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有人表演Bbox,走近一看,原来是杨絮飘嘴里了。在呸呸呸的时候,多数人都怀疑过,为什么要种这么多杨树。实际上,杨树是北方最适合种植的树种之一,它便宜,速成,为环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想换掉杨树?那大概不可能。

初白丨文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一场雌性杨树集体“晒娃”大赛。无数的公号、微博都在实名diss杨絮。出门戴墨镜、戴口罩,人们从头到脚全副武装穿梭在杨絮飘飞的大街小巷,对杨絮深恶痛绝。

有一首歌叫《我爱你塞北的雪》,受这首歌曲的启发,网友写了一首歌叫《我烦你杨树的絮》。不仅是写歌,无数段子手横空出世。

·微博上网友吐槽杨絮的视频

比如《沁园春·絮》“望城市内外,白絮茫茫;大河小沟,顿失滔滔。絮随风舞,入门钻窗,欲与飞雪试比高。几十日,看白装素裹,分外缠绕。大街小巷,行人过往,怎堪其扰……”

比如有人召唤光头强:强哥,我强烈请求你速来,把杨树、柳树都砍了。

还有人调侃“宋美龄喜欢法国梧桐,那年蒋介石在整个南京城种满了梧桐。这是爱一个人,倾一座城!那我想问:当年xx的市长到底爱上了谁?那个女人是喜欢杨树毛子还是喜欢柳树条子?”

·杨絮造成的困扰不小

这些段子放之四海而皆准。

杨絮本身无毒,奈何繁殖能力太强,一棵雌树能产生一公斤的飞絮,临街数以百万计的树麻麻同时“晒娃”,那场面,你们自己想吧。

蓬松的飞絮夹杂着尘螨,接触人的皮肤,可能会造成皮肤过敏,瘙痒,眼睛红肿;若是夹带病菌被吸了进去,呼吸道感染没跑了。

这还不算完,这些小妖精都是暴脾气,一点就着,10平方米的飞絮遇到明火能在2秒内烧完。

近几天,开封多地因为杨絮引发了火灾。路边的杨絮引燃了杂草,消防部门触动了两辆消防车和十四名消防员,用了将近四十分钟才把火扑灭,据推测事故源头只是一根没有被熄灭的烟头……

·杨絮也是不少火灾的源头

不只是河南,整个北方都有这样的困扰,仅仅2017年4月28日一天内,北京市119火警中心就接到了301起因杨柳絮引发的火警。

有人说,飞絮还会遮挡行人、车辆出行视线。之前我是不信的,直到我在微博上看到了这样的视频:

大写的服气。

如果你在晴好的日子走过纬一路,透过斑驳的树影,你还能在丝丝缕缕的阳光里看到法桐掉下来的渣渣。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还要种这些经常掉渣的树?

这是个历史问题。40年代的中国经历了战争,森林覆盖率只有8.9%,春季的北方是沙尘暴的天下。

当时的郑州是个沙城,城东北一带被黄河故道沙丘覆盖、环绕,沙尘暴每年都会来上十来次。飞沙走石之后,门都推不开。沙门、沙口、沙庄……这些“含沙不见沙”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当时郑州人有个顺口溜:“电灯不明,马路不平,无风三尺土,有雨满街泥。”后来有人调侃,如果当时有PM2.5数据监测的话,肯定每天都是爆表状态。

为了解决“吃灰”问题,当局决定种树。几经考察再定下了法桐。它们易成活,树荫大,秋天落叶也快,十来天就落完了,便于清扫。

为此还下发了红头文件,倡导全民植树。六年后,第一批法桐已基本长成,从高处俯瞰,整个郑州都是绿油油的。

1972年,《人民画报》以“绿满郑州”为主题,刊登了郑州法桐满街的多幅照片。1984年,郑州的绿化覆盖率已达35.25%,郑州“绿城”的称号慢慢在全国叫响。

·上世纪70年代初的金水东路

2007年,经过市民投票,郑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法桐正式成为郑州的“市树”。

从上世纪50年代初,七八十棵行道树,到如今全市140.9万棵法桐(行道树约占80%),作为城市形象,能说砍就砍,说不换掉就换掉?

如果说法桐是郑州的市树,杨树简直可以称为河南的省树、北方的庇护神了。

在《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的通知》里提到,河南平原地区,杨树面积和蓄积分别占平原区森林面积和蓄积的79.46%、92.8%,有压倒性的优势。

据史料记载,明代后期,治黄专家、总理河道都御史潘季驯治河后,黄河中下游基本被固定在开封、兰考、商丘、砀山等地一线,行水300余年。

清咸丰年间的1855年,奔腾咆哮的黄河在兰考东坝头决口,掉头向北经山东入海。

这是黄河最后一次改道。自此,兰考以东的下游成为黄河的“故道”,蜿蜒于豫鲁皖苏4省8市25县(区)444个乡镇,全长738公里。

黄河改道后虽然结束了长期洪涝灾害的历史,但废弃的河床被漫漫黄沙所吞噬。1949后的三十年里,仅《民权县志》记载,17个村庄因风沙危害背井离乡,有20多个村庄屡次南移。

·新华社报道河南民权的黄河故道造林

杨树在我国分布很广,从新疆到东部沿海,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到长江流域都有分布。不论营造防护林还是用材林,杨树都是主要的造林树种。

尤其近几十年来,我国杨树造林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世界上杨树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而在2000年之前,林业科学界关注的还是如何植树造林,杨絮并不是关注的范畴。提起杨树,人们的印象还停留在茅盾《白杨礼赞》里歌颂的形象:

“这些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但出现问题,自然要想办法解决。

简单粗暴地说,换树。

但仔细想想似乎有点难度,常见的树也有各种问题。女贞的种子掉在地上黑乎乎的一片;白皮松、油松、栎树花粉多,银杏漂亮,但长得慢,种下去几年都还只有手腕粗细,景观效果差;石楠就不提了,那味道一言难尽。

最不济种点柿子树、核桃树咋样?只是一到果实成熟的季节,树上会长出大妈的……

高级一点,给树动手术。砍掉本来的树冠,嫁接上不会掉渣的枝条。2000年左右,郑州很多法桐被砍树冠枝叶接受手术,还引起了市民极大关注。

这两种方法确实有用,但老话都说了,前人栽树,后人才能乘凉。移走一棵杨树的人工费是30元,时间和人力成本又是一笔糊涂账。

而利用先进的技术给树“打针”、“吃药”,也只能管一时,没有长久的作用。

·2015年,郑州首次给杨树“打针”

所以,禁杨、换树、打针吃药在短时间内其实都不能很好的解决树掉渣渣的问题。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杨树依然会是我国北方最常见、最离不开的树种。

毛白杨的研究经过了50多年的时间,目标从速生,到提高木纤维长度,到不飘絮,再到没有花粉,人和自然都在双向选择。

香蕉最开始里面是有硬核的但是人类把它们培育出了多果肉没有果核的样子,玉米最开始是像麦穗一样的东西果肉很少。

有一天杨树真的不再飘絮、法桐不再掉渣渣了吗?这需要交给时间去判断。当然还有一种最简单明了的方法——变成飞絮之前吃掉。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关注“豫记”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

“转载”。投稿请发送邮件至 yujimedia@163.com

微信公众号搜索:豫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