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军建山新华社发

今年的入夏节气将于北京时间5月5日到来,从此风暖昼长,万物茂盛。

立夏,农历24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天的第一个节气。每年公历5月6日左右,太阳到达黄京45度时,进入节气开始。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筑道”“夏、假、物到此时都是假的。”这里的“假”是“大”的意思。春天远去了,夏天开始了,万物已经长大了,所以要穿上。

立夏是万物生长的旺季。24节气中,每个节气间隔为15天,每15天又分为3个节气。每时每刻都有动物、植物、鸟、天气等随季节变化的周期性自然现象,这种现象称为“现象学”。立夏分为三个大气。一次蚯蚓哭,二次蚯蚓出来,三次等王科生。首先,可以听到田里的叫声,接着,在大地上可以看到蚯蚓在挖土,王果类的藤蔓迅速爬起来。这时万物已是春天的青翠,果蔬、野菜日益生长,俊秀茂盛。

立夏后,进入白天变长、气温突然上升、炎热来临、雷雨增多、庄稼蓬勃生长的季节。农彦说:“从豌豆到立夏,每晚多了一根线。”“这个时候冬小麦开花,油菜接近成熟,夏天收获作物的年景基本确定,所以农言有句话叫“立夏看夏天”。水稻种植和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在这个时候进入了大忙季节。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入夏节气。根据历史记载,周朝时入夏那天,天子亲自带领文武百官到郊外举行盛大的“迎夏”仪式,并指示官员们到各地去给农民种地。仪式上,君臣都穿着酒色礼服,从酒色玉佩、马、车到朱红色,表达了对萨哈之神的敬意和对夏谷丰收的祈祷。明朝《帝京景物略》记载:“夏日开冰,送给文武大臣。”立夏日,法庭掌管冰井的官员要挖出、切割、分离冬季储藏库的冰块,皇帝要奖励官员。

立夏日有很多吃的习俗,北方大部分地区有制作和吃面食的习俗,有庆祝小麦丰收的习俗。有些地方有吃立夏蛋和吃芋头的习俗。鸡蛋象征着圆满。"立夏吃了蛋,热天不是夏天."(指夏天,因为炎热,老弱病残者食欲不振、无力、老弱病残、心虚的症状)、消灾祈福、解暑。有些地方要吃“五彩米饭”(白米里用红豆、大豆、黑豆、绿豆、绿豆制成),意思是“幸福、健康、丰登”。

江南地区有入夏品尝“三信”的风俗。“三信”一般指新鲜食物,安徽用淡蚕豆、豌豆、新鲜竹笋、肉煮糯米饭吃。扬州人吃樱桃、青蚕豆、大蒜苗、荠菜等新上市的水果和蔬菜。江南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习俗,但略有不同的——无锡人更喜欢黄瓜和杏,常州人对刀鱼和鲭鱼的喜爱很独特,苏州人将新成熟的樱桃、梅子和小麦列入菜单。

立夏以后,中医的养生原则是“春河襄阳”。杨志在良心上。中医认为,沈珠霞、周血脉、火是可以进入种植的。和夏天心灵相通。天气越来越热,人们很容易焦虑不安,所以夏天养生要照顾好心情。俗话说:“立夏养好心,没病身体轻。单击夏天人体表的阳气很充实,但体内的阳气相对不足。因此,即使感到温暖或炎热,也要照顾好阳气。在立夏阳光充足、炎热不好的时候,养好阳气可以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可以缓解冬季容易发生或加剧的疾病。

春霞时机的更替给大地带来了生机,也带来了诗意。古代诗人并不吝啬用手中的笔来描述夏天的第一个节气。刘禹锡在《初夏曲》说:“季节繁华.作为孤独孤独的蝴蝶,偷窥灌木丛寻找晚花。”春天开花,果实装饰在树枝上,蝴蝶想在“晚花”中找到春天,但不知道夏天已经安静地开始了。杨万里在《闲居初夏午睡起》中使用梅子、芭蕉、柳华等形象来表现初夏的季节特征。天长了就无情地睡觉,悠闲地看孩子们抓柳树花。“陆游在《立夏》中以‘泥鸟巢燕子’大闹,花是蜜蜂白的。金合欢、柳茵、早期密度、窗帘避暑像微”、花、燕子快乐、阴影越来越浓的一幅立夏风物画。

燕子衔春而去,熏风带来夏天。夏天是生命力广泛传播的季节,草木茂盛,鲜花盛开,灼热的太阳像火一样。近年来,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日益增强,入夏节风俗和现代社会生活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产生了更加密切的关系。部分地区不仅保留了“五色饭”、“立夏茶”、“豆蛋”等传统习俗,而且创造性地将立夏风俗融入当地文化和旅游发展中,发掘和丰富了休闲娱乐、饮食养生、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功能。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老百姓感受到入夏季节传统习俗“live”的魅力。

(作者是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