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品,才让这部书像陈年的酒,越品越香。

“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反失其真传者”,石头接下来说的这几句话,更强调了曹公的写实,所以可以这么说,《红楼梦》这部书是严谨的忠于当时的历史和社会现实的,这也正是这部书的可贵之处——正因真实,所以感人!所以虽然曹公说这是“梦”、“幻”,但其实真正要表达的思想就在其中。

石头又说:“今之人,贫者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仁之心,纵一时稍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那里去有工夫看那治理之书”这句话表达了曹公对现实世态的无奈,书里多处话语里用到“又怎么样呢?”、“又有什么意思”,这就是曹公内心无奈的感叹!

社会就是这样,贫者如曹公天天为衣食所累,他自己就是贫病交加而死,富贵的人贪心不足,钱总觉得不够,整个社会都在为欲望而忙,一旦有闲暇,只一味贪淫好色,那有功夫和兴趣看书,贫者富者皆是如此。宝玉天天泡女人堆,他的奴才也没闲着,例如茗烟到宁国府就一会闲工夫,也干那“警幻所授之事”,财和色,真的是人性里的罪恶之花,万恶之根源!

曹公又借石头之口,说出他的愿望。他也不求此书人人读完都“称奇道妙”,个个抢着读,只要大家在闲暇之余翻看翻看,感觉比那些“胡牵乱扯”满是子建潘安、文君红娘小玉的熟套有新意,他就满足了。曹公非常希望他这部作品如一股清流涤荡当时污浊的文坛,给文坛带来一缕清幽。

空空道人再次翻看完之后,感觉此书“虽有些指奸责侫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公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出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可比。”

空空道人说出了曹公的心里话,曹公认为自己这书看了不会把人教坏,书里的传统是非观、价值观、忠孝礼义廉耻,他是十分遵从的。此书还是一部劝人向善的正能量的书。

曹先生通过空空道人替自己坦言,红楼并非“伤时骂世“之作。虽然他对社会的黑暗面和丑陋的人性做了批判,但他的目的不是为了颠覆国家。表面上好像他是希望人们当闲书看,但实际上他更希望统治者能看到他这部书并认真品读,理解他的苦心,改良社会,让社会和人能公平正义,以突破朝代更迭的历史必然率,让大清长长久久。

在历史局限的年代,曹先生的忠君思想毋庸置疑,但他改良社会的思想可谓难能可贵,这也许就算是民主主义的萌芽吧。

曹先生的书为当时的文坛带来一股清流,也成为文坛的标杆。红楼对清代文艺界的影响深远,在它的带动下,清代出现了许多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品,如《聊斋》、《儒林外史》、《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等等。

而曹雪芹先生改良主义的思想对知识分子的影响更深,以至后来的戊戌变法也是受了红楼思想的影响。戊戌变法是红楼思想对统治者和知识分子持续影响,最终达到共识的产物,只可惜被保守派扑灭,大清也因此失去了延长寿命的机会。

在介绍了本书的怪诞来历后,曹先生用他最爱的五言绝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正式开始了红楼的故事。

故事的开始并不是直接说到本书的主角——四大家族,尤其是贾家的宁荣二府,而是先从甄士隐和贾雨村开始,从外围开始,直到第二回才开始由贾府主管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女婿冷子兴说到贾府,第三回才是林黛玉进贾府。

这之前那么多的弯弯绕,究竟为个啥?这笔法就跟之前提过的大观园的手法一样,不让你一下就看到全景。这样一叶障目使本书更加有趣,而且有些人事还没交待完,也得通过这些铺垫人物引发的故事,把还想交待的东西牵扯出来。

“甄士隐”这人物的名字就是将真事隐去之意,而贾雨村就是假语村言之意。他在第一回数次强调,其实正相反,他是要说,我要说的可都是真的,你们得要好好品“其中味”别辜负我啊。

甄士隐一出来就让人觉得挺悲,这也为红楼这部书定了调,这是一部悲剧,甄士隐的命运,就是整个贾府最终命运的写照。

书里先是寥寥几笔介绍姑苏本地的乡绅甄士隐,虽不算特别富贵,但在本地也是望族。应该说甄士隐与人为善,淡泊名利,每日就是“观花修竹,酌酒吟诗”,过自己的小日子,嫡妻封氏也是深明大义。就这么样的好人家,老天却没眷顾,“膝下无子,只有一女英莲,年方三岁”,然而,就是甄士隐就这么乐善好施,与世无争的读书明理人家,灾祸最终还是落到头上。

介绍完甄士隐,马上就是一个梦——炎炎夏日的某日中午,甄士隐正在书房看书,突然犯困,趴在书桌上一合眼,便入了梦乡。曹公也借这荒诞的梦,带出了本书的两个主人公,宝玉和黛玉。

甄士隐在梦里和带着青硬山峰下那块天才补天石,也就是被施了法术变成的通灵宝玉正要投胎入世的那两位僧道会了面,他们边走边聊就道出了宝玉黛玉的前世今生。

原来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隆珠草一株,赤霞宫的神瑛侍者,每日以甘露浇灌,这绛珠草才诞了岁月,后来又受天地精华,修成了女身。由于她心里总惦记着要报那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情,看神瑛侍者动了凡心要投胎,便也到警幻仙子处挂了号,说,“我受他甘露之惠,并无此水可还,只能也随他下世投胎为人,把我这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读到这大伙也就明白,林妹妹怎么这么爱哭,原来她就是那颗绛珠草,要用眼泪偿还神瑛侍者浇灌之甘露!

