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结婚日子免费】出嫁

2023-04-20 02:41 24次浏览 文化

地喊着号子,轿号声在山间回响,特别有味。喊“轿号”是为了前后的轿夫,不管上山下坡、淌水过桥,要始终保持骄子平衡、稳当。抬轿的喊着号子行路,前呼后应,象对山歌一样,颇有韵味。四个轿夫,一人喊,三人和,抑扬顿挫,婉转,好听。坑坑洼洼的路段,当头的前面喊:“嗨吆!脚下(那个)不方便呀——”,

其余人应答:“噢呀!低眉(那个)仔细看那——”

要上坡了,当头的喊:“山高云低压压肩呀!”

后头的就应:“后脚用劲拔拔尖呀!”

表示要前头的放低些,后面的要用脚尖拔拔高。

要下山了,领头的喊:“罗汉(那个)往上长呀!”

后边的应:“观音(那个)坐平冈呀”

…… ……

抬轿的喊号子,配合着喇叭唢呐芦笙铙钹笛子的乐器声,和谐悦耳,婉转动听。昨天还是姑娘的新娘,颤颤悠悠的坐在轿里,听着别具一格的轿夫号子,听着欢快优美的音乐,不知心里是啥感受?

当然,只有她自己知道。

出嫁坐轿,古来流传,无可厚非。旧中国的妇女,坐着花轿出嫁,风光一天。到婆家就要套上“三纲五常”的铁枷桎梏。新中国建立,妇女翻身得解放,自由了,哪个姑娘不想风风光光地坐上大花轿出嫁,享受一下翻身做主人之后当新娘的滋味儿?不知哪位当官的心血来潮,一声令下:姑娘出嫁,禁止坐轿!

何故?

封建陋俗,必须废止。

自古流传,女人从小长到大,盼得就是体验“大姑娘坐轿——头一回”的滋味。轮到自己了,禁止坐轿。你说,出嫁还有什么滋味儿?这不是瞎当了一回大闺女!

临近有个村庄叫孙家林。有一个姑娘对这规定忿忿然,就是不买账。她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刚刚下了“禁轿令”之后不几天,执意坐轿出嫁。路过俺村,便被几个“反封建”的干将拦住。三下五除二,将轿纬、轿帘、轿顶剥了个净,光剩空架。

时令正值隆冬,正遇大雪飞舞。古来流传,下雪坐花轿出嫁,是千载难逢的吉兆天气。有谚语说:“下雨出嫁命短,刮风出嫁福浅。大雪飘飘,白头到老。”

“下雨日子不良,刮风夫妻不长。大雪坐轿最好,夫妻白头到老。盼望老天垂爱,哪有这么凑巧。”

这位姑娘出嫁,难得遇上大雪飞舞,正预示着夫妻“白头偕老”的好兆头。可是,一瞬间,花轿只剩了一个轿底,四根支架。新娘子坐在露天轿里,头上顶着红盖头,身上穿着红裙、红衣衫。漫天大雪,不一会儿就把这位“红娘子”变成了一尊雪娘娘。

这才真正叫“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了。

自那以后,我们家乡的姑娘,谁也不敢再坐花轿出嫁了。

那坐什么?

骑毛驴。

说起骑驴出嫁,可有说不完的精彩故事。

我们村东有一条河,叫暖阳河。夏天发洪水,河上不能架桥。山区的河床比降大,水流湍急,漩涡连连。

也巧,刚下过一场大雨,就有一份出嫁的要过河。新娘骑在一头高大的毛驴背上,悠哉悠哉地在一行人的簇拥下来到河边。这头毛驴大概第一次见大河,离河老远就两耳直竖,瞪着驴眼,四条腿开始往一起撮撮。抬嫁妆的十几个人,连同两个送女客一起用力,前面的拽缰绳,后面的打驴腚,吆二喝三,一齐打驴下水。那头驴被众人连打加吓唬,撮撮着腿下了河。这畜类,刚下水没几步,旋转的河水,使它头晕目眩,任凭众人棒喝推拉,它就是大瞪着两个驴眼,身子却不动弹。打急了,这家伙突然长嚎一声,身子直立起来。新娘坐不住,一下子被掀进河水里。众人顾不得去牵驴,抢救新娘要急。

