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化的功效作用
苦,酸,咸,微温。进入肺、胃、大藏经。
【功效】消除痰行,降低气体,停止适得其反,腹泻肺部通过肠道。
[功效作用]
1.痰行水:痰引起的胸痛、呼吸、呼吸等症状可与桔梗、三白皮、槟榔、柴禾、大黄一起使用。2可用于感冒、咳嗽痰、荆芥、丝辛、黑胡子等用途。可以调配水肿、风水、血水,常用于包皮、江皮、冬瓜皮、猪草、桂枝、腹泻等用途。
2.降低气力,停止逆反效果:用于胸痛的性质或痰逆行者可与大理石、半夏同等使用。
3.通利队长:大便干燥、坚硬、难以排出的人,可与大黄、槟榔同等使用。
[鉴别应用]
1.花有多轻,偏向走路,但这朵花很特别,反而掉了下来。
2.鲍鱼化和解剖石,两种药都是用软犬化痰,痰里粘了很多胶,对不易出来的凭证要相应,但鲍鱼化的性质温和一些,有苦味,呼气和断水的功能变长,更多用于痰积累引起的呕吐气病。解剖石性质冷,热痰粘附不容易,或适合肺热摊销血症。
3.鲍鱼化和半夏,两种药都应适用于化痰、止胃和呕吐、痰停滞引起的咳嗽症和寒湿引起的呕吐、气体症状,两种药经常同时适用,但鲍鱼化主要适用于呼气、打开水、浸泡半夏的主要湿气和痰、电子车附着大量痰引起不适、胸部和腹部的水受到威胁。
[兼容性应用程序] 1 .配大黄石:主治胆浊内阻、气管上升异常、症状严重坚硬、风纪频繁、打嗝不止、恶心呕吐等。黄土石平肝腹泻热、村站气、冷血止血;鲍鱼化痰喘,下气止吐,先肺利水。两药吴用,宣降法,降血压,镇静止痛,下平哮喘,化痰消癖功。
2.反夏谷:驻日针灸气站、痰湿滞、咳嗽、吐痰等不容易。反夏谷干湿化痰、干飞、胃、颠覆化消胆行气、逆止区、宣肺平食、反夏谷干燥为主、颠覆化善用、异药一致、干燥一线、相互促进、消除公主祛痰、停止咳嗽。
【应用注意事项】不使用阴虚老咳嗽、风热干衣针、虚弱、大便腹泻者。
【龙容】内衣:3 ~ 12克,煎煮外部使用:油炸清洗,或研究最终喷洒或调整。
【鲍鱼化的功效特征】该产品具有苦咸强、咸味柔和、温气畅快、呼吸、祛痰、喝酒、止吐、止泻、腹泻、肠道通畅等功效,具有逆痰、化痰、吐痰、吐痰等功效。
松波长汤,新绗缝鲍鱼花汤
处方来源
《金匮》册以下。
药物组成
三两,14根葱,一些绗缝。
加法
功效
主治医生
肝脏。那个人总是想踩胸,但没有先受苦的时候,想喝热。英寸口脉冲弦和大,弦减少,大,减少是冷,燕是虚拟的,冷的虚拟相位跳动,这个名字是皮革,女人是半生产泄漏。吹牛袭击膀胱,血流不止。
燕子法
容容
用3升水煮1升突然服用。
间作或间作,又名间胀。肝病以《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闻名。“肝,那些人总是想踩胸,没有先受苦,但想喝热,所以翻花汤酒。
1.痛经
初诊:2005年11月10日。陈氏27岁,右侧小腹部疼痛2年,肿块,长期调节清热,血清热药口服,解热解毒中药保存灌肠,物理治疗效果等。月经11月10日变化无常,轻量少,梗塞黑红,小腹胀痛。舌头红,苔藓白,脉搏细。妇产科检查:外阴无特殊,阴道通畅,宫颈严重腐烂,子宫前部、小部分、质感中间,活动也可以,无压痛,两侧附件压痛。西医诊断:(1)宫颈炎。(2)慢性盆腔炎。(3)子宫小。
治疗方法:活血化瘀,脾脏渗进。
处方:鲍鱼花汤是当归弱酸、薏仁父子牌酱山佳美。
鲍鱼化10g始作俑12g派4组当归9g天泉6g炒百乐12g白术12g腹泻10g薏仁20g富豪6g霸菱草20g红藤20g益母草20g、7制。
二进制:2005年11月17日。腹痛消失了,看不到血块,经过水昨天洗干净了。现在头晕,欠了债。舌头红,苔藓白,脉搏细。
薯蓣丸加新曲10克,原始黄芪15克,7剂。
解热解毒灌肠液保存灌肠
2.痛经
初诊:2005年11月11日。李,37岁,残疾一年多,月经周期15 ~ 36天,轻量少后多,月经5 ~ 12天,痛经史,月经前开始下服。
阵发性冷痛,经期加剧,无恶心呕吐,热敷后疼痛可以缓解。带下色黄,纳可,时或晨起胃脘疼痛,喜热饮,大便1~2天一解。末次月经10月12日来潮,10月22日净。生育史:1-0-2-1。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子宫颈轻度糜烂,下唇轻度紫色,宫体后位,质地中等,压痛,活动欠佳,两侧附件压痛,三合诊两侧子宫骶骨韧带触痛,未及痛性结节。西医诊断:(1)子宫颈炎。(2)慢性盆腔炎。(3)盆腔瘀血综合征?