同时,受警幻仙子之托,这里还有一些风流冤家也要了断情缘,这僧道便一起带下凡尘,所以便引出了红楼的故事来。由于这些人的情缘都是命中注定,所以真挚感人。这里曹先生也不忘捎带贬责了那些才子佳人的俗套,认为他们只是无病呻吟,哪里有他这红楼的感情真切。他还说,自己这部书的爱情不落俗套,别出心裁,这其实是他老人家希望我们好好品味。

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姻缘前世已定,今生来报,所以一旦缘分了结,来世又当何如?还不是一切空!所以之前空空道人说过的“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就是这个道理了!什么情、色、爱、憎,其实本质都是空虚,其生灭都是假象罢了!

僧道说要将“蠢物”到警幻现在家中交割,好一起下世投胎。这时,在一旁听得真切的甄士隐忙凑过来问道理,僧道却对他说,天机不可泄露,这些世间的道理是靠悟的,不是靠教,时候到就明白了。又说在苦海里只要记得他俩,便可跳出火坑。

甄士隐求见那所谓“蠢物”,僧道认为这“蠢物”与其有缘,便给他看了。原来就是那块宝玉,它要附在神瑛侍者的身上,一起投胎入红尘,感受富贵温柔乡。

甄士隐跟着僧道继续向前走,就到了“太虚幻境”,这只是作者虚拟的仙境,但其门口的那幅对联却非常有深意——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此有还无。

此对联何意?其实这就是易经的思想,阴阳共生共存,假就是真,真也是假,世间万物真真假假,不知究竟是真是假,无就是有,有就是无,究竟是有是无?唉,何必那么麻烦,难得糊涂不好吗?

甄士隐正要跟着往里走,突然……

正当甄士隐要跟那僧道往太虚幻境里走,忽然一声霹雳,把他炸醒,他睁眼一看,才知道是一个梦。接下来甄士隐的反应曹先生处理的很好,很真实。正如我们普通人梦醒之后一样,甄士隐梦醒之后也把梦忘的差不多,所以并不把这梦当回事,起来后就抱着孩子出去逛,这段的描写那么真实,一下就把我们从梦境拉回到现实。

此时迎面而来又是一僧一道,僧癞头跣脚,道破足蓬头,疯疯癫癫,动作却麻利。看到甄士隐手中孩子便大哭起来,向甄士隐说:“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做甚?”又说:“舍我罢舍我罢。”甄士隐一看他们那模样早就烦了,转身要走时,那僧竟笑向他念了四句诗:“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凘。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这一段写的妙,把“梦”“幻”和现实结合的天衣无缝!这是那僧道二度甄士隐了,梦里度一次,这是第二次,可惜甄士隐依然不明白,还是没有醒悟,贪恋红尘。

直到那僧道念了那首诗,甄士隐才感觉这僧道不简单,从这诗里甄士隐也悟出些玄妙,这时他也猛然想起之前的梦,多少又有些模糊印象。这时他也似乎有点半梦半醒,悟出些玄机来了。但等他想找那两位问明白,机缘已过,接下来的罪也只能自己承受了!人在命里遇贵人,只要时机把握不住,你命里就不该有这运……

和尚那首诗含义甚深,这个“菱”字就是“香菱”,“雪”就是“薛”,寓意香菱成为薛蟠之妾的遭遇。由于菱花夏日开花,这里说竟遇冰雪,可谓生不逢时,注定香菱命运凄惨!至于后两句就寓意甄士隐的劫难了。英莲有命无运,会累及爹娘,但既然甄士隐不愿舍给僧道,这一家子终究只能家破人亡了。

紧接着本书一重要人物即将登场……

这个人是谁呢?就是本书的最大反派人物——贾雨村!曹先生对这个人无疑是无比厌恶的。一出场就冷嘲热讽,不信你看:名字姓贾名化,谐音假话,字表时飞,谐音实非,别号语村,谐音假语村言。贾雨村湖州人,此湖州非彼湖州,谐音“胡诌”之意。所以从他一出场,曹先生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贾雨村祖上也是诗书仕宦人家,可惜他生于家族败落的末世,“根基已尽,人口衰变,只剩得他一身一口。”

曹先生虽厌恶贾雨村,但他还是很客观的再现了这个人物,不像一般的小说,一说好人就是高大帅气,坏人就是贼眉鼠眼,这在当年十分难得。所以说红楼梦开辟了纪实小说的先河,一切以尊重事实和人性为基础。

其实贾雨村之所以有这样的人格,他出身贫寒影响了他的成长,他一定也是品尽了人世间的欺辱悲欢,世态炎凉造成他心理变态。对他来说,重整家业、光宗耀祖是他主要的人生目标和任务,至于手段和人格,已不是他所考虑——即使被千万人骂卑鄙,只要达到目的,这又能算什么?

贾雨村饱读诗书,才高八斗,世间少有,连后来的贾政也佩服得五体投地,以致要给大观园题匾额对联这样的重大任务,也首先想到他。甄士隐本就好诗书,早被雨村才气倾倒,竟主动与这个寄宿在破庙里的穷儒结交。

甄士隐正抱着女儿英莲呆望那僧道背影,就遇到贾雨村从隔壁他寄居的葫芦庙里出来。这葫芦庙在十里街的仁清巷,谐音就是“势力”和“人情”。这葫芦古庙地方狭窄,也寓意世间路,究竟有多少是宽平好走的呢?