那头驴,挣脱缰绳,蹦跳着蹿上岸,一溜烟顺着原路往回跑了。

新娘在众人的救护下没出什么意外,可是变成了标准的落汤鸡。脸上的胭脂香粉被河水冲泡,横一道、竖一道,变成了唱戏的大花脸。

驴跑了,咋办?看来,即便把它追回来,想叫它顺顺当当的过河,也是枉然。于是派人到我们村里借来一辆木轮手推车,总算解决了运载工具。

新娘子被水一泡,冻得浑身打颤颤。送女客从柜子上取下一床新被子,给新娘披上,扶她坐上车。水深,车子进去就没了轮子。十几个人又齐心合力,用肩膀将车子连同新娘一起抬过河去。

驴跑了,派一个人回去追,大队人马继续前行。

新娘过了河,没有了驴骑,改坐木轮小车,登上下一段的征程。

到了秋天,河水浅了,窄了,人们就在河上架木桥。架桥很简单:先将木桩一对对的楔进泥沙里,绑好横梁,上面摆上一溜木板即成。来年,汛期一到,将木板抽去,过了雨季再搭。年复一年,都是如此。

结婚查日子,命中注定,说不定会摊上哪个季节。

有一年中秋,暖阳河搭上桥,没几天,从河西来了一份出嫁的。新娘骑了一头大黑驴。出嫁队伍很庞大。最前头一溜人马是运嫁妆的:抬柜子的、抬厨子的、抬箱子的、扛椅子的、扛杌子的、扛衣架的,浩浩荡荡,排出大半里。这帮人马过完了桥,该轮到驮新娘的毛驴过桥了。这头毛驴大概第一回过独木桥,刚到桥头,就腿往前伸,腚往后蹲,任牵驴的小伙子拼命往前拽,两位送女客一齐呵斥着拍打驴屁股也无济于事。这畜牲前走走,后倒倒,四腿发抖,鼻子里突突冒气,就是不敢踏上桥板,似乎这桥有万丈高。

也难怪,山里人常在高山悬崖上行走,如履平地。到城里,刚爬上两层楼顶,就两腿打颤头晕目眩。走惯了山路的驴,乍登上独木小桥,大概也是这么个感觉吧?

运送新娘不能误了过门时辰,必须过桥。一位送女客从附近折来一根柳树条子,嘱咐新娘要抓好驴鞍上的铁环,大喝一声,照着驴腚一阵抽打,终将毛驴“逼”上了独木桥。刚过了两页桥板,桥下正是河水最深处,河水蓝澄澄的打着漩涡。这驴在桥上,三颤两抖,一个趔趄,蹄子踏空,连新娘一起栽进河里。众人死拖活拉把驴和新娘弄过河去。驴浑身湿透,不停地甩耳朵摇头抖身子。新娘裙子云肩上直往下滴水。在众人的搀扶下,抽着鼻涕掉着泪又爬上驴背。

没办法,还得走。现在是 落水驴驮了位“水母娘娘”。

有一回,遇见一份子出嫁的,驮新娘用了一头小叫驴。时令正值三春,这是沂蒙山区最美丽的季节,万紫千红,满眼美景说不尽。这一天,风和日丽,是个好天气。新娘浓妆艳抹,身穿裙子云肩,脚蹬插花绣鞋,长的漂亮标致。驼新娘的小毛驴,也经过了精心打扮,额头上系着一朵绸子大红花和一对铜铃铛。铃铛随着毛驴得得的蹄声,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全新的辔头,鞍子上搭一床大花被子。新娘坐在驴背上,随着小叫驴轻快的步伐,身子一起一伏的,让路上行人个个艳羡不已。

此时,小毛驴似乎没有过多考虑,自己背上撘乘的人到底是公还是母,它也不去考究,神情泰然,不紧不慢地走着。

路过我们村头,那棵老槐树底下,不知谁家栓了一头小草驴。送亲的人们还没有任何反应,小叫驴突然大叫起来,激动得两耳直竖。这家伙突然挣脱了缰绳,扯开天生的高嗓门,象吹响了冲锋号一样,风驰电掣向小草驴冲去。背上的新娘一不留神,囫囵囵的被摔在地上。

