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词:
一首奇丽的小诗 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
三棵白丁香 一柄花蕾
⑨ 动词:
流入云际 到达目的地 表演舞蹈 迎接远归者
⑩ 修饰词:
尖尖的帽子 茂盛的森林 紫红的小果实
亮晶晶的眼睛
二、佳句积累
1. 比喻句
(1)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原比作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原的美丽景象。
(2)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丁香的花苞比作衣襟上的盘花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丁香美丽的外形。
比喻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
(1)判断哪些句子不是比喻句。
(2)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2. 排比句
(1)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这个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把花儿“冬、春、夏、秋”的生长状态描写得十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花儿是四季不可或缺的代表性元素。
3. 拟人句
(1)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个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骏马和大牛当作人来写,目的是体现作者对草原美景的迷恋之情。
(2)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个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探出院墙的丁香当作人来写,“探出”“窥着”等词语写出了丁香悄然绽放的美丽景象。
4. 精彩句
(1)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描写的是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的画面。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2)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中丁香“妩媚”的特点,“如同印象派的画”,表达了作者对丁香的喜爱之情。
三、课文重点梳理
1.《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他原名(舒庆春),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主要讲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蒙汉联欢图)。作者在最后引用了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2.《丁香结》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 ,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我们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这就是生活的常态,也是本文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3.《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组诗,字(子瞻),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世称(苏东坡)。他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字(幼安),号(稼轩居士),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6.《花之歌》是(黎巴嫩)的著名作家(纪伯伦)的散文诗集《组歌》中的一首,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文中尽显“纪伯伦风格”中的轻柔、凝练、隽秀与清新。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
四、日积月累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五、考试热点
1. 《草原》一课的第1自然段,常以重点语句填空和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2. 《丁香结》一课的第1—3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3. 《古诗词三首》一课常以默写、填空的形式考察。
4. 《花之歌》一课含有分号的句子较多,注意对重点句子的标点符号的考查。
5. 第一单元作文,注意对想象类作文的考查。
第二单元知识点
一、字词盘点
1.字
(1) 难读的字
批(pī) 抡(lūn) 涧(jiàn) 雹(báo)
(2) 难写的字
冀:上中下结构,注意与“翼”字区别。
抡:右边是“仑”,不要写成了“仓”。
盏:不要少写了上面的“丶”和“丿”,下面是“皿”。
隆:右上是“折文”,不要少写了中间的短横。
(3) 多音字
难nán(难过) nàn(灾难)
抡lūn(抡起) lún(抡材)
血xuè(血液) xiě(流血)
弹tán(弹琴) dàn(子弹)
倒dǎo(倒下) dào(倒立)
露lù(露水) lòu(露脸)
(4) 形近字
崖—涯 抡—轮 沸—佛
屹—吃 爆—瀑 坦—旦
射—谢
2.词
(1) 必须掌握的词
日寇 进犯 游击 奋战 转移
险要 沉着 手榴弹 射击 始终
顶峰 悬崖 斩钉截铁 沸腾 攀登
依托 居高临下 继续 山涧 粉身碎骨
仇恨 眺望 喜悦 冲锋 壮烈
豪迈 惊天动地 政府 委员 协商
汇集 预定 排山倒海 爆发 就位
鼓舞 宣告 雄伟 肃静 旗帜
宣读 语调 选举 完毕 检阅
制服 一致 距离 高潮 灯笼