甄士隐一见雨村,便赶紧把女儿交给家人,又邀雨村到他家书房叙谈。甄士隐为地方望族,贾雨村不过是一落魄穷儒,衣食无着之人,两人地位悬殊,但甄士隐却把贾雨村却敬为上宾,可见贾雨村必有过人之处。

他俩还没谈上几句,地方官就上门拜访,这也侧面反映甄士隐在当地的地位,同时这也是曹公为了印衬将来要写到的贾家。甄家是地方望族,贾家则是天下的望族,甄士隐这家的落败,也是贾家落败的一个缩影,也为整部书做了一个铺垫。

地方官严老爷的到访,甄士隐慌忙起身要出门迎客,他态度相当诚恳的向雨村致歉,让他坐等,等他陪完严老爷就回来。雨村口头上说没事,其实他心里肯定还是很不是滋味,世态炎凉,人是要根据财和势分成三六九等的,雨村现在这样子,除了心里泛酸,还能怎样?我想经过这么一遭,他想成为人上人的决心会更大!

接下来这段就太有意思了,写的极其传神。说的是贾雨村等在书房里,正翻书解闷,忽然听到院内有人咳嗽,他抬头往窗外一看,却是甄家的丫环,名叫娇杏,这谐音就是“侥幸”,究竟如何侥幸,我们后面再说。

话说丫环娇杏正在摘花,这作为地方望族的甄士隐家也和贾家这些天下大户的生活方式相差无几,屋里也爱摆点鲜花,即使这种小细节,曹先生也刻画的相当细致,所以说红楼是精品中的极品!

贾雨村一看到这丫环就呆住了,只见她的仪容不俗,眉清目秀,虽然没有大观园那些丫环们标致,却也十分动人,而且她又是在摘花,与鲜花相伴,更是一幅花下美人图。那情景我们可以想象的到,难怪一下就打动了才高八斗的文人墨客贾雨村的心!这一段的描写,曹公通过甄家和贾府两家丫环档次的对比,也体现出地方望族和天下豪门在级别上的差异。

娇杏看有人看她,也本能的往窗子里望,这时勾引我们半天后,曹雪芹才引出了贾雨村的外表——“敞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这相貌颇有一代枭雄王莽、曹操那般气概,也是相貌堂堂,气势逼人!

娇杏一看其实心里就挺喜欢。曹公写了她的心理活动——“这人生得这样雄壮,却又这样褴褛”,必是“主人常说的什么贾雨村了,每有意思帮助周济,只是没甚机会”,“难怪说他必非久困之人”。如此想来,不免又回头两次。

以娇杏的身份,小丫环,她即使喜欢贾雨村,可在封建年代哪好意思主动说,她也自卑的觉得自己这身份不可能配的上这位主人的座上的上宾,所以她想的最多的不是和贾雨村成为恋人甚至结为夫妻,这个她做梦也不敢想,她所能表达的自己对贾雨村仰慕,只能希望用行动来表示。她在甄士隐这样的地方显贵家里当丫环还有点积蓄,就想尽己所能资助他点钱物,但就是这种愿望也难找到机会,所以在这种心态下,怀春少女只能多看了贾雨村两眼。

这贾雨村也是年轻人,自然也如贾琏贾珍之流一般好女色,但目前自己如此落魄,饭都没得吃,估计憋的难受也只能自行了断罢了,泡妞是不敢妄想的事。

目前他的处境比起乞丐也好不到哪去,所以虽然他自认为是读书人,天然比别人高一等,然而即使他面上如何装作淡定,心里的自卑也不言而喻。高攀名门小姐,那是想都不敢想的,所以与自己身份差不多的娇杏多看他两眼时,他立即有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并“狂喜不尽,自以为此女子必是巨眼英雄,风尘之中知己也。”

曹公这段写的真好,我敢说他写出自己的体会,他当时的处境比贾雨村也好不到哪去,所以感同身受。此时的贾雨村挺有理想,有抱负,有自信,他觉得自己将来定能金榜题名,咸鱼翻身,功名富贵,所以他坚信娇杏对他是慧眼识英雄,无形中他已拉近自己与她的感情,可以说他们俩是各怀心事,但也已经一见钟情。娇杏这一回顾,当时就给贾雨村就打了鸡血,更增强了他求取功名的信心和决心,于是他对生活有了奔头,有了信念!

应该说娇杏这种投资实在是成本太低,甚至是无成本,收获确实巨大的,最终她也因这“一回顾”,实现了灰姑娘逆转的传奇,这个我们在下文会交待。

实际上娇杏十分侥幸还因为没给贾雨村钱,许多女人以为爱男人就是给他钱,实际上作贱了自己,最终人财两空的多,杜十娘的故事,到今天还是屡屡发生。

这也是怪事,大多资助男人的女人,反倒不如那些对男人刻薄的女人有好的结局,概因人不能自己作贱自己,尤其女人,主动投怀送抱,不如将自己高高挂起,提高身价,吊打男人!这里文哥跟女生们说个秘密,回报男人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说几句动听的话,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做牛做马,足矣……

雨村正因娇杏多看自己两眼狂喜,看甄家小童进来,忙一打听,原来甄士隐留领导吃饭,便知道等不起,就带着满满的幸福从便门走了。

甄士隐陪地方最高领导严老爷吃完饭后,回到书房,知道贾雨村已经离开,也没再去请他。这说明其实即使甄士隐再礼贤下士,人的心里还是自然带有尊卑。贾雨村在他看来,还不够分量,无足轻重,所以心里也有些怠慢,没再理会,连过问也没再过问,可知世人都势力,连甄士隐这样清高的人也难落俗套。

直到八月中秋,甄士隐宴完家宴,想到贾雨村,又在书房另开一席,并亲自到隔壁的葫芦庙里邀请贾雨村赴宴。

雨村不愧是个情痴,那日被娇杏多看了两眼,便念念不忘,估计不知多少个夜里也是想着她意淫。那一天正是十五,对着月亮,他不免又想起娇杏,感怀之下,做了首五言诗: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铸?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欲知接下来的事,请看下回……

红楼梦里写了大量的诗,应该说这部书是曹公一生的心血,是他的全部文集,更是他的诗集。曹公与所有读书人的愿望一样,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作品能够千古流传,序言里他已很坦诚的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而且由于红楼梦就是曹雪芹的诗集,历来的诗集作者都不爱隐姓埋名,都是为了借诗示才而流芳,所以我更加确定,曹雪芹就是本书作者!

