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9年2月的一个晚上,门捷列夫经历了历史上留下道路的梦想。

当时世界上已知的63种化学元素分别落在相应的格子里,制成了手表。它们是根据原子质量排列的,随着质量的增加,呈现出规律的变化。

门捷列夫醒来后立即在纸上画葫芦,只做了必要的修改。他意识到这种循环往复变化与三角函数的起伏非常相似,于是借用函数周期的概念,将此表命名为——元素周期表。

位于斯洛伐克首都的门捷列夫雕像

这是科学史上最著名的梦想之一,与时代的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梦想着一条连接尾巴的蛇,破解了苯的六角环结构不同,它可能更重要。

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院小周期表年”,并评价说:“元素周期表是科学史上最杰出的发现之一,不仅描述了化学的本质,还描述了物理学和生物学的本质。”

贴在几乎所有化学教材后面的这张色票,与150年前门捷列夫在梦里开创的版本相比,自然有了很多变化和进步,但150年前的初衷可以保持一致。从史料来看,当时圣彼得堡大学的年轻化学教授想总结元素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备课。

版本1869元素周期表

只是在门捷列夫时代,4名西欧化学家、1名美国化学家尝试过同样的事情,但都很难整理成20 ~ 30个元素。为什么门捷列夫成功了?

在1869年2月那寒冷的俄罗斯冬夜之前,有哪些伏笔已经埋在人生中,最后以墨菲斯的力量出现,给了你难以忘记的问题爆炸性的回响?

(a)小时候昏厥,文某搬家三次

寒冷的2月,即1834年,门捷列夫出生在西伯利亚托博尔斯克的东正教家庭。虽然是俄罗斯民族在乌拉尔山脉以东建立的第二个城市西伯利亚的首都,但是在门捷列夫时期,托博尔斯克衰落了,最终会因为错过西伯利亚铁路而完全沉寂下来。

门捷列夫的父亲伊万从事中学教育,母亲玛丽亚来自当地著名的商人家族。玛丽的祖父在西伯利亚建立了第一家玻璃工厂和印刷厂,这可以说是门捷列夫的“化学基因”。

这对夫妇共生了17个孩子,门捷列夫最年轻。他出生后,家里越来越穷,父亲因白内障手术失败失明,失业,母亲不得不找回祖传的玻璃事业,经营不顺利。

13岁时,门捷列夫的父亲去世,母亲的玻璃工厂被烧毁。

玛丽的肖像

但是小时候的实见并没有影响他的学业。玛丽亚鼓励他“耐心地寻找神圣和科学的真谛”。

赵慧的化学家6岁入学,数学和科学成绩很好,文学方面平平。他15岁中学毕业,面临规定的年限,老师们不得不从他的结业证书改为16岁。

事实上,门捷列夫在未来近20年的人生中,超越时代的天赋将多次受制于规则。在以后的余烬中,他再也不能这么轻松地通过了。

不久,他在莫斯科遭遇了第一次重大挫折。亡者杰基赞玛丽亚送门捷列夫上学,但由于“学区”规定被莫斯科大学拒绝。第二年,门捷列夫一家搬到了当时的首都圣彼得堡,再次以“学区”的身份被圣彼得堡大学拒绝。

“文某”三次移动后,让门捷列夫在远离西伯利亚的地方学习。

最终,在伊万的老同学的帮助下,1850年夏天,门捷列夫进入了父亲的母校圣彼得堡师范大学。他在入学考试中表现一般,但毕业后在中学任教的前提下获得了奖学金。

门捷列夫的这一求学经历被死亡的阴影笼罩着。玛丽于1850年去世。1851年,富有的舅舅

舅去世;1852年,姐姐丽莎去世;1853年,门捷列夫开始咳血,医生给他判了肺结核的死刑。

但门捷列夫康复了,甚至还回校赶上了考试。尽管为健康所累,他的成绩一直在稳步提高,从入学时在28名学生中排名25位,到毕业时已然名列前茅。

他学习的课题异常杂博,“中国的初等教育”、“圣彼得堡地区的啮齿动物”、“热量对动物分布的影响”、“古植物”、“本影无机分析”,并未看出明显的偏好。

但值得注意的是,门捷列夫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关于矿物分析,用德语写作。这项研究的指导者沃斯克列森斯基是俄国科学史上响当当的人物。沃斯克列森斯基是有机化学泰斗冯•李比希男爵的学生,后来被誉为“俄罗斯化学之父”。