治法:温经活血,化瘀止痛。
方剂:旋覆花汤合乌头桂枝汤、失笑散(《和剂局方》)加味。
旋覆花10g 葱4条 茜草10g 制川乌5g 桂枝6g 炒白芍6g 炙甘草6g 生姜6片 大枣6个 五灵脂10g 蒲黄10g 益母草30g 九香虫10g,5剂。
二诊:2005年11月19日。月经11月12日来潮,6天净,痛经未再发生,舌脉如上。
治法:和气血,清湿热。
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加味,7剂。
三诊:2005年12月23日。月经12月15日来潮,无痛经,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续进7剂。
3.月经后期
初诊:2006年2月20日。黄某,41岁,末次月经2005年12月9日来潮,至今74天未转,有高血压病史,时有头晕,纳可,二便正常,无带下,时有潮热,尿妊娠试验阴性。B超检查:子宫三径之和17.1cm,子宫内膜厚度8mm。平时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中等,无痛经,4~5天净。生育史:1-0-1-1,放置宫内节育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子宫颈肥大,宫体前位,质地中等,压痛,活动正常,两侧附件压痛。西医诊断:(1)慢性盆腔炎。(2)月经稀发。(3)早发更年?
治法:活血行经。
方剂:旋覆花汤合当归散加味。
旋覆花12g 茜草30g 葱14条 当归15g 赤芍12g 川芎12g 白术12g 炒黄芩10g 益母草30g 川牛膝30g,4剂。
二诊:2006年2月24日。经水未转,潮热,无带下,舌脉如上。
旋覆花12g 茜草30g 葱14条 当归15g 赤芍12g 川芎15g 白术12g 炒黄芩10g 益母草30g 川牛膝30g 丹参30g,7剂。
三诊:2006年3月2日。经水未转,潮热已除,已见少许白带,舌脉如上。
治法:活血化瘀通经。
方剂:旋覆花汤合抵当汤加味。
旋覆花12g 茜草30g 葱14条 水蛭10g 虻虫6g 桃仁10g 炙大黄9g,5剂。
四诊:2006年3月7日。月经3月6日来潮,经量不多,经色暗,无腹痛,舌脉如上。
治法:行气活血。
乌药6g 陈皮12g 香附10g 当归9g 川芎9g 赤芍10g 益母草20g 丹参15g 路路通10g 王不留行12g,5剂。
4.经量过少
初诊:2006年3月1日。包某,36岁,取出节育环之后经量过少1年,经量是以往正常经量的一半,经色先暗后鲜,2~3天即净。经前乳房胀,小腹胀,白带不多,纳可,乏力。性激素检测: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睾酮、泌乳素均在正常范围。末次月经2月28日来潮,至今2天经量仍少。生育史:1-0-1-1。舌稍淡,苔薄白,脉细。
治法:活血健脾行经。
方剂:旋覆花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味。
旋覆花12g 茜草30g 葱14条 当归20g 川芎18g 赤芍10g 白术10g 茯苓10g 泽泻10g 丹参30g 川牛膝30g 桃仁10g 益母草30g,5剂。
二诊:2006年3月6日。服药之后,经量转多3天,与以往正常经量相当,今天已少,无不适,舌脉如上。
治法:补肝肾,调经。
方剂: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加味。
熟地12g 炒白芍10g 当归6g 川芎5g 何首乌12g 旱莲草15g 侧柏10g,3剂。
三诊:2006年3月25日。月经7天净,经期将近,外感2天。舌淡红,苔薄腻,脉细。
中药守3月1日方加防风10g、白芷10g,7剂。
5.闭经
