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

多年来,在古丹阳湖这一广大区域内,除江苏高淳固城朝墩头遗址发现相当于裕泽文化晚期、良渚文化早期和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外,皖南地区仅见零星的调查材料,考古工作十分薄弱。因此,长期以来对这一地区史前文化面貌的认识很模糊。薛城遗址的发掘成为全面认识这一地区原始文化的契机,为这一地区进行考古学区、系、类型的研究提供了一批珍贵的资料,同时对进一步认识宁镇山地和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遗址下层发现的众多成组相关的遗迹,在江南地区极为难得。

“江南第一龙”现身

在江南地区首次发现蚬壳堆塑龙

2010年,南京市博物馆和高淳县文化局组成考古队联合对薛城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去年开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师范大学在薛城遗址建立了田野考古实习基地,同时与南京市考古研究院、高淳区文旅局开展合作,联合对薛城遗址进行第三次考古发掘。

第三次考古发掘,让专家们感到最惊喜的,是一处用蚬壳组成的堆塑龙。它酷似一条自东向西南趴伏的大鳄鱼。“头部”距地面0.5米,蚌壳摆出“吻部”形象,还有两颗大大的蚌壳“眼睛”;“颈部”虽被破坏,但仍然能看到少量蚬壳的痕迹;“背部”高高隆起,最厚处有0.2米;一条全长3.34米,最宽达0.5米的大“尾巴”,距地面深0.67米,点缀着多枚大蚌壳。专家认为,鳄鱼属爬行动物,是龙的初形和原形。蚬壳堆塑的龙,在江南地区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发现,称它为“江南第一龙”当之无愧。

堆塑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龙形雕塑,多用石块、蚌壳等堆塑而成,其形象一脉相承,与后世龙形高度相似,是中国龙的原型之一。

1994年,查海遗址曾发掘发现一条距今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石块堆塑龙。这条龙用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砾岩摆塑,全长19.7米,龙头部最宽处约2米,呈昂首张口、弯身弓背状。

1987年由濮阳市文物工作队通过发掘发现于一座形式奇特的墓葬内。该墓中部有一具成年男性骨架,大体呈头南足北的仰卧直肢姿势,在人骨架的东西两侧以蚌壳摆塑了龙虎图案。龙虎头北尾南,与人骨架的头脚方向相错。其中蚌壳龙位于人骨架的东侧,长1.78米。龙昂首、曲颈、弓身、前爪扒、后爪蹬,状似腾飞。

2004年,考古学家又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了一个大型的绿松石龙形器,年代大概是3700年前后,龙头略呈浅浮雕状,鼻、眼则充填以白玉和绿松石,龙形器由许多在红漆木板上粘嵌的绿松石组合而成,绿松石形状各异、又细又小。仔细数来,竟有2000余片。直径小的0.2厘米,大的0.9厘米,厚度仅仅0.1厘米,其用工之巨,制作之精,体量之大,在中国早期龙形文物中都是十分罕见的,其整体形体长大,巨头蜷尾,色彩艳丽,对比强烈,龙身曲伏有致,形象生动传神,富有冲击效果。

据专家推测,堆塑龙很可能与原始信仰、动物崇拜有关。而它的发现可以证明薛城遗址的等级规模不低,在周边同类遗址中具有不俗的地位,可能是当时古丹阳湖地区的一处中心聚落。

薛城遗址现在已经建成了遗址公园,发掘的重要墓葬和遗迹后续也会逐步开放展示,而随着对薛城遗址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将有更多的历史文化面貌被揭开。

来源: 南京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