曹先生最爱也最擅长五言诗,所以为表现贾雨村的才气,曹先生也拿出自己看家的五言诗赋予了他。

这首诗是贾雨村袒露心声,“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一句他就叩问,自己不知能否与娇杏喜结姻缘,所以愁绪时时挂在心头,“三生愿”对应之前的“三生石”都指姻缘天定之意。到最后一句就是说如果自己能蟾宫折桂,科举及第,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娇杏求婚,可见其感情之真挚,贾雨村也有可人之处!

做完这首无言诗,贾雨村想到自己平生的抱负,满腹经纶之才却无法找到施展的机会,便又挠着头对天长叹,再做一幅对联:玉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此句是贾雨村自己给自己的鼓励,也表达了他的野心。他自信的认为自己就是块价值连城的美玉,要待价而沽。这句话来自《论语》中子贡与孔子的对话,孔子认为玉再美,也要卖个好价钱才能显示它的价值,这就是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至于“钗在奁内待时飞”是来自郭宪的《洞冥记》——传说汉武帝时有神女留一玉钗,昭帝时有人偷开藏着玉钗的匣子,没想到玉钗化作一只白燕飞出升天而去,也是寓意贾雨村在等待机会飞黄腾达。

正当贾雨村在庙里做的这些诗句,却刚好被赶来邀请他赴宴的甄士隐听到。甄士隐不禁叫道:“雨村兄真抱负不浅!”顿时对他更是另眼看待。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甄士隐虽淡泊名利,实际是他自己懒得去追求罢了,他对有抱负,有才学,有前程的雨村的热心结交,应该算是一种趋炎附势。

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这个心理,都落这个俗套。人情也是社会里的一种投资品,与其它投资一样,所有人都希望人情的投资能有回报,所以才有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人在这个世上,无论在哪种社会,哪个国家,要想别人尊重你,活的有尊严,只能靠自己挣,要努力往上爬,而且只有你的能力越大,你获得的有效人脉就越多!

甄士隐邀请贾雨村赴宴,那当然是给足贾雨村面子,雨村也不推辞,而是大度的接受邀请,没有半点扭扭捏捏。这一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贾雨村的气度、自信和胆魄,当然他也看出甄士隐对他的真诚,此时他正迫切需要有实力且愿意在他身上投资的甄士隐的帮助,所以此刻他一展豪气,不卑不亢,就是看破了甄士隐的心思,便顺水推舟,决心吃掉他。

此时雨村如果扭扭捏捏,半推半就,反倒不好。甄士隐是性格懦弱的传统读书人,与雨村性格互补,他更喜欢的是贾雨村身上的胆魄。他作为当地的望族,久在名利场,也练就一双势力眼,知道既有才气又有胆魄的贾雨村一定会有好的前程,所以也有意拉拢。这一场宴席表面看是文人间的惺惺相惜,实际上两人各怀鬼胎。贾雨村早有心计,倘若计划不成,多少也混顿好吃好喝,解解馋。

果然一到酒桌,贾雨村导演的戏便开演。康乾盛世的中秋,“家家萧管,户户弦歌”,那一晚的月色好美,曹公也没多说,就说了一句:“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简简单单的描述,那一晚的好景色便跃然纸上,你服不服?

天天靠抄文卖字维持生计,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贾雨村,面对美酒佳肴,自然吃喝的痛快。他与甄士隐也聊的投机,聊天是贾雨村的强项,贾雨村胸怀锦绣,越聊甄士隐对贾雨村就越佩服。此时贾雨村借酒意,也十分张狂,为展露自己的文才,乃咏诗一首:“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皆仰望。”

这诗一出,才气四溢,甄士隐立刻被征服。这就是贾雨村高明之处,借诗言志。

此诗意下如何?三五就是十五,前两句指的是月亮到十五就充盈,皎洁的月光照到玉石栏杆互相映衬,就好像玉石栏杆浸泡在柔亮的月光里;而后两句来自宋代陈师道的《后山诗话》,说的是宋太祖赵匡胤未登基前,曾作诗《咏月》给名士徐鉉看,徐鉉看到“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时,认为赵匡胤帝王之兆已显。贾雨村也用这种直抒胸臆的手法,借天上一轮明月被千人万人捧着出来,世间的人只能仰头望,寓意自己有一天也要像这明月一般被众人仰望!

人与人交往也讲机缘。有一年我与某亿万富豪、地产大佬同前往海南考察。一路上我向他示好,除了展露才干,还大献殷勤,最后他却跟我来了这么一句:“阿文,人和人不能交成朋友,不是别的原因,而是不合适。”我听完当时臊的脸红赛关公,这不合适就是不投缘呗,他就这么拒绝交友,接下来的旅途我们便形同路人…….

