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消防车每周都来为它浇水,古银杏也不负众望,更加郁郁葱葱,又恢复了山林的“王者之气”。

[新宁千年银杏]一个村庄的“留守老人”

和别处不同,新宁县的这棵银杏既不傍着寺庙,也不位于村落风水口,它久居深山,守望着一个叫白果树脚的村落,记录着这个村落的变迁史,如今成了村庄的“留守老人”。

找寻这棵千年古银杏树颇费周折,需驱车先到新宁县回龙寺镇杨桥村,再换乘村民上山的高底盘汽车,沿着山涧,一路蹚过坑坑洼洼的林地。周边闪现的只有零星几座近乎坍塌的木房子,遇见野鸡、野兔是常有的事。

东安古银杏树落叶洒满小径。图/张卫东

从杨桥村到千年银杏树,需要颠簸将近一小时。但见到这株银杏时,感觉路上经历的所有辛劳都是值得的。千年银杏树并不是孤零零一株,除了根部一大圈小银杏树相伴,还有两棵百年以上的银杏树守护左右,连杨桥村村民也分不清它们到底是父子还是爷孙。这棵千年银杏树胸径3米以上,树高达28米,冠幅15米,加上根部那圈小银杏树,需要12个人合抱才能围住,说它是这里的森林之王也不过分。

我是霜降之前见到它们的,银杏树叶还在浅黄和深绿之间过渡,叶子之间细细密密,看不出它摄人心魄的美。去年厚厚的落叶仍在,踩在上面凑近树干底部,抬头仰望,银杏树冠就像一把撑向天际的巨伞,细碎的阳光透过叶片缝隙洒落,一切显得那么静谧、柔和,有种恍若隔世的美好。村民们围着大树转了一圈,将散乱的石头垒好,再撤去捆绑它们的红绸子,就像呵护家中的长辈般细致。

千年银杏所在的地方曾经叫白果树脚,这是一个住了100多户人家的小村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民陆续搬出大山,在如今的杨桥村委会周边建房定居,这三棵银杏就成了他们的“留守老人”。四十多年过去,村民们留在白果树脚的房屋全部倒塌,只留下地基,当他们回来寻根时,都要以三棵银杏树为参照,找到曾经的家。

“以前的白果树脚是姓伍的村落,我们是根据族谱推算出那棵大银杏的年龄的,伍姓已经在这里繁衍八代不等,从老祖宗落户就有银杏了。”年过六旬的杨桥村村民伍金玉说,在伍姓族人还没落户之前,最先住白果树脚的是罗姓族人,所以这么推算,那棵大银杏树至少上千年,旁边的两棵稍小的银杏也至少有几百年了。“我奶奶记忆中,这棵千年银杏树脚的那些小银杏从她嫁过来就一直这么大,别看它们小,可能也有上百年了。”他补充道。

这片银杏树一直是村民的“神”,尤其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白果树脚是通往东安县的必经小道,当年挑盐、挑银的商贾和挑夫都要途经此处,人们在此休憩、乘凉,甚至焚香烧纸许愿,白果树脚也一度热闹非凡。哪怕村民搬出去几十年,也不时有人进山把它们当成神灵祭拜。“有些村民,脚疼都会来这几棵白果树下祷告。”村支书伍先勇指着树底下的陶罐盖子说,那是村民求白果树保佑的祭品。听村民们绘声绘色讲着白果树有求必应的故事,想到村民们会在遇到麻烦时来祈求它们,说明白果树已成为村民们的心理依赖,至少是一个能倾诉秘密的老朋友。

千年银杏历经沧桑,遇到今年这种大旱天气,也比周边的树木葱郁。村民还发现,他们住在白果树脚时,银杏树长势更好,他们搬离后,银杏树没人打扰反而没那么茂盛。大概这千年银杏树跟人的情谊太深,离不开人间烟火气了。“树木都有它们的生存法则,开花结果有自己的规律。”新宁县林业局绿化办专职副主任尹小范解释。

如今,村民们在老银杏树附近建了茶园和养殖场,不久后,这里还会建成保护性质的银杏公园。白果树脚的热闹渐渐回来了。

[武冈双银杏]形单影只与水泥柱融为一体

霜降过后,武冈文庙门前的双银杏就成了焦点。它残存的身姿顽强地撑起千年银杏的尊严。银杏金黄的叶子跟文庙红墙相映衬,有种震慑人心的美丽,常引人驻足。

东安古银杏树古树名木保护牌。图/张卫东

这棵守在文庙门前的双银杏,曾是武冈名胜“双杏参天”,古时候吸引不少文人墨客打卡。传说它是西晋时任武冈县令的陶侃亲手种植,已经有1700多年历史。晋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41岁的陶侃补任武冈令。他来到这个偏远的小城后,励精图治,积极办学,在县城文庙前修建学宫,还学山东孔庙建杏坛,并亲手种植两棵银杏树。他对武冈的教育寄予厚望,希望自己治下的百姓有银杏风骨。

双银杏树长在武冈渠水北岸,在攀龙桥和让龙桥之间的繁华闹市区。从车水马龙的桥上远眺,双银杏就像文庙前的一道高拱门,行人都要穿过“拱门”进出。凑近才发现,这棵双银杏早已形单影只,它的侧枝中空,干径仅余0.6米,仅靠树皮支撑整棵大树。我们见到的靠着渠水边的“树”只是一根用来支撑它的水泥柱子。原来,1965年,武冈城遭遇一场特大风袭击,西边的古银杏树被大风刮倒死亡,只留下东边一棵银杏。谁料1979年4月,幸存的古银杏又遭遇雷击,树干折断,仅存5米高的树桩及侧枝,千年古银杏的威严也随之崩塌。令人称奇的是,1981年春,古银杏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在树桩顶部,竟孕育出一棵樟树,形成“杏怀抱子”的奇观。二十多年后,武冈扩建廻龙路,需要填高路面,主干仅剩5米的古银杏又做出让步,被填埋2.3米主干。尽管历经重重磨难,古银杏残存的树枝依然枝叶茂盛,年年硕果累累。市民们都很感动,自发来保护它。其实,在清代初期,它就出现皮枝剥落的现场,当时旅居武冈的浙江钱塘学士吴鸿见状,在银杏树周围砌砖保护。他的河南朋友路过武冈见到双银杏,又得知他的事迹,有感而发,还专门写了长诗《双银杏(并序)》,赞双银杏“万劫长留天地春”。2007年,为了支撑银杏侧枝,政府部门又在靠近渠水一侧做了水泥柱。

如今的银杏树和水泥柱融为一体,继续保持双银杏的姿态。武冈文庙也和这棵千年双银杏同时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武冈的城市地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