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最近因为婆婆教育孩子的问题而苦恼。原来,同事家的孩子今年一岁多了,刚学走路,同事因为要上班,所以带孩子去婆婆那里,但是婆婆的一些教育方法她很不同意。
例如,孩子摔跤的时候哭了起来,婆婆假装生气,拍打着地板说。“地板坏了,奶奶打了。谁让我的宝宝摔跤的?”“孩子撞到桌子哭了,婆婆又打桌子了。”桌子坏了,奶奶打了,摸我宝宝干什么?“”
同事说奶奶很理解爱孩子的心,但这样一来,孩子认为摔跤是地板或桌子的问题,不是变相地教孩子推卸责任吗?
同事的担心是没有道理的。孩子自己摔跤或撞到桌子,与地板或桌子本身没有任何关系,但责怪地板和桌子会混淆孩子的概念。本来就是自己的错,但可以怪到别人身上。其实奶奶的这种方法也是利用孩子的“泛灵心理”
什么是泛灵心理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时期的孩子,特别是三四岁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泛灵心理。什么是泛灵心理?正是这一时期的孩子们将一切视为有生命和意识的心理倾向。
仔细观察周围的孩子们,我们经常听到孩子和枕头说话,和玩偶、熊等玩偶“说话”。因为婴儿有时会把一切都视为有生命、思想感情、活动能力的伙伴。
我家孩子从小就喜欢抱着枕套睡觉,有所谓的“恋物情结”,每次睡觉都会在枕巾上说“晚安”。有一段时间我请他戒掉这个爱枕套的习惯,于是洗了枕巾,晚上没收了还给他,晚上睡觉的时候他到处找,找不到就开始哭,哭着要小枕套。(枕边人。)
他说的不是“我想要我的枕套”,而是“枕巾看不到我”。他会伤心的。我还没有对枕巾说晚安。”你看,他好像把枕巾当成了自己的影子,而不是睡前的“安慰物”。
这种泛灵心理一般存在于6岁之前。因为6岁前的孩子们被我们称为“学龄前”儿童。一是6岁是教育上学前和小学的年龄划分点,二是根据皮亚杰的理论,2 ~ 6岁之间儿童的认识属于理论计算阶段,这个阶段最明显的变化是儿童心理表征活动急剧增加。
这样说,你会觉得很普通。如果我代表儿童心理表象活动变化的典型例子,这时孩子们特别喜欢假装游戏,你会更好地理解。
例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拿着洋娃娃对小伙伴说:“假装我是他爸爸,你是他妈妈。”或者拿起笔说:“假装是针,你是患者,我给你看病。”经常说。这样,我们俗话说“牛家”行动。
孩子发挥自己的泛灵心理,将“召集”的各种道具想象成有生命和感情的伙伴,从而完成社会剧家长游戏,通过这种游戏提高认知、感情和社会发展。
粉丝精神心理表现如何?
孩子表现出泛灵心理是具有强烈想象力的代表。这意味着孩子开始用自己的认知感受世界。这时,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利用幻想思维,将人的意图赋予自己想象或看到的物理事件。那么,孩子的泛灵心理都反映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呢?
01
能动的东西容易引起孩子的泛灵心理
比如孩子看到小动物,就会问爸爸妈妈,小动物能不能像自己一样上幼儿园,有没有像自己一样的好朋友,谁是好朋友,好朋友和他之间有没有矛盾等一系列问题。这时父母可以利用孩子的这种泛灵心理,用拟人的方法给孩子科普问题。
有一次我把三岁的孩子带到加油站加油,孩子说:“妈妈,为什么要喝茶?”
要加油呢?”我告诉他:“车也要吃饭、要补充能量啊,油就是车的饭,没吃饭车就会饿,就没有能量启动,不能带我们回家了。”等加满油开车走的时候,他问我:“妈妈,车吃饱了吗?”
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按照正常人的思维解释的话就得从车的构造开始说起,孩子难以理解,可是我们可以利用他此时的心理特点,以他能听得懂的方式科普给他听,他就很容易能够理解了。
01
黑暗世界,容易引起孩子的泛灵心理
我家老大五岁时跟我们分房睡,开始几天的新鲜劲过了之后就开始害怕起来,晚上睡觉不让关灯,必须陪着她睡着了才能走。
我问她为什么害怕,害怕什么呢?她说:“我听到窗外的风声就觉得是怪兽的吼声”“我总觉得床底下有东西”“我听到天花板上有声音就觉得有鬼”“我害怕半夜小偷从窗户爬进来把我抱走”……孩子的这些情绪,其实都是泛灵心理在作怪。
大多数父母遇到这种情况,一开始可能会安慰孩子“没事的,咱们家很安全,不会发生你担心的那种事的”,后来慢慢地可能就会不耐烦:“有什么好怕的,这个世界上没有怪兽,没有鬼,也不会有小偷到我们家把你抱走!”