驴跑了,媳妇被摔在地上,送亲的人们像炸了营一样,叫喊着,有的去追驴,有的去搀扶新娘。新娘被摔得龇牙咧嘴,顾不得当新娘的矜持和端庄,一个劲的直哎吆。

小叫驴全不管这边厢的事,径直奔到小草驴跟前,又蹭脖子,又吻嘴唇,一味专心的“君子好逑”了。

后来,兴起了胶轮手推车,姑娘出嫁就坐手推车,不再骑驴。

坐胶轮小车出嫁,其实也很有韵味。车楼子一边绑一个木架平盘,上面铺上一床大红棉被,新娘专座。另一侧,称上一个小姑娘当伴娘。出嫁头一天,新娘开脸挽发。第二天,上车前打扮就绪。脸搽胭脂香粉,头插银簪绫花,顶着红盖头。新娘上车后,二目微闭,表情肃然,耳垂上的“八里悠”银坠子,随着小车的跳动而颤抖。新媳妇安然而坐,身体随着小木车的抖动而抖动着。当伴娘的小姑娘,豆蔻少女,打扮得花枝招展。当伴娘,陪着新媳妇坐婚车,自然高兴得眉飞色舞,神采飞扬。两个打扮一新的男青年,一个推车,一个拉车。上山下坡,过河走桥,也忒潇洒。

胶轮小车运送新娘,倒也富有诗情画意。

胶轮木车运送新娘出嫁,一直延续了好多年。有的俊俏青年,每每被请去推车接新媳妇,这差事倒也很风光。模样丑的,想去,主家也批不准。

有的姑娘,找个婆家是当庄当街的。远的,离婆家百儿八十步,近的或是邻居,或是对门,门挨门,门对门,出嫁的路只有几步之遥。有的本来就共住一个天井,从西房嫁到东屋。不管多近,既当新娘,就要显显出嫁这一天的威风,行使这天至高无上的权利。所以,离婆家相隔不管多么近,叫自己动脚走过去,没门!

姑娘出嫁这一天有着最尊贵的身份,从很久以前就流传下来。遇到出嫁的花轿,莫说王公大臣的官轿,就连“九五之尊”皇帝的金辇也要靠边让路。

结婚这天,大门两边都要贴上左“青龙”右“白虎”的红贴,那是清朝的乾隆皇帝传留下来的。据说刘墉陪同乾隆皇帝南巡时,经过一村庄,正遇一位新娘过门。刘墉皱了皱眉头,说:“万岁,今天日子不吉,这家怎么选了这么个日子举行婚礼呢?”

乾隆说:“想必是查日子的人弄错了,或是这家得罪了他未尝不是。”

刘墉说:“万岁爱民如子,咱何不去帮他们冲冲喜?”

乾隆应允。

于是,君臣二人走上前去,正赶上新娘过门。主仆二人,一个青龙星,一个白虎星,一左一右立于门外,甘为新娘把门护卫。有青龙白虎把门,再凶的日子,魑魅魍魉谁敢近前?从此,不管谁家办喜公事,大门外都要贴上“青龙”“白虎”的红字贴。这风俗一直延续至今。

连皇上宰相都为新人把门护卫,可见,姑娘出嫁这一天,身份有多么尊贵,简直就成了天上的星宿。所以,不管离婆家多近,新娘决不自己步行。

迎送近距离的新娘,也使用了特殊的“交通”工具。届时,在待嫁姑娘的房门口,放一把椅子,上面垫一床红毡。新娘从闺房里出来,在椅子上坐好后,换上新鞋。由两个年轻的小伙子,一边一个,抬着新娘,缓缓地到婆家。这种“椅子轿”既方便,也不失大雅。新娘下了“轿”,换坐在男方预备的椅子上迎喜神。然后,领红、拜天地。拜完天地入洞房。别看婆家娘家近在咫尺,从“坐轿”出嫁到拜堂成亲,仅有几十步之遥,但整个程序完美无缺。不管怎样,第一次当新娘的姑娘,一定要享受足这一天的尊严。

到了“文革”时期,姑娘出嫁可就神气不上去了,不管路远路近,一律以步当车到婆家。送女客也不用男的,由女的担当,陪着新娘下步走。

举行婚礼,一不准“领红”拜天地,二不准迎喜神拜高堂。院子里安一张高桌,桌上摆着一尊毛主席石膏塑像。新郎、新娘手举《毛主席语录》本,高呼“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林副统帅永远健康!”

