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6日,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获得了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
这是有122年历史的诺贝尔奖,第17次向女性作家颁发文学奖。
让我们来看看这17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吧。每个人本身就是一个精彩的故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美国作家)。
01塞尔玛拉格洛夫:椅子的童话世界
获奖年份:1909年
代表作品《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耶路撒冷》
1909年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罗夫(1858-1940)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
拉格罗夫出生后不久,左脚不幸残疾,3岁半时脚完全瘫痪,无法动弹。她总是坐在椅子上听家人的故事。7岁以后,拉格罗夫开始读很多书,书给行动不便的她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安慰。
从1906年到1907年,她的《尼尔斯骑鹅历险记》作为历史地理教科书出版,这部童话巨著使她成为著名世界的门户,与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一起享有盛誉。
获奖理由:“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理想主义、丰富的想象力、平和美丽的风格。”
02 Grazia deleda:在小岛上洞察人生
获奖年份:1926年
代表作《常青藤》 《邪恶之路》 《母亲》 《最初的吻》 《撒丁岛风情》 《欧也妮葛朗台》
意大利作家格拉齐亚德莱达(1871-1936)出生于意大利撒丁尼亚中部努奥罗市的一个著名家庭。德莱达从10岁开始就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所以开始自学,阅读了很多文学作品,从15岁开始创作自己的文学作品。
戴瑞达的作品植根于她度过青少年时代的撒丁岛,以美丽的撒丁岛自然景观为背景,以目击的传说和现实生活为素材,创作了很多朴素、感人、戏剧性的作品。她在诗歌、话剧、翻译等领域也表现出了宝贵的才能,发表了诗集,改编了剧本。、、、
获奖理由:“为了称赞她受理想主义启发的作品,温柔透彻地描写了她长大的岛上的生活。洞察人类的一般问题,表达的深度和怜悯。”
03西格里德温塞特:单亲妈妈的反击
获奖年份:1928年
代表作品《新娘主人十字架》集。
挪威作家西格里德温塞特(1882-1949)反对纳粹德国流亡美国,经历了丈夫出轨的打击。她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写中世纪斯堪的纳维亚生活的现代主义长篇小说—— 《新娘主人十字架》部。
她的一生是勇敢的单亲逆袭的标本。一个女人离开出轨的丈夫,带着三个孩子亲自重建家园,亲自重建自己的生活,用笔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获奖理由:“主要是因为她对中世纪北国生活的有力描述。”
04珍珠庆州:一生属于中国
获奖年份:1938年
代表作品《大地》
珍珠(珀尔塞登斯特里克布克)(1892-1973)美国女画家以中国题材的小说《大地》获得1932年普利策小说奖后,于1938年
赛珍珠于1892年出生在弗吉尼亚州,4个月后,随传教士父母来到中国,她在镇江经历了她人生的早期岁月,因此她称镇江是她的“中国故乡”,由于生活的环境,赛珍珠写作对象主要是中国农村,普通的农民。
赛珍珠一生都生活在中西两个世界的冲突之中,她一辈子向两个世界的人们传播着跨文化理解,加强了中西之间的友好交流。尽管经历过抗美援朝、越南战争和文革,美国百姓对中国人民的良好印象居然从来就没有改变过,这不得不归功于这位超前女性的杰出贡献。
获奖理由:“她对于中国农民生活的丰富和真正史诗气概的描述,以及她自传性的杰作。”
05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拉美获诺奖第一人
获奖年份:1945年
代表作品:《死的十四行诗》,诗集《绝望》《柔情》《有刺的树》《葡萄区榨机》等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1889—1957),是智利诗人兼外交官露西拉·戈多伊·阿尔卡亚加(Lucila Godoy Alcayaga)的化名,她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拉丁美洲人。
