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的旅行指南,审美和价值观的连接密码

By:三明治自:五行QUE水(ontheweekend2020)

说几句话。

知己知彼。

挖掘和勘探土地是一种本能。当地杂志以城市、青年、鸟类、街道等多种面貌出现在年轻人的圈子里。但是,要触摸其中一个维度的质感,就必须深入地面。

当地杂志在中国翻滚了很多年,大家都含蓄地接受并散发着当地精神。例如,《城市画报》是我心中印象最深的杂志,当时编辑们担心杂志上的广告会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广告和内容是否那么敏感。《0086》是本趋势杂志,主要制作青年文化,但敢用中国的国际区号给杂志命名,他们说中国呼应世界一点都不无聊。

经营当地杂志的初衷一定是觉得自己的地方很好。这样才能有培养你好奇心和展现自我的自信心的土壤。(萧伯纳)。

让我们看看这些杂志想说什么。

你有没有想过为你生活的地区、城市、街道制作只为自己准备的独立出版物?事实上,很多人都这样做。

当地杂志是指团队长期驻扎在一个城市,或者本身由当地人团队组织,关心当地当地当地文化,以独特的方式讲述当地故事的出版物。(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自2000年以来,这些杂志开始流行,但总数量并不多。但是一个地方是否有属于自己的地方杂志,其实可以从侧面反映当地人文化自信的程度,以及是否能有意识地记录当地的故事。

在收集和整理当地杂志的故事时,我发现早期成立的当地杂志本身也经历了很多变化和考验。

——因资金原因停刊,位置的变化也可能转变为时尚生活,放弃了“知性”,触角范围扩大到了全世界。

今天,我们整理了代表不同城市的16本杂志,不能说百花齐放,但各有特色。一本讲述当地故事的独立杂志制作了生动有趣的人文地图。也许200年后回头看,是21世纪以不同方式存在的“地方志”。

RECOMMEND

-推荐清单-

01

厦门夏门

厦门的《搜街》是中国早期地区杂志之一,曾在金融危机中停刊过两次,除了汉语普通话外,还标注了闽南语拼音。每期收集闽南的民间工艺,形成一个独立的栏目。

主编王琪在闽南有句谚语“风俗有劲”,意思是风俗有劲。当所有二三线城市都以同样的方式发展时,厦门如何保持本土性?这是《搜街》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创刊时间:2003年

停刊时间:2011年

杂志类型:月刊

POINT:方言存储

0 2

福州福州福州

height="543"/>

《homeland家园》创刊时的定位为时尚类城市杂志,但编辑部自言在福州连一个洋气的橱窗都找不到,他们转而去挖掘福州的“土”文化。

一年365天都有生日过的各路神灵,如今仍在风生水起的闽剧……这个传统到魔幻的地方,确是真实存在的家园。

创刊时间:2005.12

停刊时间:——

杂志类型:月刊

POINT:传统手艺

0 3

西 安 XI AN

这是一本本关于西安的回忆录,它记载着大量本地居民的口述故事和老照片,以人物切片的形式呈现西安文化。

团队同时还出版别册,诸如穆斯林聚居区“回坊”,每周两次的“西仓市集”等等主题,梳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市井生活。

创刊时间:2006

停刊时间:——

杂志类型:不定期

POINT:市井生活

0 4

北 京 BEI JING

这套杂志的正式员工有4位:一个荷兰人,一个法国人,一个马来西亚人和一个中国人。《事儿多》的外文名 Lawaai 来自荷兰语,意为“噪音”,谐音则刚好是普通话的“老外”。

杂志一共有 30 期,每期只有手掌大小的十几页,有采访当地居民整理出的《白塔寺指南》,还有理发店、保安、广告牌、晾衣绳等等主题,以独特的外国人视角勾勒老北京的生活。

创刊时间:2016

停刊时间:2016

杂志类型:——

POINT:异国视角街区志

0 5

香 港 HONG KONG

「就系媒体」由一群来自传媒、出版、设计创意、文化、艺术及市场推广各个界别的工作者组成。杂志分为REdefine、REfresh等栏目,意在通过各种形式与想像,从香港人的视角出发,发掘未完的香港与香港人的故事。

