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继承天下大位的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作为叔叔的周公旦自然是义不容辞。

周公吐脯的,希望巩固的也依然是天下,周成王的存在,和存在的状态才重要。

管叔和蔡叔曾经怀疑过周公,说周公旦有想自己当天子的嫌疑。

“天子年幼”,叔叔代替天子办事,也没有什么大不了,有问题的是叔叔不能够自己成为天子,自己越过天子了那就属于越位了。就应该引起公愤,或者就需讨伐。

蔡叔管叔们也都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

和周公旦也完全可以平起平坐的重量级的人物。一个是周公旦的哥哥,一个是周公旦的弟弟。

周公吐脯为的是天下归心,结果自己的哥哥和一个弟弟却是起了疑心。他们怀疑的重点也就是周公旦可能要自己当天子,打算起事声讨,结果却被周公旦给镇压了。

大权在握,周公旦自然也有自己的方式。自己的方式也就是最后还政给了成王,用事实战胜了雄辩。

管叔蔡叔们自然也只能信服,只能去认同。

周文王的儿子很多,很多的儿子也都改成了其它的姓氏,改成其它的姓,自然慢慢地也都要成为老百姓。天子只有一个,只有一个的天子,自然需要太多人的扶持。

人人出力,政权才能得到巩固,王朝才得以延续。

重要的是,能够把前人打下来的天下,经营出成效。

据说在成王的时候,就已经停用了刑法,“成康之治”,基本上也就属于在“不治而治”了。

“刑具十四年不用”,这就是成果。

成就自然和前人的付出有关。

前人铺路后人走,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周文王重用了姜子牙,姜子牙协助了周武王,周成王是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姜子牙的外孙,太公望的外孙,有了周公召公的扶持,即便是年幼,即便是出现过事端,也依然做到了平稳的过度。

在民间的传说中,周朝留下来的东西不少,在考古发现中,也依然留下了太多成康时期的痕迹。至少当时在天文地理以及历史记录方面,官方都做了有意识地参与了。

如果没有后来的战乱,没有紧跟着的秦始皇的毁书坑儒,想来今人还能够收益更多,或者是从中能够得到更多的启示。

至少《周礼》的提出和推行,在当时起到了积极的或是一定的作用。《周易》据说来自于周文王,推开其它,就单单从智慧上来说,那时候的古人的智慧,是不是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还有各个节日的推行,在玩乐中有教化,有引导,在引导中又有区别。

包容进了多天文地理等知识的规律的掌握,这是多么大的努力才能够呈现出来的结果呀。

周王朝已经远去,影响扔在,扔在的还有他们当时推行的“共和制”,直到今天,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不管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放眼望去,是不是还有太多人在沿用?

周朝成了中国历史上延续最长的王朝,不是帝制,没有皇帝,即便是后来的周赧王,也依然是债台高筑,天天躲债的天子。

天子自己躲债,这和接下来大兴土木的秦始皇,是不是也能够成为鲜明的对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