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孔融除了干涉赵家的私生活外,没有任何问题。虽然说话有些刻薄,但罪不至死。真正让曹操憋气的是孔融总是对他的任何政见都跳出来指手画脚。这个许昌终究是他曹操的许昌。他是

容不下孔融宾客满门,四海才俊以其为师,引导舆论。期间还发生了“祢衡事件”。曹操最终决定除掉孔融。

建安十三年,他让手下网罗孔融的罪名,借机将他满门处死。

在处死前,有四条罪名:一是“招合徒众,欲图不轨”指他在北海做太守时,招募兵丁,举动可疑;二是曾经诽谤朝廷;三是身为孔子后代却“不遵超仪”,不遵守礼仪,打扮不修边幅,嗜酒昏狂。四曾空出狂言。狂言了什么呢?他曾经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 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夏奚为?譬如物寄缻中,出则离矣!”前三条其实都是欲加之罪,最后一条是真正置之死地了。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孩子的诞生,只是父母情欲爆发罢了,所以当父母的没有恩于孩子。虽然这是一条无情但有理的话,但是在标榜”以孝治天下“的古代王朝,这种”父母无恩论“的话从孔子的后代孔融说出来,是”大逆不道“的。所以当他满门被处死,横尸街头后,竟然无一人为他收尸。

孔融的死,其实很大程度是他自己的性格造成的。对于“父母无恩论”,用今天的眼光看来,虽然没有错,但未免显得太无情残酷。胡适日记中写道:我生了孩子以后,虽然养育了他却从来不敢自居有什么恩情。我常常想:如果孩子高兴,我就心安理得;如果孩子活得不开心,我就会觉得很内疚,因为他是我带到这个世界上的,而不是自己要来的。如果我不带他来他不就没有这些不快乐了?

父母生育虽然是没有问过子女的意愿,不能说是有“大恩”,但如果他们含辛茹苦,将自己最好的一切都给子女,那就是很大的恩情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