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被誉为“实录”。可供论述修史者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时引用,也可引用强调记实文学应该具备的特点。

15.与人斗,不扼其亢,拊其背,未能全胜也。

汉·班固《汉书·娄敬传》与人争斗,不用力扼住他的咽喉,按住他的后背,就不能获得彻底的胜利。说明要善于抓关键抓要害。亢(gǎng):咽喉。拊(fú):拍,按。

16.直言之路开,则四方众贤不远千里。

汉·班固《汉书·谷永传》让人坦率地提意见的风气形成了,则四方的许多贤者就会不远千里而来。

17.家富势足,目指气使。 汉书好句摘抄

汉·班固《汉书·贡禹传》。目指:动目以指物,即不说话而用眼睛示意。气使:出气以使人,即用神情支使人。这两句大意是:家产富有,势力显赫,常用眼神气色指挥别人。这是汉时大臣贡禹给皇帝上书中的话。他指出当时社会败坏,奸邪横行,一些行为连猪狗都不如的人,~,也成了“贤”者。“目指气使”后来写作“颐(yí宜)指气使”。颐,即腮帮子。北宋·孔平仲《续世说·谗险》:“朱梁李振,唐自昭宗迁都之后,王室微弱,朝廷班行,备员而已。振皆颐指气使,旁若无人。”用“颐指气使”形容有权势者支使别人时的傲慢神态,是非常形象贴切的。这个成语现在还被广泛使用。

18.欲投鼠而忌器。

汉·班固《汉书·贾谊传》。本句大意是:想掷东西打老鼠,但又怕损坏了器物。《汉书·贾谊传》:“里谚曰:‘~’,此善谕也,鼠近于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况于贵臣之近主乎!”意思是权贵接近君主,受到宠信,恐怕打击了权贵会得罪君主。本句常比喻想除去恶势力但又有所顾忌,不敢放手去干。

19.欲人勿阐,莫若勿言;欲人勿知,墓若勿为。

汉·班固《汉书·枚乘传》。莫若:不如。这几句大意是:想要叫人不听见,不如干脆不说;想要叫人不知道,不如干脆不作。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路旁说话,草里有人”,若想叫人听不见,最好是不说,作事也是如此;所以,亏心之事不作,无根据之言不说,自以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其实只要一说、一作,就可能成为公开的秘密,路人皆知。“附耳之语,流闻千里”(《文子·微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20.福生有基,祸生有胎。

汉·班固《汉书·枚乘传》。基、胎:均指事物的开始。这两句大意是:幸福与灾祸的发生都有个开始。任何事物的发生都不是突发的,都有一个由萌生到形成的过程,幸福也好,灾祸也好,都是如此。所以,对于祸害的苗头,一开始就要引起注意,及早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其发生发展。这两句可用来说明对于灾祸应注意防微杜渐,幸福的争取也应从细小处着手。

21.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 汉书名言语录

汉·班固《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固:本来。发:发生。忽:不注意。这两句大意是:灾祸本来就大多藏匿在隐蔽和细微的地方,而在人们的轻忽中产生。灾祸的苗头大多隐蔽,不易引起人们注意,再加上人的轻忽怠慢,就会由小而大,最后终于酿成。所以人要注意从平安顺利中发现灾祸的苗头,从细微之中看出后果的严重,给以足够的重视,及早采取预防和补救的措施,以避免灾祸的发生。这两句可用于告诫人们要善于从隐蔽和细微处发现问题,提高警惕,防微杜渐。

22.镌金石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

汉·班固《汉书·异姓诸侯王表》。镑(juān捐)凿,刻。摧:摧毁。枯朽:枯草朽木。这两句大意是:在金石上雕刻,难以显示其功力;摧枯拉朽,容易显示其力量。这两句是形象的比喻之辞。作者说“汉亡尺土之阶,繇一剑之任,五载而成帝业”,原因何在呢?这是刘邦利用了暴秦苛刻的政令所激起的天下人的反对,形势使其然也。就像在金石上雕刻,半天难刻上一刀一凿,不容易显出功力;而摧枯拉朽,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则很容易显示出威力,取得成功。用~形容事物的难易,十分恰切。