初诊:2006年7月5日。潘某,37岁,末次月经3月19日来潮,至今3个多月未转,偶觉小腹胀感,乏力,纳可,二便正常,带下不多,色微黄。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7mm。性激素测定:促卵泡生成素9.36mIU/ml(正常值3.85~8.78mIU/ml),促黄体生成素2.21mIU/ml(正常值2.12~10.89mIU/ml),雌二醇142pmol/L(正常值77.1~1145.0pmol/L),泌乳素11.37ng/ml(正常值3.34~26.72ng/ml),孕酮1.2nmol/L(正常值3.816~50.562nmol/L),睾酮0.2ng/ml(正常值0.1~0.75ng/ml)。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调气活血
方剂:旋覆花汤合四乌贼骨一藘茹丸(《素问》)加减。
旋覆花12g 茜草30g 葱14茎 淡菜5个 海螵蛸30g 川牛膝30g 丹参30g 益母草30g,5剂。
二诊:2006年7月15日。经转3天,量少,咖啡色,舌脉如上。
旋覆花12g 茜草30g 葱14茎 川牛膝30g 丹参30g 益母草30g 红花15g 桃仁10g,3剂。
三诊:2006年7月20日。经水已净,倦怠乏力,舌脉如上。
治法:补益气血。
方剂:薯蓣丸加减。
薯蓣20g 当归9g 桂枝3g 神曲10g 熟地12g 甘草6g 党参12g 川芎5g 炒白芍10g 白术10g 麦门冬10g 杏仁10g 柴胡6g 桔梗4g 茯苓10g 阿胶(烊冲)10g 干姜3g 白敛5g 防风10g 大枣6个,7剂。
四诊:2006年8月3日。症如上,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续进7剂。
五诊:2006年8月21日。月经于8月14日来潮。
6.药物流产后胎物残留
初诊:2006年2月3日。陈某,24岁,2005年12月11日开始药物流产,12月14日阴道排出孕囊,因阴道出血一直未止,于1月4日B超检查发现宫内有5mm×6mm大小胎物残留,经服中药之后,1月20日阴道出血净。大便溏薄,日解两次。妇科检查提示两侧附件炎、子宫颈炎。月经1月28日~1月30日,经量少。今天又见阴道少量出血,无腹痛。B超检查提示:宫内见一8mm×4mm×7mm大小不规则稍强回声团,边界不清,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内有少量血流。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西医诊断:(1)胎物残留。(2)两侧附件炎。(3)子宫颈炎。
治法:活血化瘀。
方剂:旋覆花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味。
旋覆花12g 茜草15g 葱14根 桂枝6g 茯苓12g 赤芍12g 丹皮10g 桃仁10g 川芎10g 当归9g 红藤30g 益母草30g,3剂。
二诊:2006年2月15日。药毕阴道出血较多,与经量相当,排出小块状物,出血2月11日净。今B超检查:子宫肌层内部回声均匀,内膜线居中,厚度4mm。带黄,舌脉如上。
治法:清湿热。
方剂:四逆散加味。
柴胡10g 枳壳10g 白芍10g 败酱草10g 红藤15g 椿根皮15g 半枝莲15g 土茯苓15g 蒲公英15g 大蓟15g 小蓟15g 萆薢15g 生甘草6g,7剂。
7.人工流产后胎物残留
参见“甘遂半夏汤”条第1案。
【按语】
旋覆花汤是治疗肝着和半产漏下的方剂,肝着和半产漏下均为瘀血作祟,故该方为一活血化瘀之剂。唐容川曰:“用葱白以通胸中之气,如胸痹而用薤白之剂;用旋覆以降胸中之气,如胸满噫气而用旋覆之例也;惟新绛乃茜草所染,用以破血。”故后人即以茜草替代新绛。《张氏医通》称此方可以疗“崩漏鲜血不止”,亦借其活血调气化瘀之功。
案1经行腹痛已经2年,虽屡治而未果,但根据患者经行夹血块,量少色暗,下腹胀痛的临床表现,以及以往运用调气清热、和血清热等法治疗罔效,推断为瘀血阻滞,湿热壅遏之证,改用旋覆花汤合当归芍药散、薏苡附子败酱散以活血清热渗湿,不想一举中鹄。
案2虽同为痛经,但根据患者经前下腹冷痛,经期尤剧,喜热敷,胃脘痛,喜热饮,起因于寒凝血瘀已经明了,故以旋覆花汤活血化瘀,合乌头桂枝汤获效温经止痛,加失笑散、益母草、九香虫增强活血止痛之功。经期过后,再用和气血,清湿热的仙方活命饮加味分而治之。
案3系月经后期而别无大苦,根据子宫内膜的厚度已经达到催经的要求,用旋覆花汤合当归散加益母草、川牛膝、丹参治疗,但经水未转,三诊时已见少许带下,似有潮汛之兆,改用活血破瘀之旋覆花汤合抵当汤治疗,终使经潮。
