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高三日分类汇编(阅读文学文本)
2017北京高三某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城市试题2017东城某(待补)2017西城某(待补)2017海淀某(待补)2017朝阳某米兰、麦郎2017丰台某经典2017石景山某草书表情2017
本大题共有5个小题,共23分。请阅读下面句子内容,完成18-22题。
麦郎,麦郎。
我给你讲一个关于麦浪的故事。麦克朗其实没有故事。我只记得两句诗:《三月轻风麦浪生,黄河晚上的歌评》。当然也有其他诗人的诗,他们写了很多关于麦克朗的诗句。一位现代诗人写了大量与小麦、麦穗和麦浪有关的诗,有人戏称他为小麦诗人,但后来他在轨道上自杀了。现在村庄和小麦乡、黄金和白马的诗歌时代也过去了,所以关于小麦的诗不会和你说话。
但是关于麦克朗,我还能编什么故事呢?你知道我是个拙劣的讲故事的人,连笑话都讲不好,但当你说麦克郎没见过什么样子的时候,我蠢蠢欲动,想给你讲一个故事。你从没见过麦浪。没见过小麦苗,没见过小麦苗,但总见过小麦。没见过小麦也没关系。我可以告诉你。你吃的面粉做的食物来自小麦3354。关于小麦,我只能告诉你这些。但是麦克朗的秘密是你不知道的。这让我有点得意。对于麦田里拿着镰刀的人来说,编造与小麦相关的故事仍然有生活基础。
麦克和我也只见过一次。我十几岁的一个清晨,天还没亮,我就听到院子里奶奶在找镰刀。奶奶那时老了,唠叨唠叨,进出东屋、锅、隔壁房间、走廊,踮起脚拿着椅子踩在门楼上,散落在各处的镰刀被她扔进了唐塘院子中央。院子里的水管响了一会儿后,传来了镰刀的声音,奶奶一边磨镰刀,一边埋怨镰刀生锈了,只有一年,怎么会这么生锈。她又怪我和妹妹,这么晚了,为什么还不起床。小麦要割,雨刚下,太阳太毒了,不割小麦就低头掉头。
我和妹妹、奶奶三个人站在黎明的麦田旁边。太阳在背后很大。果然是蛋黄的颜色。广阔的麦田里没有寂寞的人,奶奶开始抱怨天气,凭着她的记忆,她自信地认为已经到了收割小麦的时候了。但是到了麦田边,却发现我们来早了。很多麦穗是绿的,很多麦叶也是绿的。我认为它紧紧包裹在穗上的麦粒也是绿色的。奶奶不知道该怎么办,都来了。割麦子。麦粒已经填好草,割到地里了。
我弯腰左手抓住几株茎叶冰凉的小麦时,风从背后凉飕飕地爬了过来。接着,就像有人从后面推我一样,我站起来挺直腰杆,抵抗不住风。在我目光所及的地方,看到的景象让我大吃一惊。因为我看到整个麦田像波浪一样波动,整个麦田变成了巨大的绿色绸缎,就像有人在远处不停地用手摇晃一样,还有摇晃这块绸子的人站在东南西北,而不是只有一个方向。因为我看到米兰随时改变方向。因为我看到一个淘气的女巫穿着她的巨大披风在麦田里横冲直撞。
风暴露了麦田内部的秘密。可以隐约看到麦浪的起伏。各种瓢虫在小麦体中间展翅飞翔,小麦深处产卵的鸟吓得在天空盘旋哭泣。我记得那只鸟叫的声音。“不哭,不哭,不哭。”——这是一群小一点的孩子,当然,小麦根部偶尔也能看到田鼠和蛇,这时要紧紧抓住镰刀,防止他们从你脚下钻过去。小麦本来就有香味。你没去过麦田。我相信你也能通过想象知道。单纯的麦田,香气潮湿、浓郁、略有草混合的腥味,但麦浪震动时味道不同。这种香味混合着一点土味和各种虫子飞来飞去时带来的虫子体臭。
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麦浪,也许我只能写“旷野”。你能知道一个男孩站在田野中央,站在天空和地面之间,在风中摇曳的感觉吗?那一刻,整个世界没有其他人,也没有其他植物。他的眼睛里跳着巨大的小麦,有数千万株小麦。他们有的粗,有的弱,但风吹草动的时候,他们似乎都一下子鼓起了勇气。尽管是倒下的姿势,但仍然能惊讶地看到他们屹立的愿望。风是他们的摇滚乐。小麦
子也有疯狂的时候,那一刻它们大概忘记了自己是人们的食物,那一刻它们身上具备了某种灵性,但我相信它们不是出于即将被收割的恐惧,而是在生命最辉煌时集体参与的一次朝拜。
⑧麦浪起伏,一个少年的懵懂被惊醒,在这“狂野”的麦浪前,我觉得自己渺小得像只七星瓢虫,我摘掉了黑框的眼镜,麦田在我眼里清晰无比。麦子对我敞开了怀抱,让我看到了它们打开的内心——麦子像我一样几乎具备了脆弱和坚强两种性格,这种心灵深处的认同感,让我举着闪亮的镰刀向麦田深处走去。麦叶划动着我的裤管,纠缠着我的双腿让我行走艰难,可这阻止不了我试图在麦田里奔跑的想法,只有奔跑,才能让我感觉自己也是一株麦子。沉睡过一个冬天,被雪覆盖了一个冬天,等到春天来临,雪像眼泪一样渗到土地深处,那眼泪带来营养,麦子遇到温暖的风就会疯长起来。如果五月、六月的时候,经过风吹日晒,用手指测量,你会发现,几乎每天麦子都会以一个指头那样的速度生长,等它生长得足够高,经历过几场大风大浪之后,也就到了它生命的尽头……
⑨也许我这么说是错的,麦子的生命是没有尽头的,它在我们的身体里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我怀疑这些年吃的麦子都是在温室里长大的,因为我再没从中尝出风暴的味道。随着麦浪起伏过的麦子,它的内心会更成熟和沧桑些吧……
⑩这就是我给你讲的麦浪的故事,它其实不算一个故事,因为连我都忘记了麦子什么时候成熟,什么时候收割,我们住的城市里看不到一株麦子,那些麦子在遥远的地方……
(取材于韩浩月的同名散文)
18.对文中加点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拙劣:读作“zhuō lüè”,笨拙而低劣。
B.蠢蠢欲动:这里可以换成“跃跃欲试”。
C.寂寥:寂静空旷。“寥”第4笔是“ㄱ”。
D.懵懂:形容年少无知,不懂事的样子。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作者因为一个诗人自杀导致他不得不放弃谈诗的打算转而去编故事。
B.第②段,务农的经历既是作者傲视他人的资本,也是他从事创作的生活基础。
C.第④段,奶奶因为记忆力衰退,所以误判了收割麦子的时间,令人十分气愤。
D.第⑨段,历经风暴洗礼后故乡的麦子更成熟,以另一种方式活在我的生命里。
20.动词在描摹事物方面有独特的表达效果。请从文章⑤⑥两段中任选两个动词分别加以赏析。(4分)
21.在第⑦段中,作者用“狂野”一词形容麦浪,请依据⑤-⑦段的内容,解释“狂野”的含义。(6分)
22.文中说“麦子像我一样几乎具备了脆弱和坚强两种性格”,既脆弱又坚强,是许多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点。请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人物的经历加以分析。(8分)
