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是农历24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更是冬天的第5个节气,标志着季节的正式开始。

古人云:“寒意久而寒,小者极不极端。”古人眼中的寒冷是不断发展和积累的过程。萧汉期又到了三九隆冬之际,俗话说“出西区”“出三九文冰”,民间也总有“萧汉胜大韩”的说法。所以小寒的到来也意味着一年中最冷的开始。

第一,吴汉三胡

大雁北向:候鸟中的大雁沿着阴阳移动,这时由于阳气在移动,大雁开始向北迁移。

喜鹊开始筑巢。这时在北方到处都能看到喜鹊,感受到阳气,开始筑巢。

三胡猫头鹰:“野鸡”中的“猫头鹰”是指叫声,野鸡接近49的时候,会感觉到阳气的增长而哭。

二、为什么小寒最冷?

上个节气“冬至”从地面获得的太阳能最少,但土壤深层部分还有向上散发的热量,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到了萧寒,土壤的深层热量散到了地上。白天稍长,太阳的光和热也略有增加,但实际上是收入最不足的时期,因此成为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计算从冬至开始的寒冷日子的“九九”、“三九”是最冷的时期,总是落在萧汉节时期内。《全宋词》有无名氏的短语“小寒节、云和傍晚、大风潮热”(《望梅》),就是用小寒冷。

为什么古人要在小寒后面加大寒?

小寒更冷,古人为什么要在小寒之后再加上大冷,不是反过来排列吗?

原来中国传统文化特别说的是“物极反”,认为韩瑞交替的“天道”在寒冷后迅速变暖,如果先对大韩后做小寒,就无法找到字面上最冷后“变暖”的感觉,所以让大韩向后搁置,让大韩尽快回到立春,这与中国人是一致的。

三、民间小众

在小寒冷中,北方是寒冷的土地,在冰上滴水;南方大部分地区也是霜雪交叉,冷透筋骨。这时要进行耕作活动,北方可以堆积肥料和修水,南方要倒入冰冻的水,使土壤肥沃,使农作物安全越冬。

俗话说:走在3949冰上。在这么冷的节气里,除了吃热腾腾的东西保暖以外,别忘了“画画”的习俗。

购买年货准备过年

俗话说,小小的寒冷和寒冷冷成冰块。在生活上,除了注意每天的保暖外,随着萧汉年气味的浓浓,人们用春联、剪窗花、准备雪花、彩灯、鞭炮、香火等,纷纷为春节做准备。

九九祛寒,每天一笔。

从元代到皇宫到民间流行的“九九小限”有硬币型、梅花型、文字型、葫芦型等多种多样。一般是这样玩的:冬至后,把一枝梅花贴在窗边,该隐化妆时,每天用胭脂填满圆圈,直到填满81圈,原来白色的梅花都变成杏花,窗外已经将春天返回地球。

故宫良心殿后殿悬挂着《惯性春湾》一书。下面像九宫格一样,从右向左写着9个双钩空字。“停电修养流们珍惜春风”,每个字(繁体字)读起来都不是诗,词不是词,不懂民俗会起雾。

喝大年夜粥各地不一样

672001050915971024a?_iz=31825&from=ar;x-expires=1704270997&x-signature=u5JhZb1rRj%2FyGK5IF08EhmDz5uY%3D&index=5" width="475" height="393"/>

饮食上“小寒”节气中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北京的腊八粥可以说是最为讲究的,掺在白米中的东西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等,不下20种。人们在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洗米、泡果、拨皮、去核,半夜时分开始用微火炖,直到第二天清晨才算熬好。

陕西不产或者少产大米的地方,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用各种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到了小寒,老南京人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其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可谓是真正的“南京菜饭”,甚至可与腊八粥相媲美。

四、诗意·小寒

在古代,在文人墨客心里,小寒又是如何一番模样呢?隆冬时,小寒至,让我们一起感受文化的韵味。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

元稹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聚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

陈与义

东风吹雨小寒生,杨柳飞花乱晚晴。

客子从今无可恨,窦家园里有莺声。

《微雨》

陆游

晡後气殊浊,黄昏月尚明。

忽吹微雨过,便觉小寒生。

树杪雀初定,草根虫已鸣。

呼童取半臂,吾欲傍阶行。

《清远舟中寄耘老》

苏轼

小寒初渡梅花岭,万壑千岩背人境。

清远聊为泛宅行,一梦分明堕乡井。

五、养生·小寒

三九进补 熬制膏方

到了小寒时节,也是老中医和中药房最忙的时候,一般入冬时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时,有的人家会再熬制一点,吃到春节前后。

虽然小寒时节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但进补并非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传统中医理论,滋补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1.补气主要针对气虚体质

如动后冒虚汗、精神疲乏,妇人子宫脱垂等体,宜用红参、红枣、白术、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

2.补血主要针对血虚体质

如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嘴唇苍白、妇人月经量少且色淡等,应用当归、熟地、白芍、阿胶和首乌等。

3.补阴针对阴虚体质

如夜间盗汗午后低热、两颊潮红、手足心热、妇人白带增多等体征,宜用冬虫夏草、白参、沙参、天冬、鳖甲、龟板、白木耳等。

4.补阳针对阳虚体质

如手足冰凉、怕冷、腰酸、性机能低下等体征,可选用鹿茸、杜仲、肉苁蓉、巴戟等。阴虚阳盛的体质更宜选用冬虫夏草、石斛、沙参、玉竹、芡实之类,配伍肉禽煲、炖汤水进补。

坚持锻炼 血脉通畅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挤油渣渣(靠着墙壁相互挤)、斗鸡(盘起一脚,一脚独立,相互对斗)等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遇到下雪,则更是欢呼雀跃,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会全身暖和,血脉通畅。

民谚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在这干冷的日子里,宜多进行户外的运动,如晨早的慢跑、跳绳、踢毽等。还要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增添乐趣。

六、家乡的雪

近日,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雪橙色预警:陕西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大部、山东南部、湖北中西部、安徽中北部、江苏中北部等地有大到暴雪,其中,河南南部、湖北东北部、安徽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雪(20~30毫米)。

全国多地迎来了新年第一波降雪,你的家乡下雪了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