案4为经量过少经期过短1年,色先暗后鲜,经前乳胀,小腹胀,乏力。就诊时为经期第2天,故以旋覆花汤合当归芍药散加丹参、川牛膝、桃仁、益母草以活血健脾行经,待经量正常之后,转用补肝肾调经的四物汤加味以巩固疗效。
案5虽为闭经,但患者仅小腹偶胀,乏力,证属虚实兼杂,由于子宫内膜厚度已经接近催经的要求,当行攻补兼施之法。读《素问·腹中论》治疗“月事衰少不来”,有四乌贼骨一藘茹丸,由海螵蛸、藘茹(即茜草)、雀卵、鲍鱼汁组成,乃宗其意而治。以旋覆花汤活血行经,以四乌贼骨一藘茹丸(淡菜代鲍鱼汁,去雀卵)寓泻于补,加川牛膝、丹参、益母草活血催经,一诊而经转,经净后再以薯蓣丸补益气血,月经连续来潮。王士雄在《王氏医案三编》中述道:一妇娩后自乳,月事如常,后汎愆,迭治无功,王氏谓其痰血轇輵,曰:“自乳而姅不爽期者,血本有馀也,因阳阴经气为痰所阻而不能流通输布致经断乳少”,“予苇茎汤加茜根、海螵蛸、旋覆、滑石、竹茹、海蜇为剂和藕汁童溺服……覆杯即愈,旬余汎至。”此方亦与四乌贼骨一藘茹丸相近。故谓古方不可以近用者误矣。海螵蛸味咸、涩,性温,众人以其收敛固涩,治疗崩淋带下者多,而知其可疗经闭者鲜,以为有悖常理。然《本经》称其主“血闭”,《本草拾遗》亦谓“主妇人血瘕”,《得配本草》迳谓其“通血脉”,此又不可不知也!应该说,海螵蛸是一味既涩又通,双向作用的药物。
案6为药物流产后胎物残留而出血不止,此系瘀血阻滞所致,其机理亦与半产漏下相近,故以旋覆花汤合桂枝茯苓丸、佛手散活血行瘀,加红藤清理湿热,加益母草以和血收缩子宫,药后阴道出血增多,排出瘀块,B超检查证实宫内已无异物,改用调气清湿热治疗而愈。佛手散《济阴纲目》称其“治临产艰难,胞衣不下……血崩恶露不止”,故对于上症,颇为合适。
旋覆花汤
【原文】
1.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2.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旋覆花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组成与用法】
旋覆花三两 葱十四茎 新绛少许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功效】疏肝通络,化瘀行气。
【医案】
1.痛经
初诊:2005年11月10日。陈某,27岁,经行右侧少腹部疼痛2年,夹血块,历经长期调气清热、和血清热方剂口服、清热解毒中药保留灌肠,结合物理治疗乏效。月经11月10日来潮,经量少,经色暗红,小腹胀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宫颈重度糜烂,子宫前位,偏小,质地中等,活动度可,无压痛,两侧附件压痛。西医诊断:(1)子宫颈炎。(2)慢性盆腔炎。(3)子宫偏小。
治法:活血化瘀,健脾渗湿。
方剂:旋覆花汤合当归芍药散、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
旋覆花10g 茜草12g 葱4条 当归9g 川芎6g 炒白芍12g 茯苓12g 白术12g 泽泻10g 薏苡仁20g 附子6g 败酱草20g 红藤20g 益母草20g,7剂。
二诊:2005年11月17日。经行腹痛消失,未见血块,经水昨天净。现觉头晕,纳欠。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薯蓣丸加神曲10g、生黄芪15g,7剂。
清热解毒灌肠液保留灌肠。
2.痛经
初诊:2005年11月11日。李某,37岁,失调1年多,月经周期15~36天,经量先少后多,经期5~12天,素有痛经史,经前开始下腹阵发性冷痛,经期加剧,无恶心呕吐,热敷后疼痛可以缓解。带下色黄,纳可,时或晨起胃脘疼痛,喜热饮,大便1~2天一解。末次月经10月12日来潮,10月22日净。生育史:1-0-2-1。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子宫颈轻度糜烂,下唇轻度紫色,宫体后位,质地中等,压痛,活动欠佳,两侧附件压痛,三合诊两侧子宫骶骨韧带触痛,未及痛性结节。西医诊断:(1)子宫颈炎。(2)慢性盆腔炎。(3)盆腔瘀血综合征?