(《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
(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18.(2分)A(拙劣zhuōliè)
19.(3分)D(A归因有误;B“是作者傲视他人的资本”理解有误;C感情理解有误)
20.(4分)
【评分参考】选词准确,结合语句分析,表达效果解说准确清晰。每个动词2分。
【答案示例】
“一阵风从背后凉凉地爬了过来”,动词“爬”,运用比拟的手法,生动描摹出风渐渐吹来阵阵生凉的感受。
“紧接着像有人在背后推了我一把”,动词“推”,形象地展现出风的力量和风突然而至的猝不及防。
“整块麦田成了一块巨大的绿色绸子,像是有人在远处不停地用手抖动着它”,动词“抖动”,运用比拟的手法,准确描摹出麦浪波动的情景。
“像是有个顽皮的巫婆穿着她那巨大的斗篷在麦田里左冲右突”,动词“左冲右突”,运用比拟的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风中的麦浪不停变换方向的景象。
“风揭穿了麦田内部的秘密”,动词“揭穿”,将风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把麦田的全部秘密由内而外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把蛋生在了麦子深处的鸟惊厥地射向了高空”,动词“射”,生动地描写出鸟飞向空中的速度之快。
“防备它们从你的脚下窜过去”,动词“窜”,准确生动地描绘了蛇鼠受到惊扰四处乱逃的样子。
21.(6分)(每点2分)
“狂野”的含义:风中的麦浪剧烈地波动起伏、左冲右突,令人震撼;麦田里活跃着各种生物,混杂着各种生命的气息,充满野性和生机;看似柔弱的麦子,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无比的勇气。
22.(8分)
【评分参考】选取的人物形象符合题目要求2分;结合故事情节分析6分(说明坚强3分,脆弱3分)。
2017丰台一模
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0~25题。
古典之殇
①“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②然而,多少古人有过的,今天的生存视野中却杳无了。比如古诗词中的盛大雪况,吾等之辈,虽未历沧海桑田,但一夜忽至的“千树万树梨花开”,还是亲历过的。满嘴冰淇凌的现代孩子,谁堆过雪人?谁滚过雪球?没有雪的冬天,还配得上叫“冬”吗?流逝者又何止雪?在新辈人眼里,不知所云的“古典”比比皆是——利于黄河枯床上,除了唇干舌燥,除了满目的干涸和皲裂,你纵有天才想象,又如何模拟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谁还能托起李太白心中的汪洋与豪迈?
③今天的少年人可真够不幸的。父辈把祖先的文学遗产交其手上,却没法把诞生那些佳句的空间和现场一并与之。那样的户外。那样的四季——若荷尔德林之“诗意栖息”成立的话,至少这天地洁净乃必须罢。可,它们今天在哪儿呢?那“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天光明澈,那“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皎夜寂静,今安在?
④从审美资源上讲,古代要比当今富饶得多,朴素而优雅得多。地球自35亿年前诞现生命以来,约有5亿种生物栖居过,今多已绝迹。在地质时代,物种的自然消亡极缓——鸟类平均300年一种、兽类平均8000年一种。如今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推测说,上世纪末,每分钟至少一种植物灭绝,每天至少一种动物灭绝。
⑤多少珍贵的动植物永远地沦为了标本?多少生态活页从视野中被硬硬撕掉?多少诗词风光如“广陵散”般成了遥远的绝唱?
⑥古典场景的缺席,不仅意味着风物之夭折,更意味着众多美学信息与精神资源的流逝。由于丧失“现场”,人类正在丧失经典。不久,对原版大自然丧失想象力的孩子,将对古籍中那些伟大的美学华章和人文体验——彻底不明就里,如坠雾中。阅读竟成了挽歌,竟成了永诀和追悼!
⑦语文课本中的诸多游记,无论赏三峡、登黄山,还是临赤壁、游褒禅……除了传递水墨画般的自然意绪,更有着“遗址”的凭吊含义,更有“黄鹤杳去”的祭奠意味。比如我们对“蒹葭”“雎鸠”阐释时,难道只会停留在“某植物”“某水鸟”的字面意思上,再也领略不出别的了?难道就不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油生敬畏和感激?难道除了匆匆草草的娱情悦性,就涤荡不出“挥别”的忧愤来?类似的每一词语本身,无不包藏着生态、民俗、历史、美学和社会学信息。那“蒹葭”“鹿鸣”“雎鸠”“猿啼”……不仅代表草木或动物,更指向一种生存文化和栖息美学,也是一部人间记忆。它让今人在阅读自然圣经的同时,更对眼下境遇和空间有一种检验、校对和反思。某种意义上,古典文学为后人矗起了一座纪念碑,是丰碑,更是殇碑。
⑧不知道老师们在领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之时,有没有升起一股隐痛?并把它悄悄传递给台下的孩子?如果有,如果能把这粒“痛”埋进孩子心里,我要感谢这位老师——今天,为孩子接种了一支珍贵的“精神疫苗”;明天,这粒小小的“痛”会生出郁郁葱葱的良知。我相信,接种这支疫苗的孩子,多少年后,当面对一片将被伐倒的森林、一条将被铲平的古街时,至少会有一丝心痛和迟疑吧?最终阻止粗鲁和野蛮的,或许正是那迟疑。
⑨其实,何止语文,地理、音乐、美术、生物、历史、哲学……哪个不包含丰饶的自然信息和生命审美?哪个不蕴藏着比辞条、年代、人名、因果、正反等更辽阔的人文资源和精神风光?关键看有无感受到它们,能否深情地领略并分享它们。若连最初级的课堂都无法帮孩子立起“敬仰自然”“尊重生灵”“万物和平”的精神路标,当他们进入成人序列后,那些坚硬的环保口号又有何用呢?影响一个人终生价值观的,一定是童年的记忆和知觉——那些最早感动过其心灵的生命细节!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在最重要的“审美”和“信仰”方面做得远远不够。所以,当被“广州餐桌日均‘吃猫’一万只”的新闻惊得目瞪口呆时,我突然想:这些食客也曾是孩子,也曾是学生,可谁告诉过他人不是什么都可以吃呢?
