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越近,我越发六神无主。最近做梦,总回放小时候过年的镜头。我18岁离开家乡,每年春节都尽量赶回老家陪父亲过年,能在除夕晚上一个火盆二两白酒陪老人守岁,感觉特踏实。

寇全军 | 文

豫记微信号:yjhltxdjm

鞭炮可以禁燃,乡愁何处安放?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北京马路上的车辆逐渐稀少,大街上不再是接壤的人流,每天用洪荒之力挤地铁的场景已不在,可我没有闻到年味。

往年在豫东老家,此时已经能听见稀拉的炮竹声,看见进入假期的学生在村前村后撒欢的奔跑,瞅见男人赶集买年货脸上写满笑容,女人打扫庭院房屋忙碌的身影,年味已无处不在。

赶集买年货

新闻上说,河南所有的村庄和乡镇都不准在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然而,这则禁令只存活了不到两天;16号下午,政府又“变卦”了:豫环攻坚办紧急发文,收回之前的禁令。我实在想象不出来,没有鞭炮的河南新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豫东农村的温饱已基本解决,每个小孩过年都能穿上新衣裳,兜里也有几块零花钱。进入腊月二十就等于踏进过年的日子,父母各负其责忙乎过年的准备。

放鞭炮的小孩

学生也进入寒假,大人也放松了管理任由孩子随性的去玩,每个小孩手里摔炮是不可少的,家里条件好的孩子,怀里会揣上几挂一百响的小鞭,手里拿根香,不时点上一个炮竹仍在空中啪的一声,那是一个透心的得劲。

放鞭炮吹口哨打闹之余,议论最多的话题是,今年谁家三十晚上放的鞭炮大,什么村东谁家比小方桌大,村西谁家比磨盘都大,伸开手臂轮几圈比划,大家都默默记在心里,等大年三十晚上一展身手,也有机灵的小伙伴侦察到一手信息,只和最好的发小分享。

过年放鞭炮是大事,每个家庭会买很多品种,大雷子用于大年三十的关门炮和开门炮,五百或一千响的鞭,等年后初一至初五每天晌午开饭时放,还有二踢脚等,最大个的就是春节晚上放的大盘鞭炮,临近春节很多家庭会把各种鞭炮放在一个小桌上,天好的时候放在当院里晒太阳,接受全村青少年的集体检阅。

凌晨,新年的钟声敲响,期盼已久的春节拾炮大战来了,大家都配备很多拾炮的装备,有旧手套、破麻袋片、手电筒等,听见谁家炮声响起,风一样的飞奔过去,胆大的麻袋片头上一蒙,钻进鞭炮下面抢。

头顶上鞭炮声劈劈啪啪,碰见鞭炮捻子长的落在地上还没来得及爆炸,一脚踩在吱吱的捻子上来回拧几下,就捡起来装在兜里,每年都会碰见装在兜里的鞭炮爆炸,那叫一个惨。

胆子小的就在周围捡,炮声一停,一个个嗖嗖的窜上去蹲在地上拾炮,十几个手电筒一晃一晃犹如大舞台。

拜年走亲戚,要的就是一个仪式感

拾完鞭炮大约凌晨三四点钟,全村人基本上都起来了,三年内有亲人过世的家庭会等天亮后在起床。大家按照辈份,开始本村一年一度最隆重最心诚的拜年仪式。

我们村寇姓是大姓,七八百人的村庄基本都姓寇,也不乱辈,从长至幼按辈份逐一挨家挨户去拜年。我爷爷是村里辈份最大的,全村的人大部分都会来给爷爷拜年,我们哥几个会在家里准备好香烟糖果,花生瓜子在家陪着爷爷等待来拜年的乡亲。

拜年一般不会真磕头,送上新年祝福,抽烟的点根烟,不会的抓把花生或拿块糖,再去下一个长辈家里。一般都是几个血缘比较亲的兄弟几个结伴一起,有时候闹着玩也会按住一个人的头,摁倒地上真磕头,磕了也就磕了也不会生气,本来也应该磕。

等村里人基本都来过我家后,我们哥仨会到其他,比我们辈份长的家里去拜年。在拜年的路上如果碰见比我辈小的,年龄却比我大的也会开玩笑,来“大侄子给叔磕一个”,说完赶紧跑,他会追在后面喊“嘴上长毛了吗”。

在豫东农村,从大年初二开始,家家户户都要穿上新衣裳,带上装满礼品的篮子去走亲戚,礼品也很简单,几个馒头四封点心,礼虽然轻带去的是亲情和祝福,每个近亲都要走到。

初二去姥姥家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当天几个姨也会来,可以见到好久没见的表哥表弟们,一起吹今年谁捡到的炮竹多,还能得到好几个红包。小时候为了红包我也哭过几回,当时兄弟姐妹多家里条件不好,娘总会把我的红包借走,转身再给表弟表妹。

过年走亲戚对于亲戚多的家庭也是一个力气活,我家就是亲戚多,有四个姑姑,两个姨一个舅舅,还有奶奶的娘家等十几家,初二必须去姥姥家那是规矩不能改的,从初三开始,早上两家晌午两家,有的年份赶上雪天每天只能早上一家晌午一家,到初七八才能把亲戚走完。

有些远亲平常没有时间见面,春节期间之间的走动,也能相互了解对方的信息,在两方长辈都不在的情况下,看对方是否提出断亲的想法,如果双方都不说,就继续行走,延续上辈的亲情。

正月初五在豫东也叫破五,过了初五春节基本算过完了,我也会在父亲的叮嘱下离开老家返程,每次都恋恋不舍。

回不回老家过年,这是一个问题

此前的20多年里,我去过很多地方,也在其它城市经历过春节,比起老家的年味总感觉缺点什么。

后来我明白,最浓的年味其实就是在老家和老父亲在一起的幸福感。过去的20多年,但除非特殊原因,我一定会赶回老家陪父亲过年,蹬着三轮车带父亲去赶集,大年三十晚上一个火盆二两白酒三四个小菜陪老人守岁,感觉特踏实。

这份幸福的年味,从去年父亲走后再也没了。

父母在家就在,父母走了老家的兄弟姐妹就成了亲戚,对老家年味的想念挥之不去。

最近总做梦,琢磨好几天了,我也没有想好回老家的理由。得知老家又让放炮了,我还是回农村吧,城市套路太深。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yujimedia@163.co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