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Omicron(奥密克戎)毒株刺突蛋白突变对比图。图/意大利罗马儿童医院科研团队

刺突蛋白是病毒进入人体的关键,新冠病毒通过其刺突蛋白与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蛋白结合后进入细胞并造成感染,其与病毒的免疫逃逸及传播能力密切相关。

另一方面,在南非地区,该变异毒株引发的病例正在迅速增多。根据南非当地卫生官员对早期检测结果的汇报,24日豪登省出现的约1100例新增病例中,90%都是由这种新变种病毒引发,远超德尔塔等变异株同期传播水平。

不过,仅凭这些非常有限的早期证据,就认定该毒株传播力更强,略显草率。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表示,目前尚不确定奥密克戎比其他变异株具有更强的传播力,虽然南非地区该毒株的病例数量有增长,但还需要进一步的流行病学研究来确定病例增长是这一毒株还是其他因素导致的。

“由于突变点数量远超已经发现的所有变种,预计应该是在宿主体内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进化后形成。”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其个人社交账号就这一毒株进行了分析。

张文宏认为,因为新冠病毒引起的是急性感染,难以在免疫功能正常者体内长时间生存与进化,也没有像流感病毒那样的基因重配发现,目前多数认为该变种可能是在免疫功能缺陷者,如艾滋病患者体内,经过长时间的携带,最终进化而成。形成新变体后,又经过偶然的机会经过传播,并迅速超越了已有的病毒传播能力,成为南非近期所记录的病毒株中的优势株(占比90%以上)。

对于奥密克戎变异株,国家卫健委组织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进行了解答。根据专家推测,奥密克戎的出现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免疫缺陷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在体内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进化累积了大量突变,通过偶然机会传播;

二是某种动物群体感染新冠病毒,病毒在动物群体传播过程中发生适应性进化,突变速率高于人类,随后溢出传染到人类;

三是该变异株在新冠病毒基因组变异监测落后的国家或地区持续流行了很长时间,由于监测能力不足,其进化的中间代次病毒未能被及时发现。

不过,中国疾控中心专家指出,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南非首先被发现和报道,不代表这个病毒是在南非演变形成的,变异株的发现地不一定是起源地。

除了传播力,该毒株的致病性也备受关注。

“目前没有信息表明,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者出现的相关症状和感染其他变异毒株产生的症状有所不同。”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最初报告的感染病例是大学生,年轻群体一般症状较为轻微,要真正弄清楚该毒株是否会导致更严重的病症,还需要几天乃至数周的时间。

此外,初步的数据显示,在南非地区,住院率在上升,但这可能和总体感染病例的数量增加有关,而非是奥密克戎感染直接导致的。

目前,在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致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等方面系统研究数据出来之前,各方不可掉以轻心。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注意到,世界卫生组织官网于当地时间11月28日发布的一份技术简报称,鉴于新冠变异病毒奥密克戎毒株存在免疫逃逸潜力和可能导致传染性增加,奥密克戎毒株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传播的可能性很高,未来可能会出现新冠肺炎病例激增,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将奥密克戎毒株的全球总体风险评估为“非常高”。

现有疫苗效力是否会削弱

对防疫部门和民众而言,更关心的是:在奥密克戎的威胁之下,现有的疫苗是否仍然有效?

目前全球范围内,都在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在我国,截至11月29日,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24亿9981.3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超过11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近日在一次公开论坛上表示,到今年年底,我国接种率将超80%,为建立群体免疫打下了基础。

在奥密克戎变异株面前,我们建立的免疫防线能守住吗?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表示,研究表明,新冠病毒S蛋白若出现K417N、E484A或N501Y突变,提示免疫逃逸能力增强;而奥密克戎变异株同时存在“K417N+E484A+N501Y”三重突变;此外,奥密克戎变异株还存在其他多个可能降低部分单克隆抗体中和活性的突变。突变的叠加可能降低部分抗体药物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保护效力,对现有疫苗免疫逃逸的能力,有待进一步监测研究。

