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福州这个城市有“慢”哲学。

精子就是“慢”哲学的外部化表现。

几千年前,“坐着”的休息和“观看”的闲散已经记录在居民的生活中,贯穿于大大小小的精子之间。

走吧,风很大,我们去亭子坐一坐吧。

不刻意寻找,住在福州可以说是一日之见。

白浩正、车正、鸭正.这些地名已经显示了他们的身份:——停泊休息处、柳树送别处。

部分精子已在时代变迁中消失,白虎亭就是这样。

"白虎 "是古代福州南部的湖泊,明朝时在湖边建了亭子,现在白虎干燥,亭子也没能战胜岁月,只保留着这个好名字。

还有一部分固定至今。他们以不同的理由建造、经过改造重建、经过改造留下历史的痕迹,像以前一样发挥自己的功能,包容所有的疲劳和痛苦。人啊,累了就休息吧。(《疲劳》前情提要。)

不用太着急,也可以停下来。

雨伞观光地的笑情

春节总是有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经常成为精子名字的来源。因此,刻在那个亭子上的很多名字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和幽默。

讲述凄美爱情故事的江西《孔雀东南飞》以《孔雀东南飞,鸭子徘徊》开始。这对可怜的夫妇,纠缠的距离为什么是5里而不是4里、6里?

原因是在汉朝时期,驿站根据大小分为邮、政、驿站、四种,基本上是五里一段、十里一长征,路过的人在这里休息、避雨、兜风,迎宾送客也大部分在庭内进行。

这样一来,贞子就成了送别地的代名词,古代文学中包含着遗憾

之情的经典意象。

△五里亭曾于20世纪50年代塌毁,重建后,居民前来庆祝,图源福州新闻网。
在鼓山镇后浦村,有一座福州迄今仅存的郊外送别长亭——五里亭。明代,福州府城设有7座城门,在东南城门外,有驿道通往马尾及闽东各地。在城门外的古道上建有亭子,这个亭子便是五里亭了。
不过,古时是「五里一短亭」,在这里与亲友作别,《送别》的歌词可能要改为「短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了。

在冶山路,有一座古时官员们为了迎接上级修建的亭子。以前的福州城比现在的要小,观风亭就位于福州进出城的必经道上。

△观风亭
面对新来的上级,是要毕恭毕敬,还是预备着给他一个「下马威」?那时官场的风云变幻,就从这个小小的亭子开始发端。
在于山,则有一座古亭,与「神兽」有关。
相传,于山本是东海蓬菜仙境中的一座山峰,后来被六只巨鳌驼到了这里。

六只鳌因为该把这座山放在哪里起了争执,在闽江口就吵了起来。明朝的王英深怕这山被六只巨鳌驼走,便建造了这座亭子,命名为揽鳌亭,来留住于山。
于山的这座古亭,颇具神妙之力,而冶山的古亭,则是江湖气息浓厚。
从名字就能看出来了,冶山春秋园里的这座亭子,叫做剑光亭。

△剑光亭
相传春秋时期,铸剑神匠欧冶子曾为越王勾践铸了五柄宝剑: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钧。中国七大名剑排行里,这五把都榜上有名。 其中,湛卢被誉为「天下第一剑」,《东周列国志》里说它「出之有神,服之则威」。
欧冶子铸剑的地方,就在此处。

△现在的剑光亭中,仍有习武之人
在荷塘里淬剑,于亭中试剑,那遥远过去的刀光剑影,为这座古亭增加了无数种的想象的可能。

说到被「载入史册」的古亭,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醉翁亭。
毕竟被语文课本上「朗读并背诵全文」所支配的恐惧,没有那么容易忘记。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道:「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这亭,就在「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与「水声潺潺」的酿泉之间。

在福州,也有这样一座藏于山水之间的古亭,也曾有位大文学家为它写下过文章,巧的是,这位大文学家和欧阳修一样,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这座亭子,就是道山亭。
而那篇文章,就是曾巩所写的《道山亭记》。

△道山亭,亭下刻有《道山亭记》全文。
到乌山去,要踏踏实实地走过不少台阶,才能到达道山亭。
道山亭是座木构八角形亭子,周围树木繁多,亭立于苍翠之间,别有一番古意。
收一收喘息,在亭中坐下,让清风带走汗水,跋涉过后的休息能让人感到富有层次的舒爽,除了令人放松的闲适,还有「一览众山小」的开阔。

△在亭中向下看,顿感乌山之静美。
曾巩在《道山亭记》中极言此地之景色:「得闽山嵚崟之际,为亭于其处,其山川之胜,城邑之大,宫室之荣,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
嵚崟(读音为qīn yín)呢,就是高大险峻的意思,意思是说,道山亭所在的地方,是福州的地势高峻之处。
在这里铺张竹席坐着,不用离开席子,就可以一览山水胜景,把城池的宏大,宫室的繁荣尽收眼中,实在是「懒人赏景」的好去处。