父母此时的做法非但不会缓解孩子的恐惧心理,反而会使孩子更加恐惧。在《津巴多普通心理学》这本书里,把这种恐惧的情绪中不被理解和被否定的做法,叫做“负强化”。也就是孩子的恐惧情绪,被父母或者他人否定后,间接地把恐惧强化了。而产生害怕情绪的孩子,会因为得不到爸妈的肯定,更加焦虑和害怕。
01
对陪伴自己的玩具,容易产生泛灵心理
我前面说过我家孩子有恋物情结,离不开自己的枕巾,其实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特殊癖好”,有的孩子睡觉时非要把洋娃娃放在身边,睡前要跟洋娃娃聊天,还要给洋娃娃盖被子、枕枕头,热的时候会给洋娃娃扇扇子,冷的时候给洋娃娃盖被子。
孩子特别容易跟自己朝夕相伴的玩具产生泛灵心理,因为在孩子的眼里,这些跟自己物品不仅仅是玩具,而被他赋予了更多陪伴的意义,背后往往潜藏着孩子更多的心理需求。
很多孩子平时父母忙没时间照顾自己,需要母亲的时候可能母亲没办法陪伴,跟母亲的不可控相比,这些物品对孩子来说是可控的,当母亲不在的时候,这些物品会代替母亲给予孩子安全感,让孩子把更多对母亲的依赖转移到物品上去。
如何利用泛灵心理正面引导孩子?
就像开头说的奶奶教育孩子的方法,就是错误使用了泛灵心理,让孩子在奶奶“惩罚”桌子和地板的过程中得到“报复心理”,虽然抚慰了孩子的心灵,却起到了不好的引导作用。那么我们如何利用泛灵心理积极正面地引导孩子呢?
避免“印刻效应”,不盲目利用泛灵事物吓唬孩子
心理学上有一个“印刻效应”,人在幼年时期,父母与环境对身心产生的影响比我们想象得要深,而父母的行为更是比他们的言语更有说服力。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就清楚了,小时候谁没被家长这样“再不听话让大灰狼把你叼走”的言论恐吓过?在孩子对未知世界的想象里,任何东西都足以对他造成威胁,更别提是在动画片里时常代表恶人的“大灰狼”了。
我就曾经被母亲吓唬过说再不听话把我送人,以至于我成年以后还会在某个夜晚做梦梦见回到小时候不听话,母亲对我说把我送人,继而突然惊醒。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会相信仙女、妖精或者其他怪物具有超自然能力,他们认为有神秘力量可以解释他们搞不懂的一切事物。常常对孩子说这样的话,当时可能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是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上的恐惧和压力,对他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造成深远的影响。
善用系统脱敏法让孩子深刻认识泛灵事物
系统脱敏法又称为交互抑制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是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起来的。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一步步地去接触自己害怕的东西,当他能接受一个阶段的东西后,再慢慢给他一些层次高的刺激,最后变得不害怕。
比如我弟弟送了我一条小狗,可是我家孩子特别害怕小狗,看到小狗就躲得远远的,后来我就给他看了很多网上别人发的萌萌的小狗的照片,还有很多跟小狗互动的视频。
我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新闻,一个小女孩在海边玩,忽然一个大浪打来,旁边的狗狗为了救小女孩叼着她的衣服往回拽。我给孩子看了这个新闻和视频后,孩子就对小狗又产生了另外一种认识,从那以后慢慢就能够接受狗狗了。
善用泛灵心理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
我们当然不能像开头奶奶那样,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惩罚”障碍物,但我们可以利用泛灵心理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比如孩子不珍惜玩具,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你把超级飞侠的翅膀弄断了,它就不能去给别人送快递了。孩子不爱惜桌椅,我们可以跟他说:你摔倒了会不会疼呀?你把椅子碰倒了,如果它受伤了该多难过呀。
“翁格玛丽的效应”上曾说:当孩子在心理上认可了某种心理暗示,就会不断地往这种形象上去靠拢。也就是说,当孩子对泛灵对象产生了同理心,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要去爱护泛灵对象,同样的道理,当孩子对泛灵事物产生害怕心理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要强化这种恐惧心理,同时要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孩子探究清楚害怕事物的真相。
当孩子处于幼儿时期,我们一定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成长环境,不要给孩子看恐怖电影或者讲恐怖故事,在孩子说自己害怕的时候,要给予孩子支持和力量,让孩子在充满爱意和陪伴的环境中长大,一定能帮助孩子驱散泛灵过程中的恐惧,给予孩子面对困难的勇气。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1.文章《【梦见掉头发一拽一把】过度使用“粉丝精神心理学”对孩子有害。》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梦见掉头发一拽一把】过度使用“粉丝精神心理学”对孩子有害。》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