“疫苗会不会有效?有效,但可能会打折扣。”吴尊友表示,打加强针、抗体滴度高的时候,对于变异的毒株是有效的。如果没有完全接种疫苗,或者接种一段时间后尚未打加强针,对抗变异的毒株效果不是特别理想,会出现疫苗突破病例。

张文宏认为,奥密克戎是否会对目前初步建立的脆弱的人群免疫构成威胁,需要两周左右的观察时间。因为现在全球的流行病学数据以及病毒中和试验数据,在两周到数周内都会出结果。

他还表示,一旦明确这个病毒株可以突破原有的免疫屏障,那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对已有的所有疫苗体系做调整,开始进入流感疫苗接种模式,也就是说,每年要根据病毒变异情况,迅速构建新的疫苗。

当前,虽然变异株对现有疫苗的实际影响还未可知,国内外多家疫苗厂商已纷纷表态,正在收集和分析相关的信息,测定该毒株是否会削弱疫苗的保护效果,并开始针对新突变株研发候选疫苗。

例如,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的mRNA疫苗的研发制造商辉瑞/BioNTech表示,公司已经开始调查奥密克戎毒株,预计在两周内可以得到更多实验室的数据,判断是否需要改进现有疫苗的配方。如有需要,可以最快在6周内设计改良版疫苗,并在100天内运送第一批产品。

国内大规模接种的灭活疫苗厂家科兴生物相关人士回应《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已启动通过全球合作伙伴网络积极收集并获取新变异株相关信息及样本,将尽快开展评估和研究以了解奥密克戎毒株对现有新冠灭活疫苗的影响及研制变异株疫苗的必要性。如有需要,公司可快速推进新疫苗的研制和大规模生产工作,并有能力保障疫苗需求。

目前对中国还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新冠病毒再变,还是新冠病毒。”

张文宏认为,奥密克戎对中国目前还不会产生大的影响,我国目前的快速响应与动态清零策略可以应对各种类型的新冠变种。中国目前处于动态清零策略所赢得的战略机遇期内,正在加速构建下阶段应对常态化抗疫所需要的科学支撑,包括形成足以支撑世界开放的有效疫苗与药物储备,以及公共卫生及医疗资源储备。基于科学与团结,中国可以应对德尔塔,也能应对奥密克戎。

吴尊友也表示,对奥密克戎不必过于担心,它刚刚出来,真实面貌怎么样,还不能完全认识。而它会不会超越德尔塔成为全球的主要流行株,不仅仅取决于其生物特性,还取决于感染者的社会特性。

在他看来,如果该毒株在一个地方流行,这个地方和社会的交往很有限的话,就很难成为全球主流的流行毒株。人和人的交往是传染病流行的最主要方式,交往密切的同时传染性强,才可能成为全球的主导毒株。如果是相对封闭的,不和社会交流或交流很有限的情况下,很难成为全球的主导毒株。

吴尊友认为,如果发现这种毒株后,实施的防控策略有效,把它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也不可能成为全球的主导毒株。而在我国,只要坚持常态化防控的措施,就能够防止奥密克戎毒株的流行。

此外,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表示,目前已知的是,所有变异株都可能导致重症或死亡,因此预防病毒传播始终是关键。

据介绍,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已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建立了特异性核酸检测方法,并持续针对可能的输入病例开展病毒基因组监测。上述措施将有利于及时发现可能输入我国的奥密克戎变异株。

在预防病毒传播方面,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个人采取的有效预防感染措施包括公共场所至少保持1米距离、佩戴口罩、开窗通风、保持手清洁、对着肘部或纸巾咳嗽或打喷嚏、接种疫苗等,同时避免去通风不良或拥挤的地方。

也就是说,不管病毒怎么变异,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手卫生等这些公共卫生措施,对所有变异的毒株都是有效的。

来源: 新华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