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借方提供的证据里另有一份合同,证明同一时间借款人还有一笔借款,金额也是100万。

证据齐全,证据链完整,一审判决被告还款本金200万。被告上诉,称只借了100万。

二审法官接到案件后意识到事关重大,对案件从头全面认真审查、调查,终于在银行调取交易记录时发现了问题:在那一段时间前后,出借方的银行出账交易只有一个100万,而被告的进账交易自始至终也只有那一笔100万。加上其他证据的互相佐证,最终法院改判被告还款的本金是100万。

经办此项借款的是那个家庭的儿子,因为不懂法律、文化水平又低,对递过来的手续悉数签字。那份多出的借款合同,想来是出自这个过程。因儿子已意外死亡,他白发苍苍的老父母成为一方当事人,意外多出的100万如天降横祸,二审判决前,他们已做好准备,败诉就自杀。

那真是一个救命的判决。

法官该信什么

不能“尽信书”,并不意味着书本知识对于法官不重要,恰恰相反,飞速发展的时代和纷繁复杂的问题,对法官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十二怒汉》里对陪审团的审慎和良知提醒令人感动,这种制度在今天的美国仍在有效运行。但是这些年,尤其在辛普森杀妻案之后,美国人也越来越多发出取消陪审团的呼声。

法官首先得精通法律,业务能力是胜任审判工作的前提。此外,法律人还该读文史哲。

法律人为什么要读文史哲?因为,文学可以让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能让你在愚昧后看见生存,在生存中看见无奈与悲伤,在贫穷粗鄙下,看到人值得尊重的坚忍和苦痛。文学可以让你离人性更近,对人世更多理解,更多悲悯同情,更多善待和关怀。而哲学能提供智慧,它是头顶的星辰,可以在迷惘和彷惶时帮你走出迷宫。史学可以提供一种大思维,提高你在更大框架中思考和分析问题的眼界和能力。

对于法官来说,这些素养之外,通过不断学习,养成思考的习惯和批判性思维尤其重要。

《三滴血》里的晋信书好读书,那本是可贵的品质。但他对前人的知识缺少质疑,在最后实验失败时,宁可枉顾事实,颠倒黑白相信“真理”。

《十二怒汉》里,案件的突破正是从建筑师和陪审团对证据的质疑开始的。

批判和质疑,于法官是不可或缺的智慧和勇气。在这个时代,加上互联网的助力,人很容易被他人的声音淹没和裹挟,失去思考的能力。对法官来说,保持批判和质疑,才能拨开表象与云雾,更好地切近真相和事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