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在外,也是希望有贵人求贤重用。有人认为这是男主自比高人隐士,其实正好相反。男主是谁啊?敢从皇宫盗宝的江洋大盗,他是压根儿就瞧不起这些惺惺作态的高人隐士,更进一步,他仇视、蔑视文人。这句大抵意思就是,男主看到有个老头学姜太公钓鱼或者装隐士高人,所以过去逗老头子,就你这假模假样、沽名钓誉的样子,还学姜太公、诸葛亮呢,你这名士、高才值几个钱啊?在这里,实际上是借用传说中春秋时期鲁国的奴隶起义军首领盗跖(柳下跖)的形象特点。当时的盗跖就是这种蔑视权贵、以武犯禁、不守礼法的形象,而且对所谓隐士高人极端仇视、轻视。而我们熟悉的土匪形象,队伍中也是有“师爷”这种文人形象的,但“重视文人”唯独在这里不体现。

《庄子·杂篇·盗跖第二十九》是这样描述盗跖的:

孔子与柳下季为友,柳下季之弟,名曰盗跖。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万民苦之。孔子谓柳下季曰:“夫为人父者,必能诏其于;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父不能诏其子,兄不能教其弟,则无贵父子兄弟之亲矣。今先生,世之才士也,弟为盗跖,为天下害,而不能教也,丘窃为先生羞之。丘请为先生往说之。”柳下季曰:“……先生必无往。”孔子不听,颜回为驭,子贡为右,往见盗跖。……盗跖乃方休卒徒大山之阳,脍人肝而哺之。孔子下车而前,见谒者,曰:“鲁人孔丘,闻将军高义,敬再拜谒者。”谒者人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垦,发上指冠,曰:“此夫鲁国之巧伪人孔丘,非邪?为我告之:‘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冠枝木之冠,带死牛之胁,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子之罪大极重,疾走归!不然,我将以子肝益昼浦之膳!’”

简单来说就是,孔子和柳下惠是朋友,柳下惠他弟弟小跖是鲁国地界儿有名的响马头子,拉了九千人的队伍做营生。整天打土豪,抢钱抢粮抢女人,和家里基本断绝来往。孔子觉得你家咋就出了这么个祸害,我替你去管教他。柳下惠说,我兄弟是真的皮,你整不了。孔子非得去试试,试试就试试。结果到的时候,柳下跖正在拿人心肝下酒,孔子说,我是孔丘,知道将军你是条汉子,仁义过人,特来拜见。柳下跖上去就怼,你个毒鸡汤公众号、传销头子、键盘侠,现在社会风气这么差都是你撺掇的,再不走,老子一刀剁了你下酒。

所以,这货抢女人,是“盗中大将”,而且轻视文人,确实能与男主形象对的上号。那这种特点归纳起来,那就是两个字——“狂傲”。我相信,春秋之后各个年代里,像盗跖一样把名士高人不当回事的盗匪也是有的,但这些特点,在这个形象上体现最为集中。至于诸葛亮的典故年代远晚于春秋,重点不在此,而是在于诸葛亮所代表的文人群体。

从1—6是描述的男主形象,以及二人相遇的起因。但是,这里男主的形象实际上是两个历史和文学形象的综合体,即小说《三侠五义》里宋代的锦毛鼠白玉堂+春秋鲁国大盗柳下跖。两相结合,才能有这么矛盾且复杂的形象。说是矛盾,是因为一般来说,响马头子不进皇宫当飞贼,而一般飞贼也没将才。

7蜀中大雨连绵,关外横尸遍野。

8你的笑像一条恶犬,撞乱了我心弦。

【解读】7、8合在一处解读。最饱受争议的也是“恶犬”这句。为什么女主的笑像恶犬?听这首歌的旋律的话,7和8是连在一起的。那么也就是说,当时男主所在的社会环境非常恶劣,蜀中肥沃之地,大雨连绵,洪涝成灾。“哭哭啼啼吕梁山,死也不过雁门关”的关外,情形更为惨烈,百姓横尸遍野。活在这种环境中,男主看到的便是野狗择人而噬,甚至年幼的时候看见恶犬向自己呲牙狂吠。究竟多年磨砺,此时见到蜀中、关外惨象已经心如铁石,但见到女主的那一刻,仍然感觉到心弦被触动。过了二十多年刀头舔血的日子,自认为已是行尸走肉,但那种惊艳,让自己感觉又重新活了过来。如果非要用什么来形容这种感觉的话,那便是幼时与恶犬抢食时,那种惊惧、害怕,感受到死亡的威胁,也感觉到生命的存在,总之,这一刻,自己是个鲜活的人。这种形容大约就像《神奇动物在哪里2》中纽特对意中人蒂娜所说的那句:“你的眼睛像火蜥蜴。”因为我只熟悉这种风景,所以我选择了最让我心灵触动的那一刻来描述你给我的感觉。