⑩看过两则报道,皆和树有关。一个叫朱丽娅·希尔的少女,为保护北美一株巨大的被称为“月亮”的红杉树,从1997年12月10日起,在树上栖居了738天,直到树的所有者——太平洋木材公司承诺不砍伐它。还有,在瑞典的语文课本和旅游手册中,皆可见这样一件事:1971年,斯德哥尔摩,当市政铲车朝古树参天的“国王花园”逼近时,一群年轻人站了出来,他们高喊“拯救斯德哥尔摩”的口号,用身体当盾牌,挡在那些美丽的树前……终于,政府作出让步,地铁站绕道而行。多么幸运的树!而它们,也给新一代瑞典人撑起了盛大的精神荫凉。
⑪多么童话的心灵啊,其力量源于健康的生命知觉,源于天然的性灵和秉质,他们保卫的不仅仅是树,更是生活和生活的美学理想。
⑫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的教育应该“树”出像树一样根深叶茂的人。
(取材于王开岭的同名散文)
20.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与高适并称“高岑”,为盛唐边塞诗人的代表。
B.《游褒禅山记》的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明人将其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
C.“蒹葭”“雎鸠”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意象,“风、雅、颂、赋、比、兴”为《诗经》的“六义”。
D.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古体诗,古体诗又称“古风”,包括律诗、绝句,讲究平仄、押韵,对仗等。
2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现代人的想象力远不如古人,人们在诵读古典诗词时,无法重现、体验作品中所描绘的场景。
B.作者紧扣“古典”与现实生存状态的关联行文,视角新颖独特,语言沉郁凝重,充满深沉忧思。
C.现在的孩子成人后,环保宣传对构建他们的“敬仰自然”“尊重生灵”等意识已不起作用。
D.汉语中的每一个词语,都包藏着生态、民俗、历史、美学和社会学信息,都指向了生存文化。
22.文章第①段的诗句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4分)
23.赏析第⑧段中的画线语句。(5分)
24.作者在第⑩段写了两则报道,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
25.标题“古典之疡”中的“殇”有哪些含义?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6分)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20.D【解析】古体诗不包括律诗、绝句,
21.B【解析】A无中生有,C在文中有限制条件,D忽视了文中的“类似”。
22.①引用诗词为全文营造诗意的氛围。②引出下文对古典现场消失现象的描述和感慨。③点明古典现场的消失,暗示文章的主题。
【评分标准】3个要点,每点2分,答全2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23.①将关于热爱自然、尊重生命、保护动物的意识和信仰比作“精神疫苗”,将由古典诗文所展示的场景与现实形成的对比而引发的忧患、痛心比拟为“痛”。②运用比喻、比拟(拟物)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儿童时期注重“审美”和“信仰”教育,成人后会具备强烈地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良知。
【评分标准】①解释“精神疫苗”“痛”2分。②鉴赏共3分,手法1分,效果2分。意思对即可。
24.①两则报道与上文的“广州餐桌日均‘吃猫’一万只”的新闻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儿童欠缺“审美”和“信仰”教育的深深忧虑。
②用具体事例印证唤起儿童的忧患意识,突出对儿童进行“敬仰自然”“尊重生灵”“万物和平”启蒙的重要性。
【评分标准】两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5.①“殇”的本义是“未成年而死”,在文中指非正常消失。
②指随着古典诗词所呈现的古典场景、风物的消失,众多美学信息与精神资源也随之消失。
③身处现实场景的人尤其是孩子,在诵读古典诗词时往往没有理解其中的生存文化和栖息美学,不能生发忧患意识和悲怆之情,从这一角度说,古典诗词的应有义在消失。
【评分标准】共3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2017石景山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4题。
草书的表情
①时常听到抱怨,草书难懂如同天书。
②我的想法是,何必执意认出每一个字?墨迹浓淡枯腴,运笔顿挫缓急,或者凝重如山,或者细若游丝,抚摸得到搏动于撇捺点划之间起伏的内心波澜,这就是懂得草书了。那些戏迷不在乎舞台上的故事情节,他们是为演员的柔软身段和激越唱腔而摇头晃脑。草书也是如此。跌宕错落,奔走踊跃,蓬勃之势潮水般地涌过纸面,至于写下的是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还是周敦颐的《爱莲说》,不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③无声的书法是有表情的。“厚德载物”也罢,“天道酬勤”也罢,“宁静致远”也罢,“清风遣怀”也罢,相同的辞句可以写出迥不相同的书法表情。草书甩开了一笔不苟的横竖撇捺,颐使气指,是篆、隶、楷诸体之中表情最为丰富的一种。
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一把推开了正襟危坐的楷书,纵笔驰骋,不拘浓淡,率意涂抹,一腔的悲愤跃然纸上。王羲之当年与众多贤人聚会兰亭,流觞曲水,惠风和畅之间生死无常的哲学感叹没有切肤之痛。据说他的《兰亭集序》是微醺之际的书写,字形俊朗,风神飘逸。然而,日后的《哀祸帖》终于丧失了那一份优游自得,刚硬硌人,不暇修饰,第一行的几个字形同仰天哀号。怀素的《自叙帖》呼风唤雨,飞沙走石,阖上的字帖仿佛仍然有长长的呼啸回旋。因此,日后读到了怀素的小草“千字文”,不禁大为吃惊。这是他六十三岁的作品。相对于《自叙帖》,小草“千字文”安详恬淡,漫不经心。书法史对这一件作品赞不绝口。所谓苍劲静穆,所谓法度精严,甚至称之为“千金帖”——一字千金之谓也。然而,我在字里行间看到的是一个随和淡然的老者。岁月终于抚平了心中的激昂,年迈体衰,心意骤冷,神志与躯体似乎都有些萎缩,当然,书法史更乐意将这种格调形容为“人书俱老”。
⑤我与书法相遇,大约是四十多年前,偶然得到一本隶书字帖。临摹了一段时间,又借到一本残缺不全的草字汇。我设法弄到了一叠透明纸,细心地将整本字帖描了下来。这就是草书的启蒙了。一管毛笔开始在旧报纸上快速移动的时候,那个少年显然认为,草书比隶书有趣。
⑥我的生活再度拥有一张书桌时候,书法已经成为过时的传统手艺。窗外的日子充满了工业的节奏,书桌的统治者无疑是电脑。我在键盘上飞快地敲打五笔字形,毛笔如同一个古老的传说湮没在斑驳的往事中。很长的时间里,我与书法的唯一往来就是读一读字帖。书店里遇到一些名帖,总是忍不住要买下来。读帖是无言的对话,缓重的一点一划是隐忍,汹涌的笔势是慷慨陈词,古拙的横平竖直是心如古井,长长的枯墨是一缕不绝的歌谣盘山而过……当然,悠然心会,神交而已。发现了意外的精妙情不自禁,也不过伸出手指在空气中将某个字临写一遍。