23.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无形。

汉·班固《汉书·伍被传》引古语。聪者:听力好,此指聪慧的人。明者:视力好,此指明智的人。这两句大意是:听力好的人,在声音未发出之前就预感先觉;视力好的人,在事物未出现之前就预见先知。聪慧明智、思虑通达的人,善于观察、思考、深辨、细究,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判断,故能洞察事物的未来,于无声处听有声,于无形处见有形,有先见之明。

24.听言之道,必以其事观之,则言者莫敢妄言。

汉·班固《汉书·贾谊传》。道:方法。事:指行为。这几句大意是:听别人议论的方法是一定要用说话人的行为与其议论结合在一起考察,这样说话的人就不敢胡说八道了。这是经验之谈。看人处事,要听其言,观其行,主要是观其行,这样才能认识其人的真实面目。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只有听其言,观其行,才能“知人知面又知心”。不肯妄信其言,也使说话的人不得不小心谨慎,不敢胡言乱语。可以这几句说明对人应多分析,多观察,听其言,观其行,不为其夸夸其谈所迷惑。

2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6.众煦漂山,聚蚊成雷。

汉·班固《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煦(xū许):吹气。漂:浮动。这两句大意是:众人吹气能使大山浮动,蚊子的声音聚集起来会成雷声。这两句话的原意是强调人言的可畏。但也说明这样一个道理:相同质物体的量的组合会引起质的突变。也可用以说明集微成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27.天不变,道亦不变。

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天:这里指的是我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家所说的世界的精神本源,宇宙万事万物的主宰者。道:这里指的是来源于“天意”的人世的规律与法则。董仲舒是“天命论”者,他认为“天”是有意志的。这两句大意是:“天”不会发生变化,体现“天”的意志的人世之“道”也不会发生变化。~是董仲舒的著名论点,是形而上学宇宙观的表现。它是为“君权神授”的唯心主义观点,为巩固封建制度服务的。

28.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

汉·班固《汉书-贾谊传》。习贯:习惯。这两句大意是:少年老成好像是天性如此,实则是习惯成为自然。存在决定意识。人生活在社会上,一定会受客观环境的影响。贾谊少年老成,看来是天性如此,实则是他长期瑾言慎行.克己抑欲,时问长了,也就成了习惯。此二句可用来说明人的思想性格、行为举止,无不是在客观环境中逐新形成的。

29.赏罚信明,施与有节,记人之功,忽于小过。 汉书名言语录

汉·班固《汉书·王嘉传》。信:信用。节:节度。这几句大意是:奖惩应该明确而有信用,说一不二,同时还应有节制,不滥施与。对人的功劳不能忘掉,对人的小过失则应宽容。这虽是丞相王嘉称许汉文帝的话,但它言茼意赅地点出刑赏时应持的态度,很值得执法击者借鉴。在作者看来,奖惩必须明白公正,无有偏私;必须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必须谨慎适度,不滥奖乱罚。尤其应注意到:小功也应给予奖励,“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素书·遵义章》);小过则应予宽恕,“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同上)。能做到上述几点,就会收到赏罚的最佳效果。

30.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汉书》

31.贪贾三之,廉贾五之。

汉·班固《汉书·货殖传》。贪贾(gu股):贪心的商人。廉贾:廉正不贪的商人。这两句大意是:贪心的商人牟取暴利,反得利少,只能十得其三;廉正的商人薄利多销,反而得利多,可以十得其五。商人都以营利为目的,不图利何用经商?但廉正不贪的商人目光长远,薄利多销,讲究信誉,赢得顾客的信任,虽然一次获利不多,生意却越做越红火,得利越来越多;狼贪豺狠的商人则搞短期行为,一锤子买卖,为了牟取暴利,弄虚作假,不讲信誉,能坑就坑,能骗就骗,短期可能获利非小,长此下去,生意却越做越萧条,甚之倒闭破产。~,是古人对两种商人、两种经营思想成败的经验总结,今天对我们的经济工作者、工商企业家也不先启迪意义,它警示我们切不可只顾眼前,图牟暴利,贪心黑心.坑骗顾客,否则非砸锅不可。