9谈话饮月赋闲,这春宵艳阳天。

【解读】这句是男主、女主相恋的快乐时光。有人质疑“春宵艳阳天”,我觉得这句确实怪词作者,应该是“春宵、艳阳天”,将其看作是男主、女主白天晚上都秀恩爱比较好。但是也明显看出写这一段的时候,词作者的思路是混乱的,“饮月”这句对月饮酒已经晚上,后面确实不应该出现“艳阳天”。但是他为了表示两人相处的时候那种郎情妾意的温暖,硬是把“艳阳天”加上去了。一下子就有一种江南民间小调的即视感。

10待到梦醒时分睁眼,铁甲寒意凛冽。

【解读】此处说明,1—9都是男主的回忆,此时男主已经从军。这句是《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早晨,男主从军帐中醒来,昨夜忽梦前事,梦中温柔乡暖,身上铁甲衣寒,两相对比,勾起对故乡、佳人的思念。

11夙愿只隔一箭,故乡近似天边。

【解读】化用成语“归心似箭”。“故乡近似天边”一语,我们常说的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12不知何人浅唱弄弦,我彷徨不可前。

【解读】11、12是男主在军旅中,对故乡的怀念。此处,男主在军营中,可能是夜间,听见有人浅酌低唱、弄弦奏曲,歌声隐约传来,撩动情思,因而思乡之情更切,不想再随大军继续征战。意境化自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5-1枕风宿雪多年,我与虎谋早餐。

6-1拎着钓叟的鱼弦,问卧龙几两钱。

7-1蜀中大雨连绵,关外横尸遍野。

8-1你的笑像一条恶犬,撞乱我心弦。

13烽烟万里如衔,掷群雄下酒宴。

【解读】烽烟万里如衔,不用做太多解释。但是说实话,这个“衔”字确实不太合适。掷群雄下酒宴,应该是化自汉末诸军攻董卓一事中,曹操斥责诸人享乐避战。汉初平元年春,众人推袁绍为盟主,齐攻董卓。曹操当时任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诸军兵十余万,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太祖责让之,因为谋曰:‘诸君听吾计,使勃海引河内之觽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全制其险;使袁将军率南阳之军军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邈等不能用。”这里应该是强敌在前,诸将军整天耽于酒宴,只知享乐,不愿出战,男主大抵是想家急了,把他们揍了一顿,自己领兵出战,而且胜了,这样后来才受到封赏。

14谢绝策勋十二转,想为你窃玉簪。

【解读】策勋十二转明确是借鉴《木兰诗》的内容。至于窃玉簪,其实这句为了押韵,已经和背景故事的情节严重脱离了。故事里是窃玉簪在从军之后,这里把窃玉簪放在从军建功谢绝封赏之后,词作者自己已经混乱了。或者说,那个故事本身就编的太生硬。

15入巷间吃汤面,笑看窗边飞雪。

【解读】这段应该是男主从军归来,和女主团圆欢聚的日子。即便吃面看雪这种普通的事情也能乐在其中。

16取腰间明珠弹山雀,立枇杷于庭前。

【解读】

(1)明珠弹山雀:《西京杂记》卷四:“(汉武帝宠臣)韩嫣好弹,常以金为丸,所失者日有十余。长安为之语日:‘苦饥寒,逐金丸。'京师儿童每闻嫣出弹,辄随之,望丸之所落,辄拾焉。”以金玉明珠作为弹丸射鸟雀本来形容的是生活奢靡,在这里的意思则不同,指的是在男主心里,女主更胜于珍宝。怎么听着男主都有点为色所迷的昏君模样。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上:“明珠自有千金价,肯与游人作弹丸。”明珠作弹丸,是一个比喻。《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所用者重,所要者轻。”杨雄:“明珠弹于飞肉,其得不复。明珠重宝也,飞肉轻欲也。珠至重而鸟至轻,以重求轻,故不复也。”因而有成语“明珠弹雀”或“随珠弹雀”,喻指舍重就轻,得不偿失。那在这里,一般人都认为不值得的是,在男主看来,可以为了女主高兴去做,便见到女主在他心里的位置。所以,这一段的典故是确实有的。

(2)庭前枇杷:归有光《项脊轩志》:“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上过高中的人应该能看明白,但怪就怪在这儿,这两段在语意上不连贯,前一句还两人相拥,拿明珠弹山雀,下一句女主就挂了,中间过渡呢?情节呢?听者拿什么去脑补?这也是这种古风歌的通病,没有一个虚构的故事,就没法理解歌词的意思。而这个故事从人物到情节,完全是作者自己编造,所以读者、听者无法立即进入意境。说白了,就是非得为了卖某种小吃,生生编造一个慈禧老佛爷当年吃过赞不绝口的故事。

15-1入巷间吃汤面,笑看窗边飞雪。

16-1取腰间明珠弹山雀,立枇杷于庭前。

所以,从全文来看,有以下毛病:

一是为了感人,硬编故事。

二是文字功底有待改进。

三是为了押韵,语意不通。

四是意象堆砌,逻辑混乱。

但是,这首歌仍然很好听,还是有那么一点韵味的。我也听了好几遍。

真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