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制第六团于1938年5月在陕西临县成立,同盟会临县中心区游击队和太原中心区游击队合编,共牺牲兵力1300多人,共700辆。游击队干部都是积极分子,所以这个团从成立初期开始就是地下组织完全控制的部队。1939年秋林会议后,游击制第6团改称陈水军独立第7旅第35团,团长李保森、政治处主任张晓也都是地下组织的成员。游击制第7团的前身是1938年7月成立的结社十四本队,通过牺牲联合会岘然游会实现。

击总队改编而成,总兵力1300余人,总队长张效中,后为从第十二总队调来的冯基平。冯基平到部队时从八路军那里借来了不少干部,所以该团与游击第六团一样都是完全由地下组织控制的部队。1939年秋林会议后,游击第六团改称晋绥军第203旅19团。

训练中的决死四纵队

第18团前身是成立于1938年3月的牺盟会兴县游击队,曾任兴县公安局长的地下组织成员董一飞利用掌握公安武装的机会,加紧培训干部和扩大部队,成立了这支游击队。到1939年7月该部被改编为晋绥军第203旅18团时,共有指战员1000余人,旅政治处派地下组织成员武养民来担任政治处主任,旅部也派来旧军官李品仙担任团副,试图控制这支部队。

这样,到晋西事变前夕,决死四纵队辖两个旅六个团即随营学校、前线剧团等单位,共计指战员8000余人。雷任民虽在明面上被解除政委职务,但仍指挥着各团地下组织的工作。六个团长和两个旅长中,虽然有五人为顽固派军官,但在三个顽固派团长的队伍中,也有不少地下组织成员担任团附和营长,所以总得来看还是进步势力力量相对占优。

在晋西事变中,独7旅33团由于单独活动在晋西南地区,所以率先出事。团长鲁应麟以部队调动为名,带着团部和第1、3营投奔了晋绥军第33军,只有团政治处主任王玉波以下不足百人跑出,而2营指战员们则团结一致,挫败了顽固派营长拉走部队的阴谋。之后第33团余部被改编为决死二纵队游击三团2营,从此脱离决死四纵队建制。

决死四纵队成立两周年纪念活动

第33团出事后,雷任民与独7旅政治部主任李力果、第203旅政治部主任刘玉衡商量,决定先发制人,以第19、35团为主力,消灭第20、34团内部的顽固派力量。12月12日夜行动开始,狡猾的独7旅旅长卢宪高事先察觉情况有变,偷偷带着警卫员不辞而别,而第203旅旅长刘武铭及其参谋长刘锦魁则都在睡梦中被第19团派出的一个连给逮捕。

在对第20团的行动中,第19团1营营长蒋占魁带人逮捕了第20团2营营长刘子安,第20团1、3营营长都是地下组织成员,所以很顺利的赶来会合。但在解决第20团团部的战斗中,由于团长刘鸿绪事先做了准备,派其亲信李志华控制了团属机枪连,所以最终刘鸿绪和李志华得以带着百余人成功逃跑。

在对第34团的行动中,第34团1营营长李克林是地下组织成员,他派人顺利逮捕了2营代营长李培芝,3营营长魏继魁因为得到卢宪高的提醒,企图带着队伍向旅部靠拢,结果遭到第35团的阻击,最后仅魏继魁等数人逃脱。在第34团团部,政治处主任姚仲康亲自带着一支小手枪,进入团长褚适褐住处并将其拿下。

1940年1月,决死二、四纵队和暂编第一师在临县召开粉碎事变祝捷大会

而第18团在逮捕了顽固派军官李品仙后,也成功与八路军会合,这样决死四纵队终于取得了除第33团外其他五个团的反顽斗争的胜利。在配合八路军驱逐了晋西北地区的晋绥军后,考虑到各团在战斗中减员较大,上级决定将五个团缩编为三个团,其中第18团1、3营补充入第19团,2营编入八路军,第34团并入第35团。

这样,经过晋西事变和反顽战役的考验后,新生的决死四纵队辖第19、20、35三个团及一个教导营,计有指战员4000余人,一大批老红军、八路军干部被调入四纵队,来填补旧军官出走后的缺额。全国解放后,晋西事变前的决死四纵队营以上主要干部大多转地方工作,只有曾任第34团团附的王兰麟被授予少将军衔,另曾任第20团1营营长的李士达如果不是在1947年病逝,说不定也会成为少将。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