试刊号的专题就邀请到25位来自建筑、文化、政治等各界的人士,共同讨论50年代的老建筑香港大会堂的复活。

创刊时间:2018夏

停刊时间:——

杂志类型:季刊

POINT:香港制造

0 6

台 南 TAI NAN

《路克米》谐音“look at me”,是一本由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会创办、免费取阅的公益刊物,每一期对台南生活的一个切面进行观察与记录。

2008~2015年,基金会举办了三届“老屋欣力”活动,便通过这本杂志介绍、评选老屋再利用的优秀案例,将老屋再生的风潮蔓延到了全台湾。

创刊时间:2006.04

停刊时间:——

杂志类型:季刊

POINT:公益刊物

正兴街是台南一条不到100米的街道,也玩得风生水起。作为“全宇宙首创的街道特刊”,《正兴闻》采访住在这里的阿公阿嬷,集结他们的轶事和琐事,风格幽默恶搞。

比如第三期封面就参考著名的“闪亮三姐妹”,邀请街道阿嬷拍摄“正兴三姝”,还在正兴街上开办签名会,也算红极一时了。

创刊时间:2014

停刊时间:——

杂志类型:季刊

POINT:号称「全球视野最窄」

0 7

新 竹 HSIN CHU

新竹以贡丸汤闻名,新竹也像一碗贡丸汤:它在街头巷尾任何一个角落,但是你不会特别注意。过去三十年来,这里因科学园区的发展吸收了大批外来的年轻人。

《贡丸汤》不会讨论特别严肃的社会议题,比较面向年轻人的生活,从地域与主题的角度切入,策划的专题比如“一个人在新竹”“下班后的文艺日常”。

创刊时间:2015.03

停刊时间:——

杂志类型:季刊

POINT:主题指南

0 8

花 莲 HUA LIEN

在嫁来花莲的第4年,台北女生王玉萍抱着“再多认识花莲一些”的想法,创办了《O'rip》杂志,在阿美语里的意思是“生活、文化”。

编辑部的伙伴八成都是花莲的“新移民”,他们陪伴读者,尤其是外地的旅行者们一起探索这里的小店、美食和生活方式。

创刊时间:2006.05

停刊时间:——

杂志类型:双月刊

POINT:花莲新移民

始创的三位大学生最开始以为,只要访问独特的小店或传统美食就可以发行杂志了。但开始采访后,她们才发觉存在很多社会议题,比文艺商店和美食都有意义得多。

《拾纸》第一期的主题就着墨于被称为“沟仔尾”的百年老区红毛溪,她们不仅采访现任里长,了解如今的衰落,还专访曾住在这里的居民,拼凑出曾经的兴盛。

创刊时间:2015.04

停刊时间:——

杂志类型:双月刊

POINT:东华大学毕设

0 9

嘉 义 CHIA YI

创办人陈世岸将刊名取名为“慢”,主要是捕捉嘉义特殊的节奏感。最初以类如“低调”的抽象概念为题,第5期起尝试将主题放在一个确切的点位

——从城市厨房的“东市场”到超过百年的“嘉义公园”,落脚于那些拥有嘉义人集体记忆的人情空间。

创刊时间:2007.10

停刊时间:第六期

杂志类型:双月刊

POINT:生活节奏调研

1 0

永 和 YOUNG HO

《小小生活》的每期由不同成员组成,由独立书店“小小书房”招募,经过编采班培训后,独立完成选题、采访到印刷的所有环节。发刊时间短则两个月,长则一年。

每一期的栏目和版型都有更新,话题也呈现得五花八门,老庙宇、情趣用品商店、沙发冲浪……成员们深植于社区四周的日常生活,热衷地记录下那些常常被人一眼掠过,随即消失于脑海的点滴。

创刊时间:2010.01

停刊时间:——

杂志类型:不定期

POINT:社区艺文生活

1 1

基 隆 KEE LUNG

鸡笼雾雨,基隆物语。基隆港在上个世纪曾是世界第七大货柜港,繁荣一时,这本杂志最初是为抗议“基隆港西二三码头仓库”拆除而制作。

很多团队成员就是码头工人的孩子,他们在调查中发现,那些看似平常的码头、渔村、庙口其实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故事,于是便坚持挖掘更多选题。与其他小清新的台湾杂志不同,这里充满着劳动人民的气息。

