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可以解释清楚了。这种想法背后隐藏着一种理论,它认为梦是人的睡眠受到了干扰的结果,如果在睡眠过程中没有干扰因素出现,人就不会做梦了,梦是对这种干扰因素的反映。在大多数的学者研究认为,对于梦因的解释究竟是来自心理学,还是更应归入生理学的范畴,在我认为,这两者都是兼有的属性,都是互通的。其实梦的源头不外乎就是一下几种。

1. 人的外部的感官刺激(客观):哲学家斯特伦佩尔的儿子小斯特伦佩尔有一部关于研究梦的著作,经常指导着我们思考梦的问题。夜里睡觉时被子滑落,我们有可能梦见自己一丝不挂地漫步街头,或者掉进水里;如果斜躺在床上,脚伸出了床沿,我们也许会梦见自己站在可怕的深渊的边缘,或从悬崖边掉下来;如果在睡梦中滑落枕头,我们可能会梦见巨石悬在上方,正欲压下埋住我们;精子越积越多,我们可能会做性梦·······这都是对睡眠者的感官刺激的作用而产生相应的梦境。这类梦给我们的印象就是:睡眠过程中的客体感官刺激是梦最可靠的来源,在普通人看来,这也是梦的唯一源头。

2. 人的内部的感官刺激(主体):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睡眠过程中的客体感官刺激具有促进梦的产生的作用。

3. 人的内部躯体刺激(机体):斯特伦佩尔曾经说过:“人在睡觉时,心灵对身体状况的感受要比清醒时更深、更广,它不得不接受来自身体各个部位的及其状态变化的刺激的形象,并受其影响,而在清醒时是意识不到这一切的。机体的刺激影响着梦的形成,这种看法是普遍接受,但又存在着不同,要寻找有机刺激的来源恰恰别无它途,只能通过梦的内容来推断。

4. 纯精神刺激来源:梦是否还有其他带有精神属性的来源?尚不清楚,当然,仅我们当前的认知程度来讲,终点站一定是精神,这已不必怀疑。

你为何醒来会忘记梦

众所周知,梦在早晨就会“消失。”

当然,梦是可以回忆起来的,因为我们知道梦,正是通过醒后的回忆。不过,人们也经常回忆起来的梦,并不是很完整,夜里实际的梦内容更丰富。

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回忆梦还栩栩如生,白天最后会消失,最后只剩下零星的片段。我们知道自己做了梦,但不记得梦到了什么。梦是很容易忘记的,为此,我们也是习惯了。

这就是梦的易忘性,梦之所以会忘记,还由于人们大多对自己的梦并不怎么感兴趣。

如果感觉、想像、思想等要容易记住,应该是把他们联系起来而不是孤立,所以梦为什么容易被遗忘,因为梦的各部分大多数都是各个碎片,而这些碎片是不容易被记忆的,所以时长会被遗忘。

心灵是由心里联系组成的,而梦丝毫不具备这些联系,因而也就缺少任何可以辅助的记忆手段,这样的梦脱离了我们的生活根基,就像天空中的云朵在精神的空间的漂浮,醒来的第一阵气息将他们吹散。

随着我们醒来,注意力很快被附近强势的感官世界占据,很少有梦能与这种力量抗衡,就像星光让位阳光一样,新的一天到来的时候,梦就消失了。

梦也就成为了一段回忆。

那你的梦有什么心理特征呢?

关于迄今为止,人们对于梦的特质也进行了探讨,布达赫具体总结如下:1.我们心灵的主体活动会以客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因为幻想的产物被人的知觉视同感官影响。2.睡眠终结了自主的行为,因为入睡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被动性,这大概也符合这样的话题吧。

你在做梦时,是否有道德感?

从做梦的经验来看,耶森则认为:我们不会在梦里变得善良、高尚,相反,我们在梦里,我们的良心会沉默不语,我们不再会有怜悯之心,更会毫不在乎从事严重的犯罪,包括盗窃、行凶、杀人,事后,从不会后悔。

也就是说,在梦中我们不会变得更好或更有道德感。生活越纯洁,梦也就越纯净;生活越肮脏,梦也就越污秽。他坚信人的道德本性也持续于梦中。

希尔德布兰特在考虑梦的不道德情况时,也承认了梦的隐含内容以戏剧化形式出现,承认极其复杂的思想进程凝缩到一个非常短暂的时间,而且还要考虑到它们所进行的方式,梦的观念成分变得如此混乱甚至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

希尔德布兰特说:在梦中出现这些不随意观念的意义是什么,以及夜间的这些道德不和谐的冲动对研究清醒和梦中心灵的心理学意味着什么。

在梦中,一个人把自我完全地显示出来,完全是原始、赤裸裸的毫无装饰的样子,一旦他摆脱了意志的控制,他立刻就变成了各种激情的玩物。

可是在白天,良心、荣誉感、恐惧等把他同各种激情隔离开来并把他保护起来…梦中所展现的是人的原始本性。可以说人回到梦中就是回归到自然状态。他的心灵被后天的观念侵蚀得越少,他在梦中受到与之性质相反的冲动的影响就越大。

那唯一的结论就是,你在做梦时,是不存在有道德感的。

关于梦的理论

我们已经知道了好几种关于梦的看法,在一定意义上都可以被称为梦的理论。

古人说了,梦是来自神灵的使命,是来指导人行动的,这是一种完整的理论。

但是呢,话又说了回来,自从这个梦成为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之后呢,我们也接触了更多的梦的理论,虽然还不是很完善,但是呢,我还是要拿出来,说给大家听:

人们会发现各种理论是如此不同,这主要在于它们选择了梦的不同特征作为最基本特征,并把它作为解释和联系的出发点。

如德尔波夫等人的理论,认为是白天的精神活动全部在梦中得到延续,他们假定心灵并不入睡,它的机能仍保持不变;但因处于睡眠状态之中,它们和清醒时不同,在睡眠中它的正常功能必然产生不同的结果。

对于这些理论所产生的问题是,它们是否能在睡眠条件下将梦和清醒思想,完全加以区分。此外,它们也不能表明梦具有任何功能。

还有一些理论与前者相反,认为梦是一种低级的精神活动,是松散的联想和材料进入的减少。

梦与精神疾病关系

当我们谈及梦与精神疾病的关系时,我们会想到三个方面的问题:

(1)病因学和临床上的关系,如梦显示了一种精神病状态或者梦引起这种状态,或者梦后留下精神病状态;

(2)如果患有精神疾病,梦就会发生变化;

(3)梦与精神病之间的内在联系,二者的相似性表明了它们本质上是同源的。梦与精神错乱之间有着无可辩驳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一直延展到它们的细节特征上,是有关梦生活的医学理论的一个强劲动力,这一理论把梦看做是一种没有用的干扰过程,是精神活动减弱的表现。

但是,我们不能期望沿着精神障碍这一路线找到对梦的最终解释,因为,众所周知,我们目前关于精神障碍根源的知识还很不足。相反,我们对梦的态度的转变同时很可能会影响到我们对精神障碍内部机制的观点,因此当我们致力于为揭开梦之谜带来一点启示的同时,我们也正朝着解释精神疾病作出努力。

关于本期的共读就到了这里,你是否对梦有了新的认识呢?如果有的话,欢迎在下方留言。

监制:西楼

编辑:十三月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十三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