背诵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向两位领袖三鞠躬。

入洞房。

洞房的四壁,一律张贴《毛主席语录》或毛主席画像。如“……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那样温良恭俭让”等。绝不准张贴麒麟送子之类的画(当然,此类画已成“四旧”被清扫殆尽)。

至于不让坐轿坐小车,不让骑驴骑马出嫁,山里姑娘才不怕呢。走山路走惯了,十里二十里的,走就走,谁打怵?可是,心里却特别的不是滋味儿。一辈子就出这么一回嫁,竟然自己走着送上门去,太失尊严了!谁叫自己命不好,早不下生,晚不下生,偏偏赶上这火口。可是,那会儿,谁敢使拗?别说出嫁,就是赶集上店,走亲访友,也要过“忠字岗”关卡呢。何为“忠字岗”?就是在村口、桥头等交通要道上,由红卫兵把守,摆一块黑板,安一张桌子,过往行人到此,或考你背诵毛主席语录,或考你认读有关阶级斗争的口号。如果过不了关,说明你对毛主席不忠,轻则罚你背诵数遍,重则叫你原路而回。

还有一个重要的开场仪式:到“忠字岗”跟前,执勤的红卫兵先开口喊“毛主席”,你必须立刻回答“万寿无疆!”如果不答或回答晚了,就要遭到训斥、警告,还要加重考试分量。

若遇到出嫁的,考试会更严格。

我邻居有一个姑娘出嫁,手拿《毛主席语录》本,胸前挂“忠字牌”,由她一个婶子和一个嫂子陪同,踏上了征程。这姑娘小时候因为长耳朵底子(中耳炎),留下了后遗症,有点耳背,不大声说话她听不见。出嫁前她就犯愁,生怕过不了“忠字岗”被驱逐回来。她嫂子说:“甭怕,有我们呢!看我们的颜色和手势,叫你说什么,你就说什么。”

新娘依然有点忐忑。

一行三人,挎上小红包袱,上了路。没走几里,果然遇上了“忠字岗”。两个红卫兵见来了人,上前将她们拦住。一见三个人的穿着打扮,马上就看出来人的身份。于是,红卫兵便把考察的重点放在了新娘身上。

一个红卫兵看着新娘,喊了一声“毛主席”。

新娘只眨巴眼睛不说话。

再一声,新娘还是无动于衷。

那年代,一个年轻女性,在出嫁路上,无视忠字岗,不回答“万寿无疆”,这可是个严重的政治事件!于是,红卫兵就问陪同的:“她叫什么名字?”

当嫂子的如实答:“她叫杨兴芳。”

红卫兵二话不说,回头去桌子上取记录本。看来要作记录。新娘的婶子倒显得老练,赶忙说:“别急,俺侄女耳聋!”

趁机将侄女扯到一边,手指着自己的嘴唇,面授机宜:“人家再叫,你就大声喊:万寿无疆!”

侄女心领神会,点头:“嗯嗯!”

哪知,这回红卫兵不喊“毛主席”,要对新娘提出严重警告,就直呼其名,大声喊道:“杨兴芳!”

新娘刚才受了婶子的点拨,目不转睛地看着红卫兵的嘴巴。见红卫兵张口,再也不敢犹豫,扯开嗓门,高声喊道:“万寿无疆!”

杨兴芳一声大喊“万寿无疆”,连四周大山都有回音。

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和杨兴芳一样,都老了。有一次,杨兴芳来走娘家,我们重她,“杨兴芳,万寿无疆!”

她就咧嘴笑,说:“快万臭无香了……”

果然,门牙掉了好几颗,连说话都漏气。

想当年,那些步辇出嫁的姑娘们,后来,不也是儿孙满堂,日子过得挺好吗?可是一旦说起步行出嫁来,她们总是说:“一辈子只出一回嫁,别说骑马坐轿,就是骑骑驴坐坐小木车也值过,嗨……”

她们一个个留下了终生的遗憾。

自从林彪叛国出逃摔死在蒙古的温都尔汗之后,摆形式搞的“忠”字活动少多了。“忠字岗”也自行取消。之后,姑娘结婚也不再以步当车。她们瞄上了那个时代最先进的交通工具——拖拉机。