⑦再度握住毛笔,仿佛是突如其来的一念之间。腾出一张桌子,展纸研墨,熟悉的感觉穿过了四十多年的尘埃骤然弥漫开来。草书,墨迹淋漓,运笔如风,意想不到的快乐。年龄渐长,腰酸背痛再也不能率性地走南闯北的时候,草书是另一种驰骋。吸一口气,提一管狼毫毛笔满纸飞奔,这里有天马行空的任意。“纸上江湖,笔墨风月”,这张条幅是为自己写的。从车水马龙之中脱身而出,一间空旷的屋子,一张大桌,一刀宣纸,一副笔墨,这就是自得其乐的时刻。
⑧几幅字镶入镜框悬挂在墙上,不加裱褙。纸张微皱犹如乱头粗服,自有自然天真之态。有朝一日觉得了寡趣生厌,可以另行再写一幅换上。享受草书如同享受时装,心中快乐不减。不时挑选两帧发布在微信上,若干文友捧场点赞。偶尔有方家路过,指指点点。褒贬由人,心中快乐不减。忽然想为自己的客厅书写一幅,然而屡屡不能得手。除了满地的纸团,整个下午一事无成。受挫之感潮水般地涌过,心中仍然快乐不减。
⑨我没有写诗的才能,无法将一腔的心事托付于铿锵的句子。诗是少年的狂放,中年的故事多半是欲说还休。现在好了,草书不期而至。孙过庭的《书谱》曰:“偶然欲书。”心血来潮的那一刻握住一管笔,点若飞石,横若枯木,盘旋若龙蛇,奔放若快马入阵,草书就是一个存放心情的空间。胸中有不尽之意,那么,铺一张大纸,挥毫泼墨,一片纵横起伏犹如无声的呐喊与长啸。
⑩闲暇时写几笔草书,似乎很难接受白话文。遇到“汽车”、“电脑”、“主义”这些词,草书写不下去,甚至不断出现的“的”也是一个障碍。写唐诗宋词的句子,笔墨立即就流畅起来。“月”、“雨”、“雪”、“云”、“水”、“茶”都是常常写到的字,古人的日子充满了水意,不枯燥。还常常写到“花”字。风高竹有声,夜深花不寐,这时我明白过来了,草书就是在纸面上回忆古老的诗意生活。“闭门煮茶,秉烛读花”,写下这一幅对子,写的是一种久违的期盼。
(取材于南帆同名散文)
19.根据作品内容,下列作为作者客厅的对联,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喜有和风驻 欣无俗客来 B.墨研清净日 书成春风庭
C.云山起翰墨 星斗焕文章 D.无事此静坐 有福方读书
20.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以反问起笔,强调欣赏草书重在关注墨迹的浓淡枯腴、运笔的顿挫缓急。
B.作者列举颜真卿等书法家的作品,表明草书书写字如其人,性格决定草书书写形态。
C.作者写草书时很难接受白话文,是因为他热爱诗意生活,排斥充满工业节奏的生活。
D.作者叙写了自己对草书的独特感受,语言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增强了文章可读性。
21.作者常写蕴含古人诗意生活的“雪”、“月”、“花”、“茶”等字。下列《红楼梦》中与此相关的诗意生活,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贾母带领众姐妹在大观园中赏雪,四面粉妆银砌,众人在琉璃世界中享受美好时光,此时盛景显现了贾府的鼎盛繁华。
B.中秋月朗,黛玉和湘云联诗吟月,“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表现了两人的诗情才情,也暗示了两人的悲凄命运。
C.春日葬花,结诗社咏花,与众人赏花……黛玉惜花爱花,花亦如其人,芙蓉、菊花、牡丹、海棠都能映射黛玉的性情。
D.妙玉在栊翠庵中请宝黛钗三人饮茶,使用的茶具精美,烹茶讲究,品茶独到,这是贾府富贵雅致生活的一个缩影。
22.作者再次遇到草书,从草书中获得了哪些乐趣?请概括作答。(5分)
23.请对文中划线句子进行赏析。(4分)
读帖是无言的对话,缓重的一点一划是隐忍,汹涌的笔势是慷慨陈词,古拙的横平竖直是心如古井,长长的枯墨是一缕不绝的歌谣盘山而过……
24.文章以“草书的表情”为题目,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19.(3分)B 20.(3分)D 选C得1分 21.(3分)C
22.(5分)
①从读帖中获得与书写者的神交心会
②从尘俗的生活中解脱出来,获得新的生命感受
③从欣赏自己草书作品中获得自在和满足
④从书写中释放情感,表达心情的酣畅与快意
⑤唤起自己对诗意生活的回忆与期盼
23.(4分)
答案示例:
该句运用排比,写出了草书的多样形态及其中蕴含的书写者丰富的情感这一特点,表现了作者对草书深入的理解和独特的感受,表达了他对草书的热爱。排比的运用突出了草书形态的多样性,行文节奏感强,增强了作者情感的表现力。
24.(6分)
交代写作内容,文章围绕题目,叙写了作者的草书鉴赏感受和书写经历;运用拟人手法,含蓄地揭示了草书的外在形态是书写者内在情感的映射,表达了作者对草书的热爱之情;用语生动新颖,引发读者阅读文章的兴趣。
2017顺义一模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1—26题。
笔 墨 祭
余秋雨
世上一切精神文化都需要一种物态载体。“五四”新文化运动就遇到过一场载体的转换,即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这场转换还有一种更本源性的物质基础,即以“钢笔文化”代替“毛笔文化”。“五四”斗士们自己使用的是毛笔,但他们是用毛笔呼唤着钢笔文化。毛笔与钢笔之所以可以称之为文化,是因为它们各自都牵连着一个完整的世界。
作为一个完整世界的毛笔文化,现在已经无可挽回地消逝了。
有位朋友对我说,和古代相比,现在的书法越来越差,当代书法家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古代书法家。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古代书法家的队伍很大,层次很多,就我见闻所及,当代一些书法高手完全有资格与古代的书法家一比高低。但是,一个无法比拟的先决条件是,古代书法是以一种极其广阔的社会需要为背景的,因而产生得特别自然、随顺、诚恳;而当代书法终究是一条刻意维修的幽径,美则美矣,却未免失去了整体上的社会性诚恳。
由此我想到了古诗的创作。“五四”以降,能把古诗写得足以与古人比肩的大有人在,但不管如何提倡张扬,唐诗宋词的时代已绝对不可能复现。诗人自己可以写得非常得心应手(如柳亚子、郁达夫们),但社会接纳这些诗作却并不那么热情和从容了。久而久之,敏感的诗人也会因寂寞而陷入某种不自然。他们的艺术人格,或许就会因社会的这种选择而悄悄地重新调整。这里遇到的,首先不是技能技巧的问题。
我非常喜欢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几个传本法帖,大多是生活便条。只是为了一件琐事,提笔信手涂了几句,完全不是为了让人珍藏和悬挂。今天看来,用这样美妙绝伦的字写便条实在太奢侈了,而在他们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接受这张便条的人或许眼睛一亮,却也并不惊奇。于是,一种包括书写者、接受者和周围无数相类似的文人们在内的整体文化人格气韵,就在这短短的便条中泄露无遗。在这里,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艺术化相溶相依,一支毛笔并不意味着一种特殊的职业和手艺,而是装点了整体生活的美的精灵。我相信,后代惟妙惟肖地习摹二王的人,他们所追求的目标即在此处。当然,在我看来,谁都很难把写这些便条的随意性学到家。