“俄罗斯化学之父”沃斯克列森斯基(1808年-1880年)

这是化学在门捷列夫的生命中画下的第一笔重彩。矿物分析,显然与分子的称重与原子的种类息息相关。

(二)编外教员,德国求学

出于健康方面的考虑,门捷列夫本科毕业后拒绝了在师范学院继续深造的机会,计划前往气候更温和的南方城市敖德萨,那里有一座很棒的图书馆。然而,由于一些档案错误,他被意外送到了小城市辛菲罗波尔,近距离目睹了克里米亚战争。那里已近烽火前线,医院人满为患。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门捷列夫在那里遇到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医生,诊断出他并未患上肺结核。

1856年5月,他几经辗转回到圣彼得堡,想要申请出国留学。在此前的几个月里,他教授数学和自然科学之余准备好了关于同构体的硕士论文。然而,师范学院已经关停。1856年10月,他在圣彼得堡大学用一篇《论硅化合物的结构》完成了硕士答辩。

此时,门捷列夫22岁。

少年时的门捷列夫

由于当时高校编制的稀缺,基本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门捷列夫在随后的两年内担任大学的编外教员,开始了漫长的“转正”奋斗。

他开授化学理论、化学史和有机化学方面的研讨课,并指导本科生的实验研究。因薪资微薄且不固定,门捷列夫时常为教育部的期刊撰稿,并接私教的活。在此期间他曾短暂地订婚,但随后遭遇悔婚。

1859年的春天,编外教员门捷列夫终于出国留学,拿到了为期22个月的奖学金。他并没有立即选定一个地方,而是花了数月游历西欧。行至巴黎,他相识了提出“最大功原理”的热化学家贝赛洛特、制备烷烃的有机化学家武慈和提出燃烧定氮法的杜马斯;行至慕尼黑,他与“祖师”李比希相谈甚欢;行至海德堡,他遇到了本生电池、爱伦美烧瓶和基尔霍夫定律的冠名者。

他留在了海德堡,原因很简单:老乡多。在那个年代,海德堡大约有10%的学生来自俄国,构成了庞大的侨民社区。

(三)自制器材,发现沸点

在内卡河畔的德国南部小镇,门捷列夫终于有了稳定的朋友圈:创作俄罗斯诗歌歌剧《伊戈尔王子》的鲍罗丁、解剖青蛙提出大脑反射的谢切诺夫,还有俄国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齐宁。

很显然,被俄国当时严格的高校编制逼成留学生的伟大化学家不止门捷列夫一位。就在门捷列夫在国内打“零工”的同时,齐宁曾给一户做军火生意的瑞典移民当过家庭教师。那户人家姓诺贝尔。

俄国有机化学家齐宁(1812年-1880年)

在海德堡,门捷列夫投靠在“本生电池”、“本生灯”的发明人门下。本生因实验爆炸失去了右眼,但提出了被称为“化学家眼睛”的光谱分析法。

门捷列夫对本生的实验室条件并不满意。他在自己的公寓里自建实验室,从结识的化学大师们手中购得精准的温度计等设备。其中一种实验器材是他自己设计的,如今被命名为门捷列夫比重瓶,可以精确地测量液体的密度。

他由此发现了气体和液体随着温度和压力转化的奥秘,提出只要降至“绝对沸点”(现在称为“临界温度”),一切气体皆可液化。这是门捷列夫独立作出的第一项重要发现。

1860年9月3日是一个事后看起来非常关键的节点。当时,海德堡附近的卡尔斯鲁厄举办了首届国际化学大会,包括凯库勒、拜耳在内的140名著名欧洲化学家出席。来自意大利的坎尼扎罗号召用阿伏伽德罗发明的标准统一原子量、分子量的概念,解决纷争已久的分歧。

意大利的坎尼扎罗号召化学大一统

26岁的门捷列夫旁听了这场演讲。他敏锐地嗅到了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并在《俄罗斯日报》上发文报告了这场会议的成果。