32.豺狼横道,不宜复问狐狸。

汉·班固《汉书·孙宝传》。豺狼:喻犬奸大恶的人。复:再。狐狸:比喻奸猾小人。这两句大意是:太奸大恶的人当道执政,就不用再推究狡奸猾的小人了。大奸大恶之人祸国殃民,罪大恶极;相比之下,那些奸滑小人作奸犯科,欺睢百姓,就不足挂齿了。两句写尽封建社会狐狸遍地,豺狼当道的穷凶极恶的社会现象。

33.臣门如市,臣心如木。

汉·班固《汉书·郑崇传》。这两句大意是:登于我门的人熙熙攘壤如市场上的人一样多,但找的心却像水一样澄澈精白。郑崇曾为汉哀帝尚书仆射,因得罪权贵受谗被疏。皇帝责问郑崇:“君门如市人,何以欲禁切主上?”郑祟回答说:“~,愿得考覆。”这两句可用以说明:身在高位,门庭若市,有求于自己的人很多,自己却不能仗权挟势谋取私利,心地应该如水一样清白。

34.腐术不可以为桂

汉·班固《汉书·刘辅传》。本句大意是:腐朽的术头不可以作柱子用。柱子顶大厦,立大屋,乃大厦大屋得以建成的关键材料,而朽木的本质已坏,用来作柱,则大厦必倾,大屋必毁。办大事,主持国家大政,需大才大德者充任,品质恶劣、才能低下的人不可用,用则必坏太事。本句多用来比喻无德无才的人不可委以重任。

35.因时施宜

汉·班固《汉书·韦贤传》。本句大意是:根据不同的时事,灵活地施行与之相适宜的措施。《汉书·韦赞传》:“汉承亡秦绝学之后,租宗之制~。”社会是在发展的,时代不同,时事也不同,所以治世或处事的措施和方法,也要随之而变化,墨守成规,刻舟求剑,是要不得的。此句也写作“因时制宜”、“随时制宜”、“顺时施宜”的,与此意相同。这句话多用于说明方法、措施的制定要适应于时事的需要。

36.治天下者当用天下之心为心。

汉·班固《汉书·鲍宣传》。心:思想,愿望,情感。本句大意是:治理走下的人应当把天下人的愿望作为自己的愿望。治理天下的人必须得到天下人的拥护和支持,要想得到天下人的拥护和支持,就必须得天下人之心,那么,就得想天下人之所想,急天下人之所急,爱民、惠民,为天下人的利益着想。不可为一己之私,一意之专,只求个人的舒心快意,而毫不顾及天下人的心情和愿望如何。此句可用来说明要时时想着人民,为人民着想。

37.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 ——选自《汉书·董仲舒传》

38.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汉·班固《汉书·贾谊传》。耳:同“而”。这两句大意是:为国忘家,为公忘私。古人提倡的这种为国忘家、为公忘私的精神,与当今提倡的无私奉献是一脉相通的。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值得继承。

39.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40.危于累卵,难于上天。

汉·班固《汉书·枚乘传》。累卵:把蛋堆叠起来,比喻非常危险。这两句大意是:处境比把蛋堆叠在一起还危险,要奏效比登天还困难。枚乘是汉代文、景时代著名的辞赋家,曾在吴王刘濞手下任职。吴王谋反前,枚乘上书谏阻。其中说道:“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必若所欲为,~。”吴王不听。于是.枚乘与邹阳等人一道离开吴国投到粱孝王门下。此名句以两个生动的比喻把难以明说的道理表现得十分充分,强调了背叛中央搞分裂的危险性与成功的无可能性,言简意赅,震聋发聩,可谓善于言理。可用以比喻危险的处境。

