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朱镕基总理上台。一方面主持公共企业、分税制改革,另一方面,他和姜罗也将目光转向了反腐败。
因此,在姜老人等的支持下,朱镕基总理发起了大规模的“反腐风暴”。
从地方到中央,从经济到人事,朱镕基没有找借口,完成了党和人民送货的重任。更为中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海离职,果断改革
1988年,朱镕基从中央来到上海,充当市长/市场。但是上任第一天,他对秘书说:“去财政局吧。”" "
就这样,两人踩着自行车悄悄地来到了财政局。推门进来后,新市长/市场朱镕基的到来使大家感到惊讶。
他什么也没说,只想叫局长同志来拿最近几年的财政报表。朱镕基没有看到不知道的东西,吓了一跳。作为全国领先的工业城市,上海的税收逐年减少是事实。
1985年,全市税收为181亿元人民币。第二年税金变成了176亿韩元。第三年税金又下降到165亿韩元。这样看来,自己上任一年的情况也不会好。
朱镕基严肃地问财政局长。“你认为今年在上海能拿到多少钱?”" "
局长支支吾吾地回答说:“大约150亿韩元。”
朱镕基叹了口气。“这样看,150亿都很乐观吧。”
年期间,上海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南方省市率先迈出了一步,各项指标名列前茅。如果长江进入海口,上海不再快速追赶,怎么能承受这片宝地呢?
计划经济时代,上海曾占全国工业生产的30%。白兔奶糖、永久牌自行车、上海牌手表,这些著名的产品卖得更好。
随着市长/市场经济的开始,上海的老国企、老工厂反而陷入停滞的局面。竞争力方面,下降趋势更加明显。由此引发的自然是上海税的明显收缩。
所以朱镕基先去了基层,开始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当时上海人流行说“草”这个词。
振兴经济,关心百姓
所谓,新官员上任,点燃了三把火。朱镕基很快展示了个人的猛烈手段。刚来上海,他对干部毫不客气,批评演讲一目了然,发现了问题期限整改。
对于下级报告,朱镕基总是最后看。
他首先要看的就是老百姓的评价和反映。为此,朱镕基开通了全国第一个“市长/市场邮箱”,与数百万上海工人、市民进行了直接对话。
“要用最快的方法扩大与群众的关系,真正解决市民的重要事情。”今年,举行干部大会时,朱镕基这样说。
否则,市长/市场邮箱很快就发挥了作用。每年都有公众反应说,市委宣传部要办培训班,各地区的干部都要开车来。
ge/tos-cn-i-qvj2lq49k0/648a0bb2b69249c88e95dd7226eec982?_iz=31825&from=ar;x-expires=1704152407&x-signature=h%2FvHR%2Bgjwx1AGvh8ATduhqvorxA%3D&index=5" width="640" height="640"/>
为了讲牌面,几乎人手一个司机,一部轿车。在群众看来,这是官僚主义的典型。
很快,这件事情便全面通报批评。这一年的干训班,每个人都骑着自行车,只有路远的才拼车过来。
看到下属们积极改变,朱镕基欣慰地讲:“群众提出来的意见,正确的我们要接受,马上就要改进我们的作风。要把不好的印象改成好的印象,要离群众近一些,多听听大家的心声。”
专业领导,推陈出新
朱镕基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他是我党中为数不多的专家型、高知型领导人之一。在日常的工作中,他的专业见解也令人佩服。
1988年,朱镕基去往上海橡胶厂视察。在陪同之时,他便向厂委书记韩正(后任上海市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常委)建议:“你们的厂子能不能继续优化生产,一些老旧设备要尽早替换,不该省的钱不要省。”
要知道,彼时一波裁撤国营厂的政策(由发改委)正在推行,许多厂子领导都在积极谋求节流,减轻各类负担。可朱镕基却眼光长远,希望橡胶厂做大做强,不要畏惧。作为主政一方的领导人,这是极具专业水平的。
另一方面,朱镕基还关注基层员工的生活保证。他不要韩正等人在场,自己就在车间与大伙攀谈起来。一边走,一边看,一边记录,他掌握了许多细节,也发现了一批青年才俊。
当时,许多外国企业想要在上海投资办厂。可市政府条例繁杂,光是要签字盖章的部门就多达126个。
得知这一情况,朱镕基勃然大怒,在给各部门的批文中写:“呜呼上海,不改革,要完蛋。”
这可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上海各界都极为震动。不久,在朱镕基的推动下,全国第一个外资投资委员会在上海成立。致力于招商引资,降低跨国企业准入门槛,上海抽调相关干部集中办公,积极配合经济改革发展。