在大一统的前夜,化学帝国急需一部真正的宪法。

(四)养家糊口,疯狂兼职

1861年,门捷列夫延长留学的请求未获俄国外交部通过。当他回到圣彼得堡时,古老的帝国正在酝酿风云变革,亚历山大二世下诏废除了农奴制。

1861年俄国废除了农奴制

年轻的化学家虽然也关注着学生运动,但更为迫在眉睫的是柴米油盐的窘迫。圣彼得堡大学因首都的政治局势关停,他失去了那个编外的职位。

门捷列夫那段时间终日饥肠辘辘,修补衣物都要赊账。他接下了所有能接的活,同时教化学、物理、地理,在几个高中之间来回跑。

门捷列夫一度穷困潦倒

稿费自然也是一门生财之道。门捷列夫很快开启了著作等数身、本本皆传世的高产人生。回国后花了不到4个月时间,门捷列夫完成了俄国历史上第一本《有机化学》。该书不仅是前人资料的汇编,还加入了新的知识点。例如,他在书中首次提出了极限理论,认为甲烷CH4的碳氢比是所有碳氢化合物中最低的。

这本500页的手册十分畅销,首版迅速售罄。更妙的是,在齐宁和沃斯克列森斯基的支持下,它在次年拿下了德米多夫写作奖。这两位,在门捷列夫生命中多次扮演伯乐和贵人。

门捷列夫与第一任妻子列且娃

门捷列夫终于能喘一口气,他用奖金还清了债务,还成家了。现在来看,他与首任妻子列且娃的婚姻更多是由姐姐“催婚”而促成,似乎并无太多感情。15年后,43岁的门捷列夫将遇到19岁的艺术生波波娃,一见钟情,并在第二次婚礼受教会阻挠时一度想过自杀。

(五)博士毕业,转正教授

写完《有机化学》之后,门捷列夫接下了翻译德文《技术百科全书》的校对工作,并心血来潮主笔了几个章节。他在出版界获得了惊人的声誉,身无博士学位,竟被圣彼得堡应用技术学院聘为教授。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当时的校长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父亲。

由于编写了百科全书中的《酒精度量学》一章,门捷列夫还被财政部聘为酒精技术委员会的专家,征求精确测量乙醇溶液浓度的新方法和新装置,以改革酒税。他用几次立方蒸馏得到了极纯的乙醇,详尽研究了溶液体积和密度随温度和水乙醇比的变化,提炼出精准而复杂的公式作为工业标准。

除了薪水,门捷列夫还有意外的收获。他一直以来都对液体和溶液的基本物化性质很感兴趣。在研究酒精的过程中,他可以从精准绘制的图像中读出清晰的化合物组分,即乙醇与水分子的摩尔比。

这后来成了他的博士论文题目:《论酒精和水的化合物》。1865年1月31日,门捷列夫成了门捷列夫博士。

门捷列夫博士

这个十分接地气的论题在嗜酒国度留下了一些以讹传讹的传奇,比如说伏特加的40个酒精度是由门捷列夫研究出的“黄金比例”。

1865年初还发生了一件大事,门捷列夫“转正”了。通过教授资格考试后,他成为了圣彼得堡大学的技术化学教授,并在同年秋天入住大学公寓。在那里,他将画出最初一版元素周期表。

1867年,沃斯克列森斯基搬离圣彼得堡,把一个纯化学教授的空缺留给了门捷列夫。

继承教职的同时,门捷列夫也要继承前辈兼老朋友的教学任务:无机化学课。这对他来说是个相对陌生的领域,他决定自己动手编写一本全新的教材。

这本划时代的著作,分上下两卷,在门捷列夫生前改过8版,死后修至第13版,如今仍是化学专业大一新生的入门读物。书名叫做《化学原理》。

1897版《化学原理》扉页

不过,当时正在认真备课的化学家尚无从预知这本教材的生命力,而是深感头疼:当时世界上已知的化学元素共有63种,《化学原理》的上卷只整理了氢H、氧O、氮N、碳C等8个常见元素,如何将剩下的55个元素全部塞进下卷?

从碱金属锂Li、钠Na、钾K、铷Rb到卤族元素氟F、氯Cl、溴Br、碘J(编注:碘的化学符号后来定为I)再到碱土金属镁Mg、钙Ca、锶Sr、钡Ba,元素的化学性质依据什么样的规律发生变化?

化学究竟在围绕怎样的宪法运作,才构成了人类所见所用所生产的物质世界?

写完《化学原理》上卷后的一个冬夜,门捷列夫经历了那个名垂青史的梦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