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字,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字。比如后蜀皇帝孟昶所作的我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上联的“庆”字是仄声字,下联的“春”为平声字。现在人们贴春联的习惯是看“横批”,比如横批是从右往左读,上联就贴右边;横批从左往右读,上联就贴左边。
年夜饭是旧历年的最后一顿晚餐,也是全家团圆举杯欢庆的盛大家宴。老北京人的年夜饭尽管因宅门大小,席面有丰有俭,但与自家日常饮食相比,则都是尽力而为了,因为“年夜饭”象征着一个家庭的尊严和幸福。
年夜饭的凉菜一般包括酱肘花、酱牛肉、糟鸡、糟鸭、木犀枣、糯米藕、豆儿酱、芥末墩儿等;热菜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红烧鲤鱼,寓意“连年有余”;清口菜一般有青菜、 萝卜、咸菜佛手、豆腐等,吃豆腐,是取岁岁“多福”之意。饭后还备有杂拌儿糖、半空儿、瓜子和什锦果脯,一家人围炉说笑,闲坐守岁。
包进饺子的是快乐
除夕和初一早上的饺子都包成“元宝”形,借喻“招财进宝”,饺子馅有荤有素。肉馅又分为猪肉馅和羊肉馅两种,都得是“一个肉丸儿的”;素馅饺子用来敬神,当然还是“心到神知,供享供享人吃”。素馅饺子做起来讲究更是不得了,素馅的馅料里要放进口蘑、粉丝、胡萝卜丝、排叉、虾仁、面筋、青韭、葱花儿、姜末,素饺子吃起来要的是清口不腻却又回味无穷。包饺子的时候,人们喜欢在少数饺子里放进糖块儿、铜子儿、花生、枣、栗子等。饺子煮熟端上来,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甜蜜蜜;吃到铜子儿的,意味着来年有钱花;吃到花生仁儿的,意味着长寿(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来,佐以一小碟儿香醋、麻油调出的料汁儿,就着碧绿晶莹的腊八蒜吃,那才是世上的一大享受哪!爱喝酒的主儿,还要就着饺子来上几两二锅头,“饺子就酒,越喝越有”,别提多美气了。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鼓浪屿上的女诗人舒婷,18年前她曾经在一篇散文里写道:“平生不喜欢饺子。有时去北京开会,老朋友竭诚相待,召来五六帮手,又揉又切又剁,虾仁、精肉、姜丝什么的不惜血本,包上来不过是一道菜,以我哥哥的话说:一双筷子无处走动,夹来夹去老在一个大盘子上。”这段不足百字的话,十几年来广为人知,多有引用,甚或忘记了文章的题目。舒婷此话或许为了说明南人和北人在饮食上的文化差异,在下却感觉她不了解北方人特有的生活心态。
为什么这么说呢?包饺子是家宴里的一项“大工程”,或者可以说是一次“厨房嘉年华”:择菜洗菜的,剁馅儿和馅儿的,和面擀皮儿的,包饺子数个儿的,煮饺子看锅的,出锅端盘递碗的……外面天寒地冻,屋里暖意融融,大伙儿嘴上聊着,手里忙着,透着热闹。试想除了包饺子之外,还有烹制哪样食物需要人人参与并且乐在其中呢?包饺子的过程,无疑给人们提供了享受生活的快乐空间,这远比坐享其成地饱餐一顿珍馐美馔要来得有趣。
庙会逛出文化味儿
北京城的庙会起源于什么时候?据专家考证,从1000多年前的辽代就有了。只不过那时候不叫逛庙会,有个挺雅致的名字,叫“上巳春游”。人们在敬神祭祀之余,顺便出来逛逛街、购购物、听听戏、找找乐子,乐此不疲。当然,辽金元时期的北京庙会,除了卖东西以外,还卖人。人口贩子们把征战掠夺来的奴隶,用绳子牵到庙会上来,当街贩卖。这种现在看来引为奇观的情景,在当时的庙会上人们却习以为常。
明清两代的北京“庙市”,已经和现在的庙会差不多了。明清时北京以东西二庙的庙会最为鼎盛,“西庙”即是护国寺,“东庙”则是始建于明景泰年间的隆福寺。自正月开始,每月的七八两日,西庙开庙;九十两日东庙开庙。及至清末民初,北京的庙会文化愈显昌隆,当时影响较大的庙会还有厂甸庙会、白塔寺庙会、白云观庙会、妙峰山进香庙会等,遍及城内外。只不过此时庙会上所售的东西,已经从最早的古玩字画、西洋番货等高档货品,渐渐转为日用百货、风味小吃等,加上远近荟萃的演艺娱乐,庙会盛况经久不衰,直至上世纪60年代。
春节庙会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旧有的正阳门关帝庙庙会、广宁门外五显财神庙庙会等已经不复存在。1985年春节,地坛公园举办了当代首次文化庙会活动,开创了“园林派庙会”的先河。由此,庙会文化的传承得以接续。在随后的数年间,龙潭庙会、大观园庙会、圆明园春节游园会、莲花池庙会、颐和园苏州街宫市等“园林派高手”一一出场亮相,白云观、东岳庙、潭柘寺、厂甸、妙峰山等“寺院派宿将”纷纷再现神韵。这两派庙会,好似春节的一双魔幻之手,把“猫”在家里嗑瓜子看电视的北京人“抓”出来,推进了这些磕头碰脚、眼花缭乱的“快乐大本营”。“大本营”里“兵种”繁多,有安塞的腰鼓、河南的舞狮、天津的杨柳青年画、山陕两地的剪纸、东北的木雕,简直是全国民俗文化巡礼!这是传统老庙会没见过的阵仗。
正当芸芸众生,在炸灌肠、糖葫芦和拉洋片、耍中幡之间穿梭的时候,石景山游乐园、朝阳公园的“洋庙会”和金源新燕莎商城等地儿的“商场庙会”又吹吹打打地登台了,甚至还请来了外国乐队、歌舞团参演上阵。上世纪90年代活跃至今的这些“新派庙会”,成了年轻人撒着欢儿过春节的动感地带。百年庙会见证了北京人的百年生活,北京城同样诠释着100年来庙会的变迁:从寺庙而公园而洋庙会,几十个大大小小各不相同的庙会,共同构成了北京春节多姿多彩的风俗画卷。人们扶老携幼徜徉其间,感受民俗,体验快乐。
春节风俗杂咏
腊八舍粥
广化寺中僧不寒,熬粥祝颂十方安。
佛成道日真欢喜,古刹经声似咏兰。
案头水仙
凌波偏爱九冬寒,为助诗家韵早安。
金盏银台迎雅客,雪中花事接香兰。
茶花初放
奇葩偏要问深寒:冻住江山心可安?
天地生机摧不尽,蜡梅随我唤春兰!
涮羊肉
轻调腐乳散红云,芫荽切成碧绿尘。
上脑瓜条真似玉,汤鲜锅响唤亲人。
雪场嬉戏
踏雪嬉冰诚可因,群山拊掌更精神。
携回一只清风袋,装进雾霾放下春。
新春忆童年
清寒未尽雾重来,瘴锁京城久不开。
曾记儿时元夜后,提灯月下觅香梅。
本版撰联 周家望
本版制图 周航
1.文章《【巡礼是什么意思】春节习俗都是快乐的》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巡礼是什么意思】春节习俗都是快乐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