的。因为他的勇敢和忠义,在几十年的创业史里,他最终成为了当时天下闻名遐迩的万人之敌和忠义之士,受人敬仰。因为他的勇敢和忠义,刘备敢于让他坐拥自己的半壁江山。而勇敢和忠义的歧途,往往是傲慢和固执,所以,因为他的傲慢和固执,他几乎看不起所有敬畏自己的人,也因为他的傲慢和固执,他丢掉了刘备用半辈子拼下来的半壁江山。

关羽的得失,都是自找的,这个定律,在他人生的每一个层面都无处不在,甚至做梦都是如此。关羽北伐围攻樊城时,曾做过一个噩梦,梦见一头猪在咬自己的脚。这个梦在当时是大不祥之兆,关羽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特意将这个噩梦告诉了自己的儿子关平,说自己今年(建安二十四年)已经不行了。

关羽出军围樊,梦猪啮其足,语子关平曰:“吾今年衰矣。”——《蜀记》

古人不似现代人。现代人很少相信这些,即便做了这样的梦,笑一笑就过去了。古人对这些事情的执着,并不亚于现代人对科学技术的执着,所以古人做了这样的梦,一定会慎重对待,比如占卜吉凶。然而,正是在这个关节上,关羽的傲慢和刚愎自用,再一次蒙蔽了他的双眼。由于求胜心切,由于已经意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关羽并没有把这个先兆放在心上,他对关平说:“吾虽衰,然军不得退!”于是,关羽没有做出任何防范措施。

关羽之所以做这样的噩梦,也是可以解释的。由于他几乎看不起所有人,由于自己极度盛气凌人,他在荆州和江东都得罪了很多人。他虽然看不起这些人,但人的良知不可能没有一点心虚。即便再强大的人,在故意侮辱了一个弱小的人时,自己的良知也会不平。加之,关羽这么急迫地想要攻拔樊城,也可以看出他并不如表面那样胸有成竹,他对身后的威胁,其实是有担忧的。正是由于这些微妙的心思,才会在关羽心中留下一些负担和压力,这些不确定性,时刻焦灼着他的神经。

试想,如果关羽对这个噩梦,不像这样无心处置,而是警醒过来,慎重一些的对待这一先兆,他必定会更加谨慎地处理北伐和后方防线。江东对荆州的偷袭,实际上非常不容易。《吕蒙传》记载:江东在偷袭荆州时,孙权让吕蒙做先锋。吕蒙到了寻阳,将士兵埋伏在小船里,然后让一部分士兵伪装成商人的样子划船,昼夜兼行。即便如此,他们也只是进了荆州,离夺取荆州,还差得远。吕蒙进入荆州后,先派军队去劝降公安城中的士仁,费了很大力气,才把士仁说服。说服士仁后,军队又去江陵说服糜芳,同样费了很大力气,才摆平江陵,至此,荆州才算夺下。

将军士仁在公安拒守,吕蒙令虞翻说之。虞翻至城门,谓守者曰:“吾欲与汝将军语。”士仁不肯相见。……南郡太守糜芳守城,不降,吕蒙以士仁示之,遂降。

因此,但凡关羽能稍微把江东放在眼里一些,但凡他能稍微把自己手下放在眼里一些,都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如果荆州不失,即便关羽北伐不成,也足以为蜀国迎来几年喘息时间。当时,刘备已经夺下汉中,进军关中只是时间问题,而且在建安二十四年时,曹魏最会打仗的人——曹操,病死了。曹操死后,曹魏能直接接手的人,并不多。曹丕,粗枝嫩叶,刚刚出山,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司马懿和曹真,那时还年轻,也担不起这么大的担子。关羽死前,曹操都把夏侯惇搬出来了,张辽们又在合肥抵御江东,曹魏还有什么人?或许唯一能抽身的,只有张郃了,而张郃才刚刚在汉中被刘备和张飞打败。果真如此,三国历史必将被改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