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高手,不输.他们身上总有打动你的品质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王英节

核心提示。

百年清华,无数考生梦想的学校!另外,每年高考一次的时候,有多少学生会带着这个梦想踏入这个人生的“战场”?这时,他们可能已经犹豫了,或者决心“拼”上一次。

《圆梦》清华不仅需要奋斗,还需要进入清华校门的前辈、学姐们的方向指导。从今天开始,本报将再次携手清华大学推出“前瞻清华”系列,独家采访选择清华的河南学生,共同理解他们的“清华之路”,见证他们为什么选择清华,以及如何让梦想成为现实。

做自己喜欢的事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人物名片:刘云鹏,南阳一中毕业,入选清华大学领导选拔计划,初审优秀和30分加分,2016年高考总分709分,河南省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高考信息:十年磨刀,今天王朝考验锐锋。心态平衡,弥补漏洞,做好万全准备,缓解紧张,其他一切都不用想。把心都放在高考上,命运当然会给你礼物!

“进入大学后,找到了新的‘攀登’路——,可以有更高的目标去探索,需要更加努力!”与一年前刚知道自己成为高考状元的兴奋相反,现在的刘云鹏从清华蜕变成了更加坚定的男子汉。

小学时的刘云鹏成绩名列上游,但不是最好的。中学以后,对学科的兴趣浓厚,他的成绩突飞猛进,开始经常名列年级第一。

进入高中后,刘云鹏的优势更加明显。在第一次月考中不活跃的这个男孩成为年级第一名,使老师感到惊讶。此后的三年里,他再也没有摆脱年级第五名、长期年级第一名的“王位”。

“经常有人问我怎么样才能快速提高成绩,我的回答只有‘一分努力,一分收获’。”他告诉记者,来到清华后,才知道很多同学在高中时通过——种竞赛侵犯大江南北。 (高中生、高中生、高中生)我经历了无数学生中最常见的99%,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来,但每一步都充满了奉献精神。

关于学习动机,刘云鹏认为他只是在做喜欢的事。“我认为我能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成就感。所以很乐意埋头学习。

刘云鹏与清华的首次接触是在2016年。第一次进入清华园,那浓郁的学习氛围、优美的学习环境、热情的辅导员都打动了他。他认为清华比自己想象的要大得多,更漂亮,清华人也在认真实践“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教训。短短几天,清华在他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当刘云鹏以清华学者的正式身份再次来到清华时,“我开始认识到‘自强不息’的现实意义。以后会像以前一样多做自己喜欢的事,尽可能丰富自己。毕竟大学的路还很长,机会还很多,这些只有努力才能做好。

梦想总是向北走。不要选择容易的路。

人物名片:张哲,郑州外国语学校毕业,入选清华大学领导选拔计划,初审优秀,40分加分,河南省2016年以高考文科第二名的成绩考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国际班)。

高考信息:高考不仅是对个人知识和能力的检验,还意味着第一次面对压力和选择,努力把握自己的未来。它会给你带来可感知的增长。

在豫东南冲积平原的小县城长大的孩子;

在省会哈佛红的校园里完成蜕变和开花的少年;

努力探索清华大学土地上生命意义的梦想家。

这就是张哲学习的道路。每次提起,张哲的脸上都会浮现淡淡的微笑。“不是往北走吗!向北,一直向北。”

张哲在家乡的县城上小学和中学。那时老师经常这样说。“你们是县1万多名学生中最优秀的100号,以后只能上一半的一本。”对此,他一开始就不理解。

转折点发生在期中考试后的暑假,那个夏天,他参加了省高中招生考试。考试中,他感到自己在英语口试中“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的尴尬,也感到无法理解半岛竞争问题的挫折感。在面临留在家乡或北上的选择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从此成为他“不要选择容易的道路”的信条之一。"结果没有好坏之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所以我不在乎道路是否平坦,只在乎那不是我想去的地方。张哲笑着说。大多数情况下,这条路很累,但走着走着就会知道,哦,到了!