做人,哪怕你再有本事,太过低调,也无人赏识,酒香也怕巷子深,时机到,该吹的时候也得吹。甄士隐本就与贾雨村投缘,偏偏贾雨村这番自吹自擂的话却投甄士隐所好,直弄的他当时也激动起来,直捧贾雨村:“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听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平步青云了”、“可贺可贺”!然后,频频向贾雨村敬酒。

贾雨村借诗言志打动了甄士隐,接着他便赶紧抓住这个机会向甄士隐借钱。我们看看接下来贾雨村说话的艺术,其实他是相当迫切需要钱,但他当下并不说借钱,只说抱负和窘境,借钱的事只字不提。

贾雨村说,不是我说大话,科举的那些学问,我已成竹在胸,捞个功名不在话下,只是到京城山长路远,身上又无路费,靠卖字抄文那点小钱怎么到得了?

他先捧了自己,觉得自己金榜题名不在话下,然后才说了难处,从高处一下到低处,这种说话的手法一下就扎到了甄士隐的心。一来甄士隐爱才,贾雨村确实大才;二来甄士隐也想在贾雨村身上投资,他自己作为读书人没有功名,即使富足,没有做到读书人应该有的“学而优则仕”,也是遗憾,他已把贾雨村当知己,就想让这知己弥补自己的遗憾,同时也是在为自己找个靠山。

甄士隐知道贾雨村现在落难,此时出手相助,患难之交,贾雨村必定会感恩戴德。这时的投资等于抄底,可能会大赚,所以他立即让家人给贾雨村准备白银五十两,并冬衣两套,同时他又关心的对贾雨村说,十九日乃黄道吉日,让他那天乘舟赴京。

贾雨村收了银子和冬衣,计划成功,心里自然欣喜若狂,但他即使已七八分醉意,还是很克制,面上表现得相当冷静,只是说了句谢谢而已,又跟平常一样,继续和甄士隐吃酒谈笑。好家伙,这贾雨村城府多深,实在是老到啊!

两人喝酒到三更天,甄士隐才把贾雨村送走,他回房一觉就睡到日上三竿。甄士隐对贾雨村一片挚诚,他给贾雨村修书两封准备给他带上,就为让雨村到京城时可以在自己认识的仕宦之家寄居,想得多周到。可当他差家人送荐书过去后,家人却原封不动的带了回来,告诉甄士隐说,贾雨村早上五鼓时已离开前往京城,他给甄士隐留下话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理为要,不及面辞了。”甄士隐听了只好作罢。

我认为曹先生写贾雨村急匆匆不辞而别这事,写得真叫绝,写出了贾雨村小人的心理。从这里可以看出:一、贾雨村对世事肆无忌惮,他与王熙凤一样,对礼义廉耻、轮回报应这些一概不信,这种人往往能干大事。人要为道德所困,容易带上精神枷锁,反而难以成事。二、贾雨村小人之心,他害怕甄士隐酒后清醒,一旦反悔,把钱和衣服拿回,自己求功名就无望了,所以他当机立断——不管当时喝的多醉,也顾不上休息,三更回家五鼓即刻出发,只有带走甄士隐赞助的钱和冬衣溜掉,他才感到踏实。

从两人的举动来看,双方在品行上差距巨大。贾雨村真可谓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所以第一回两个人两个姓,一“甄”(真)一“贾”(假),即可知作者用意,但两人的命运却是截然不同!

不过在我看来,贾雨村这么做也是人之常情。为了成功,为了爱情,为了振兴家业,当多重重担压在肩头,华山只有一条路,谁又能说,自己不会象贾雨村一样行事?贾雨村比我们经历的苦难更多,更知道成功的重要,我们真不好用道德的标准去苛求他。

说到这,我不得不提提红楼梦的书评,脂砚斋最被推崇,可这一段偏偏她没评。这是曹公最妙笔生花的一段,竟然没评,让人不可思议。看脂砚斋的书评,满眼尽是与曹公打情骂俏,除了提到曹公已不在世时滴了几滴泪,其他时候鲜见其为曹公哀伤。说这书评附于红楼这部书里,还有说是曹公故意这样的,在下不敢苟同。

曹雪芹先生最反感传统的才子佳人,多次在书里提到自己对这种文风的厌恶,他自己又怎么可能让一女子的俏皮评论附于自己一生心血的红楼上呢?这不是在降低本书的严肃性吗?曹先生真的愿意在世人面前秀自己与脂砚斋的恩爱?绝不可能!而且很多关键的细节,脂砚斋都漏评,似乎是不应该,所以个人愚见,脂砚斋评红楼应为后人伪造!

至于贾雨村和甄士隐的命运如何,下面继续评说……

话说贾雨村拿到甄士隐赞助的银钱和冬衣后,趁天没亮赶紧上路,在此我们暂且不表。且说甄贾这一别后,甄士隐的倒霉便开始接踵而来,直到最后把他彻底打垮。

先是女儿在次年元宵节看灯时丢了,被人贩子拐走。甄士隐夫妻半世只生此女,女儿一丢,如扯了心肝肺,死的心都有,夫妻俩也因此天天以泪洗面。由于伤心过度,不到一个月,甄士隐就先病倒,随后他夫人封氏也倒下,夫妻俩只能每日请医煎药。

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最倒霉的事最终还是来了。大约过了两月,隔壁葫芦庙的和尚炸供品时不小心引着了火,先从自家窗户开始烧,迅速蔓延到整片地区。由于这地方的建筑喜欢竹篱木壁,那火烧的旺,如火焰山一般,军队参与救火也无济于事。

这场火烧了一夜,把这一片的街巷烧成灰烬,最惨就是甄士隐家,他家与葫芦庙紧挨着,豪宅烧成了瓦砾,所有家当化为灰烬。好在他夫妻俩和几个家人没事,但由于家宅已毁,只能安身在他家田庄上。

