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很幸运最终有个好结果。”

除了设置体育教练员专业技术岗位,山东省在如何帮助退役运动员进校园方面用心良苦。在完善培训体系、健全工作机制的同时,山东省还强化了经费支持。例如:中小学校每安置一名退役运动员,就可以获得5万元专项经费,用于购买体育教学训练器材和组织体育活动;2010年以来,山东省已为接收退役运动员的中小学发放了735万元专项经费。

山东的学校体育教练员岗位设置尝试,是否对全国具有推广意义?有专家指出,体教融合是一项系统集成的工程,各省市情况并不完全一致,路径选择也存在一定差异。山东是体育大省、教育大省,体育和教育资源相对丰厚。这项体教融合的创新性尝试,需要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的鼎力支持,更需要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的通力协作,才能取得显而易见的成效。相互支持和通力协作,是体教融合的助推器,这才是“山东模式”最值得借鉴的地方。

江苏在助力退役运动员打通“教师资格”之路方面也颇有心得。在去年底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统考中,47位退役运动员参加笔试,其中19人通过。江苏省体育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副主任赵爱武表示,一方面,这几年退役运动员的整体文化素质逐年提高;另一方面,中心组织了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培训,2021年7至9月的线上培训就要求退役运动员们多刷题,每天要交作业,12月底还专门组织了面试培训帮助退役运动员们增加实战经验。

赵爱武表示,现在退役运动员的选择更多了,无论是当老师,还是做教练,甚至自己创业,省里主要是搭好平台、做好服务,提供更多选择机会,让退役运动员们都能有更好的出路。

摸索探索 退役运动员进校园大有可为

成都市天府新区实验中学的体育老师杨冬梅也来自体育教师共享中心。这位前四川女排队员很享受教学过程,并产生了考取教师资格证、长期从事体育教学的想法。她说:“共享中心给了我们两三年时间,让我们先上岗,再取得资格证。我也在积极准备考试。”

教师资格、教师编制,成为体育教师共享中心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必须面对的难题。杨远东坦言,退役运动员通过共享中心的平台进入校园后,要想让这样的人才长期、稳定地服务校园,还是要解决绝大多数人看重的教师资格证和编制的问题,需要新区层面、市级层面的财政部门、人事部门、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共同推进支持性政策。他说:“作为国家级新区的探索,我们一方面要争取编制,另一方面也在引导大家同工同酬,解决待遇的一致性和其他匹配福利的一致性问题。”

山东省虽然通过设置学校体育教练员岗位解决了教师编制问题,但在具体推进落实时,仍面临学校办学理念、学科结构性缺编、体育教练教师课外训练工作量与带训学生体育比赛成绩认定等难题。王强说:“目前退役运动员供给数量大于学校需求,大部分市的学校接收积极性尚未调动起来,还没有成为学校内在需求。”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刘昕表示,中小学的教师编制是有限额的,如果学校设置体育教练员岗位,就会给整个学校教师人事编制带来结构性的变化。她说:“退役运动员进校园遇到的种种问题,是学校、体育部门、教育部门单方无法解决的,多部门的协同合作才能够去破解一个个难题。”

四川天府新区和山东的新尝试已经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的认可。司长王立伟呼吁,学校是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阵地,在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多方需要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去解决退役运动员进校园存在的问题。

可喜的是,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体育法,提出“国家实行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健全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工作制度”,将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新修订的体育法明确指出,学校可以设立体育教练员岗位;学校优先聘用符合相关条件的优秀退役运动员从事学校体育教学、训练活动。这势必将极大推动退役运动员进校园的进程,也为体教融合工作带来新的利好。(参与记者:王恒志、马向菲、李嘉、韦骅、肖亚卓、季嘉东、吴书光、陈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