今天,向北到达清华园时,张哲认为他不仅是行人,还是梦想家。“我想拥有我的大学四年。我想一辈子过得更有意义。”

从张哲的角度来看,大学的魅力在于它的丰富性。如果你想尝试,清华没有什么不能做的。作为班长的他每天伴着鸟鸣起床,充满学习和社会工作者的一天很忙,但更多的是充实的。“没有像现在这样做任何事情的机会成本很低的阶段。”所以在大学四年里,他计划做更多的尝试,更多的经验,更多的经验。

那要一直往北走吗?“当然。北,北极星的北,很远的地方。”

成功没有绝对的标准。坚持走自己的路。

人物名片:王元卓毕业于郑州外国语学校,在2015年第24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大会上总分第一,被保送清华大学。去年入选生物竞争国家队,代表中国获得了宝贵的国际比赛金牌。

高考信息:10年来一刀两断,为了今天登上了顶峰。去战斗吧,家乡的后辈们!胜利永远属于勇敢者。希望一个月后的各位,每个人的脸上都能绽放出发自内心的笑容。

“选择生物竞争这条道路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采访中,王元卓这样描述

高一上学期,学校的生物竞赛班开始组建。怀揣着对生物的兴趣和对竞赛的好奇,王远卓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考试,没想到入围了。入选后,他开始真正了解“竞赛生”意味着什么:课余和假期高强度的知识充电,残酷的竞争和淘汰机制,当然,还有小概率的保送机会……

有过犹豫和放弃时,内心告诉他:“要坚持走下去,不仅仅要靠兴趣,更要把它转化成一份热爱和前行的动力。”

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2015年的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中,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到清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

国赛过后,看着身边同被保送的同学们一个个离开:出国旅游、回家自学、走进社会……王远卓则选择继续坚持在学习“第一线”——进入清华预科班,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生活中去。也是在清华园里,王远卓参加了生物竞赛“国家队”的选拔和培训,在随后的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中,他代表中国斩获了一枚宝贵的国际竞赛金牌。

而当他真正以一个“清华人”的身份站在校园时,又开始感到些许迷茫:“高中的时候清华是目标、竞赛获奖是目标。而来到清华后,眼前的选择太多,一时不知道要去往何处。”在新生开学典礼上,人文学院格非教授的一句话点醒了他,“新时期下,我们应对成功观念进行重新定义和思考”。

“那个时候我突然明白,对于‘成功’没有绝对的标准,我要做的就是坚持走好自己的路。”他说。

艰难困苦又如何绝不向生活低头

人物名片:吴月强,毕业于河南省太康一中。3岁时,父亲不幸车祸离世,不久后母亲远嫁,他跟随祖父母一起生活。在极度贫困的生活中,并未放弃梦想,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服输的精神,获得清华大学“自强计划”60分加分,被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录取。

吴月强永远忘不了高考出成绩的那个夜晚——2016年6月24日。

“660分裸分,再加上自强计划的60分加分,上清华绝对没有问题。”他按捺住激动的心情从学校回家。下了车,给爷爷打电话,并未告诉爷爷他考上清华的消息,想当面告诉他。

站在路边等爷爷来接他,远远的,他看到一束光打过来,瘦小的爷爷骑车来了。“爷爷,换我来骑吧!”吴月强喊了声。还未骑上车子,吴月强说:“爷爷,我考上清华了!”

一路上,爷爷一直重复一句话:“俺孙儿考上清华了,真不赖!”

上清华,是他的梦想,也是爷爷的梦想,更是这个家庭在重重磨难中坚持下去的希望。

父亲去世、母亲远嫁,吴月强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处于一种“自由惯了,孤独惯了”的状态。虽然没有人管教,但他从没偏离正确的成长方向。

是爷爷那种“不向生活低头”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吴月强。而他觉得很幸运的是:“遇到了很多贵人帮助,读了一所好高中,遇到了一群好老师。”

刚到清华,激动的同时,他见识了太多优秀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不过他们也是我的目标。”他说。

如今,在清华学习了快一年,吴月强逐渐适应了大学的生活节奏。在保证课业的前提下,他积极投入到校园活动中,而且每个月抽出一到两个周末,去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为高三学子加油打气。

“我实现了自己考上清华的理想,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也想帮助其他人考入理想的大学。”“我看到他们脸上认真的表情,手上不停地做笔记,当报告结束时,很多学生脸上的表情都不一样了,充满了斗志,这让我想起了我的高中岁月。”