屋漏又逢连夜雨,虽然他家颇有些田产,可那一年水灾旱灾轮番上,庄稼颗粒无收,甄士隐也几乎断了经济来源。收成不好,许多人没饭吃,只能去抢,一时间盗贼蜂起,官兵征剿都来忙不过来。这下甄士隐连田庄也没法呆了,只得把田产便宜处理掉,带着妻子并两个丫环投奔他岳父。

本以为到了岳父家能安顿下来,谁知甄士隐这岳父封肃却是势利小人。他岳父家家道殷实,不愁吃穿,按理说一家人团圆本是好事,应当高兴,可这岳父却不这么想。原先女婿没败家之前,是地方望族,是他的骄傲,如今甄士隐出了事,落得如此狼狈,封肃心里就不痛快。

后来再一看,女儿女婿身上还有点变卖田产剩下的钱,这下心里才平衡了些。若是没这些银两,这当爹的说不好就得把女儿女婿赶出家门。亲生父母尚且如此,这世间的人情何其淡薄!

甄士隐夫妇哪晓得其岳父如此势力,起初对他很是信任,还托他帮着置些房地,以为日后维持生计。谁知岳父挺不是东西,对自己亲生骨肉也痛下狠手宰,拿到银钱便半哄半骗,就给他女儿夫妻俩些薄田朽屋充数罢了。

由于封肃给的田瘦,种庄稼产量就不行,加上甄士隐原先就家大业大,种地这种事根本不会,管理更不行,现在是赶鸭子上架,但这哪是一时半会就学的来的?由于不善经营管理,勉强支撑了一二年甄士隐便几乎败光家业。

按理说这当岳父的得多多帮助,谁知根本不是那回事,不但不帮,岳父封肃还尽在人前背后当众埋怨甄士隐夫妻啥活都不懂干,一味好吃懒做等等冷言冷语,连一点脸面都不顾。

本来甄士隐丢了女儿就痛苦不堪,紧接着又遭横祸,到如今偌大家业败尽,失魂落魄,还天天遭封肃这老岳父的冷暴力,原本就有积伤的暮年之人,一下贫病交加,眼看那样就要不久于人世。

这一部分的描写真是令人伤感,世态炎凉,人人都只想锦上添花,哪来雪中送炭?而且多数人想着的只是落井下石,墙倒众人推,更有人把这样的弱者残忍的当做待宰的羔羊,这时下手,羔羊无还手之力更容易得手。

这封肃可是甄士隐的亲岳父啊,对女儿女婿尚且如此,也许甄士隐风光时他还引以为豪,逢人便吹嘘,见面还会笑脸相迎。然一旦落魄,竟成了讨人嫌,封肃不但不帮助,还趁火打劫,忍心下口吃自己女儿女婿这落难之人的馒头。虎毒不食子,封肃这么干,真没人性!

可细细一想,咱们身边这种人有多——少你风光时他溜须拍马,低三下四,极尽阿谀,一旦你不如他,他一抬腿,那一脚就能把你踩到脚下,反过来就变了一副嘴脸了……

这一处的描写给我们很多启迪。人无论啥时候都得居安思危,做几手准备,狡兔三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甄士隐,以至后来的贾家等等人的宿命,就是只懂贪图眼前的享乐,没有长远打算的结果。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人从底层一步步向上爬时,中间即使有挫折,对人的打击也不至于致命,大不了重新开始。但一旦从顶峰崩塌,很多人就再难爬起,甚至坐等毁灭,这就是现实。

从底层起步,只要你有前程,会有很多人帮你,这其实是投资,人人都想从你身上得到回报。而一旦你从人生的巅峰跌落,仰慕你的人可能会成为落井下石的人,他们会加速你的毁灭,这时别说帮助,踩上一脚骑到你身上他才感到痛快,不少人还像封肃一样,就想着怎么从你身上再榨出点啥来,你躲都躲不及呢,这就是人性。

新生的婴儿人人喜爱,夕阳快落山的老人人人嫌弃,就是这样的道理。在现实世界,我们一定要在别人面前展现自己的乐观向上,让他们从自己身上看到希望,你才能得道多助。而一旦你总是展现悲观,总是抱怨,别人可能觉得你正走向末路,哪还有人愿意在你身上投资,还愿意交你这样的夕阳西下的朋友?这样一来,你肯定只能失道寡助,也许很多人就等着你倒霉,好落井下石,等着吃你的肉并踩你一脚呢!

甄士隐的遭遇看似天灾人祸,实际上根本的原因在于自己,由此及后文要说的贾府也是一样,一代不如一代。这些纨绔子弟,除了娇生惯养,骄奢淫逸,身上一无是处。这些人虽然受到良好的教育,甚至饱读诗书,但人情世故一窍不通,更别说钻营之术。由于他们都是温室里的兰花,不经风霜,顺的时候都不知做长远打算,一旦身处逆境,一点点的风浪就立刻能把他们打倒。

例如甄士隐,一直就守着那点祖业,读点狗屁文章,对家族发展和个人前途从未考虑,胸无大志,也不懂狡兔三窟,想想万一家道变故的退路。没有忧患意识,人情世故更不通,所以一旦命运有变,只能哭和怨,只能等死。

中华民族的家庭教育容易娇惯子女,让他们脱离人类社会的丛林法则,所以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代”,中国的家族难以象西方的许多家族一样长盛不衰,根本原因就在于家庭教育。

甄士隐败落这一部分的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展现了人类社会血淋淋的现实,而这种现实无论东方西方,只要有人类的地方,都客观存在,所以学好社会生存课,应该是无论贫富的我们每一个人的头等大事!