创刊时间:2015.01

停刊时间:——

杂志类型:不定期

POINT:码头故事

1 2

重 庆 CHONG QING

创办人何洋曾在重庆的多家报社和杂志工作十多年,一直想做一本“不伪高端、伪时尚,不为政府或广告客户”的本土杂志。

《最重庆》创刊时,重庆报纸的文化副刊砍掉了许多地方版块的内容,而这些恰恰是《最重庆》所关注的,比如十八梯、朝天门、地下防空洞等等。只可惜三年后,纸质版杂志因为资金问题停刊了。

创刊时间:2010.03

停刊时间:2013.01

杂志类型:月刊

POINT:地方掌故

1 3

长 春 CHANG CHUN

“茶啊冲”是长春的古音,这本独立杂志由一家名为“银杏树”的咖啡馆所创,内文也是充满东北特色的事物:萨满乐队、相声团体、旧电影院……

杂志中常以牡丹街、桂林路等地标街道为载体,配合稍有年代的老照片,为读者描摹出老东北的模样。

创刊时间:2010.09

停刊时间:不详

杂志类型:双月刊

POINT:东北特色

1 4

成 都 CHENG DU

平面设计师张简蓝从北京辞职回到成都,和开服装店的朋友薛蓉一起,自费创办了成都在地杂志《可以》。

它关于成都的文艺小店、手艺人、田野农庄、川剧,每期不同的书籍装帧配合主题,展现成都在互联网“网红城市”之外的本土文化。

创刊时间:2014.07

停刊时间:——

杂志类型:半年刊

POINT:成都日常生活

1 5

上 海 SHANG HAI

谁说巴黎才是时尚之都?有两个法国女孩,就是上海老阿姨的迷妹。在Elsa和Monique眼中,中国阿姨的服装搭配不拘泥于颜色和花样,最潮最时尚。

《迷妹》杂志不仅有阿姨们的时尚大片,还介绍了她们年轻时的化妆术、流行音乐、广告,满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画风。

创刊时间:2018

停刊时间:——

杂志类型:月刊

POINT:中国阿姨

版权申明:本文经三明治生活创作店(unitedcultures)授权发布

你心里还记得哪些好看的在地杂志?来留言区告诉我们。

End

五行QUE水看片会 第一弹

片名:《生基》

2014/ 纪录 / HD / 彩色 / 147分钟 / 中文字幕

《得恩亚纳》

2018/ 纪录 / HD / 彩色 / 162分钟 / 中文字幕

导演:李沛峰

片长:约5小时

放映时间:2020年1月16日(周四)下午2:00

放映流程:导演介绍纪录片+看片+映后交流

放映地点:大理古城叶榆路188号大理旅马客栈

报名:因位置有限,所有观影者请拨冗报名(姓名,电话)。可后台直接报名,或加微信wuxinqueshui_001报名,报名成功后会收到确认

报名及问路:

内容介绍:生基是人活着时为自己建造的坟墓,得恩亚纳则是台湾阿里山中的一个小村。将他们连在一起的,是台湾建筑师谢英俊。

这位建筑师以建筑为形式,带领他的团队长期实践于农村。中国农村长期被排除在工业化的建筑体系之外,谢英俊通过对传统建筑的研究,融合了国际上最先进的轻钢建造体系,经过设计和长期实践之后,降低了造价,创立了一种“协力造屋,自助建房”的建筑体系。

两部纪录片的背景都是灾后重建。《生基》拍摄于四川雅安碧峰峡镇的七老村和柏树村,讲述了四川大地震之后被援建户陈洪泽老人的故事;《得恩亚纳》则是台湾莫拉克风灾后,阿里山邹族来吉部落重建家园的故事。正好,四川和阿里山都是谢英俊及团队投入心血最多的实践场所。

在这里,建筑变成一种工具,建造则变成了一种媒介,通过它,人们得以重新体会那些被忽略了的人和环境的关系。


更多阅读

超级影迷焦雄屏|6部去年她最爱的在地电影

洱海看鱼时间

了不起的洱海

内容来自

五行QUE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