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怎么读拼音】中药材柴火

2023-03-03 02:47 30次浏览 文化

柴胡

拼音CHD I HAR;

外号智勋,胡虎(《本经》),山寨,余超(《吴普本草》),柴禾(《品汇精要》)。

来源《本经》

源头是伞科植物北湖、窄叶湖等的根。舔,秋挖根,把茎苗和土清除干净,晾干。

原来的形态北湖湖,又名竹叶湖(《植物名实图考》)、铁庙湖、蝗虫桥、山根寨、黑湖湖、珊瑚湖。

多年生草本,高45 ~ 70厘米。根直,有意见分歧,或没有意见分歧。茎直立,茂盛,上部分枝多,有点“的”字形弯曲。叶子互相鲜活。光线型披风型,3 ~ 9厘米长,0.6 ~ 1.3厘米宽,先端越来越尖,最终有短网状、全缘、上绿色、下浅绿色、平行脉7 ~ 9个。腹伞状花序腋正常生;伞茎4 ~ 10,长1 ~ 4厘米,长度不等。总苞片不足或有一两个苞片。小伞茎5 ~ 10,长约2毫米;总苞片5;小花,黄色,直径约1.5毫米;花萼牙齿不明显。花瓣5,先端向内折叠,弯曲成2锯齿状。手术5,花药卵形;雌蕊1,卵巢子,光滑无毛,花柱2,非常短。双弦科呈圆形椭圆形,左右平,长度3毫米左右,分科有5个明显的主母,棱镜上通常有3个油管,连接面上有4个油管。火器8 ~ 9月。过气9 ~ 10月。

出生在干燥荒凉的山坡、田野和路边。分布在吉林、辽宁、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北、四川、陕西、陕西、甘肃、西藏等地。

窄叶柴胡,又名:红柴胡、薄叶柴胡。

多年生草本,高30 ~ 65厘米。根深蒂固,没有意见分歧,或有点不裂,表皮红褐色。一根或几根茎,上部分枝多,光滑,无毛。叶子互相鲜活。根叶和茎下叶有长手柄。叶片线或线性披针形,长7 ~ 15厘米,宽2 ~ 6毫米,先端越来越尖,叶脉5 ~ 7个,接近平行。腹伞状花序;伞柄3 ~ 15;总苞片不足或有2 ~ 3。小伞茎10 ~ 20,长约2毫米;总苞片5;小花,黄色:花瓣5,先端折叠;雄性5;子房下位光滑,无毛。双弦科,圆形或圆形卵形,长2 ~ 3毫米,分科有5个粗钝的果毛,成熟果实的棱镜上油管不明显。油果的剖面上,每一个常见的角有3个油管。火器7 ~ 9月。过气8 ~ 10月。

出生在干燥的草原上。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甘肃、青海、新疆、四川、湖北等地。

特性北柴胡。

又名:硬柴。为了植物北湖的根,有一些茎的底部。根为圆锥形,主根直立或稍弯曲,下部有异见,根膨胀,有疙瘩状,长6 ~ 20厘米,直径0.6 ~ 1.5厘米,外皮为灰褐色或灰褐色,有钟皱纹和地根痕,上部有细毛或坚硬的细条。质量比较硬。不容易折断,单面木质纤维性,黄白色。气有点香,味道有点苦。根粗,皮肤细,根少的人比较好。

舟山、辽宁、甘肃、河北、河南。另外,陕西、内蒙古、山东等地也生产。

南湖湖

又名:柔软的柴火(《本草汇言》)、香湖。为了植物狭窄的叶子柴火的根。外形与北柴禾相似,但根细,差异小,不太弯曲,长4 ~ 10厘米,直径6 ~ 10毫米,表面红褐色,有皱纹和须根痕迹,顶部没有疙瘩,有地面茎叶死后留下的毛纤维。脆脆易断,截面平坦浅棕色。气味像北湖。根粗,不需要根的人好。

