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速上升的阿里系业绩的背后,是无数的小商家屈辱而死,这种死不是因为没有销售额,而是看似不错的销售额背后无法承担的成本之重。在我看来,淘宝正在扼杀中国式品牌,能否为中国原创品牌提供空间还尚待观察,但这隐隐的已成为淘宝的软肋,未来淘宝也许就会被自己亲手设计的商业模式所绞杀。
那些凡是陷入到同质化漩涡里的品牌无一例外的不好过——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
在线下终端新一轮自我救赎的浪潮里,购物中心成了一个新的业态,各个线下品牌心向往之,以期能在这一业态崛起之时挽救自己。于是万达火了、大悦城火了、K11火了……还有什么万科、银泰、来福士、金源、永旺、爱琴海、保利、绿地、万象城等等一大批大型城市综合购物体冒了出来,餐饮、娱乐项目牵头,超大型商超兜底,购物紧随,体量基本都是小则七八万平米,大则三四十万平米,无一例外的都有院线入住,都有大型的生活超市,都有越来越具规模和特色的餐饮街,情趣各异的文化娱乐设施,万达甚至开办了号称要和迪士尼分庭抗礼的主题游乐园……但是就在城市综合体近乎疯狂地热闹登场的时候,问题就已经开始出现了:高额的租金成本、引流措施的单调、客流峰谷的巨大落差、同质化等等,过去在百货公司出现的问题现在也又出现了。虽然比百货多了商超、多了娱乐、多了餐饮,但是这些多出来的项目并未给购物中心带来差异化的改变,相反,随着购物中心越来越密集的出现在城市的周边、核心,同质化越来越严重,而高效的送餐服务体系把一大半食街的顾客留在店外,而各种餐饮娱乐设施和院线占据了消费者大量的极其宝贵的时间成本之后,试问作为消费者还有多少可以支配的时间去分配给那些淹没在巨大体量里的近乎同质化的品牌专卖店哪?事实上,各大城市综合体现在已经开始面临招商难的问题,有质量的品牌越来越难找,品牌的同质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同质化已经成为了一种顽固的商业癌症。而恰恰在此时,马老爹突然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线上线下都要做,不如此就会死,我就在想,这是马老爹和王老岳父合起伙来下套吗?还真不是,新零售是大势所趋,不得不为之。
渠道已经同质化了,而品牌商自身也没摆脱同质化,大量的服装品牌没有自己的专业特长,自我感觉千差万别的服装款式其实在消费者眼里千篇一律,撞衫的频率之高都让消费者麻木了,甚至一些原本小众的民族风品牌也会在某个区域内给你带来一种掉进了牡丹花丛里、进了尼姑庵的感觉。本身中国原创设计的市场就还在成长期,结果还要抄抄抄,抄得整个市场一个调调。都说中国人现在穿衣越来越个性化,那只是在小环境下,放到大环境里,穿着同一种风格甚至近乎同一个细节款式的服装的人在方圆一公里内的人群密集区里可以随意地搓出一堆,更别提要是女性都敢只穿内衣出街的话,你会发现女人的内衣无非就那几种,款式花型更是让你撞乳。产品同质化可以把责任推脱给设计师、产品研发人员,而经营思维的同质化哪?那就是运营的背黑锅呗,而且是不背也得背。完全相同的品牌经营模式,开店、装修、铺货、人员招募和培训,所谓人店货也好货店人也好,其实套路都是一样的,无非就是看谁的管理做得更到位,至于其他都是渣。这些最传统的管理内容现在已经不再是各品牌经营能力的核心,凡是做得好的企业无一例外在这方面做得都好,那些做得不好的也有很多在这方面做得很到位,但是,顾客不买账。所以人店货已经成为各品牌运营的最基本诸元而非决胜因素,更何况这里面本身货品就没彻底解决同质化的问题,而专卖店个体虽然都开始打视觉牌,但本质上也只是在视觉分化和顾客的环境感受上起了点作用,能为产品的展示和环境表达的导向起到一定的作用,并没有从本质上形成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手法。
现在依托购物中心这样的大体量开始出现的品牌集合店似乎是一个新的模式,让顾客可以在一个店铺内尽可能的多消费,初衷是不错的,这叫一网打尽,但多数实际效果并不好。优衣库这样的老牌集合店背后有个庞大高效的供应链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和数据系统,ZARA、H&M背后更多了一个庞大的买手和设计师团队,即便是这两年很火爆的号称日本设计师品牌实则纯中国血统的街头饰品集合店名创优品也是集中精力于最擅长的小饰品,所配套的产品也没有超出配饰类的圈,而且不管怎么说名创优品还是有一定的设计师背景的,是有一定水准的专业的设计把控的。而那些动辄什么都做的品牌集合店甚至没有专业设计师的支撑,简单的把自己旗下的品牌罗织在一起放到一个精心(甚至是不精心)设计的空间里,风格不突出、主题不突出、甚至是混乱,其结果自然不会好,因为你的受众不明确,你要表达的也不明确,最终搞成了一个小超市,可别忘了购物中心就是个超大号的超市。
现在还有另一种模式的集合店在悄然兴趣,那就是买手店,这些店铺通过专业的买手在市场上寻找有特色的原创品牌进行组合,集结成店,这个模式已经初具规模,也为年轻的原创设计师提供了生存空间,但是由于合格的独立设计师资源的稀缺,这一模式也在逐渐开始同质化趋势,只是因为买手集合店的数量尚且不多,也未得到主流商业渠道的广泛认可,所以这种趋势目前尚不明显,这一模式在中国还有至少十年的发展机遇。
特色,差异化才会有活下去的一线生机,而技术的创新、与线上平台的融合才是生存之道。
中国设计师经常被企业的运营人员瞧不起,这些脑力劳动者的价值经常被低估,甚至很多中小城市的同业人员在听说北上广深的同行们拿着比自己高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薪酬时都会嗤之以鼻,但真到了出作品的时候,差距就会最终显现。所以不要吝啬于给那些思维独特的有真正创意和专业度的大脑付钱,也许就是这些脑袋会让你的品牌与众不同,会让你脱颖而出。
设计师嘴里经常讲的“调性”现在正在成为一个流行词汇,摆脱同质化,就看你是如何选择和确立你的调性了。一个企业的运营者必须具备一颗有调性的脑袋,一个商业模式也必须拥有自身的调性和创新。
1.文章《【饰品店名】新零售话题二线同质化》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饰品店名】新零售话题二线同质化》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