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提示:题目中说的问题在课堂上一定会有答案。关注题目问题的朋友请仔细查看。

这是我们这门课的第51课,按照《说文解字》字的顺序,我们今天要解释的6个汉字仍然是《日刊》。

(今天要讲解的6个字)

1、英寸()。这个字有两种写法,一种是下面的“易”,一种是下面的“弟弟”。不同版本的《说文解字》印刷体不同,但是同一个字。(请注意,“李”和“弟弟”的小印鉴标记是不同的。读成t弦或Y弦。中华书局主音版《说文解字》只标注了第一个音——T弦。《说文解字》解释为“巴黎,度”。从,益声。点击读这个音的时候有几个意思。(1)茅草屋顶的幼苗;请注意,这是只指茅草屋顶的幼苗。《诗经.邶风.静女》有这样的句子。《毛传》解释为“巴黎,超生岛”。“《诗经.卫风.硕人》上写着美人手指和皮肤的经典句子。”手柔软,皮肤像凝固一样。“《毛传》说:“巴黎新生。“请注意,这里读TV,不要读YY。

(手柔软)

(2)指所有草木的幼苗。《集韵.齐韵》:“英式,全树初生叶形状。”《文选》里郭芙的《游仙诗》七首《高管青葱,凌江丹英》李善给的主席就是这个意思。《范超的超生、通名》比如唐代的王位是3360010——《这是萌芽的诱因》。(4)通过“大麦”指像稗子一样的草。

这个字还读了Y弦,读这个音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指“巴黎”,草来自《赠裴十迪》。是“巴黎,玫瑰”。”郭胡安给了“一个白秋”,不能再确认这是什么草。另一个意思是“割”,这意味着把田里的野草割平。

英寸的小印鉴表示法如下:

2、(薛)。用XU读。这是常用者,即圣说的说法,前面是高师“说”。《尔雅.释草》解释说:发出声音。“只说草,没说是什么草。《说文解字》里记得“那高干的话,花蕾,腹泻清平”。裴雪给出的解释是“雪啊,艾草岛。”换句话说,古代被称为艾草,这是春节的第一个意思,是现代的什么植物,调查所有资料没有一对一准确对应的现代植物。(阿尔伯特爱因斯坦,Northern Exposure)所以在这里不能拍照。

第二个意思是用纱草编织的雨衣。《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里是“春节、春节、妃女、笠子,其铠甲也是”第三个意思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的名字,战国时期齐国灭亡了,现在的山东。

最后的意义是姓氏的说法。根据《六韬.龙韬》,’.原来皇帝、临城后,桂孙海中居春节,历代、河、银、州、64代代替诸侯。周末楚后开拔,毁灭。“薛小海豹写道:

3、苦。用k读。这是常用者。《广韵》解释为“苦、大、凌岛”。《古城,古城》的本意是《说文解字》:“苦、采、苦、养下。”《诗经.邶风.采苓》解释为“苦,苦的野菜”。孔英达引诱陆地的机器说。“苦菜在山田和泽中应该是霜甜脆美的。苦菜的样子像画一样。

2FfVcoz3jX3EoZdyw8%3D&index=4" width="640" height="456"/>

(苦菜)

苦菜应当算中国最早的野菜了。《穆天子传》卷二里载:“天子于是休猎,于是食苦”郭璞给的注说:“苦,屮名,可食。”于是我们知道了,现在我们说的苦的主要意义,并不是味道的苦,而是指的一种野菜苦菜,苦菜我们现在还吃。

桂馥在《说文义证》里对苓有另外的解释,说:“苓当为蘦(蕶),蘦,大苦也。”《释草》的说法跟这个相同,桂馥说,这里的苦,就是“黄药”,而“蘦”的意思,一般指甘草,似乎不合理,但意思又是苦的相对面,似也可作参考,我们采用了《毛传》的说法,更早一些。

苦的第二个意义才是现在说的味道(它首先是一种草,所以,“苦”是“艹”头),这种味道,象胆汁或黄连的味道,跟“甘、甜”相反。古时称的“五味”(酸、苦、甘、辛、咸)之一。《诗经.邶风.谷风》里说:“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这里的荼可能有两种解释,或者是指苦菜,或者指茶,但不管指的什么意思都是有哲理意义的:“谁说苦菜苦呢,它的甘美滋味就像荠菜一样的。”当然,也有人引申解释这一句说谁说苦菜苦呢,比起心中的苦,根本不算什么,我们先不管。总之,这里的苦,是一种味道。

后来,苦的意义进一步引申,引申为痛苦、困苦、困辱、穷困、悲伤、病痛、劳苦等等,因为苦总是不好的味道,这些意义的引申是合理的。由味道苦而引申出来的其他不好的感受。

再后来,又引申为“深”,比如苦心孤诣,冥思苦想;又引申为耐心,比如苦口婆心;又引申为过度,比如:这指甲剪得太苦了,意思就指甲剪得太狠了。这时,苦慢慢改变了词性,成为副词,表示程度,相当于甚、很。比如《三国志.吴主传》“人言苦不可信,朕为诸君破家保之”,意思是人方很不可信。又表示跟实际情况相反,相当于“偏偏”,比如唐李白的诗《公无渡河》“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狂夫要徒步渡河,别人都在看,只有他的妻子来劝他,但是他偏偏要渡河,最后淹死了。苦的意思在汉语的发展中,引申出来的意义相对比较多,主要的是以上这些,另外还有一些,不能尽列了。