在富丽的大观园中筑一个稻香村未免失之矫揉,农舍野趣只在最平易的乡村里。时装表演可以引出阵阵惊叹,但最使人舒心畅意的,莫过于街市间无数服饰的整体鲜亮。成年人能保持天真也不失可喜,但最灿烂的天真必然只在孩童们之间。在毛笔文化鼎盛的古代,文人们的衣衫步履、谈吐行止、居室布置、交际往来,都与书法构成和谐,他们的生命行为,整个儿散发着墨香。
我们今天失去的不是书法艺术,而是烘托书法艺术的社会气氛和人文趋向。我听过当代几位大科学家的演讲,他们写在黑板上的汉字实在很不像样,但丝毫没有改变人们对他们的尊敬。如果他们在微积分算式边上写出了几行优雅流丽的粉笔行书,反而会使人们惊讶,甚至感到不协调。当代许多著名人物用毛笔写下的各种题词,恕我不敬,从书法角度看也大多功力不济,但不会因此而受到人们的鄙弃。这种情景,在古代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里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信号系统和生命信号系统。
古代文人苦练书法,也就是在修炼着自己的生命形象,就像现代西方女子终身不懈地进行着健美训练,不计时间和辛劳。
由此,一系列现代人难以想象的奇迹也随之产生。传说有人磨墨写字,日复一日,把贮在屋檐下的几缸水都磨干了;有人写毕洗砚,把一个池塘的水都洗黑了;有人边走路边在衣衫上用手指划字,把衣衫都划破了……最令人惊异的是,隋唐时的书法家智永,写坏的笔头竟积了满满五大簏子,这种簏子每只可容一百多斤的重量,笔头很轻,但五簏子加在一起,也总该有一二百斤吧。唐代书法家怀素练字,用坏的笔堆成了一座小丘,他索性挖了一个坑来掩埋,起名曰“笔冢”。没有那么多的纸供他写字,他就摘芭蕉叶代纸,据说,近旁的上万株芭蕉都被他摘得光秃秃的。这种记载,即便打下几成折扣,仍然是十分惊人的。如果仅仅为了职业化的写字谋生,完全犯不着如此。
“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这样的诗句,展现的是对一种生命状态的喜悦。“非人磨墨墨磨人”。是啊,磨来磨去,磨出了一个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文人。
在这么一种整体气氛下,人们也就习惯于从书法来透视各种文化人格。颜真卿书法的厚重庄严,历来让人联想到他在人生道路上的同样品格。李后主理所当然地不喜欢颜字,说“真卿得右军之筋而失之粗鲁”,“有指法而无佳处,正如叉手并脚田舍汉”。初次读到这位风流皇帝对颜真卿的这一评价时我忍不住笑出了声,从他那种“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文化视角看去,说颜字像“叉手并脚田舍汉”是非常贴切的。这是一个人格化的比喻,比喻两端连着两种对峙的人格系统,往返观看煞是有趣。(取材于作者同题散文)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斗士们是以旧的文化载体呼唤一种全新的文化。
B.有的人评价当代书法家的书法创作,颇带有点儿“九斤老太”的眼光。
C.艺术家的艺术人格受到社会接纳程度的影响,更受到技能技术的制约。
D.智永等书家下苦功练习书法,在作者看来,是在磨练自己的生命形象。
22.对下列文中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信手:随手,特别娴熟。与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句中的意思相同。
B.惟妙惟肖:字模仿得逼真。肖,读xiào。
C.风流:风韵、仪态。与《红楼梦》写林黛玉“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意思相同。
D.对峙:成对而立,并不矛盾。“峙”,读chì。
23.联系上下文,解释文章第⑤段画线部分的具体含义。(4分)
①眼睛一亮
②并不惊奇
24.某著名科学家写字太差,受到网民非议。请依据本文观点,写出你的见解。(4分)
25.文章第⑨段举智永、怀素的事例后,作者说他们不是为职业化的谋生,那么他们苦练书法的目的是什么?联系全文回答(5分)
26.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请选择一处,对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5分)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21.C(3分)22.D(2分)
23.(4分)参考答案:①觉得二王的书法美妙绝伦。②二王的字写得这么好很正常。【评分标准】每1点各2分。意思对即可。
24.(4分)参考答案:如今已经缺少了烘托书法艺术的社会气氛和人文趋向,因此科学家写字写得差,不是什么特殊现象,不能用传统的观点来评价。【评分标准】引用作者观点,2分,得出结论,1分。表述清晰流畅,1分。意思对即可。
25.(5分)参考答案:追求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艺术化,使书法成为点化整体生活的美的精灵;修炼自己的生命形象;展现生命的喜悦。【评分标准】每一点各1分,语言通畅,2分。
26.(5分)答案示例:作者把五四以后和古代的诗词创作作对比,说明社会整体文化基础对诗人创作的影响巨大,进而以此阐明书法艺术氛围对书法家创作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评分标准】选取对象正确,1分;点明对比点,1分;准确分析对比的表达目的,2分。表述清晰,1分。
2017门头沟一模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9-23题
苏州拾梦记
柯 灵①
在芸芸众生之间,我们曾经有过无数聪明善良生物,年轻时心里孕育着一个美丽的梦境,驾了生命之舟,开始向波涛险恶,茫无涯岸的人海启碇,像童话里追逐仙岛的孩子,去寻求那伊若可即的心灵世界。结果却为冥冥中叫做“命运”的那种力量所播弄,在一些暗礁和激湍中间,跌跌撞撞地耗尽黄金色的年轮,到头是随风逐浪到处飘流,连方向也完全迷失——这样的事我们看见过许多,我这里想提起的只是一个女性的故事。而她,也就是我的衰老的母亲。
……
苦难的时代普遍地将不幸散给人们,母亲所得到的似乎是最厚实的一份。
我记起来,她今年已经是七十三岁了;这一连串悠悠的岁月中,却有近五十年的生涯伴着绝望和哀痛:二十几岁时,她从江南繁华城市,独自被送向风沙弥天的辽远的西北,把一生幸福交托给我的叔父。叔父却是为着他的重病,想接了新妇来给自己“冲喜”。不过一个多月,就把她孤单单地撇下在那极其寒冷的世界里了。我的冷峻的父亲,将一个孱弱多病的我过继给她,要求她为死者守节。后来她所获得的是中华民国大总统题褒,一方叫做“玉洁冰清”的宝蓝飞金匾额,几年前却跟着我家的旧厅堂一起火化了。——就是这样,她依靠着大伯生活了许多年,也就在那些悲苦的日子里,我由她抚养着生长起来。
哦,我忘却提了,她的故乡就在那水软山温的苏州城里。
时光使红颜少女头白,母亲出嫁后却从此不再有机会踏上她出生的乡土。悠悠五十年,她在人海中浮荡。从陕西到四川,又到南国的广州。满清的覆亡使我的父亲丢了官,全家都回到浙东故乡,这以后二十年的暮景,家里的人逐渐死去,流散了。四五年前的一把火,这才又把她烧到了上海。
越过千山万水的迷路的倦鸟如今无意中飞近了旧枝。她应当去重温一次故园风物!
