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数:9999999 已用完,请联系开发者***

在1989的春天,一位诗人选择了卧轨自杀,他就像是这天地间流浪的一粒尘埃。

他给绝望的人带来了希望,也给人世间带来了温暖,但他却在这个春天毅然决然地奔赴了死亡。

火车的轰鸣声带走四海八方的征途,也带走了他的生命。

他死前籍籍无名,死后却名声大振。

他究竟是谁?为何会选择自杀呢?他又为何会在死后名声大振?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揭开这位诗人卧轨自杀的真相。

海子

卧轨山海关

这位诗人名叫海查生。

1989年3月26日,25岁的海查生,带着他创作的四本书任由火车碾过了自己的身体。

说到海查生可能你毫无印象,但一提起海子,恐怕就引起人的唏嘘了。

海子生前极为乐观,所到之处仿佛阳光洒来,他将自己的乐观写成了200多万字的诗篇,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海子

海子出生在农村,但他却不同其他的农村孩子一样怨天尤人,艰苦的条件迫使他迅速地成长起来。

他用心感受着世界带给他的一切,一草一木皆是伴侣,受生活所迫,海子不得不每天做着劈柴、割草和喂猪等一系列农活。

由于母亲出生于书香门第,所以海子从小便受到了母亲的熏陶,他一边干着些粗重的农活,一边挂心着自己的学业。

而海子的父亲得知他有求学的念头,便四处求人将海子送入了学校念书,而海子也明白,这个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所以他非常刻苦。

海子的诗

海子天资聪颖、天赋异禀,年仅15岁便被北京大学法律专业破格录取。

虽然专业和自己的兴趣毫不相干,但这无法阻挡海子对诗词的热爱,在学业上,海子非常的执拗,这也使得海子对知识的看法更加深入。

他学习不单单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让书本上干瘪的文字活起来。

值得庆幸的是,在学校里很多人都理解海子,而他也因此结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好友,那时候的海子和伙伴们在北大里尤为出名。

海子的诗

20岁不到的海子,对知识有着自己独到的想法和见解,在成绩和思想上早已甩出同龄人一大截,他年纪轻轻就已经在大学里面当了老师。

海子留给别人的印象是乐观、是聪明,无论如何都没有自杀的理由。

可是他最终为什么会选择结束生命呢?

或许真如他所说的一样,海子在人间已经无法寻找人生的意义了。

海子的诗

当他走在青海湖边,路过念青唐古拉山脚,仍觉得无法洞穿生命的真谛,或许结束生命就会得到另一个答案。

海子的不幸是从参加工作后开始的。

大学毕业后,同学们各赴一方,独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