米斯特拉尔,出生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她自幼生活清苦,未曾进过学校,靠做小学教员的同父异母姐姐,辅导和自学获得文化知识,她九岁开始练习写诗,十四岁开始发表诗作。1906年,她在小学任教时,和铁路职员乌雷特相识并相恋,1909年,性格内向且已另有所爱的乌雷特,因不得志而举枪自杀。这使米斯特拉尔在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从此她立誓终身不嫁,对死者的怀念和个人忧伤,成为她初期诗歌创作的题材。
获奖理由:“她那由强烈感情孕育而成的抒情诗,已经使得她的名字成为整个拉丁美洲世界渴求理想的象征。”
06 史奈莉·萨克斯:流亡犹太诗人
获奖年份:1966年
代表作品:诗集《逃亡与蜕变》《无尘世界的旅行》《死亡的依旧庆祝生命》,诗剧《伊莱》等
史奈莉·萨克斯(1891—1970),德国犹太裔诗人、剧作家。小时候,因生活在德国纳粹统治期间,曾一度受到惊吓无法正常说话,1940 年,在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的帮助下,她流亡至瑞典。萨克斯曾经表示是塞尔玛救了她的命。
获奖理由:“因为她杰出的抒情与戏剧作品,以感人的力量阐述以色列的命运。”
07 内丁·戈迪默:曼德拉最想见的女作家
获奖年份:1991年
代表作品:《缥缈岁月》《陌生人的世界》《恋爱时节》《贵宾》《伯格的女儿》《朱利的族人》
内丁·戈迪默(1923—2014),南非作家,撰写了13部长篇小说,200多篇短篇小说,200多篇散文。戈迪默虽然出身于一个富裕的白人家庭,但一直致力于反对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她曾表示:“在我的国家南非,写作意味着迎战种族主义。”
在种族隔离最黑暗的时期,以反种族隔离为己任的她,尽管其著作在国内被禁,本人也遭受迫害,但她拒绝流亡国外而毅然留在国内,掩护黑人运动领袖的安全,曼德拉在1990年刚出狱后,最想见到的几个人中就有她。戈迪默是曼德拉心目中的英雄,而国际社会则把她称之为“南非的良心”。
她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与南非的现实密切相关。它们直接或间接地揭示了种族主义的种种罪恶,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生活在南非的黑人与白人的种种苦恼,以及他们为种族歧视制度所付出的沉重代价。
获奖理由:“以强烈而直接的笔触,描写周围复杂的人际与社会关系,其史诗般壮丽的作品,对人类大有裨益。”
08 托尼·莫里森:书写美国黑人的百科全书
获奖年份:1993年
代表作品:长篇小说《最蓝的眼睛》《秀拉》《所罗门之歌》《宝贝儿》《爵士乐》等
托尼·莫里森(1931—2019),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父亲是蓝领工人,母亲主要靠在白人家做女佣来养家。1949年,18岁的托妮·莫里森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华盛顿特区专为黑人所开设的霍华德大学英文系,后来,她又进入康奈尔大学继续攻读英美文学。1965年,她开始在美国著名的出版机构兰登书屋担任文学编辑。从20世纪70年代起,她主要在纽约州立大学、耶鲁大学等各个大学讲授美国黑人文学,还在《纽约时报书评周刊》上发表大量书评文章。1987年,她开始担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文学教授,讲授文学创作和美国文学研究课,属于典型的学者型作家。
在托尼·莫里森近四十年的文学生涯当中,一共出版了八部长篇小说,一个剧本,两部文论集,还主编了一部三百年来美国黑人为了争取和白人同等地位而奋斗和抗争的史实性文献汇编《黑人之书》,这本带有史料性质的著作影响深远,记叙了美国黑人三百年的历史,被称为美国黑人的百科全书。托尼·莫里森是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得诺奖的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通过敏锐的观察、炽热的情感、简短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真实的美国黑人生活,将美国黑人文学,甚至将英语新小说引领到一个更加开阔的境地,是对那些有着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记忆的个人、族群、国家的特殊启发。