另外,苦还是一个姓氏,《通志.氏族略三》里说:“苦氏,越大夫苦成。汉有苦灼,为会稽太守”。

其实,苦还有另外的读音,只是实在不常用,读作gǔ时,通“盬”(读作gǔ),通“麤(读作cū)”,意思是粗劣,因此,在某些篆刻作品里,写到"苦"或"粗"也写作“盬”或“麤”替代,以改变章法(因为苦简省,而盬或者麤要繁密得多,在调整章法时是个不错的方法)。它还可以读作hù,是指的地名,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个地名,到秦时置县,汉时属淮阳国,就是现在的河南省鹿邑县东。这后两个音,用得极少,了解就可以了。苦的小篆写法如图:

(苦的小篆写法)

4、菩。这个字有三个读音,读作bèi或者bó,又或读作pú。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了第一个音,读这个音时,是一种草的名字,《广韵.有韵》里说:“菩,香草”,桂馥对《说文》的注解是“……苫屋之草,乡人呼黄背草”,也就是说,菩,其实是黄背草。

黄背草为多年生 , 簇生草本。叶舌坚纸质,顶端钝圆,有睫毛。它的样子如图:

(黄背草)

黄背草现在主要的作用是造纸或者用来搭建房屋(这个作用古人一直在用),另外也有药用价值,作用是治闭经、月经不调、崩漏、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耳鸣、高血压、风湿疼痛等等,另外,当黄背草在嫩草期时,它还可以用来当饲料,牛、羊都可以吃,越长老,适口性越差,而且种子的刺会扎伤牛、羊,并且营养价值也越变越低。

读作bó时,音出《集韵》,指的是另一种草,叫麻菩杨。这种草也不能在现在找到对应的草,所以也没有图。有人考证,这个读音可能是错的,只有集韵有,其他辞书均照搬《集韵》,待考。

读作pú时,是现在的常用音,比如“菩萨”,但这个音却是从梵文音译来的,即指菩提,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正觉”,佛教名词,指对佛教“真理”的觉悟。《广韵.正韵》里说:“菩,梵方菩提,汉言王道”,是中国本土所谓的“王道”的梵语称呼。菩的小篆写法如图:

(菩的小篆写法)

5、(薏)。读作yì。这个字古文正字的写法现在已基本不用,代之而用的是“薏”。《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薏(《说文》无此字,代)苢"。也就是说,其实这个字通现在的“薏”,指的是“薏苡”这种植物。它的样子如图:

(薏苡)

它的果仁其实就是我们现在在超市见到的薏米,它的药用价值极高,中医食疗,常用此物,它的样子如图:

(薏米)

关于这种植物,还有一个成语叫“薏苡明珠”,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无端受人诽谤而蒙冤。说东汉名将马援(官封“伏波将军”)领兵到南疆打仗,因为水土瘴气的原因,军中士卒生病的很多。马援从当地民间收集到有种用薏苡治瘴的方法,用后果然疗效显著。随后,他平定南疆凯旋时,就带回几车薏苡药种用以种植。谁料等到马援死后,朝中有人诬告他带回来的几车薏苡,是他搜刮来的大量明珠。马援妻和儿子们惶恐畏惧,不敢把马援灵柩运回旧坟地安葬,只买了城西的几亩地草草埋葬了事,宾客们也不敢去吊唁。马严与马援妻子草索相连,到朝廷请罪,皇帝拿出梁松的诬告书相示,才知是挟怨诬告,就上书诉冤,前后六次,辞意哀切,然后才得以安葬。后来这一事件,朝野都认为是一宗冤案,故把它说是“薏苡之谤”。

(薏)的小篆写法如图:

(<薏>的小篆写法)

6、茅。这个也算是常用字了,读作máo。《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茅,菅也,从艸,矛声”。下一课我们会学到“菅”字,许慎给的解释很好玩,是“菅,茅也。从草,官声”,用这个字解释另一个字,又用另一个字解释这个字,两字互训,真省事,不过,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给了说明:“统言则茅、菅是一,析言则菅与茅殊。许菅茅统训,此从统言也。”好在,茅这种植物现在还有,容易理解。

茅草,禾本科。多年生草本。全草作牧草和造纸材料,根茎叫茅根,可以入药。它的样子如图:

(茅草)

茅草,也可以称作白茅。茅草可以用来搭建简陋的住处,称茅屋,比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即指茅草搭建的居处。

另外,茅还用来借喻道家的“道”。传说西汉茅盈兄弟三人,“得道”于句曲山(后来称三茅山,或者茅山),后世借“茅山”喻“真道”,简称“茅”。

茅还是古国名,在现在的山东金乡县西南,同时茅还是姓氏,《通志.氏族略二》里说:“茅氏,周公之后也。今济州金乡是其地,子孙以国为氏”可见,这个茅姓跟茅国有关。茅的小篆写法如图:

(茅的小篆写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因此,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相当多的故事,如果展开来详细说,每课六字是个不小的工程,所以,我们的课程中,有些不经常用的意思或用法,即不在课程里解说,如果专门以文字学为研究方向的专门家,可以查看其他更专业的相关书籍,比如《说文》四家的注疏,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现在网上都有得买,价格也并不昂贵,我们此套课程的好处在于通俗,上面所说的这些书则要专业得多,但不见得适合初学者阅读,这也是此套课程的价值吧。

(【说文解字】之51,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