陆续 五颜六色 游行 次序
(2) 近义词
磅礴~雄伟 逶迤~蜿蜒 进犯~侵犯
英勇~勇敢 掩护~保护 屹立~耸立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挺立~耸立
汇集~汇合 飘拂~飘动 挥手~招手
欢跃~欢腾 雄伟~宏伟 宏伟~雄伟
茂密~茂盛 注视~凝视 微弱~微小
猛烈~强烈 憧憬~向往 赞叹~赞美
璀璨~耀眼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千钧一发~万分危急
(3) 反义词
逶迤→笔直 开颜→愁眉 坚持→放弃
沉着→惊慌 崎岖→平坦
全神贯注→心不在焉 斩钉截铁→优柔寡断
完毕→开始 肃静→喧哗 消失→出现
汇集→分散 活泼→文静 启动→停止
璀璨→黯淡 茂密→稀疏 光明→黑暗
微弱→强烈 暴露→隐蔽 挺进→撤退
聚精会神→心不在焉 千钧一发→安然无恙
(4) 词语归类
① ABB式词语:黑魆魆
类似的词语:笑哈哈 笑眯眯 笑嘻嘻 笑盈盈
② ABAC式词语:自言自语 各式各样
类似的词语:自生自灭 一生一世 无声无息
③ 含有近义词的词语:粉身碎骨 昂首挺胸
类似的词语:冷嘲热讽 左顾右盼 志同道合
④ 含有数字的词语:万水千山 千千万万
类似的词语:一穷二白 三三两两 四面八方
⑤ 含有夸张的词语:排山倒海 惊天动地
类似的词语:日理万机 寸步难行 天衣无缝
⑥ 描写认真的词语:聚精会神
类似的词语:全神贯注 一心一意 专心致志
⑦ 描写颜色的词语:五颜六色
类似的词语:五光十色 色彩缤纷 花花绿绿
⑧ 描写精神品质的成语:坚强不屈 壮烈豪迈
大公无私 舍己救人 舍己为人 正直无私
表里如一 正大光明 刚正不阿 铁面无私
⑨ 量词:
五个战士 一块磨盘大的石头 一道河
五座白石桥 一根电动旗杆 一个师
⑩ 动词及修饰词:
扔手榴弹 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 跳下深谷
擎着红旗 提着红灯 升国旗舞着火把
细小的枪口 崎岖的山路 叽里呱啦的叫声
二、佳句积累
1. 比喻句
(1) 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石头比作包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
(2)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参加开国大典的游行群众比作海洋,把翻动的红旗比作波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开国大典的声势浩大和场面壮观。
2. 反复句
(1)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地表现了人们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2)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
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开国大典热闹非凡的气氛和盛大的场面。
3. 精彩句
(1)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地表现了人们对人民子弟兵的无比热爱和信赖的思想感情。
(2)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这句话是对天安门广场夜晚环境的描写,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现在的人们过着光明、温暖的生活,从而体会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4. 含义深刻的语句
(1)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句子中“直奔”一词,表现了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激动又迫切的心情。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句子中“投向”一词,表现了人们对毛主席无比热爱、崇敬的心理。
辨析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
(1)句中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2)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三、课文重点梳理
1.《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狼牙山五壮士》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的转移,引敌上山,顽强歼敌,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位战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
3.《开国大典》写了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30万人聚集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新中国开国大典中的阅兵式,历时两个半小时,场面非常壮观,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欣喜之情。
4.《灯光》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四、日积月累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诸葛亮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宋】李纲
位卑未敢忘忧国。 ——【宋】陆游
五、考试热点
1. 《七律·长征》一课,常以课文内容填空和理解文中生难句含义的形式考查。
2. 《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第6~9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3. 《开国大典》一课,课文写的四个重点场面,常以填空的形式考查。
4. 《灯光》一课,课文的写作特点和中心思想,常以判断的形式考查。
5. 本单元作文,常以“的游戏”为题进行习作考查。