山区自从有了拖拉机,可就繁华热闹起来了。开初,全公社就配备了几个“农业学大寨”的典型村,纯一色的十二马力泰山牌。当时,这可是一大景观,“哒哒”的马达声回响在山谷之间,发出震耳欲聋的轰响,大山回应,整条山峪都在欢腾。拖拉机也成了唯一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大队(村)的支部书记等主要领导上城下县,外出办事,都要乘坐这八面临风的专车,要多风光有多风光。

如此风光的铁家伙,跑起来风驰电掣,响起来惊天动地。一鸣喇叭,谁也得为它让路。若乘坐它出嫁,那多神气!待出嫁的姑娘,对这神圣的六轮大铁牛,岂能熟视无睹不动心?她们早就觊觎多时,心想,等我出嫁时,搭上肋巴吊上腰,也要坐坐这六个轮子的铁家伙。这等现代化的营生,咱山里姑娘坐上它出嫁,那才叫风光呢!

想归想,真正能实现理想的,为数寥寥。

我第一次见乘坐拖拉机出嫁的,是马崮峪的一位姑娘。该村是“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第一批就配备了拖拉机。其时,我在他们大队蹲点,出出进进当然能坐上这现代化的专车。这位待嫁的姑娘,不知托福于谁的脸面,竟被批准乘坐拖拉机出嫁。在这老山里,可是开天辟地头一回。拖拉机刷洗一新,红油漆闪闪放光。车头车腚上倒贴着大红“囍”字。车斗前面的铁架上,挂了一朵大红花。新娘被搀扶上车,端坐在车斗中央。送女客和伴娘分坐两边。当拖拉机手用力摇开了发动机,全庄的男女老少欢腾起来。

“突突”的马达声,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山妮子出嫁,也要乘坐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了!

车在山间公路上奔跑,满车的人喜气洋洋。沿途遇见好多姑娘,眼见同龄的伙伴,出嫁坐上了拖拉机,羡慕得眼珠子都发疼。

坐拖拉机跟骑驴一样,不小心也闹笑话。有一位姑娘坐拖拉机出嫁,没想到,走着走着,上轮胎的螺丝帽掉了。正跑着,一个车轮突然飞了,拖拉机歪在路边,上面的人全都甩出来。幸好路平,开得又慢,有惊无险。事后,支部书记狠狠批评了拖拉机手一顿:“嘴上没毛,办事不牢。拉新娘,比给皇后娘娘抬龙辇还要紧。你哪个挡不好挂,为什么偏偏挂了翻挡!”

拖拉机手诚恳接受批评,说:“是,保证以后只挂正挡,不挂翻挡!”

社会在发展,住在山里的人们也渐渐富起来。交通发达了,交通工具更先进了。姑娘出嫁,也一天比一天现代化。坐拖拉机,已经太原始了。前些年,坐着海山五征福田牌四轮敞篷车出嫁,就很神气。没过几年,大发夏利昌河面包车也靠边站了。最近几年,山里姑娘出嫁,也全用上了桑塔纳、奥迪之类的高级轿车。她们理直气壮,说:“城里人能坐,咱为什么不能?”

出嫁的程序也变了。新郎不再像过去,在家里等新娘上门,而是坐着彩车到丈母娘家去接新娘。迎亲的车队越来越庞大,少则三四辆,多则七八辆、十几辆,可谓浩浩荡荡。迎亲的车队,在结婚录像的磁带上,占据很大的比例。出嫁,变成了比排场,比阔气的大展示,打肿了脸也要充充胖子。

我总觉得,弄这么多豪华轿车迎亲,好像不单是为了娶媳妇,而是要炫耀什么。这么多车,只有新娘、新郎两个人,连同送女客、伴娘,充其量五六个人,要这么多车拉什么呢?

过去,姑娘出嫁,坐花轿,骑毛驴,坐小木车,乘拖拉机,沿途的人们是看媳妇。现在是看车队。

新娘盘好了头,化好了妆,穿戴完毕,静等迎亲的车队。彩车以来,一头钻进轿车里,有色玻璃一挡,别说穿什么婚纱,盘什么发式,戴什么金钗玉坠,就是光着膀子,别人也毫毛看不见。

所以,如今人们看见浩浩荡荡的迎亲车队,神情都很漠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