舟山湖北江苏四川。另外,还生产安徽、黑龙江、吉林等。

化学成分北湖根中含有汽油、柴醇、乳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24酸、葡萄糖、皂苷等。皂苷中有柴胡皂苷A、C、D、柴胡苷F、E、G、龙芝苷。另一篇报道称,从根和种子中划分柴火是多种蚯蚓的总称。另外,根部还含有-菠菜甾醇、 7-大豆甾醇、 22-大豆甾醇、大豆甾醇、侧金松华醇和当归素。茎和叶中含有叶黄素。水果中含有11.2%的油,其中有肉桂酸、反式肉桂酸和零售酸。

狭窄的叶柴胡根含有皂苷、脂肪油、汽油和柴术。茎和叶中含有叶黄素。

黄金黄虎黄中含有姜囊香、核醇、29酮、26醇、-菠菜甾醇、黄酮类、皂苷、生物碱、抗坏血酸、胡萝卜素等。开花、结果期可从花、叶、茎中获得槲皮素、槲皮素、卵磷脂、异鼠异、异鼠异-3-卵磷脂。

大叶胡根含有柴火、-菠菜甾醇、甘蔗和多乙烯化合物。

药理作用解热作用

早期发现,大量柴油剂(5g生药/公斤)或酒精提取物(2.5g生药/公斤)对人工发热的兔子有解热作用。由于伤寒混合疫苗发热的兔子、口服制剂或针剂(2g/千克)也有轻微的冷却作用。此后柴电的解热作用不明显,但据悉,柴电200 ~ 800毫克/公斤的口服能积极降低小鼠的正常体温和解热作用。

镇静、镇痛作用

柴火口腔可以对老鼠起到镇静作用(攀登实验),延长自我芭比的睡眠。它有很好的镇痛作用和较强的止咳作用,但没有抗惊厥作用,也不会降低横纹肌的张力。有人认为柴禾可能被列入中枢抑制剂。

抗炎作用

柴木口服(600毫克/千克)可显著减少大鼠脚踝的右腺糖酐、5-5-羟色胺性水肿。在大鼠皮下肉芽肿囊肿(葱头乳及棉球法)实验中,柴禾具有抗渗出和抑制肉芽肿生长的作用。柴火单用或配套复方均有效,抑制肉芽肿生长的作用强于其抗渗出作用。巨秋血坊(当归弱酸、陶仁胜气汤、大黄牡丹皮汤等)在作用强度方面与柴火相反,因此最好同时使用二者。柴火抑制组织胺、5-5-羟色胺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稍微抑制肋部的渗透。角茶菜口香糖、醋酸性水肿无效,对豚鼠组织胺休克及小鼠过敏性休克也没有保护作用。

抗病原体作用

北湖注射液对

流行性感冒病毒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从此种注射液馏出的油状未知成分对该病毒也有强烈抑制作用。对结核杆菌的某一菌株据称有效。有人曾推测北柴胡可阻止疟原虫的发育,但实验研究,不能证实。

⑤对肝脏的影响

对因喂食霉米而发生肝功能障碍之小鼠,同时喂食北柴胡,则谷丙及谷草转氨酶之升高,远较不给柴胡之对照组为轻;柴胡甙之作用,似不及北柴胡粉。对伤寒疫苗引起的兔肝功能障碍(尿胆元呈阳性反应),口服北柴胡煎剂(0.5~1.0克生药/公斤),有较显著的改善作用;对酒精引起的肝功能障碍亦有些效,但不如甘草;对有机磷引起的则效力很差,而对四氯化碳引起的无效。对注射新鲜鸡蛋黄溶液引起的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亦无保护作用。同属植物新疆柴胡及圆叶柴胡据称有利胆作用。

⑥对心血管作用

北柴胡醇浸出液能使麻醉兔血压轻度下降,对离体蛙心有抑制作用,阿托品不能阻断此种抑制,北柴胡注射液则虽用较大剂量对在位猫心、血压皆无影响。柴胡甙对犬能引起短暂之降压反应,心率减慢;对兔亦有降压作用,并能抑制离体蛙心、离体豚鼠心房,收缩离体兔耳血管。

