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尉是武官界首领。汉朝基本上是丞相地位最高,权力最大,丞相是国家的领导机关和决策机关,议政时皇帝也要去丞相
府,
而不是丞相去皇帝那里。
感觉丞相是“主人”,
皇帝是“客人”,
既然这样,那就“客随主便”啰。
更牛的是,
丞相府不但是国家行政管理中心,
相府所有工作人员的任命,
都是丞相说了算,
哪怕他安插的全是自己的亲信,
皇帝也无可奈何,
丞相的意见和决策,皇帝也得乖乖地听。
之所以会这样,
是因为丞相府的官员班子成员,
只听命于丞相,在丞相府里,
皇帝的话都不好使。
如果他想,
丞相完全可以把皇帝架空。
06
如果你身处汉武帝时代,
想当官可以,
但最好别去当尚书,
除非万不得已,
仅仅为了挣口饭吃。
汉武帝初期,
尚书可不是什么大官,
是管文案的,
具体负责为皇帝拆文献的封泥。
就像现在,
你收到一封信,要把它拆开来读,
尚书便是那个专门替你拆信封的。
那时候的文献,
可不像现在是写在纸上,
而是刻写在竹片上的,
刻写好后用绳子系紧,
然后用泥封住绳结,
并在泥上盖印,这叫“封泥”,
目的是防止竹片被人打开。
但到了皇帝这里必须打开,
皇帝老儿当然不屑于亲手去拆封泥,
便设了一个“尚书”的官职,
替皇帝干这活。
当时叫“尚”的官,
除了尚书还有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
顾名思义,
都是些管吃管穿管铺床叠被的,
身份和地位都很卑贱。
不知道机构臃肿的现象,
是不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后来,尚书成了皇帝的心腹,
身份和地位才有所改变,
尤其是东汉光武帝刘秀,
觉得丞相的权力太大了,
非剥夺一部分不可,
以便强化皇权,
便搞了一个尚书台,
让高官担任尚书,
尚书便变成了行政官员,
而且权力很大。
07
后来人们还认为,
“宰相”是仅次于皇帝的国家二把手,
但至少在唐朝,
这个认识是错误的。
众所周知,
唐朝的宰相之多,
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
尤其是武则天统治时期,
她在位十多年,
先后任命了七十多个宰相。
好像有点风水轮流转的味道,
其实不然。
因为唐朝的宰相,
常设的很少,
大多是临时性的——皇帝临时委派一个人担任具体职务,
负责某方面的工作,
那个人便是宰相。
所以在唐朝,
担任过宰相的数也数不清,
尤其是中期以后,
这种临时宰相更多,
而且越来越多,
甚至到了有时候宰相不是一个人,
而是一大群的地步。
08
虽然自古就有“使职差遣”的现象,
但唐代为盛。
所谓“使职差遣”,
是指临时派遣某个官员离开原来的职守去执行各种使命,
通常是一些紧急复杂的使命,
而且被临时派遣后不再理本司日常事务。
比如你的本职是公安局长,
临时派你去检察院做事,
那么公安局的日常事务你就不要管了。
唐代有很多这样的使职,
比如礼仪使、南选使、吊祭使等,
这种临时性使职,
可以由任何机构的官员担任,
事情办完后向中央复命。
安史之乱后,
这种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
比如我们熟悉的节度使、采访使、观察使、黜陟使、安抚使、转运使、盐铁使、租庸使等等,
多达几十种,都是差遣官,
大多由宰相和其他高级官员兼任,
这种使官一来,
意味着原主管官员和机构的职权被剥夺。
“兵部无戎帐,户部无版图,虞、水不管山川,金、仓不司钱谷,官曹虚设,俸禄枉请”的局面,就是这种制度的反映。
一些重要的使职也逐渐形成了固定化和普遍化的倾向,
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节度使和采访使。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宦官系统的枢密使,
也是这种制度的产物。
枢密使是负责统帅全国军政的高官,
本与宦官屁相干没有,
始作俑者是唐代宗。
唐代宗于永泰年间置枢密使,
“以宦官为之”,
于是,
这种阉货就一跃而为了掌管“接受朝臣以及四方表奏并宣达帝命,
参赞军机”的高级官员,
权力极大,
开了唐代宦官干预朝政,
甚至操纵君主废立的先河。
唐昭宗时,
由宦官担任的枢密使权力更大,
到了“直接指挥公事、
侵夺宰相权力”的地步,
唐昭宗忍无可忍,
借朱温之力“尽杀宦官”,
并改用士人为枢密使。
朱温称帝后,
不但把名称改为崇政使,
这个职位也不是什么人都能担任的,
非他的亲信大臣莫属。
后唐建立后,
枢密使的名称才得以恢复。
1.文章《【万不得已是什么意思】老官场的8个冷知识出乎意料地被你割伤了我》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万不得已是什么意思】老官场的8个冷知识出乎意料地被你割伤了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