曹公在描述封肃对女儿女婿态度的时候,并没有写甄士隐败落之前他对他们夫妻的态度,但这就是曹公笔法的高明之处,我个人这种笔法为阴阳笔法。从现在他对甄士隐的态度,就可以了解封肃的这个人,我们也能想象的到他以前的态度,甄士隐还家大业大时,封肃一定是对他笑脸相迎,甚至谄媚!

在甄士隐败落的同时,之前混得象乞丐一般的贾雨村,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平步青云,从社会最底层一跃而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与甄士隐、贾宝玉这些公子哥们不同,贾雨村除了有他们一样的才华,更比他们多了许多人生的磨难,也更加明白这世态炎凉,比他们精通人情世故,丛林法则。对贾雨村来说,成功是人生的唯一目标,他要的就是荣华富贵,光宗耀祖,至于为取得成功而使的手段,无论高尚还是卑鄙,这都不重要,打的赢才是硬道理。

这样一个有才华,又不顾廉耻、不择手段的贾雨村,甄士隐、贾宝玉之流岂能是对手?世间的财富就这么些,不在你这里,就到我这里,全世界都一样,在丛林法则的人间,试问你究竟想怎样存在?

甄士隐和贾家的败落,相对应的是贾雨村这些新贵的崛起,这是生存竞争的必然。但无论如何,所有的功名利禄只是昙花一现,转头都是一场空,甄士隐的命运,也是贾家的命运,也是贾雨村命运的共同归宿!

紧接下来曹公写到最终甄士隐如何被那僧道度出苦海。话说有一天,甄士隐的病好了些,便个拐杖出门散心,这一幕大家可以想象到他有多悲凉,这与之前和贾雨村纵论古今的地方望族形象天壤之别。

各位看到甄士隐的惨状,震惊吧?这时的他是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而且面对这丛林法则的世间,百无一用的书生除了只是待宰的羔羊,没有任何翻身的可能。在没有任何利用价值后,他将彻底被这世界抛弃…….

甄士隐的悲惨遭遇告诉我们,风水轮流转,做人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平时要练好内功,哪怕你是豪门,子孙们一定要多做挫折教育,切莫娇生惯养。

时下有人羡慕别人有爹可拼,你要知道,他爹只能帮他一时,帮不了他一世。他爹越心疼他,帮他越多,他就越羸弱。而你只要努力修炼,强大自己,就会有机会战胜他,抢走他拥有的一切!

所以说,人生在世,难那,得意须防失意时,你越在人生的巅峰,越得谨慎,为人处世,包括说话,都得处处留神,只要一不小心,载了跟头,便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也许将会是万劫不复!

在街上,甄士隐正茫然四顾,找不到人生的方向,突然来了一跛足道人,边走边念道: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话说甄士隐听那跛足道人念这几句话,顿觉挺不简单,又见他疯疯癫癫破衣烂衫,觉得有些蹊跷,便奋力拄着拐杖迎上去问道:“你满口里说些什么?只听见‘好了’‘好了’”那道人答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人万般,了便是好,好便是了,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

实际那道人的意思,便是世间之人之所以千般苦,万般累,就是因为牵挂太多,功名利禄、七情六欲,可到头来还不是一场空?只有放下这些欲念,了了尘缘,你才能没了烦恼,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

这是僧道第三次度甄士隐了,经过这一轮的波折,甄士隐终于彻底看破红尘,也明白他这样的人在人世间已无东山再起的机会,活着就是受罪,所以他说:“且住,待我将你这《好了歌》解注出来何如?”道人笑道:“你解,你解”只见甄士隐说: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

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甄士隐这段对《好了歌》的注解,让《好了歌》更加具体,但若要按此深究,倒让人觉得生活了然无趣。我们的奋斗,甚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所做的一切,无非“到头来为他人做嫁衣裳”而已,皆因风水轮流转,“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人有兴衰,家族有兴衰,国家也有兴衰,个人再多努力也左右不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兴的时候“当年笏满床”,位极人臣,荣华富贵,家里夜夜笙歌,“曾为歌舞场”,宅邸尽是“雕梁”,窗纸糊的是名贵的“绿纱”;败的时候就成了“陋室空堂”,“雕梁”挂满蜘蛛网,豪宅院落无人问津,处处“衰草枯杨”,什么荣华富贵,到头来只不过是一场空。

人生一世,白驹过隙,即使貌若天仙,二八年华时“脂子浓,粉正香”,一转眼岁月的杀猪刀却毫不留情,让你两鬓如霜。

人情如纸薄,恩爱夫妻刚撒手人寰天各一方,哭的悲悲切切,可泪还没擦干,又“红灯帐暖卧鸳鸯”。

风光时金满箱银满箱,众星捧月,败落时连乞丐都不如,“人皆谤”。说好的雪中送炭,扶危济困哪里有,有的只是落井下石,恐避你不及!

看别人英年早逝正叹息,谁知道参加完人家的葬礼归来,没多久自己也把命丧,世事无常,谁能说不幸只是别人的,一不小心它也到你家。

家教再有方,你也不敢保证子孙后代个个成人,保不齐也有当强盗的。

人生的命运悲喜无常,你嫌官小,非得钻营一心往上爬,一不小心你难保不栽跟头,也许还要带枷锁坐班房。而有的人却被老天垂青,今天还穿着破棉袄冻的发抖,明日就摇身一变穿了官袍,得了富贵,命运瞬间转变。唉,世事无常谁能料?知足常乐,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方能安度此生。

向来世间万物,有盛有衰,你曾经激情万丈,曾经繁花似锦又如何?总有衰败之时。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但你的努力最后也是别人前进的肩膀,别人会踩在你的肩上向上爬。例如很多风光一时的企业,一旦衰败,就被别人收购便改了姓;和珅捞了那么多也没花了,一旦被嘉庆治了罪,贪来的身家全部充了公,这还不是白白给人家做了嫁衣裳。

世间万物,兴盛枯荣天道难违,有盛就有衰,到头来注定都是一场空!