⑦其他作用

北柴胡煎剂或醇提取物,予兔口服,可升高血糖。煎剂有溶血作用(相当于Merk制纯皂甙的1/100)。产地及采集时间不同皂甙含量及溶血强度也不同。柴胡甙对大鼠的应激性溃疡有防止作用,能促进小鼠小肠的推进运动,增强乙酰胆碱对离体豚鼠回肠之收缩作用(不能增强组织胺的此种作用)。对离体兔肠亦有些兴奋作用。粗甙有显著的局部刺激作用。北柴胡注射剂对子宫无作用。柴胡的毒性很小,其酒精浸膏对小鼠皮下注射,最小致死量为1.1毫升/10克(10%水溶液),柴胡甙对小鼠口服之半数致死量为4.7克/公斤,腹腔注射在100毫克/公斤以下。柴胡注射剂毒性极微,5毫升/公斤静脉注射对猫的血压、呼吸、心脏无影响;0.2毫升/20克皮下注射,对小鼠无毒性。

据谓国产柴胡与日本产柴胡在作用上并无明显不同。

此外,金黄柴胡的花、叶、茎浸剂对动物有利胆作用,对胆囊炎、胆管炎及肝炎亦有治疗作用,它能提高胆汁中胆酸、胆红质的含量,增大胆汁的胆甾醇-胆盐系数

炮制柴胡:拣去杂质,除去残茎,洗净泥沙,捞出,润透后及时切片,随即晒干。醋柴胡:取柴胡片,用醋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醋吸尽并微干,取出,晒干。(每柴胡100斤,用醋12斤)

鳖血柴胡:取柴胡片,置大盆内,淋入用温水少许稀释的鳖血,拌匀,闷润,置蜗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每柴胡100斤,用活鳖200个取血)

性味苦,凉。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微寒,无毒。"

③《日华子本草》:"味甘。"

归经入肝、胆经。

①《珍珠囊》:"入足少阳胆、足厥阴肝、手少阳三焦、手厥阴心包络。"

②《本草再新》:"入心、肝、脾三经。"

功能主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阳。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

①《本经》:"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②《别录》:"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

③《药性论》:"治热劳骨节烦疼,热气,肩背疼痛,宣畅血气,劳乏羸瘦;主下气消食,主时疾内外热不解,单煮服。"

④《千金方》:"苗汁治耳聋,灌耳中。"

⑤《四声本草》:"主痰澜、胸胁中痞。"

⑥《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除烦止惊,益气力,消痰止嗽,润心肺,添精补髓,天行温疾热狂乏绝,胸胁气满,健忘。"

⑦《珍珠囊》:"去往来寒热,胆痹,非柴胡梢子不能除。"

⑧《医学启源》:"除虚劳烦热,解散肌热,去早晨潮热。"

⑨《滇南本草》:"伤寒发汗解表要药,退六经邪热往来,痹痿,除肝家邪热、痨热,行肝经逆结之气,止左胁肝气疼痛,治妇人血热烧经,能调月经。""发汗用嫩蕊,治虚热、调经用根。"

⑩《纲目》:"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聋鸣,诸疟,及肥气寒热,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五疳羸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

注意真阴亏损,肝阳上升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半夏为之使。恶皂荚。畏女菀、藜芦。"

②《医学入门》:"元气下绝,阴火多汗者,误服必死。"

③《本草经疏》:"病人虚而气升者忌之,呕吐及阴虚火炽炎上者,法所同忌。疟非少阳经者勿食。"

复方①治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小柴胡汤)

②治邪入经络,体瘦肌热,推陈致新;解利伤寒、时疾、中喝、伏暑:柴胡四两(洗,去苗),甘草一两(炙)。上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羔,同煎至八分,食后热服。(《本事方》柴胡散)

③治外感风寒,发热憨寒,头疼身痛;痎疟初起:柴胡一至三钱,防风一钱,陈皮一钱半,芍药二钱,甘草一钱,生姜三、五片。水一钟半,煎七、八分,热服。(《景岳全书》正柴胡饮)

④治肝气,左胁痛:柴胡、陈皮各-钱二分,赤芍、枳壳、醋炒香附各-钱,炙草五分。(《医医偶录》柴胡疏肝饮)

⑤治肝经郁火,内伤胁痛:柴胡、黄芩、山栀、青皮、白芍、枳壳。(《症因脉治》柴胡清肝饮)