之后,朱镕基又与侨胞、外资人士座谈,鼓舞了他们来上海发展的信心,打造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了借鉴外资企业的管理经验,上海市派出一批青年干部进行交流学习,做好了下一步的准备。
1989年12月,朱镕基又迈出了巨大一步,他强调:“要把企业搞活,首先要把金融搞活,金融搞活了,可以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生产能力、生存能力的提高。”这次会议上,朱镕基提出引入外资银行、设立证券交易所的想法。
于是,上海的干部们大胆尝试,率先向中央发出申请。在朱镕基的重点领导下,上海的金融优势逐渐萌芽,又迅速成长为参天大树。20多年后的今天,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已初具规模,这一切与朱镕基当年所做的基础性工作分不开。
开发浦东,顺应潮流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终于迎来了真正的崛起时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规划下,浦东大开发纳入了国家计划。
在获得了一系列优势政策后,朱镕基便着手思考浦东的发展之路。那时,浦东到处都是荒村、农田。数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那真是又偏僻又荒芜。
“浦东大开发”是需要上海人付出实际行动的,如果不能吸引人口搬居,一切都成了空谈。
针对当时浦西住房、交通困难的局面,朱镕基等市领导希望市民搬迁到浦东。为了吸引工厂、人口,第一件事情便是打通交通。
纵然上海财政年年下滑,朱镕基还是筹款建设了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延安东路隧道。与此同时。一条环城公路也拔地而起,紧紧串联起黄浦江两岸。
而在上海市民最关注的住房问题,朱镕基开创性的设计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全国首先)。对于生活最为困难的市民,上海还出台房屋优惠政策,发行低利息贷款,鼓励市民走出老弄堂、棚户区。
就这样,近百万上海人住进了楼房,用上了抽水马桶、煤气罐,普及了电器家具,迅速改善了生活质量。
可以说,上海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先行者。如何既要发展好工业,又要解决好市民生活,朱镕基所领导的上海政府走在了全国前列。现在看来,各地都是摸着上海这块石头过河。
雷厉风行,鼓舞干部
朱镕基来到了上海,他给干群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座城市也焕发生机。而上海日新月异变化背后,这是干群集体的功劳,朱镕基的用人之道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初到上海,他就发现政府中不缺少能人,可关键要敢干、肯干。
在一次大会上,朱镕基进行了几点“自我批评”。他说:“我觉得作为上海市长我不是最佳人选,我有很多缺点,在很多方面比我的几位前任,特别是比江泽民同志差得很远。”
一向最关注基层的他,反而表示自己的“基层经验不够多,这是要好好弥补的功课”。此话一出,许多干部都脸红羞愧。
对于自己的操劳,他则是乐观的说:“一直坐在北京,所以到上海来了后,这三个月的白头发比什么时候都多。江泽民同志预言一年之内我的头发全部变白,这是他的体会,我已经感受到了。工作确实是复杂,确实是难做,所以江泽民同志经常讲他的神经处于紧张状态,我现在也体会到了。”
朱镕基事事操心,带头冲锋,他的劳累是身边人共睹的。为了上海的发展,朱镕基两鬓斑白,精神紧绷。
连一把手都如此,这些本地的干部谁也没了怨言。最后,朱镕基又强调道:“我性情很急躁,缺乏领导者的涵养,干工作急于求成,对下面干部要求过急、批评过严。这一点我应该向江泽民同志好好学习。”
吹着“丑话说在前头”的号角,上海的一众干部们都傻眼了。
这个一把手不好“淘浆糊”,和江泽民书记(前任)相比,他是真的会骂人、爱骂人。朱镕基先礼后兵,这正是“医病还需猛药”,狠狠刺激到了上海的干部。
在最艰难的发展时期中,上海的所有力量都被激发,为其彻底复兴打下了坚实基础。1992年,朱镕基调离上海之际,他依旧留下了自己的鼓舞。
在那个“姓资姓社问题”还萦绕干部头上的时候,他坚定说道:“我不认为,只有搞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而利用市场机制就是资本主义。……改革的方向已确定,改革的步伐不会停。”