一直到前年,也就是战争爆发的那一年春天,我才陪着她完成了这伤感的旅行。
是阴天,到苏州车站时已经飘着沾衣欲湿的微雨。苏州城!你五十年前出嫁的姑娘,今天第一次归宁了。每过一条街,我告诉母亲那街道的名字,每一次,她都禁不住惊讶得忽地失笑。“哎哟,怎么!这是什么街,不认得了,一点也不认得了!”
燕子归来照例是寻觅旧巢。纵使几十年风霜没有损伤了当年的佳人,也早该白发萧萧,见了面也不再相认了。
薄暮时到了巷尾一家古旧的黑漆门前。
剥啄地叩了一阵,一位和祥的老太太把我们迎接了进去。可是她不认得这突兀的来客。
“找谁,你们是找房子的?”
“不,是找人,请问有一位金小姐可住在这里?”
主人呆了半天,仿佛没有听得清意思。“哎哟!”母亲这一声却忽然惊破了小院黄昏的静寂。她惊喜地一把拖住了主人。
“哦,你是金妹!”
“哦,你是……三姐!”
夜已经无声地落在庭院里了,还是霏霏的雨。从一对老年人莹然欲泪的眼睛里,我看出比海还深的人世的欢喜与辛酸,体味着不能用语言表达的奥妙的意思。我的心沉重得很,也轻松得很。我像在两小时里经历了一世纪。感谢上帝降福于我不幸的母亲!
把母亲安顿在她的旧侣的家里,我自己仍然在旅舍里住着。
春快要阑珊了!天气正愁人,我在苏州城里连听了三天潺瀑的春雨。冒着雨我爬过一次虎丘,到冷落的留园和狮子林徘徊了一阵。我爱这城市的苍茫景色,静的巷,河边的古树,冷街深闭的衰落的朱门。可是在这些雾似的情调里,有多少无辜的人们,在长久的岁月中度着悲剧生涯?
我的心情有些寥落。但我为母亲的奇遇高兴。五十年旧梦从头细数,说是愁苦也许是快乐。一生的厄运积累得透气的空隙也没有,有时只要在一个——仅仅一个可以诉苦的人面前赢得一把眼泪,一声同情的感喟也可以把痛苦洗涤干净。我不能想象母亲的情怀,愿这次奇遇抖落掉她过去的一切……
第四天晚上离开苏州时天却晴了。一钩新月挂在城头,天上鳞鳞的云片都镶着金色的边。——好会捉弄人的天!路畔一带婆娑的柳影显得幽深而且宁静,却有蹄声得得,穿过柳荫向那永远是行色倥偬的车站上响去。别了,古旧的我的母乡苏州!明儿我们看得见的,是天上那终古不变的旧时明月!
别离的哀伤又在刺着衰老的心了。可是从母亲的脸上,我看见了一片从来没有的光辉。
“暧,总算看见她了!做梦也想不到。她约我秋天再来,到她家里多住一阵子。也好,大家都老了,多见一面是一面。”我知道,她在庆幸她还了多少年来的宿愿。
可是就在这一年的夏天,时代起了激变。
在上海暴风雨的前夜母亲回到了残破的家乡,一年半来她就像被扔在一边似的寂寞地活着。而她的早已无家的母乡,落入魔掌也一年多了。在这风雪的冬天,破楼上摇曳着的煤油灯下,不会埋怨人生的过于冷酷吗?战士的心里也许只有搏斗。我却时时想起我的不幸的母亲,和这战争中一切母亲的悲运。
可是母亲却惦记着苏州,惦记着苏州的旧侣,絮絮的从信里打听消息。可怜的母亲,我可以告诉您吗?您的母乡正遭着空前的劫。您的唯一的旧侣,我不敢想象她家里的光景。有一时我常常把一件事情引为自慰,那就是那一次苏州的旅行,因为我想如果把那机会放走了怕也要永远无法挽回。但我如今倒有些失悔了,没有那一次坠梦的重拾,也许这不幸的消息给她的分量还要轻些?我又怀着一种隐忧:“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母亲说过她愿意长眠在祖茔所在的乡土,她会不会再在晚年沦入奴隶的厄运,像她的旧侣一样,风前的残烛再使她作异乡的飘泊?