获奖理由:“其作品想象力丰富,富有诗意,显示了美国现实生活的重要方面。”
09 辛波斯卡:让琐碎日常发光的“诗坛莫扎特”
获奖年份:1996年
代表作品:诗集《我们为此活着》《向自己提出问题》《呼唤雪人》《盐》《一百种乐趣》《桥上的历史》《结束与开始》等
辛波斯卡(1923~2012),波兰诗人,有“诗坛莫扎特”之称。辛波斯卡擅长从日常生活汲取灵感,以小隐喻开发深刻的思想,寓严肃于幽默、机智。
从八岁起,辛波斯卡随父母迁居到波兰南部古城克拉科夫,她的家位于市中心,是一所两室小屋,在这里,辛波斯卡观察,创作,演变,她居住了大半个世纪,直至生命的终点。辛波斯卡与世界保持着距离,不喜欢过多的感情宣泄,但同时,她并没有袖手旁观,而是用独特的理性和慈悲观察和关心,关注这个世界都在发生什么。“我不想成为上帝或英雄。只是成为一棵树,为岁月而生长,不伤害任何人。”这是辛波斯卡的好友,波兰诗人米沃什的诗句,用来总结辛波斯卡的一生极为贴切。
获奖理由:“由于其在诗歌艺术中精辟精妙的反讽,挖掘出了人类一点一滴的现实生活背后历史更迭与生物演化的深意。”
10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讲述被毁掉的女性的故事
获奖年份:2004年
代表作品:《女情人们》《我们是骗子,宝贝》《钢琴教师》等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1943~),奥地利犹太裔小说家、剧作家兼诗人,自幼开始学习钢琴、管风琴和长笛,后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就读。耶利内克很早就开始写诗,21岁时出版了自己的处女作《莉萨·沙滕》,随即引起强烈反响。
她的作品大多通过讲述被社会环境所毁掉的女性的经历,对男性专制和社会弊病进行激烈批判,其作品在欧洲颇具影响,特别是女性读者对她的作品情有独钟。
获奖理由:“她的小说和戏剧具有音乐般的韵律,她的作品以非凡的充满激情的语言揭示了社会上的陈腐现象及其禁锢力的荒诞不经。”
11 多丽丝·莱辛:万花筒一般的女作家
获奖年份:2007年
代表作品:《青草在歌唱》、五部曲《暴力的孩子们》《玛莎·奎斯特》《良缘》《风暴的余波》《被陆地围住的》以及《四门之城》《金色笔记》《幸存着回忆录》《黑暗前的夏天》等
多丽丝·莱辛(1919~2013)出生于伊朗,父母为英国人,在津巴布韦的一个农场长大,受多地域文化影响的莱辛,笔耕五十多年,是位多产作家,花样层出不穷,作品风格多变,既有现实批判文学,也有受伊斯兰神秘主义影响的科幻文学。
她既写人的生存处境,也写动物(尤其是猫)的生存之道;既写成人复杂而多变的阴暗内心,也写儿童的丑陋与野蛮。其风格独特多变,思想深邃,观点锐利,见解新颖,极具创造力。除了长篇小说,还有诗歌、散文、剧本、短篇小说等作品。
获奖理由:“她用怀疑、热情、构想的力量来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其作品如同一部女性经验的史诗。”
12 赫塔·米勒:二战阴影成为创作源泉
获奖年份:2009年
代表作品:《低地》《风中绿李》等
赫塔·米勒(1953~),德国作家,出生于罗马尼亚的一个农民家庭,后移居德国,并用德语进行写作。她的作品多以冷峻、超现实的诗性语言对极权政治进行批判。
米勒是一个关注现实的作家,从小就生活在二战留下的阴影之下。她的母亲整日都生活在父亲的打骂之下,从来没有给过她正常的母爱,父亲更是与酒相伴,这一切使得米勒的童年一直都生活在恐惧的气氛中,无爱的家还有恐惧的村庄,造就了米勒的童年创伤,也成为了她创作的源泉。
获奖理由:“专注于诗歌以及散文的率真,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图景。”
13 爱丽丝·门罗:在家务的夹缝中书写
获奖年份:2013年
代表作品:《逃离》《爱的进程》等
爱丽丝·门罗(1931~),加拿大作家,被誉为“加拿大的契诃夫”,门罗是第一名加拿大籍女性获奖得主,她的小说通过描写小镇平民的爱情、家庭和日常生活,用简单朴素的笔触细腻刻画出生活的真实面貌,带有心理现实主义特色。
门罗作品的一个常见主题,是正在步入成年的女孩子,面对自己的家庭和她成长的小镇时,所面临的两难处境,晚年,她的主题转向中年人、独身女人以及老人的劳苦。门罗是繁忙的母亲和家庭主妇,只能利用孩子午睡或家务间歇时,悄悄地构思、练笔,甚至半夜起身改稿子。
获奖理由:“当代短篇小说大师。”
14 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记录小人物在灾难中的创伤
获奖年份:2015年
代表作品:《战争的非女性面孔》《最后一个证人》《死亡的召唤》《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等