道山亭的名字,也和此处的视野有关:「程公以谓在江海之上,为登览之观,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州之山,故名之曰道山之亭。」

△程师孟,字公辟,号正议,宋景祐元年进士,曾任福州知府,他修建城墙,疏浚河湟,修造桥梁,提倡植榕,绿化福州。
按照修建者程公的说法,在江海之上所看到的风景,都带了仙气,这座朱红色的小亭,自然也有着不同凡响的气质。
如果是刚下过雨,水雾朦胧的时候,在道山亭向外远眺,那景色大概就真如蓬莱仙境一般吧。

△云雾缭绕的乌山,图源携程旅行。
在于山,还有一座古亭,辛弃疾曾在那里抒发过登临之意。
在这座亭中,可观万象,是为「万象亭」。

△万象亭,图源携程旅行。
万象亭是宋代修建的,曾遭损毁,后人为了纪念辛弃疾,又重新修建此亭。
这位大词人在重阳节的时候,似是胸中有块垒难释,便登上了于山(当时叫做九仙山),在这座亭子歇脚,并作《西江月》一首。
贪数明朝重九,不知过了中秋。人生有得许多愁,惟有黄花如旧。万象亭中殢酒,九仙阁上扶头。城鸦唤我醉归休,细雨斜风时候。

在万象亭中,辛弃疾沉溺于饮酒,到了九仙阁,更是已显醉意,用手扶着脑袋。大概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候了,城头鸦雀叫着,好像是在喊人回去休息。
倚着栏杆,往亭外看去,原来已经下起了细雨,风儿吹拂,将雨点打在人的脸上。

△现在的于山风景。
寥寥数语笔,便定格下那一份亭外的忧愁。柔软的风景,能勾起无限思绪,又能恰到好处地抚慰人心。
希望当时福州的绵绵细雨,能多少冲淡一点这位忧国词人的哀愁。

福州有三种作物闻名全国,一种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主食水稻,一种是杯中飘香的茶叶,还有一种,就是甘薯。
明朝末年,光靠小麦和水稻,已经无法养活国内人口。还好,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甘薯这一美洲高产物种走出了美洲,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种植。
当时,甘薯最早从福州进入了中国。在万历年间的大饥荒时代,甘薯又高产又好吃,还有抗旱的作用,这种作物很快从福州推广到长江中下游的旱地。

福州长乐人陈振龙在甘薯种植中立下大功,是他从菲律宾将当地人视为国宝的甘薯种苗冒险带回福州,拯救了饥荒中的百姓。
为了表彰他的功绩,乌山上立起了这座「先薯亭」。

郭沫若曾称赞陈振龙「此功勋当得比神农」,为大家带来粮食的人,自然是「功比神农」、「德臻妈祖」。
甘薯的香气,是一首从福州开始书写的风物诗,我们纪念的,并非只有高高在上的神灵,更有烟火气十足的「粮食英雄」。

在樱花盛开的季节,到乌山的东壁亭去,能收获一片粉白色的灿烂。
这座亭子建于元代,崖上刻有《东壁亭记》。古时候,到了「夕阳萧疏」的黄昏时刻,就有「群鸦乱浴于此」,所以亭边的池塘又叫做鸦浴池。

坐在亭内的石栏上,呼吸清新的草木气息,享受来自自然的馈赠,一旁樱花烂漫,或晴或雨,各有斑斓。
鸟雀啼鸣,树影摇曳,花香怡人,水波荡漾,仅是亭中的方寸天地,就已经足够丰富。

古亭就像是景致的聚集地,不同的美好在这里交融、集汇,加上亭中人的一片闲情,就能拓展出无限的审美空间。
在这样的地方消磨时光,倚靠的地方阴凉得刚好,眯着眼看云卷云舒,风儿吹过来,绕着亭柱转了个圈,不受阻挡,把清新全数交付于你的鼻腔。

△高盖山公园的观音岩古亭,亭子对面有一尊弥勒佛佛像侧卧在岩石上。
拍遍栏杆,远眺城中山水,寄托登临之意,把纷繁的心事编织成一首歌谣,让它随风而去。
不是只有诗人才能拥有这样一份静谧,因为在亭中看风景的你,本就已是一片风景。

△于山风景区内的吸翠亭,喜欢宠物的人「吸猫」,喜欢绿色的,来「吸翠」吧。
生活如此多娇,不必每时每刻都急促紧张。
感觉累了的时候,就歇息片刻,到古亭里坐一坐吧,于山水之间觅得闲情,让平时那根「绷紧的弦」也能自在飞扬。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互动一下

你还知道福州哪些古亭?

你家附近有哪些古亭?

你去过哪些古亭?

哪个古亭周边的风景

最让你念念不忘?

欢迎在评论区

分享给我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