41.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42.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汉书好句摘抄

43.兴利除害,尊主安民。

44.位历将相,国家之柱石臣也。

45.开天下之口,广箴谏之路。

46.舜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 汉书名言语录

47.吏不廉平,则治道衰。 汉书好句摘抄

48.君子独处,守正不挠。

49.何可屈曲从俗,苟求富贵。

50.公道立,奸邪塞,私权废。

51.凡教化之不立,而万民不正也。 汉书名言语录

52.百闻不如一见。闻:听见。听到一百次也不如见到一次,表示亲眼看到的远比听人家说的更为确切可靠。

53.安不忘危,盛必虑衰。

54.国之将兴,尊师而重道。

55.太刚则折,太柔刚废。 汉书好句摘抄

汉·班固《汉书·隽不疑传》。折(shé蛇):折断。废:无用。这两句大意是:过于刚硬就会折断,过于柔弱就没有用处。事物的发展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处事讲求“中和”,超越了客观限度,矛盾就必然向相反方面转化而适得其反。可用于说明矛盾转化的哲理和为人处事的原则。

56.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57.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

58.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59.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选自《汉书·贾谊传》

60.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 ——选自《汉书·贾谊传》

61.人情非有匹敌,不能久安其处。 ——选自《汉书·晁错传》

62.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 自《汉书·路温舒传》

63.鸟鸢之卵不毁,而后凤凰集;诽谤之罪不诛,而后良言进。——选自《汉书·路温舒传》

64.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筵偃。——选自《汉书·董仲舒传》

65.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选自《汉书·董仲舒传》

66.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 ——选自《汉书·董仲舒传》

67.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汉书名言语录

汉·班固《汉书·王嘉传》引谚语。千人:很多人。指:指责。进两句大意是:受到众人的指责诅咒,即使发有病也会死去。汉哀帝时,岳臣董贤把大量税收物资赠授私人,王嘉上书皇帝引了~一段俚谚,指斥董贤的做法必将引起众人的忿恨,最终不得好下场。“千人所指”现多写作“干夫所指”、“千夫指”.用以警告坏人:触犯众怒,必将在强大杜会舆论压力下完蛋。成语“众怒难犯”与此义近。

68.虽有兹基,不如逢时。 ——选自《汉书·樊郦滕灌傅靳传》

译文:虽有田具,不如碰上及时雨。

69.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 ——选自《汉书·韦贤传》

70.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汉书》

71.君子独处,守正不挠。《汉书·刘向传》有德行的人单居独处,也坚守正道,不肯屈从。

72.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

7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汉书》

74.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汉·班固《汉书·高帝纪》。这两句大意是:出兵而没有正当的理由,一定打不了胜仗。刘邦与项羽争天下,新城三老董公劝他说“~”,只有师出有名,才能号召群众。《礼记》也曾说:“师必有名”,可见前人十分重视发动战争是否具有正义性。因为“师直为壮,曲为老”(《左传·僖公廿八年》),“抗兵相加,哀者胜矣”(《老子》六十九章),名正言顺的战争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得到人民支持的战争才能获胜。后常用此名句说明发动不义战争必然要遭到失败。

7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汉书·疏广传》)

知足的人不蒙受羞辱,知道适可而止的人不遭遇危险。

76.事不当时固争,防祸于未然。《汉书》

77.仁不异远,义不辞难。——《汉书》

78.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汉书·扬雄传》)

不追逐富贵,不担忧贫贱,不故意修炼品性来在世上求取声名。

79.欲投鼠而忌器。(《汉书·贾谊传》)

要投掷东西打老鼠却又顾忌损坏器物。

80.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末形。(《汉书·伍被传》)

聪明的人智虑通达,事情还没有显出征兆,就能预见。

81.事不当时固争,防患于未然。(《汉书·外戚传》)

遇到事情不能在当时据理力争,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采取措施加以防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