而这些观点都与邓公南巡时的倡议不谋而合。二十年后,当韩正市长(后也接任市委书记)执政上海时,他激动的回忆道:“如果没有老领导们一届接着一届干,为各项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就不可能有上海今天的发展。”
上任总理,坚决反腐
1998年,在多年苦干之后,朱镕基的成绩得到了上下一致赞赏。这一年,他被全国人大推选为国务院总理。此时,朱镕基总理则又把目光放在了反腐上。为了消灭这些贪官污吏,他不惜赌上了一切。
在走访宣讲时,朱镕基讲:“我是一个孤儿,从小没有父母,我不怕得罪人。”朱镕基惩治腐败,铁面无私,刚正不阿。他常常将一句古人名言挂在口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
当时,江泽民总书记表示:“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
对于朱镕基总理的反腐,他也坚定批复:“党就是你的后盾”。
上任之时,他就撂下狠话:“这次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对我委以重任,我感到任务艰巨,怕辜负人民对我的期望。但是,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也成了他最为经典的“总理开场白””。
短短一个月,朱镕基就在从上到下抓了506个干部,其中不乏省市领导人。
全面风暴,官场洗礼
紧接着,朱镕基又从上到下刮起一股“反腐风暴”。所过之处,从中央部委到地方省市,一批贪官污吏被严打。在大会上,朱镕基总理表示:“我从来不吓唬老百姓和好干部,只吓唬贪官”。
早在上海执政时,朱镕基就立下了“八项规定”,包括违反规定者第一次书面检查,第二次通报批评,第三次给予行政处分。
他说了就做,雷厉风行,接着还制定了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领导干部保持廉洁的规定,在全市农村干部会议上,他又针对农村干部提出了廉政要求。
到了中央,当了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把这股子雷厉风行全面推行。对于大老虎和小苍蝇,他都一并贯彻,没有什么“刑不上大夫”。出现在媒体中,他很少宣传功绩,而是强调“服务人民、立心为公”。
朱镕基没有父母,没有兄弟姐妹。在找到了党组织后,他把同志们视为亲人,把组织视为父母。只要是组织能够发展好,他完全不计较个人得失。
正因如此,朱镕基操刀的“反腐风暴”无人不服气。要知道,朱镕基历来以“讲真话,办实事”而享誉党内外。同志们对他无比信任。
刚正不阿,人民牢记
“宁可不做官,也不会拿原则做交易”,这是朱镕基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生活中,他也如此执行。不管到哪里,他都坚决不题词、不剪彩。朱镕基总是横眉冷目,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
“想干事的干部不需要我题词,守法守规的企业不需要我剪彩”。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他和谁都没有私交,没有交情。
唯一一次有个例外,在参观国家会计学院时,朱镕基主动要求题词。他给全校师生留下了“不做假账”的话语,至今张贴在校展览馆里。其实,朱镕基就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一个有什么话说什么的人。
作为领导,朱镕基的苛刻或许不得下属欢迎。可身为国家领导人,他的负责、刚正让亿万百姓拍手叫好。
原中央党校副校长杨春贵这样评价朱镕基:“他曾经因为讲真话而受到错误处理,经历了人生种种坎坷。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变得谨小慎微和圆滑世故,始终保持一种光明磊落、求真务实的人生锐气。”
朱镕基说:“我自己的特点、我的信条就是独立思考。我心里是怎么想的,我认为就应该怎么讲。”“只要是认为有利于党的事情,我就要讲”。
在飞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国曾经拥有这样一位优秀的总理,这是老百姓的福气,这是党的骄傲。
1.文章《【88年多大了今年多大了】88年朱镕基自我批评:作为上海市长,我不是最好的,比江泽民差得多。》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88年多大了今年多大了】88年朱镕基自我批评:作为上海市长,我不是最好的,比江泽民差得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