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则触发了晚江之上的羁旅之愁:“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4.黄昏之于时间。《说文解字》曰:“昏,日冥也。”看着太阳一点点沉入地平线,白与黑的关口,黄昏显得十分切要。周而复始的交节点上,时光飞逝的感触最易滋生。由此关联到的人生短暂、历史沧桑等等思潮,更不可阻挡。

“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赠白马王彪》),不但曹植,他之前400多年前的屈原也是这么感慨的:“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楚辞《离骚》)。由此彷徨,而有“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古诗十九首》)之困。辛弃疾、刘禹锡则在历史与现实间徘徊深思:“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乌衣巷》)……

明人刘基面对一抹残阳,兴衰成败的往事涌上心头:鱼盐充牣(rèn,满)稻粱肥,谁寤(wù,通“悟”)繁华是祸机;日暮无人唁亡国,寒鸦犹带夕阳飞。

5.黄昏之于美学。黄昏很美。黄昏到时, 晚霞在天很美,红彤彤的夕阳映照下的斑斓世界同样很美。黄昏本身的美学范畴,同样是一代代诗人歌咏的动力。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这一首著名的《送别》歌曲,上世纪风靡一时。作者是弘一法师。其古典意境下的清婉动人,于夕阳之下,尤具感染。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又何等壮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又是何等唯美!

李白五律《送友人》中说:“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这是黄昏的落日给人特有的温柔。并不总是伤感啊。

辛弃疾词《鹧鸪天》中那一片宁静祥和的乡村晚景,同样令人低吟不尽:“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忘不了的,还有清代女诗人何佩玉的那首《一字诗》: “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飞。一山一水中一寺,一林黄叶一僧归。”叫人如何不沉醉?

古人在诗词作品中描写黄昏已有数千年,代代沉积,黄昏意像不断开掘发展,至今已是最重要的人文载体之一,在旧体诗词衰落的今天,她的生命必将在新诗里得到延续,并使这一意像的内蕴不断延展。

写不尽的诗歌,说不尽的黄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