一九三九年一月
注释:①柯灵,浙江绍兴人,著名作家,抗日战争期间,在上海坚持抗日爱国文化工作。1937年抗战爆发前陪母回乡。
19.对文中加点的词语,解说正确的一项(3分)
A.孱弱多病:孱,读音为càn。身体瘦弱,多有疾病。
B.归宁:宁,南京。文中指母亲出嫁后第一次回南京。
C.莹然欲泪:莹然 ,是眼里眼泪闪亮的意思 。
D.行色倥偬:行走困难,生活困苦窘迫。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州拾梦记》记叙了作者年过古稀的养母熬过辛酸的大半生后,才有机会回到故乡苏州重拾旧梦,全文洋溢着浓浓的爱国情怀。
B.为了不让文章平铺直叙,作者将母亲出嫁,五十年间四处漂泊,与姊妹意外重逢等多个情节,细心安排剪裁,穿插文中。
C.在作者精巧华丽语言叙述中,我们感受到了母亲悲痛和愤怒的情感在不停奔涌着。
D.《苏州拾梦记》是一个时代普通人生活的缩影,也抒发了作者缅怀故土的心声。
21.有人说本文“以小见大”,以母亲的遭遇反映出最广阔的社会现实,字里行间体现出在抗战时期文人心中最可贵的家国情怀,请任选择两处语句进行具体分析。(5分)
22.有人说本文第一段“闲笔不闲”,请联系全文,分析第一段的作用。(5分)
23.文章结尾写到“我又怀着一种隐忧”,请问这种“隐忧”具体指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19.C(3分) 20.C(3分)
21.(5分)答案示例:
作者写母亲返乡,并以此为出发点,将关注的视野投向了与之有相同苦难命运的更广阔的社会国家层面。
(1)“可是在这些雾似的情调里,有多少无辜的人们,在长久的岁月中度着悲剧生涯?”一句,作者从母亲的生活悲剧中联想到其他处在悲剧生涯中的人,由己而及人,体现了作者社会悲悯的家国情怀。
(2)“战士的心里也许只有搏斗.我却时时想起我的不幸的母亲,和这战争中一切母亲的悲运。”一句,将母亲回到上海,在战乱中艰难度日的悲剧命运与抗战给天下所有母亲带了的悲剧命运联系在一起,将自己家的悲剧与国家惨遭侵略的社会悲剧联系在一起,浓郁的家国情怀感人至深。
(3)“她不会再在晚年沦入奴隶的厄运,像她的旧侣一样,风前的残烛再使她作异乡的飘泊?”一句, 作者将因战乱中沦为亡国奴的母亲同 “ 她的旧侣 ”并列在一起,成为千千万万遭受日本侵略者践踏的中华民众的缩影。个人的痛苦上升为中华民族的痛苦,作者的家国情怀可见一斑。
选择其他语句进行分析,要求言之成理。分析两句即可,每句2分,语言1分,总计5分
22.(5分)
(1)作者的这段话看似与主题不着边际,实际上是为切入主题而做准备。(1分)
(2)开篇用芸芸众生的共同的生活不顺,引出命运悲剧的主角——母亲,为下文描写母亲颠沛流离的一生做铺垫。(2分)
(3)用对人生逐梦,最终迷失方向的悲剧性描绘,为全文奠定悲剧性的感情基调,营造悲辛的气氛。(2分)
23.(5分)
隐忧(2分)一方面,指作者对母亲能否实现“落叶归根”的愿望隐隐的担忧;(1分)
一方面,指作者对母亲在晚年沦为亡国奴而漂泊异乡的隐隐担忧。(1分)
作者的情感(3分 答出三方面即可)
(1)对母亲的深深地爱和深深忧虑。
(2)作者母亲的命运与悲欢,同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与前途联系在一起,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表达了作者对于日本法西斯的无比仇恨之情。
(4)作者表达了抗敌的愿望。号召人们为了千千万万个母亲不至于“再在晚年沦入奴隶的厄运”,必须要勇敢地站起来狠狠地打击侵略者,以保卫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
2017房山一模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5题。
福耀四海
(加拿大)姚船
①一场大雪。窗外银装素裹,变成一个充满童话般如诗如幻的白色世界。太阳升高,璀璨的阳光照射在白皑皑的街道上,折射出耀眼光芒。
②昨天天气好,还没下雪。我们出去散步,见隔两幢房子的邻居门口,一对老人正在门上贴挥春。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大门正中一个斗大的“福”字,刚劲有力,似乎墨迹未干。驻足欣赏,大家聊了起来。男的道,他俩刚从中国来女儿家探亲。这个福字也出自他的手笔。他谦逊说,自个写的没外边卖的好,但出自内心。他太太接上嘴,这般年纪,能健健康康出远门走走,算是福气;能和儿女后辈相处,更是有福。
③我久久琢磨着两位老人的话。福,也许是中国人心灵中最向往祈求的。个人有福,人生顺遂,健康长寿;家庭有福,老小平安,温馨和谐;国家有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人们不但把福字记在脑海,而且写在挥春上,红纸金字,贴在大门,挂在大厅,喜闻乐见。不管漂洋过海,离乡十万八千里,也时时把福念揣在心里。
④近年,随着移民日增,在多伦多这个加拿大华人最多的城市,红色对联,福字挥春和福字月历几乎随处可见。农历岁末,不单华人商场、餐馆,店铺和居屋,连主流大商场都会出现用中文写的“恭喜发财”,还挂着大大的“福”字。
⑤记得上周末,我们和友人一家在酒楼茶叙。当时他们刚从中文班接女儿回来。小女孩约七八岁,长相甜美,口齿伶俐,在我们面前秀她学会的中文,指着餐牌喃喃念着,这是虾饺、烧麦,这是肠粉、叉烧包。我们点头称赞。忽然,她有点神秘地把头挨近妈妈,悄声说,你看收银柜台那里,把福字挂错了,颠倒。她妈忙说,人家是故意倒过来贴的。为什么?她睁大眼睛,有点迷惑。
⑥我笑着给她讲一个传说。有一年年关将至,皇宫里的太监和宫女忙个不停,张灯结彩,贴挥春。有个不识字的小太监把福字贴反了,头朝下。刚好皇帝走过看到,勃然大怒。幸而旁边一位老太监脑筋灵活,随即应道,皇上,福“倒”乃福“到”之意(谐音),五福临门,吉祥如意,国泰民安,此乃天意,皇上之福气也!皇帝听后,龙颜大悦,小太监避过血光之灾。后来,把福字倒过来贴的做法传开,成了民间一种风俗习惯。
⑦虽然小女孩不一定听得懂,但对福字的印象相信会更深。其实,不管福字是正着贴还是倒过来贴,它在华人心中,永远是崇高神圣的期盼和追求。虽然无形,却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它是一种精神力量,鞭策人积极向上,鼓励人行善向好。祈福、积福,让更多人有福,是炎黄子孙祖祖辈辈善良纯朴的愿望,更是千百年来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华人移居海外,目的是想过另一种美好新生活。新移民抵达后,辛勤工作,艰苦创业。造福自己,建立新家园;也造福社会,为第二故乡做出贡献,潜移默化把福念传播。
⑧我又想起近期发生的一件事。城市警方召开记者会。据透露,在华人聚居地区,接连发生几宗入屋盗窃案,受害者都是华人。警方呼吁民众,尤其是华裔,要提高警惕,做好防范措施。同时,不要在门口悬挂或张贴有族裔色彩的物品,以免成为窃贼目标。
⑨对于警方及时提醒居民注意家居安全,大家都称道。但连门口的挥春也不要,华人却不敢苟同。斩脚趾避沙虫,并非对付歹徒的有效良方。优秀的文化传统,尤其在异国他乡,更感亲切,哪能随便丢弃?可见在加拿大这个多元文化国度,少数族裔要完全被主流社会理解认同,也非易事。