治法:温经活血,化瘀止痛。
方剂:旋覆花汤合乌头桂枝汤、失笑散(《和剂局方》)加味。
旋覆花10g 葱4条 茜草10g 制川乌5g 桂枝6g 炒白芍6g 炙甘草6g 生姜6片 大枣6个 五灵脂10g 蒲黄10g 益母草30g 九香虫10g,5剂。
二诊:2005年11月19日。月经11月12日来潮,6天净,痛经未再发生,舌脉如上。
治法:和气血,清湿热。
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加味,7剂。
三诊:2005年12月23日。月经12月15日来潮,无痛经,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续进7剂。
3.月经后期
初诊:2006年2月20日。黄某,41岁,末次月经2005年12月9日来潮,至今74天未转,有高血压病史,时有头晕,纳可,二便正常,无带下,时有潮热,尿妊娠试验阴性。B超检查:子宫三径之和17.1cm,子宫内膜厚度8mm。平时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中等,无痛经,4~5天净。生育史:1-0-1-1,放置宫内节育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子宫颈肥大,宫体前位,质地中等,压痛,活动正常,两侧附件压痛。西医诊断:(1)慢性盆腔炎。(2)月经稀发。(3)早发更年?
治法:活血行经。
方剂:旋覆花汤合当归散加味。
旋覆花12g 茜草30g 葱14条 当归15g 赤芍12g 川芎12g 白术12g 炒黄芩10g 益母草30g 川牛膝30g,4剂。
二诊:2006年2月24日。经水未转,潮热,无带下,舌脉如上。
旋覆花12g 茜草30g 葱14条 当归15g 赤芍12g 川芎15g 白术12g 炒黄芩10g 益母草30g 川牛膝30g 丹参30g,7剂。
三诊:2006年3月2日。经水未转,潮热已除,已见少许白带,舌脉如上。
治法:活血化瘀通经。
方剂:旋覆花汤合抵当汤加味。
旋覆花12g 茜草30g 葱14条 水蛭10g 虻虫6g 桃仁10g 炙大黄9g,5剂。
四诊:2006年3月7日。月经3月6日来潮,经量不多,经色暗,无腹痛,舌脉如上。
治法:行气活血。
乌药6g 陈皮12g 香附10g 当归9g 川芎9g 赤芍10g 益母草20g 丹参15g 路路通10g 王不留行12g,5剂。
4.经量过少
初诊:2006年3月1日。包某,36岁,取出节育环之后经量过少1年,经量是以往正常经量的一半,经色先暗后鲜,2~3天即净。经前乳房胀,小腹胀,白带不多,纳可,乏力。性激素检测: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睾酮、泌乳素均在正常范围。末次月经2月28日来潮,至今2天经量仍少。生育史:1-0-1-1。舌稍淡,苔薄白,脉细。
治法:活血健脾行经。
方剂:旋覆花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味。
旋覆花12g 茜草30g 葱14条 当归20g 川芎18g 赤芍10g 白术10g 茯苓10g 泽泻10g 丹参30g 川牛膝30g 桃仁10g 益母草30g,5剂。
二诊:2006年3月6日。服药之后,经量转多3天,与以往正常经量相当,今天已少,无不适,舌脉如上。
治法:补肝肾,调经。
方剂: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加味。
熟地12g 炒白芍10g 当归6g 川芎5g 何首乌12g 旱莲草15g 侧柏10g,3剂。
三诊:2006年3月25日。月经7天净,经期将近,外感2天。舌淡红,苔薄腻,脉细。
中药守3月1日方加防风10g、白芷10g,7剂。
5.闭经