⑥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忪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减食嗜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胀痛,寒热如疟;又疗室女血弱阴虚,荣卫不和,痰嗽潮热,肌体羸瘦,渐成骨蒸:甘草半两(炙微赤)、当归(去苗,锉,微炒)、茯苓(去皮,白者)、白芍药、白术、柴胡(去苗)各一两。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煨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渣热服,不拘时候。(《局方》逍遥散)

⑦治盗汗往来寒热:柴胡(去苗)、胡黄连等分,为末,炼蜜和膏,丸鸡头子大。每一、二丸,用酒少许化开,入水五分,重汤煮二、三十沸,放温服,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柴胡黄连膏)

⑧治荣卫不顺,体热盗汗,筋骨疼痛,多困少力,饮食进退:柴胡二两,鳖甲二两,甘草、知母各一两,秦艽一两半。上五味杵为末。每服二钱,水八分,枣二枚,煎六分,热服。(《博济方》柴胡散)

⑨治黄疸:柴胡一两(去苗),甘草一分。上都细锉作一剂,以水一碗,白茅根一握,同煎至七分,绞去渣,任意时时服,一日尽。(《传家秘宝方》)

⑩治肝黄:柴胡一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亦,锉),决明子、车前子、羚羊角屑各半两。上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柴胡散)

⑾治积热下痢:柴胡、黄芩等分。半酒半水,煎七分,浸冷,空心服之。(《济急仙方》)

各家论述①《本草衍义》:"柴胡《本经》并无一字治劳,今人治劳方中,鲜有不用者。尝原病劳,有一种真藏虚损,复受邪热;邪因虚而致劳,故曰劳者牢也,当须斟酌用之。如《经验方》中治劳热,青蒿煎丸,用茈胡正合宜耳。服之无不效。热去即须急已,若或无热,得此愈甚。《日华子》又谓补五劳七伤,《药性论》亦谓治劳乏羸瘦,若此等病,苟无实热,医者执而用之,不死何待!如张仲景治寒热往来如疟状用柴胡汤,正合其宜。"

②《医学启源》:"柴胡,少阳、厥阴引经药也。妇人产前产后必用之药也。善除本经头痛,非此药不能止。治心下寤、胸膈中痛……。引胃气上升,以发散表热。"

③李杲:"柴胡泻肝火,须用黄连佐之。欲上升则用根,酒浸;欲中及下降,则生用根,又治疮疡癖积之在左。十二经疮药中,须用以散诸经血结气聚,功用与连翘同。"

④《滇南本草》:"伤寒发汗用柴胡,至四日后方可用:若用在先,阳症引入阴经,当忌用。"

⑤《纲目》:"劳有五劳,病在五脏。若劳在肝、胆、心及包络有热,或少阳经寒热者,则柴胡乃手足厥阴、少阳必用之药;劳在脾胃有热,或阳气下陷,则柴胡乃引消气退热必用之药;惟劳在肺肾者不用可尔。然东垣李氏言诸有热者宜加之,无热则不加。又言诸经之疟,皆以柴胡为君;十二经疮疽,须用柴胡以散结聚。则是肺疟肾疟,十二经之疮有热者,皆可用之矣。但要用者精思病原,加减佐使可也。如《和剂局方》治上下诸血,龙脑鸡苏丸,用银柴胡浸汁熬膏之法,则世人知此意者鲜矣。按庞元英《淡薮》云,张知閤久病疟,热时如火,年余骨立,医用茸、附诸药,热益甚。召医官孙琳诊之,琳投小柴胡汤一帖,热减十之九,三服脱然。琳曰,此名劳疟,热从髓出,加以钢剂,气血愈亏,安得不瘦?盖热有在皮肤、在脏腑、在骨髓,非柴胡不可。若得银柴胡,只须一服,南方者力减,故三服乃效也。观此,则得用药之妙的矣。寇氏之说,可尽凭乎?"