第三单元知识点
一、字词盘点
1.字
(1) 难读的字
纳(nà) 蹲(dūn) 磕(kē) 趴(pā)
(2) 难写的字
嵌:上小下大,注意与“崁”字的区别。
雕:左右等宽,右部是“隹”不是“住”。
娥:左窄右宽,右部“我”字中间一横贯通。
磁:左窄右宽,右部“兹”字上部不是“艹”。
(3) 多音字
缝 féng(缝补) fèng(裂缝)
卡 kǎ(卡尺) qiǎ(发卡)
模 mó(模糊) mú(模样)
角 jué(角色) jiǎo(角度)
(4) 形近字
豁—浴 悟—语 裁—载
橡—像 雕—难 沮—祖
趴—扒 娥—饿 倾—顷
揭—渴 斑—班 燥—澡
漠—模 磁—滋
2. 词
(1) 必须掌握的词
威风凛凛 疙瘩 疲倦 呆头呆脑
冰棍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跺脚
大步流星 怒气冲冲 暴露无遗 沮丧
念念有词 忘乎所以 心满意足
轻手轻脚 发达 仍然 理论 恒星
类似 猜测 起源 紧密 适当
提供 能源 倾角 昼夜 封冻
揭开 神秘 观察 拍摄 斑点
枯萎 干燥 抵御 因素 考察
系列 测试 检测 陨石
(2) 近义词
嵌入~镶入 沮丧~颓丧 疲倦~疲乏
怨恨~嫉恨 威风凛凛~八面威风
别出心裁~别具一格 技高一筹~棋高一着
大步流星~昂首阔步 怒气冲冲~大发雷霆
心满意足~如愿以偿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尚未~还未 仍然~依然 类似~相似
起源~来源 紧密~密切 适当~合适
观察~观测 枯萎~干枯 抵御~抵抗
测试~测验 检测~检验 猜测~猜想
考察~考查 壮丽~壮观 优美~美好
宽广~宽敞 井然有序~井井有条
矗立~屹立 排列~陈列 精美~精巧
(3) 反义词
沮丧→快活 怨恨→感激 新鲜→陈旧
热闹→安静 威风凛凛→萎靡不振
别出心裁→如法炮制 大步流星→步履维艰
怒气冲冲→喜气洋洋 念念有词→沉默寡言
类似→相反 紧密→松散 适当→过分
枯萎→旺盛 抵御→投降 猜测→确定
干燥→湿润 揭开→隐藏 精美→简陋
独特→普通 宽广→狭窄 仰望→俯视
迥然不同→大同小异 井然有序→乱七八糟
严丝合缝→漏洞百出
(4) 词语归类
① ABCC式词语:威风凛凛 怒气冲冲 得意扬扬
类似的词语:生机勃勃 小心翼翼 风尘仆仆
② AABC式词语:津津有味 念念有词 赫赫战功
类似的词语:栩栩如生 斤斤计较 勃勃生机
③ ABAC式词语:轻手轻脚 呆头呆脑
类似的词语:自生自灭 无声无息 百发百中
④ 含有数字的词语:沧海一粟 一无所获 一模一样
类似的词语:一穷二白 三三两两 四面八方
⑤ 含有夸张的词语:泰山压顶
类似的词语:日理万机 寸步难行 天衣无缝
⑥ 含有四种事物的词语:亭台楼阁
类似的词语:风花雪月 锅碗瓢盆 笔墨纸砚
⑦ 量词:
一道裂缝 一根冰棍棒儿 一绺红丝线
一套纸盔甲 一颗行星
⑧ 动词:
风靡全班 存在生命 揭开面纱
拍摄照片 重建太和殿
⑨ 修饰词:
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纵横的黑色线条 宏伟的建筑群
二、佳句积累
1. 比喻句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课桌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课桌的破旧。
2. 精彩句
(1)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这个句子抓住老师的语言、神态、动作进行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玩玩具时全神贯注的样子。
(2)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这个句子是对故宫景物的描写,生动细致的描述,把故宫美景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作者对故宫美景的喜爱之情。
3. 说明方法
(1) 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
这个句子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既具体地写出了地球和火星自转的特点,又让读者知晓了它们的自转周期大致相同。
(2) 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这个句子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金水河比作一条玉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金水河的美丽。
说明方法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 (1)判断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句子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三、课文重点梳理
1. 《竹节人》一文先介绍了竹节人玩具的制作过程,再记叙了孩子们玩竹节人时的痴迷,表现了人们对竹节人的喜爱,以及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 《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说明文,围绕着“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讲了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条件、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理由、火星表面没有发现生命存在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最后得出结论:人类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
3. 《故宫博物院》一课通过对故宫建筑的布局结构的系统说明和介绍、故宫
中太和殿落成的历史片段、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页面、故宫博物院平面图四则材料,让我们全面地认识并了解了故宫博物院。
四、日积月累
春日 【朝代】宋【作者】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五、考试热点
1. 《竹节人》一课,课文的主要内容常以填空的形式考查。
