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认为,明朝认为这两个文化水平不高的皇帝会发白话文法令,那是大错特错,之后,发白话文法令的皇帝仍然很多。因为明朝是人们听和读的,这个诏书总是写得特别受欢迎,所以每年月都要向首都近郊的几个县发布宣言通告,让人们集中精力安心生产,见明朝14年武宗周侯祖发给人民的诏书,写了多大的母语:

2BzbtULcw2d5qeqU%3D&index=3" width="200" height="220"/>

二月,说与百姓每:各务农业,不要游荡赌博。

三月,说与百姓每:趁时耕种,不要懒惰农业。

四月,说与百姓每:都要种桑养蚕,不许闲了。

五月,说与百姓每:谨守法度,不要教唆词讼。

六月,说与百姓每:盗贼生发,务要协力擒捕。

七月,说与百姓每:互相觉察,不许窝藏贼盗。

八月,说与百姓每:田禾成熟,都要及时收敛。

九月,说与百姓每:收了田都要撙节积蓄。

十月,说与百姓每:天气向寒,都着上紧种麦。

十一月,说与百姓每:遵守法度,不许为非。

到了嘉靖年间,嘉靖皇帝朱厚熜是藩王出身,因为朱厚照无后,才进京即皇帝位,后来他衣锦还乡,在嘉靖十八年,南巡回老家承天府(今湖北省钟祥市)的时候,他就特地对这些自己的老乡颁了一份白话文圣旨:

说与故里众百姓每(们):我的父母,昔在孝宗皇帝时,封国在这里,积许大的德行,生我承受天位。我今为父母来到这里,你每(们)也有旧老的,也有与我同后生的,但只是我全(却)没德行,父母都天上去了,这苦情你每(们)也见过么?我今事完回京,说与你每(们)众百姓,各要为子的尽孝道,为父的教训子孙,长者扶那幼的,幼的敬那长的,勤生理,做好人,你每(们)依我此言语,非我不能深文,以便那不知文理之人教他便省地你每(们)可记着。

可见这时候明朝皇帝的口音,还是习惯于用“每”来代替“们”,而他们之所以选用这种接地气的圣旨风格,多半是因为要告诫的对象是普通百姓。对这些朴实的人民来说,什么之乎者也当然没有大白话来得亲切易懂。明朝皇帝们使用大白话,也是出于这一考虑。

参考资料:明史、大明律、皇明诏令、大诰、宛署杂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