甄士隐这段注解,说的透彻,仔细一想,人生不就是这么回事吗?对世间的荣华富贵、七情六欲,咱们又何必执着,那都是身外之物罢了,放下吧。

在脂砚斋评本中,这一段多指贾府及其一干人,但总让人觉得牵强。例如“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脂砚斋就没有解注,看十二正钗判词,流落烟花巷确有妙玉,但她如此高傲,不是那择膏粱之人,所以十二正钗里没一个符合这一句。

说“蛛丝儿结满雕梁”指的是潇湘馆、紫云轩等处,也很牵强。大观园以景为主,景致奢华精工,房舍除了省亲别墅其他倒一般。潇湘馆为黛玉所住,甚为简单,何来雕梁?紫云轩还低一等,可谓不实!

至于把十二钗硬往这些词句里头套,更让人觉得不太靠谱,这一段注解,感觉连批注者本人也有些心虚。

我自己的感觉是,这一段话更像是曹公对自己这一生的感悟。曹先生从世家子弟,贵极一时,最后落魄后竟到衣食无着的田地,那么高的才华,最后的结局是穷病而死,世态炎凉,谁的感受比他深?所以脂砚斋这一段批注,看着就不像是曹公故人。

之前葫芦庙着火这一段,脂砚斋评为“写出南直召祸之实病”,我见了就是一惊。曹先生在这书里,是万般谨慎,决不沾时政,就是为了让他这书流传于世,这个,之前他就借石头之嘴说过。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字狱最严苛的朝代,这“南直召祸”无论是指清代他家的事,还是明代的事,都是忌讳,轻则此书被禁,毕生心血白费,这可是曹公最不愿看到的,重则入班房,牢狱之灾,曹先生更不想去受这罪。

所以这样看来,脂砚斋这么点评,曹公若见了,也注定会惊出一身冷汗,而脂砚斋这就叫出卖朋友!

总之,脂砚斋的书评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在下以为,就书论书,脂砚斋也只是我们众多红楼爱好者中的一员而已,她不一定就是女人,看其行文风格,即使极尽伪装,也能读出她一颗男人心。它也许只是为了附于红楼而长存,并非曹公的红颜知己。所以我们看红楼,一定要尽可能跳出脂砚斋给我们套的圈圈,独立思考,尽量从书里领会曹公的用意……

甄士隐这一注解的透彻,这可是曹公用自己一世的遭遇领会的人生道理,难怪那疯跛道人一听也直拍手称妙。随即甄士隐了却尘缘,与这道人一并离去。

甄士隐这一走倒是潇洒,从此没了烦恼,可家里人就倒了霉。没了顶梁柱家也散了,他夫人哭得死去活来,再派人去找,哪有音讯?

女儿丢完,丈夫又丢,这是封氏遭受的二次重大打击。可日子还得过,好在仆人忠心,主仆三人日夜操劳,靠做点针线活度日,封肃更是日日抱怨。诸位看官,这段日子你们可以想象,她们主仆三人寄人篱下,日子过得得多凄惨!

突然有一天,甄家的大丫环娇杏在门前买线,忽听得街上喝道之声,原来是新太爷到任。

娇杏也跟大家伙挤到一块看,当她看到轿内的官员的样子,她也一愣,可虽然觉得眼熟,却就是想不起来是谁。合着他们也真有缘,偏偏这官员也看到了她!然而娇杏也没觉得这有什么异样,回房后也根本不把这事当事!

这天到了晚上,封家人正要歇息,忽然一群人如狼似虎的猛拍门并大叫:“本府太爷差人来传人问话!”把封肃及一家人吓得不轻,第一回完结。

最后这段当我看到脂砚斋的评语,早气得拍案而起,这里本来没提雨村,也没提娇杏,就为留个悬念,偏偏多事的脂砚斋非得点出“雨村别来无恙,可贺,可贺。”,“起初到底有心乎,无心乎?”,又说:“是无儿女之情,故有夫人之分。”

好好的一个悬念,竟被脂砚斋给搅和了,脂砚斋啊脂砚斋,你究竟是曹先生的知己,还是一根搅屎棍?把曹先生好好的书给毁了,你就是个冒牌货!

好吧,不说那么多了,我们先进入第二回看看吧:

第二回 贾夫人似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这一回,依然还没写到贾府,而是缓缓的从外围渐渐逼近,并开始牵出本书的女主林黛玉。此篇一开始,便用一首回前诗点题: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

脂评本红楼,还留有些回前诗,程高本却尽数删除。这些回前诗,感觉水平极一般,在在下看来,似乎不像出自曹公之手。不过,第二回这一首回前诗倒有点意思,点题的非常好,说的是世事如棋,人生不是一局棋就能定胜负,而是要静坐下来,从长计议,慢慢思量。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没到最后就不敢说,谁输谁赢,要知当今天下的兴衰之事(这里主要说贾府),还得冷眼旁观的人才能看得清楚,而这个“冷”眼人,就是冷子心,妙啊!

话说封肃被公差传唤,原来他们是要找姓甄的人,封肃便以实相告,说自己姓封不信甄,女婿才姓甄。公差哪管这么多,只是如狼似虎般,不容封肃多言便直接将他拉走,封家人见了全都惊慌失措,欲知后事如何,下次接着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