⑥《本草经疏》:"柴胡,为少阳经表药。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除伤寒心下烦热者,足少阳胆也。胆为清净之府,无出无入,不可汗,不可吐,不可下,其经在半表半里,故法从和解,小柴胡汤之属是也。其性升而散,居阳,故能达表散邪也。邪结则心下烦热,邪散则烦热自解。阳气下陷,则为饮食积聚,阳升则清气上行,脾胃之气行阳道,则饮食积聚自消散矣。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脏间游气者,少阳实热之邪所生病也。柴胡苦平而微寒,能除热散结而解表,故能愈以上诸病。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者,柴胡为风药,风能胜湿故也。""按今柴胡有二种,一种色白黄而大者,名银柴胡,专用治劳热骨蒸;色微黑而细者,用以解表发散。《本经》并无二种之说,功用亦无分别,但云银州者为最,则知其优于发散,而非治虚热之药明矣。"

⑦《本草汇言》:"银柴胡、北柴胡、软柴胡,气味虽皆苦寒,而俱入少阳、厥阴,然又有别也。银柴胡清热,治阴虚内热也;北柴胡清热,治伤寒邪热也;软柴胡清热,治肝热骨蒸也。其出处生成不同,其形色长短黑白不同,其功用内外两伤主治不同,胡前人混称一物,漫五分理?《日华子》所谓补五劳七伤,治久热羸瘦,与《经验方》治劳热,青蒿煎丸少佐柴胡,言银柴胡也。《衍义》云,《本经》并无一字治劳,而治劳方中用之,鲜有不误者,言北柴胡也。然又有真藏虚损,原因肝郁血闭成劳,虚因郁致,热由郁成,软柴胡亦可相机而用。如《伤寒》方有大、小柴胡汤。仲景氏用北柴胡也。脾虚劳倦,用补中益气汤,妇人肝郁劳弱,用逍遥散、青蒿煎丸少佐柴胡,俱指软柴胡也。业医者当明辨而分治可也。"

⑧《本草正》:"柴胡,用此者用其凉散,平肝之热。其性凉,故解寒热往来,肌表潮热,肝胆火炎,胸胁痛结,兼治疮疡,血室受热;其性散,故主伤寒邪热未解,温病热盛,少阳头痛,肝经郁证。总之,邪实者可用,真虚者当酌其宜,虽引清气上升,然升中有散,中虚者不可散,虚热者不可寒,岂容误哉?""柴胡之性,善泄善散,所以大能走汗,大能泄气,断非滋补之物,凡病阴虚水亏而孤阳劳热者,不可再损营气,盖未有用散而不泄营气者,未有动汗而不伤营血者。营即阴也,阴既虚矣,尚堪再损其阴否?然则用柴胡以治虚劳之热者,果亦何所取义耶。"

⑨《药品化义》:"柴胡,性轻清,主升散,味微苦,主疏肝。若多用二、三钱,能祛散肌表。属足少阳胆经药,治寒热往来,疗疟疾,除潮热。若少用三、四分,能升提下陷,佐补中益气汤,提元气而左旋,升达参芪以补中气。凡三焦胆热,或偏头风,或耳内生疮,或潮热胆痹,或两胁刺痛,用柴胡清肝散以疏肝胆之气,诸症悉愈。凡肝脾血虚,骨蒸发热,用逍遥散,以此同白芍抑肝散火,恐柴胡性凉,制以酒拌,领入血分,以清抑郁之气,而血虚之热自退,若真脏亏损,易于外感,复受邪热,或阴虚劳怯致身发热者,以此佐滋阴降火汤除热甚效。所谓内热用黄芩,外热用柴胡,为和解要剂。"

⑩《本草崇原》:"柴胡,乃从太阴地土、阳明中土而外达于太阳之药也,故仲祖《卒病论》言伤寒中风不从表解,太阳之气逆于中土,不能枢转外出,则用小柴胡汤达太阳之气于肌表,是柴胡并非少阳主药。后人有病在太阳而用柴胡,则引邪入于少阳之说,此无稽之言。"

⑾《本经逢原》:"柴胡,小儿五疳羸热,诸疟寒热,咸宜用之。痘疹见点后有寒热,或胁下疼热,于透表药内用之,不使热留少阳经中,则将来无咬牙之患。"