⑩把门前车道和人行道的雪清理完毕,我们到邻近商场,买小孙子喜爱的红灯笼。这是在除夕夜跟红包一样必备的礼物。几年前,我们约儿子一家周末去逛华人举办的年宵市场,让他们感受一下春节热闹气氛,顺便买点家乡特产年糕糖果。小孙子被一个摊位上能折叠的彩色灯笼吸引住。我说,挑一个喜欢的,爷爷买给你。他高兴地睁大眼睛,眼珠子滴溜溜转。五彩缤纷,他一时拿不定主意,遂把纯真的眼光投向妈妈。英裔媳妇微微一笑,马上摘下一个,又指着吊在灯笼下面那个被金色花边围住的“福”字,亲切对孩子说,这是中国人最喜欢的!以后,每逢春节,我们都会买一个小红灯笼给孙子,希望他拿在手上,传承在心里。
⑪ 回家的路上,我看到,随着春节临近,小街居屋门口的红对联和福字挥春越来越多。像朵朵红花,也像团团火焰,在白雪映衬下,显得更加光彩夺目。传统的信念,并没有随时间而流失,也不会因地域而淡忘。福耀四海,福飘四方。
(节选自作者同名散文,有删改)
19.下列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银装素裹:“裹”在字典中“亠”部和“衣”部都能查到。
B.祈求:“祈”读音为qí。
C.伶俐:在文中的意思是机灵乖巧。
D.血光之灾:在文中的意思是杀身之祸。
20.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挥春:通用于粤语地区,包括春联、门联、福贴等,是春节时使用的传统装饰物。
B.五福临门:就是幸福来到家中,一般认为五福是指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C.除夕:是农历每年腊月的最后一个晚上,又称除夜、大年夜、大年三十、元夕。
D.红包:也叫压岁钱。过春节时长辈给晚辈希望其平平安安,晚辈送老人期盼老人健康长寿。
21.贴春联和福字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其实不只是春节,许多传统节日也有特定的习俗,找出下面节日与习俗不对应的一项是(2分)
A.元宵节又称上元节,这一天人们会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
B.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这一天人们会安排祭祖扫墓,踏青,植树,插茱萸等活动。
C.中秋节又称仲秋节,这一天人们会安排赏月,赏桂花,吃月饼,饮桂花酒等活动。
D.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这一天人们会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饮菊花酒等。
22.下列对作品的理解或推断,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写到一对老人贴福字,“福”既有对现在生活的满足,又有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B.红色对联、福字等在多伦多随处可见,表明春节习俗已经得到了加拿大民众的认可。
C.文章写入了倒贴福字的小故事,解答了小女孩的疑惑,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D.文章多次运用回忆的方式,从多个角度来写福,层层深入,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23. ⑧⑨两段写了警方及华人对于防范盗窃案件怎样的态度?谈谈你对这两段话写作意图的理解。(4分)
24. 鉴赏文章末段画线句子“像朵朵红花,也像团团火焰,在白雪映衬下,显得更加光彩夺目”。(2分)
25.本文以“福耀四海”为题,结合全文理解题目的含义及作用。(4分)
26. 文章第②段中春联的内容是今天和平年代的人们表达的心声。在小说《红岩》中,狱中的革命者在庆祝新年时,题写在各个牢房门口的春联是这样的:
其一:歌乐山下悟道,渣滓洞中参禅。横批:极乐世界。
其二:看洞中依然旧景,望窗外已是新春。横批:苦尽甘来。
请结合《红岩》回答问题。(6分)
(1)(2分)两幅春联反映出革命者怎样的精神内涵?谈谈你的理解。
(2)(4分)这样的精神内涵在小说中的革命者身上是怎样体现出来的?请举例分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4题。(25分)
19.(2分)C【伶俐:在文中的意思应该为“说话干脆利落”。 】
20.(2分)C【元夕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别称,又称元夜】
21.(2分)B【重阳节才有插茱萸的活动】
22.(3分)B【从原文“可见在加拿大这个多元文化国度,少数族裔要完全被主流社会理解认同,也非易事”,可以看出春节习俗并未得到了加拿大所有民众的认可。】
23.(4分)(意思对即可)
(1)双方态度(2分):在华人聚居地区发生入屋盗窃案,警方提示在做好防范措施的同时,不要在门口悬挂或张贴有族裔色彩的物品。华人却认为不贴挥春对联,并不是对付歹徒有效良方。
(2)写作意图(2分):既表现出主流社会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不理解不认同,也表现出华人对文化传统的坚守。
24.(2分)参考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对联和福字挥春在白雪的衬托下更加鲜艳夺目,表明优秀的文化传统会在炎黄子孙中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意思对即可。将“优秀的文化传统”答成“春节习俗、春节文化”亦可。)
25.(4分)(意思对即可)
(1)含义:(2分,答出“福”的含义得1分,答出“耀”的含义得1分)
①福是一种精神力量,中国人祈求个人有福,家庭有福,国家有福,鞭策人积极向上,鼓励人行善向好。②海外华人造福自己、造福社会的同时,也把福念传播到世界。
(2)作用:(2分)
①文章的线索,全文围绕“福”字展开,层层深入,由“福”字的含义谈到“福”文化的传播,文章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继续坚守的信念以及传承的期盼。(1分)
②富有文采,吸引读者。(1分)
26.(6分)(言之成理即可)
(1)(2分)要点提示:其一概括了革命者非人的铁窗生活,表达了革命者视苦为乐的革命情怀。其二表达了革命者坚信革命即将胜利的信念和对革命前途的憧憬。这两副春联全都洋溢着革命者的乐观的精神、坚定的信心、诙谐的情趣。
(2)(4分)(答案略)
1.文章《【颜字的拼音】2017北京高三日分类汇编(阅读文学文本)》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颜字的拼音】2017北京高三日分类汇编(阅读文学文本)》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