今年暑假,吴月强报名参加了支教活动。这颗中原大地上的种子,经历重重磨难,冲破乱石瓦砾,终于在清华园中破土而出;水木清华的阳光雨露,也将滋润这颗不向命运低头的种子,帮助他成长为参天大树。

状元送祝福

·谢远航,2011年河南省高考理科总分第一名,毕业于固始慈济高中,现就读于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担任2015级新生辅导员等职务

我在清华大学已经求学六载,生活充实而有意义,这里有来自各地的大神学霸,充满挑战同时也乐趣盎然。我本硕均就读于交叉信息研究院,在国内最牛的姚期智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学习信息科学——相信这里也是你们之中不少人的目标。在这个特殊的班级里,我收获了知识、能力和友情,真诚欢迎大家加入清华、加入姚班这一优秀的集体。祝各位家乡学子,在高考中保持良好心态,发挥超强实力,取得优异成绩,圆梦高等学府!

·卞方兴,2011年河南省高考理科裸分第一名,毕业于濮阳油田第一高中,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研究生就读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

又到了一年一度高考的时候了,我六年前也走过同样的路,最后梦圆清华。在高考决战之时,用几句小诗祝各位学子高考旗开得胜:

决战高考巅峰时,信心百倍增能量。真才实学浑不怕,文思隽永倍潇洒。十年磨剑试锋芒,百花丛中显芬芳。纵横考场斩关将,马到成功幸福尝。祝家乡的学弟学妹们高考顺利!

·王盼,2011年河南省高考文科第一名,毕业于开封高中,就读于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担任2015级新生辅导员等职务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高考如期而至,希望你们都能以自信、轻松的心态来面对,拿出最佳状态,考取理想成绩!高考可能是十几岁的你所经历的最重大事件,但对于生活来说,它只是一个路口、一个新的开始,而绝不是终点。抓住高考最后的时光,不要松懈,不要放弃,再努努力,再进步点,别留下遗憾。祝你们吃好、睡好、考得好!

·于成亮,2012年高考文科第一名,毕业于林州一中,现就读于清华大学法学院,担任2016级新生辅导员等职务

相信你们等这一天已等了好久,迫不及待地想通过这次考试证明自己、实现梦想。不知此时的你是已经整装待发,亦或是手忙脚乱?寒窗十载,可能有过焚膏继晷的挑灯夜战,也有过庸庸碌碌的原地徘徊,有过一朝马蹄疾的春风得意,也有过大意失荆州的迷茫无措……但这一切都将过去,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明日高考战场上的从容不迫。高考是终点也是起点,终点在于它是对过去多年拼搏奋斗的一次总结,起点源于它是未来人生道路的起始开端。放平心态、从容应对,保持一颗平常心,愿你能蟾宫折桂,金榜题名,我在清华等你来,更好的清华等你来!

·祝乐,2015年河南省高考理科第一名,毕业于太康一高,现就读于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

关于高考,我最难忘的一段回忆是,高考前一天,我自习到晚上九点半,高考第一天结束后,我又回到了熟悉的班级和座位,自习到晚上九点半。这个做法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但希望传达给你们的是:要保持做题,但不是搞题海战术给自己造成巨大压力,而是通过适量练习保持手感;要好好休息,不过度放松,但要稍微增加一点休息时间;要调整心态,不能过度紧张,也万万不可麻痹大意。我认为最好的状态是和平时一样,心态平静,平和应对。中学生涯就要结束了,希望高考能成为你们人生中的一段美好记忆!

·胡瑞环,2015年高考文科第一名,毕业于扶沟高中,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

高考的经历,终究会随风逝去,但那些热血沸腾的时刻、那些记忆犹新的片段,会沉淀下来,烙印在骨子里,在人生的每一程里为我们源源不断地提供直面困难的勇气。而现在,你正行走在历史的脉络上,沿途捡起一枝一叶,留待回忆,高考的存在将会清晰而具体。寒窗苦读十三年,枕戈待旦拼三天。这最后的梦魇,你或许会有彷徨、会有惊恐、会惴惴不安、会夜夜难眠。但梦想就在彼岸,因为心里足够渴望,所以时刻清醒!因为不甘平庸,所以把握当下一分一秒!一张一弛,劳逸结合,笑傲高考,六月八日日落,希望你能潇洒地挥刀入鞘,做自己的英雄!

来源:大河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