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生良《鹏翔无疆——〈庄子〉文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养生主》讲述庖丁解牛的故事,意在告诉我们:在“道”“技”之间,“道”是本,“技”是末。这个“道”就是“顺乎自然”。然而,在读者看来,还应有以下启示:其一,只有不断实践,才是提升技艺的唯一途径。其二,不能硬碰硬,要学会游走于骨缝之间,否则刀也会受伤,不符合养生之道。再如《应帝王》有一则倏忽凿混沌的故事,郭象解释为“为者败之”,即有为则败,是从反面强调道家的无为思想。但仔细揣摩,其寓意至少还包括以下三点:其一,事与愿违的尴尬。倏忽二帝为了报答混沌之德而为之凿窍,却把混沌凿死了,好心办成坏事,动机与结果完全相反,这是人生的尴尬,反讽意味很浓。其二,推己及人的危害。儒家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此推论,己之所欲一定施于他人吗?其实不然。倏忽有七窍,享视听食息之乐,推及混沌身上不但无法享受,反而丢了性命。这就告诉人们,不要轻易施与他人。其三,七窍感官的利弊。人生有七窍,坐享视听食息之乐,这是利的一面。然而也有弊的一面。《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感官刺激所带来的人性欲望着实令人焦虑、发狂。怎样遏止?老子认为要降低欲望:“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只要吃饱肚子就可以了,不要饱而思淫欲。混沌正是老子所期待的形象,既无视听食息之乐,也无目盲耳聋之害,无心无欲,浑朴自然。《庄子》书中类似的故事比比皆是。比如庄周梦蝶、望洋兴叹、鲁侯养鸟、佝偻承蜩、知鱼之乐、罔两问景、郑有神巫……庄子编造了如此多千奇百怪的故事,也营造了属于庄子本人自成系统的象征性意向群,与后来屈原的香草美人比兴象征体系相互映照,光耀千里,具有鲜明的特征和丰厚的意蕴。

《光明日报》( 2020年01月04日11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