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vcSQl?_iz=31825&from=ar;x-expires=1682419904&x-signature=O7WWwHnENLkYs7qe%2FCUoF5Q%2FjqA%3D&index=2" width="640" height="400"/>

批发市场销售的调理牛羊肉卷批发价不超过25元/斤。新京报首席记者 郭铁 摄

记者近期走访调查发现,配料里添加水、食用盐、食品添加剂甚至猪肉、鸭肉等其他肉源的“调理肉片”“复合肉片”并不少见。与六七十元一斤的纯牛羊肉相比,调理肉片零售价普遍不超过40元,批发价不超过25元,甚至还有商家在网上销售16元/斤的“肥牛卷”及价格不足10元/斤的调理鸭肉卷。据卖家介绍,这种鸭肉卷经牛油混合调味,用作红油火锅“一般吃不出来”。

专家指出,产品标称“牛肉卷”,但猪肉占比最高,这种行为涉嫌误导消费者。业内人士透露,调理牛羊肉片之所以售价低廉,主要在于肉源多采用低价进口碎肉边角料。调理牛羊肉片品质逊于原切牛羊肉片,多销往工地食堂,肥牛饭、麻辣烫等低端餐饮渠道,商超定制产品近年也开始增多,主要为满足不同购买力的消费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原切肉片,也有降低成本的操作空间。批发商王先生透露,拿货价在25元一斤的原切羊肉卷,“通常用5斤半的肉、2斤半的羊油,弄成8斤重的肉卷”,“加工时将肥肉、瘦肉夹在一起速冻,不会散。油便宜,羊肉本身自带,但有一部分是后加的,正常牛羊肉片这个价下不来。”

除调理肉片外,近几年以鸭肉、狐狸肉等肉源冒充牛羊肉片的案例时有发生。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2020年之前,市面上约有七成牛羊肉片是含有其他肉源的复合肉片,且有部分商家未如实标注产品成分。目前这类复合牛羊肉片市场占比已降到20%以下,消费者购买时注意查看产品配料表。阅读全文>>>

现在老百姓除了去超市、商店买肉蛋果蔬,网上购物也成了选择之一。随着短视频直播的发展,不少商家开始利用直播带货。

“菜地里的车厘子”“无藤的哈密瓜”“一连拔出几十个的雪莲果”……不少人在网上刷到过这类不符合植物生长规律的离谱带货视频。

菜地车厘子、一根枝条上长几十个苹果、无藤的哈密瓜、一串串的夏威夷果。网店视频截图

“不种了,再也不能种了,我们夏威夷果产地大丰收……今年打算自己卖……你要是喜欢,带走一份尝尝吧”。电商平台里一家“味滋源坚果”农产品店铺的视频笔记画面显示,一串串葡萄似的脱壳夏威夷果长在藤架上,短视频主播在夏威夷果产地边走边砍夏威夷果的藤枝。

记者在网上刷到多个销售农产品时夸张宣传的视频。有的在沙漠中埋了几十个无藤哈密瓜冒充沙漠种瓜,视频里宣称“一片沙漠、一片瓜、带给你舌尖上的民勤蜜瓜”。还有的视频显示,拔出一株雪莲长出20个—30个雪莲果,一棵树干上长着上百个山竹……更离谱的是,还有长在菜地里的车厘子、一根枝条上长了几十个苹果等“奇观”。不少网友调侃“种过的、没种过的都沉默了”“简直侮辱智商”。

看起来明显虚假的短视频,相关店铺客服还宣称是产地真实拍摄。3月9日,记者随机向一家“探味君”店铺客服人员询问店内相关视频是否为真实种植场景,客服称是在产地真实拍摄。对于“一根树枝上长着几十个苹果”的疑问,该客服只说,“一根藤上有几个苹果很正常。”

广东一农产品种植户在看了这些视频图片后对记者说,有些画面明显造假,原本的植物不可能生长成那样,“菜地里长车厘子,这也太扯了”。

这背后,“流量为王”是助推器,有店铺靠这样的视频收获了数百万粉丝。专家指出,不能以违背基本科学原则的“反智”手法去营销,涉嫌欺诈。离谱的造假视频与违法成本低、平台监管不严、违法成本低有关。中消协明确表示,商业直播的创新和破圈,从来都不能背离最基本的生活常识与商业伦理。

在当前农产品视频带货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构建健康的农产品带货生态,加强监管是硬实力。阅读全文>>>

消费连着千万家,作为一个经久不衰的热点话题,消费者维权关系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到老百姓最切身的利益。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23年消费维权年主题为“提振消费信心”。这无疑与当下中国经济加速复苏,各地努力拼经济的背景相契合。提振消费信心,就不能让消费者提心吊胆地去消费,就要保障好消费者各项权益,让其买得放心、安心。

2023年3月14日,甘肃省张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在超市内进行食品安全检查。图/IC photo

现实中,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涉及服装、食品、房产、医疗美容、电商等多项与民生紧密相关消费领域,包括虚假宣传、“刷单炒信”、价格欺诈、违法盲盒、个人信息保护等线上线下多种消费形式。这些违法行为的出现,打击了消费信心,也让消费者对“消费”多了额外的担忧。