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1948~),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白俄罗斯作家,她的作品多为纪实文学,着重描写如儿童、女兵、娃娃兵等“小人物”的在灾难中受到的个体创伤,和下边缘群体以及民族的集体创伤记忆。
当阿列克谢耶维奇第一次试图出版她的巨作《战争的非女性面孔》时,一位苏联审查人员告诉她:“我们不需要你的小历史,我们需要大的历史”。许多年后,阿列克谢耶维奇的记录取得了胜利,让人们知道我们都需要这些小历史,它们是文学的组成部分。
获奖理由:“多样声音的作品,一座记录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碑。”
15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魔幻与现代生活的结合
获奖年份:2019年
代表作品:《书中人物旅行记》《E.E》《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等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1962~)是当代波兰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托卡尔丘克擅长用怪诞不经的想象和质朴天真的寓言,将史诗、传说同现代生活相结合,传达她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生死问题的探究。
托卡尔丘克毕业于华沙大学心理学系,曾经从事过一段心理治疗师的工作。而在她的小说中,她常常用梦境或现实之外的“另一个空间”作为主题,她在采访中曾这样回答:“现实主义写法不足以描述这个世界,因为人在世界上的体验必然承载更多,包括情感、直觉、困惑、奇异的巧合、怪诞的情境以及幻想。”
获奖理由:“她用百科全书式的热情呈现了一种充满想象的叙事,代表了一种跨越重重边界的生命方式。”
16 露易丝·格丽克:厌恶标签的女诗人
获奖年份:2020年
代表作品:诗集《头生子》《沼泽地上的房子》《下降的形象》《阿基里斯的胜利》《阿勒山》《野鸢尾花》等
露易丝·格丽克(1943~)美国当代女诗人,2003-2004年美国桂冠诗人,遍获各种诗歌奖项,包括普利策奖、全国书评界奖、美国诗人学院华莱士·斯蒂文斯奖、国际笔会∕玛莎·阿布朗德非虚构文学奖、波林根奖。
青年期的她饱受厌食症的困扰,甚至因此中断学业接受治疗,这种心理疾病虽然一度摧毁她的健康,却也给予她一种特别的认知视角。
如果细化下去,格丽克的身份还有“犹太人”“匈牙利移民”“美国梦二代”。然而,性别、种族、宗教信仰……这些正是格丽克在诗歌创作中所极力避免的。
获奖理由:“因为她那无可辩驳的诗意般的声音,用朴素的美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
17 安妮·埃尔诺:从杂货店女孩到诺奖作家
获奖年份:2022年
代表作品:《空衣橱》《一个女人的故事》《耻辱》《占领》《悠悠岁月》等
安妮·埃尔诺(1940~)法国当代著名女作家,从社会底层的杂货店女孩,到34岁发表处女作,60岁全职写作,再到82岁成为享誉世界的诺奖得主,在过去的121年里,诺贝尔文学奖一直被传统地授予小说家、剧作家和诗人,2022年瑞典文学院将诺贝尔奖授予安妮·埃尔诺,这是第一次看到回忆录的价值,并向世界宣布了私人生活的公共价值。
写作一直是埃尔诺的梦想,但困在工作家庭里的她根本无法专心写作。直到34岁,她才出版第一本处女作。1987年母亲死于阿尔茨海默症后,埃尔诺开启时光倒流之旅,《一个女人的自传》是对母亲和女儿、青春和衰老、梦想和现实的追忆;1992在《单纯的激情》里,埃尔诺用自己曾经真实的情感经历,对爱情中的异化进行了粗暴到令人震撼的描述,直击心灵;埃尔诺出版了《悠悠岁月》,这部作品被许多人认为是她在内容和创新形式方面的最高成就,交织了个人和集体60多年的历史,是一代人的集体回忆录,是一本由经历、文字、广告、涂鸦、服装、电影、习惯、信仰拼贴而成的年鉴
获奖理由:“她的勇气和敏锐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约束。”
1.文章《【女角色名字】不依靠颜值,122年来,17名女性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各为优秀》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女角色名字】不依靠颜值,122年来,17名女性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各为优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