初诊:2006年7月5日。潘某,37岁,末次月经3月19日来潮,至今3个多月未转,偶觉小腹胀感,乏力,纳可,二便正常,带下不多,色微黄。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7mm。性激素测定:促卵泡生成素9.36mIU/ml(正常值3.85~8.78mIU/ml),促黄体生成素2.21mIU/ml(正常值2.12~10.89mIU/ml),雌二醇142pmol/L(正常值77.1~1145.0pmol/L),泌乳素11.37ng/ml(正常值3.34~26.72ng/ml),孕酮1.2nmol/L(正常值3.816~50.562nmol/L),睾酮0.2ng/ml(正常值0.1~0.75ng/ml)。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调气活血
方剂:旋覆花汤合四乌贼骨一藘茹丸(《素问》)加减。
旋覆花12g 茜草30g 葱14茎 淡菜5个 海螵蛸30g 川牛膝30g 丹参30g 益母草30g,5剂。
二诊:2006年7月15日。经转3天,量少,咖啡色,舌脉如上。
旋覆花12g 茜草30g 葱14茎 川牛膝30g 丹参30g 益母草30g 红花15g 桃仁10g,3剂。
三诊:2006年7月20日。经水已净,倦怠乏力,舌脉如上。
治法:补益气血。
方剂:薯蓣丸加减。
薯蓣20g 当归9g 桂枝3g 神曲10g 熟地12g 甘草6g 党参12g 川芎5g 炒白芍10g 白术10g 麦门冬10g 杏仁10g 柴胡6g 桔梗4g 茯苓10g 阿胶(烊冲)10g 干姜3g 白敛5g 防风10g 大枣6个,7剂。
四诊:2006年8月3日。症如上,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续进7剂。
五诊:2006年8月21日。月经于8月14日来潮。
6.药物流产后胎物残留
初诊:2006年2月3日。陈某,24岁,2005年12月11日开始药物流产,12月14日阴道排出孕囊,因阴道出血一直未止,于1月4日B超检查发现宫内有5mm×6mm大小胎物残留,经服中药之后,1月20日阴道出血净。大便溏薄,日解两次。妇科检查提示两侧附件炎、子宫颈炎。月经1月28日~1月30日,经量少。今天又见阴道少量出血,无腹痛。B超检查提示:宫内见一8mm×4mm×7mm大小不规则稍强回声团,边界不清,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内有少量血流。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西医诊断:(1)胎物残留。(2)两侧附件炎。(3)子宫颈炎。
治法:活血化瘀。
方剂:旋覆花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味。
旋覆花12g 茜草15g 葱14根 桂枝6g 茯苓12g 赤芍12g 丹皮10g 桃仁10g 川芎10g 当归9g 红藤30g 益母草30g,3剂。
二诊:2006年2月15日。药毕阴道出血较多,与经量相当,排出小块状物,出血2月11日净。今B超检查:子宫肌层内部回声均匀,内膜线居中,厚度4mm。带黄,舌脉如上。
治法:清湿热。
方剂:四逆散加味。
柴胡10g 枳壳10g 白芍10g 败酱草10g 红藤15g 椿根皮15g 半枝莲15g 土茯苓15g 蒲公英15g 大蓟15g 小蓟15g 萆薢15g 生甘草6g,7剂。
7.人工流产后胎物残留
参见“甘遂半夏汤”条第1案。
【按语】
旋覆花汤是治疗肝着和半产漏下的方剂,肝着和半产漏下均为瘀血作祟,故该方为一活血化瘀之剂。唐容川曰:“用葱白以通胸中之气,如胸痹而用薤白之剂;用旋覆以降胸中之气,如胸满噫气而用旋覆之例也;惟新绛乃茜草所染,用以破血。”故后人即以茜草替代新绛。《张氏医通》称此方可以疗“崩漏鲜血不止”,亦借其活血调气化瘀之功。