阅读专题:《新京报3·15特别报道》

每年的今天,各种有损消费者权益的骗局、陷阱和黑幕会被媒体揭穿,一些假冒伪劣商品也将被有关部门查处,消费者的权益被全社会凝视,置于舆论的关注焦点。这是对消费者权益的尊崇,对相关企业的鞭策、警示,也是在为市场主体创造更优化的营商环境。

保护消费者权益,于市场主体而言,不只是在履行法定义务,更是在为自身发展开拓未来;对职能部门来讲,也不只是执法职责要求,而是涉及一地营商环境好坏的“大事”;而将其置于全国层面考量,更关系到经济复苏、市场回暖、民生改善等政府施政目标的落实。

所以,提振消费信心,不让消费者提心吊胆地去消费,看似只强调了消费者权益,着眼的却是现阶段促进中国经济复苏的大局,立足的正是以扩大内需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增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的战略部署。阅读全文>>>

截至2022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9.8%。而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资料图。图/IC photo

毫无疑问,老年人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主力群体。与此同时,在“消费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老年人也在成为消费新主力军。老年人群所遭遇的消费骗局,越来越成为一个无法被忽视的问题。记者梳理发现,养老投资理财骗局、短视频创业骗局、财商课骗局,甚至老年公寓骗局等等形形色色的消费陷阱,正在令不少老年人中招。

阅读专题:《3·15特别报道丨谁在围猎老年人》

以时下愈发普及的网络消费为例,老年人已成为最容易上当受骗的群体。如弹窗广告和推送广告乱花渐欲迷人眼,诱导老年人付款的情况层出不穷。有老年消费者表示,自己在正常使用手机时,一不小心点击弹窗广告,就启动刷脸支付,而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

老年人健康消费环境的打造,有一定特殊性。如从诸多现实案例来看,很多老人受骗都是因为掉入了“感情牌”的陷阱。此前有统计显示,差不多有半数受骗老年人处于独居状态。这一生活状态下,不仅老年人的防骗意识相对较低,也在客观上使得他们由于缺乏亲情陪护,更容易被各式骗术趁虚而入。

因此,鼓励子女给老人多些防骗科普和陪伴,殊为重要。可以说,亲情的关照多一些,老年人受骗的几率可能就会低一些。同时,也要鼓励和引导将防骗科普和安全上网教育,纳入对老年群体的公共服务中去,利用好社区、志愿者等力量,为老年人补上安全上网、安全消费课。

此外,针对一些老年人上当受骗的高发领域,需要有更具针对性的治理和规范。如保健品、养老保险、养老公寓等几大专门瞄准老年群体的消费项目,有必要基于老年人的特点,给予更严格的规范,从源头上压缩他们“诱骗”老年消费者的空间。阅读全文>>>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昨天引发关注的“黄金鲍事件”最新进展,当政府人员和记者询问企业负责人时,工人却已“秘密转移”产品,企图瞒天过海。

昨日,新京报以《海产品加工厂的“狠活”:硼砂泡出黄金鲍,海参边煮边上色》为题,报道了大连一家海产品加工企业,使用违禁添加剂硼砂,浸泡黄金鲍、鲍片等海产品一事。记者了解到,当日,涉事企业将加工区内的相关产品紧急转移到了一处废品收购站。目前,警方、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

涉事企业使用叉车将车间内疑似已浸泡了硼砂的黄金鲍、鲍片运至厂区外一处废品收购站内。新京报记者 王昆鹏 摄

14日下午,记者将涉事企业使用违禁添加剂一事,分别向大连市、金普新区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反映。在金普新区的市场监督管理局,涉事企业陈姓负责人告诉记者称,使用添加剂的目的,是为了让黄金鲍、鲍片好看,但否认使用的添加剂是硼砂。

企业负责人在政府工作人员和记者面前称“不知情”“不了解”,而在厂区内,工人已经“秘密行动”了。蹲守在厂区的记者看到,厂区内两辆叉车不间断地将装满黄金鲍和鲍片的蓝色槽箱运离厂区。

记者跟踪确认,这些疑似已被浸泡过硼砂的海产品,被运到了厂区对面一处废品收购站内的空地上。现场记者留意到,叉车每趟运送两槽海产品,两辆叉车来回运了7趟。

除了转移海产品外,记者在现场看到,使用白色编织袋装的食品添加剂,也被工作人员使用叉车装进一辆厢式货车内,运离厂区。当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赶到涉事企业的加工车间时,上下两层的大车间里,已找不到一槽黄金鲍和鲍片。原本在制冰间内贴墙放置的硼砂,也不见踪影。

面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问询,加工车间工作人员称,从未使用过含有硼砂的违禁添加剂,当日也没有加工黄金鲍,所以看不到相关产品。而当记者带领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到厂区外找到被转移的黄金鲍和鲍片后,企业工作人员才承认,确是他们的产品。

目前,针对企业涉嫌使用违禁添加剂一事,大连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大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均已介入调查。阅读全文>>>

编辑 刘喆 设计 张瑶 校对 张立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