⑿《本草经解》:"柴胡,其主心腹肠胃中结气者,心腹肠胃,五藏六府也,藏府共十二经,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柴胡轻清,升达胆气,胆气条达,则十一藏从之宣化,故心腹肠胃中,凡有结气,皆能散之也。其主饮食积聚者,盖饮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之疏散,又借少阳胆为生发之主也,柴胡升达胆气,则肝能散精,而饮食积聚自下矣。少阳经行半表半里,少阳受邪,邪并于阴则寒,邪并于阳则热,柴胡和解少阳,故主寒热之邪气也。"

⒀《本草经百种录》:"柴胡,肠胃之药也。观《经》中所言治效,皆主肠胃,以其气味轻清,能于顽土中疏理滞气,故其功如此。天下惟木能疏土,前人皆指为少阳之药,是知末而未知其本也。"

⒁《本草求真》:"柴胡能治五痨,必其诸脏诸腑,其痨挟有实热者,暂可用其解散(实热是外邪内郁而实)。真虚而挟实热,亦当酌其所宜。虽引清阳之气左旋上行,然升中有散,若无归、耆同投,其散滋甚。虚热不可寒,血衰火毒者不可操,岂容误哉?兼之性滑善通,凡溏泄大便者,当善用之。"

⒂《药征》:"《本草纲目》柴胡部中,往往以往来寒热为其主治也。夫世所谓疟疾,其寒热往来也剧矣,而有用柴胡而治也者,亦有不治也者。于是质之仲氏之书,其用柴胡也,无不有胸胁苦满之证。今乃施诸胸胁苦满,而寒热往来者,其应犹响之于声,非直疟也,百疾皆然。无胸胁苦满证者,则用之无效焉。然则柴胡之所主治,不在彼而在此。"

⒃《重庆堂随笔》:"柴胡为正伤寒要药,不可以概治温热诸感;为少阳疟主药;不可以概治他经诸疟;为妇科妙药,不可以概治阴虚阳越之体,用者审之。"