案1经行腹痛已经2年,虽屡治而未果,但根据患者经行夹血块,量少色暗,下腹胀痛的临床表现,以及以往运用调气清热、和血清热等法治疗罔效,推断为瘀血阻滞,湿热壅遏之证,改用旋覆花汤合当归芍药散、薏苡附子败酱散以活血清热渗湿,不想一举中鹄。
案2虽同为痛经,但根据患者经前下腹冷痛,经期尤剧,喜热敷,胃脘痛,喜热饮,起因于寒凝血瘀已经明了,故以旋覆花汤活血化瘀,合乌头桂枝汤获效温经止痛,加失笑散、益母草、九香虫增强活血止痛之功。经期过后,再用和气血,清湿热的仙方活命饮加味分而治之。
案3系月经后期而别无大苦,根据子宫内膜的厚度已经达到催经的要求,用旋覆花汤合当归散加益母草、川牛膝、丹参治疗,但经水未转,三诊时已见少许带下,似有潮汛之兆,改用活血破瘀之旋覆花汤合抵当汤治疗,终使经潮。
案4为经量过少经期过短1年,色先暗后鲜,经前乳胀,小腹胀,乏力。就诊时为经期第2天,故以旋覆花汤合当归芍药散加丹参、川牛膝、桃仁、益母草以活血健脾行经,待经量正常之后,转用补肝肾调经的四物汤加味以巩固疗效。
案5虽为闭经,但患者仅小腹偶胀,乏力,证属虚实兼杂,由于子宫内膜厚度已经接近催经的要求,当行攻补兼施之法。读《素问·腹中论》治疗“月事衰少不来”,有四乌贼骨一藘茹丸,由海螵蛸、藘茹(即茜草)、雀卵、鲍鱼汁组成,乃宗其意而治。以旋覆花汤活血行经,以四乌贼骨一藘茹丸(淡菜代鲍鱼汁,去雀卵)寓泻于补,加川牛膝、丹参、益母草活血催经,一诊而经转,经净后再以薯蓣丸补益气血,月经连续来潮。王士雄在《王氏医案三编》中述道:一妇娩后自乳,月事如常,后汎愆,迭治无功,王氏谓其痰血轇輵,曰:“自乳而姅不爽期者,血本有馀也,因阳阴经气为痰所阻而不能流通输布致经断乳少”,“予苇茎汤加茜根、海螵蛸、旋覆、滑石、竹茹、海蜇为剂和藕汁童溺服……覆杯即愈,旬余汎至。”此方亦与四乌贼骨一藘茹丸相近。故谓古方不可以近用者误矣。海螵蛸味咸、涩,性温,众人以其收敛固涩,治疗崩淋带下者多,而知其可疗经闭者鲜,以为有悖常理。然《本经》称其主“血闭”,《本草拾遗》亦谓“主妇人血瘕”,《得配本草》迳谓其“通血脉”,此又不可不知也!应该说,海螵蛸是一味既涩又通,双向作用的药物。
案6为药物流产后胎物残留而出血不止,此系瘀血阻滞所致,其机理亦与半产漏下相近,故以旋覆花汤合桂枝茯苓丸、佛手散活血行瘀,加红藤清理湿热,加益母草以和血收缩子宫,药后阴道出血增多,排出瘀块,B超检查证实宫内已无异物,改用调气清湿热治疗而愈。佛手散《济阴纲目》称其“治临产艰难,胞衣不下……血崩恶露不止”,故对于上症,颇为合适。
胁痛:家若谷兄乃郎胁痛。感证已逾两月,胁痛依然不愈,按外感胁痛,病在少阳,内伤胁痛,病在厥阴。今外邪解经多日,胁痛何以不瘳,既无情志抑郁,定属动作闪力之伤,外邪引发耳。夫久痛在络,络主血,防其蓄瘀动红,从金匮肝着例,用旋覆花汤一法。
2.肝着:郑锡晃,男,成人。以胸次不舒,心中懊憹,甚则坐卧不安,历时3月未愈而就诊于余。诊其脉象:两寸脉大,其余正常。症状表现又无发热、头痛、心悸。以胸次不舒,病久入络,为肝着之象。处方:覆花3钱,绛纬2钱,青葱茎7条。目的在于通络脉,舒肝郁,宣阳散结。果然1服而愈。
3.崩漏:戴某某,女。1975年来我处就诊。自诉于去年小产后,阴道出血至今未净。诊脉细数,舌红润,苔白,小腹部时有隐痛,下血量虽不多,但终日淋漓不清,其症显属半产后瘀血结聚,用旋覆花汤治之。处方:旋覆花(布包)10g,新绛(茜草)12g,青葱10根,生地15g,当归10g,白芍6g,川芎6g。3剂。服药后下血块数枚,血渐止,腹亦不痛,继以十全大补汤调理而愈。
1.文章《【雀卵】一剂一剂地讨论一个事件的52》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雀卵】一剂一剂地讨论一个事件的5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