2. 《宇宙生命之谜》一课,第3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3. 《故宫博物院》一课,“材料一”第6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4. 第三单元习作,常以“让生活更美好”为半命题考查写作。
第四单元知识点
一、字词盘点
1.字
(1) 难读的字
淌(tǎnɡ) 溅(jiàn) 喃(nán)
(2) 难写的字
淌:左窄右宽,右部“尚”的上部是。
废:下面是“发”,不要少写了右上角的“丶”。
唉:左窄右宽,右下是个“矢”字。
熬:上大下小,左上是两横一竖加“万”字。
(3) 多音字
当 dàng(上当) dāng(当时)
折 zhē(折腾) zhé(打折) shé(折本)
奔 bēn(奔跑) bèn(投奔)
柏 bó(柏林) bǎi(柏树)
(4) 形近字
咆—跑 哮—教 淌—躺 揪—啾
呻—伸 涌—拥 槽—嘈 淋—琳
熄—媳 唉—挨 皱—波 勺—勾
2. 词
(1) 必须掌握的词
咆哮 惊慌 跌跌撞撞 书记
拥戴 沙哑 党员 呻吟 废话
吞没 猛然 搀扶 丈夫
渔夫轰鸣 心惊肉跳 沉思
风暴 抱怨 倾听探望 照顾
敲门 阴冷 宁静 脸蛋
自作自受 清新 湿淋淋 渔网
糟糕 倒霉 忧虑 后脑勺
(2) 近义词
咆哮~怒吼 惊慌~慌张 拥戴~爱戴
放肆~肆意 祭奠~祭祀
势不可当~势如破竹 跌跌撞撞~踉踉跄跄
抱怨~埋怨 怒吼~怒号 照顾~照看
均匀~匀称 沉默~缄默 严肃~严厉
忧虑~焦虑 心惊肉跳~胆战心惊
缓慢~迟缓 健壮~强壮 虚弱~衰弱
沉思~思考 奇特~奇异 平静~寂静
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3) 反义词
黎明→黄昏 惊慌→镇静 沙哑→清脆
放肆→拘谨 痛苦→高兴 乱哄哄→静悄悄
势不可当→不堪一击 跌跌撞撞→稳稳当当
温暖→寒冷 舒适→难受 安静→热闹
严肃→和蔼 潮湿→干燥 忧虑→放心
清新→浑浊 黧黑→白皙 缓慢→迅速
健壮→瘦弱 虚弱→强壮 指手画脚→规规矩矩
平静→动静 寂静→热闹 奇特→普通
不假思索→深思熟虑
(4) 词语归类
① ABAC式词语:自作自受 自言自语
类似的词语:自生自灭 一生一世 无声无息
② 描写心理的词语: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类似的词语:心急如焚 心花怒放 心猿意马
③ 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魁梧黧黑
类似的词语:眉清目秀 冰清玉洁 明眸皓齿
④ 描写气势的词语:势不可当
类似的词语:惊天动地 地动山摇 山崩地裂
⑤ 量词:
一群野马 一张破帆 一块围巾 一股海风
⑥ 动词:
揪出一个小伙子 拍击着海岸
顾惜身体 举起马灯
⑦ 修饰词:
窄窄的木桥 乱哄哄的人们 痛苦地呻吟
白茫茫的世界 波涛的轰鸣
理解词语的意思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
(1) 根据句子的意思,写词语。
(2)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二、佳句积累
1. 比喻句
(1)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洪比作一群受惊的野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洪水的凶猛。
(2)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汉比作一座山,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老支书的沉着、坚定的高大形象。
2.拟人句
(1)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洪水的肆虐。
(2)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洪水的凶恶。
3. 精彩句
(1)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这句话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屋外和屋内的环境,突出地表现了桑娜一家的贫穷以及桑娜的勤劳。
(2)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这句话是对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地表现了桑娜矛盾的内心活动。
三、课文重点梳理
1. 《桥》这篇文章写了一位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赞扬了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在危难面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2. 《穷人》一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丈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3. 《在柏林》一文是一篇微型小说。讲述了二战期间,一位退役老兵在战争中失去了三个儿子,他的妻子不堪打击发了疯,现在他自己也要上战场,只好把妻子送去疯人院的故事。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罪恶的强烈控诉。
四、日积月累
回乡偶书 【朝代】唐【作者】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五、考试热点
1. 《桥》一课,比喻拟人句很多,考试时常以仿写的形式考查。
2. 《穷人》一课,第9、24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3. 《在柏林》一课,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常以判断或选择的形式考查。
4. 第四单元习作,常以材料作文或自命题作文的形式考查。
1.文章《【暴露无遗是什么意思】附副编版六年级语文第一卷期中知识点摘要、模拟卷及答案。》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暴露无遗是什么意思】附副编版六年级语文第一卷期中知识点摘要、模拟卷及答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