⒄《本草正义》:"柴胡味苦,而专主邪热,故《名医别录》称其微寒。然香气馥郁,而体质轻清,气味俱薄,故与其他之苦寒泄降者,性情功用,大是不同。《本经》、《别录》主治,多属肠胃中饮食痰水停滞积聚之症,则诸般积聚,皆由于中气无权,不能宣布使然。柴胡能振举其清阳,则大气斡旋,而积滞自化。其治外邪寒热之病,则必寒热往来,邪气已渐入于里,不在肌表,非仅散表诸药所能透达,则以柴胡之气味轻清芳香疏泄者,引而举之以祛邪,仍自表分而解,故柴胡亦为解表之药,而与麻、桂、荆、防等专主肌表者有别。且柴胡证之呕逆及胸痞痛诸症,固皆肝胆木邪横逆为患,乃以柴胡之升腾疏泄者治之,既非镇摄之品,何以能制刚木之横?则以病由外来之邪所乘,肝胆之阳,遏抑不得宣布,失其条达之本性,因而攻动恣肆。柴胡能疏泄外邪,则邪气解而肝胆之气亦舒,木既畅茂,斯诸证自已。乃或又因此而谓柴胡能平肝胆之横,凡遇木火上凌,如头痛耳胀,眩晕呕逆、胁肋胀痛等症,不辨是郁非郁,概投柴胡,愈以助其鸱张,是为教猱升木,则又毫厘之差,千里之谬矣。且柴胡之治寒热往来,本主外感之病也,故伤寒、温热、湿温诸病,始则火寒大热,已而寒热间断,发作有时,胸胁不舒,舌苔浊腻者,斯为邪在半表半里,柴胡泄满透表,固是专司。若乍病之时,忽寐忽热,一日数作,则邪在气分,尚是表病,柴胡亦非其治。若至病久气虚,亦复寒热来往,而脉见虚软,舌色光滑,疑谓虚热,又非邪盛之寒热可比,则柴胡升举,亦非所宜。惟必审知其为脾阳不振,中气下陷,则东垣补中益气之方,乃堪采用,然升、柴升清,特其少少之辅佐品耳。至如疟病之寒热往来,既有不移时刻,又似仲景小柴胡成法,正为此证一定不易之主方。然在寒热方盛之初,或多寒,或多热,亦当分别见证,各为治疗,并非用得一味柴胡,便可自谓通治疟病之秘钥。惟必至寒热发作,虽有定时,而日至日晏,则邪入渐深,乃为正气不足,清阳下陷之侯,所谓阳病渐入于阴,非柴胡升举其清气,不能提出阴分,还归于表而病解,则柴胡乃是必不可少之药。又疟缠既久,邪势已衰,而正气亦惫,是又所谓脾阳不振之候,亦必以柴胡升举中气,使其清阳敷布,而后寒热可止,则须与补脾之药并用,东垣之补中益气汤方,最为合拍,是乃虚疟之宜于柴胡者。此外则虽是往来之寒热,而柴胡亦非必用之药矣。约而言之,柴胡主治,止有二层:一为邪实,则外邪之在半表半里者,引而出之,使还于表,而外邪自散;一为正虚,则清气之陷于阴分者,举而升之,使返其宅,而中气自振。此外则有肝络不疏之症,在上为胁肋搐痛,在下为脐腹腆胀,实皆阳气不宜,木失条达所致,于应用药中,少入柴胡,以为佐使而作向导,奏效甚捷。""柴胡以气胜,故能宣通阳气,祛散外邪,是去病之药,非补虚之药。在脾虚之病用之者,乃借其升发之气,振动清阳。提其下陷,以助脾土之转输,所以必与补脾之参、芪、术并用,非即以柴胡补脾也。甄权《药性论》谓,治热劳骨节烦疼,虚乏羸瘦,盖亦指脾气不振,清阳陷入阴分者言之,故下文更有宣畅气血四字。明谓此是气血不畅,用柴胡以振举其清气,则气血自能宣畅,且可透泄其热,斯为热劳赢瘦之正治。初非谓劳瘵既成之后,血液耗竭,灼热将枯,而亦以柴胡升散之也。乃后人不知辨别,竟误以为劳瘵通治之良方。《日华子本草》竟有补五劳七伤之句,以升阳散邪之药而妄称为补,大错铸成,实源于此;洁古因之,亦宜以除虚劳三字为言,盖至此而柴胡遂为虚劳之专主矣。亦知劳有五藏之分,虚亦有中下之异,而无不发内热者。心脾之劳,阳气郁结而为灼热,以柴胡升举而泄散其热,宜也。若肝肾之劳,阴精耗烁而为蒸热,亦以柴胡拔本而发扬其热,可乎?中虚之热,为阳入于阴,以柴胡提出阴分,是使之返归本位,如人坠深渊,挈之登岸,是也。若下虚之热,为阴出之阳,亦以柴胡举之上升,是使之脱离根柢,如百谷丽土,拔之石上,可乎?"

临床应用用于退热 北柴胡对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肺炎等有较好的退热效果。据143例的临床观察:流行性感冒于24小时退热者达98.1%,普通感冒于24小时退热者达87.9%。制剂及用法:用北柴胡的干燥根,以蒸馏法制成注射液,每安瓿2毫升,相当于原生药2克。肌肉或静脉注射,每日1~2次,成人每次2毫升,周岁以内婴儿每次1~1.5毫升。

备注除上述2种外,尚有多种同属植物亦作柴胡入药。主要的有:长白柴胡分布东北;兴安柴胡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大叶柴胡分布东北;长茎柴胡分布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青海;膜缘柴胡分布云南、四川、贵州、陕西;小柴胡分布四川、云南、贵州、湖北;金黄柴胡(又名:穿叶柴胡)分布新疆:多脉柴胡分布四川、甘肃、内蒙古。

柴胡药材中,尚有"竹叶柴胡"与"春柴胡"二种,其原植物主要为狭叶柴胡。前者系采收成长的全株,全长约20~40厘米,根同南柴胡,茎叶灰绿色至淡绿色,产地同南柴胡。后者系春季采收幼嫩的全株,故又称"芽胡",全长约15厘米,根细,棕色,茎叶淡绿色而多卷曲皱缩。产江苏、安徽、山东。

摘录《中药大辞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