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11月12日,黄河米卢的山东滨州风圈残叶告别晚秋,约2000公里外的祁连县城已下大雪。当天,来自清医疗队队员、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院监专家王林终于松了一口气:连贤连续7天没有增加阳性感染者。从10月19日开始的此次新冠疫情宣言结束后,奇联将恢复正常化疫情防控管理措施。

王林来奇联已经252天了。从“黄河美”到“三江源”,在雪域高原上的疫情防控一线,王林写方案、训练、指导改造隔离点,用行动展现山东女医生的英勇和责任,实践山东青医大学“老青一家”的承诺。

义无反顾地来到了想象之外的高原

王林,中共党员,今年50岁,从2013年开始担任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监副主任,是具有多年丰富经验的医院监专家。此外,她还有另一个身份:河马义务部院第一个“团体式”志愿厅医疗队的队长。

从2014年开始,滨义部院为了支援海北州及基连县的大邱,派遣了青医生。“以前去帮助青青的同事回来后,经常向我们描述燕联的医疗条件落后,但民风很淳朴。黄河起源于那里,入海口在山东。九曲黄河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感情上很亲密,我也想为当地民众做点什么。”对于当初申请青医疗队的原因,王林说。

2022年3月5日,经过层层选拔、各种准备,王林到达了平均海拔3169米的基连。刚到奇联的时候,她用“无法想象”来描述当时面临的情况。

延县隶属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智联山中部,属于高海拔地区。体力好,在学校是运动员的王林每天服用降压药,眼睛因充血发红,睡眠质量大幅下降,每天晚上起床4 ~ 5次是正常的,表现出激烈的高原反应。采访的时候王林也呼吸困难。

王林的“难以想象”是5万人口的县城,唯一能提供住院诊疗的医疗卫生机构只有奇联县人民医院和奇联县殡葬医院。其中,负责医院监督工作的专业人员只有两名。

当时,西宁疫情正处于严重时刻。王林立即发挥院监专家的专业优势,寻找问题,制定了延安地区院监制度及培训计划,并采取了严格的疫情防控程序。6个月来,王林审查、制定了奇联县医工体及奇联县、张良源院监预防制度、流程、检查标准140多个,共486页。制定了13项各种新冠疫情防控应急计划,共制作了100多页,将专业知识传达给联阵全体医务人员。

除了开发本土化疫情防控理论知识外,王林还从祁连县人民医院到各乡镇医工体、企事业单位到福利院。从医务人员到消防官兵,从隔离点职员到学校老师。同事们开玩笑说:“王林不是在训练,而是在训练的路上。”半年内共进行了37次训练工作,对象约为1000多人。

面对传染病,与老青并肩作战

10月19日,一则新闻打破了连贤城的平静。在片头区星际交通狭隘的“落地检查”中,日成外国货司机是核酸检测培养。这是自2019年末国内疫情爆发以来,基连县首次治疗新冠阳性人员。当晚感染者被闭环转移到王林所在的祁连县人民医院感染层。

幸运的是,王林带领县医院医务人员做好了应战准备。"在阳性患者出现之前,医务人员接受了4次大规模集体训练:救护车司机、清洁员和医疗废物收集员。"王林提到了。

经过再强化训练和审查,23名医护人员和清洁进入了感染层。

随着后续本土培养事例的不断发生,密件人正在增加

员数量对隔离点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10月21日,王琳接到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紧急安排,到格桑花酒店指导隔离点规范化改造。晚上11点多,酒店改造完成,王琳又对工作人员进行隔离点工作流程和布局的讲解以及防护用品的穿脱培训。

零点25分,格桑花酒店开始接收隔离人员,至次日8时已接收27人。而王琳彻夜未眠,她在格桑花隔离点与大家并肩作战三天,直至所有工作人员都熟悉了工作流程并熟练掌握了防护用品的穿脱后,才放心离开。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隔离点必须距居民区10米以上。祁连县是旅游城市,不乏私人经营的旅馆、客栈,但这些地方大多是一边接待客人一边供老板自家居住,很少能满足距居民区10米以上的条件。为寻找更多符合防控条件,可改造的隔离点,王琳跑遍了祁连县内的所有酒店。王琳告诉记者:“后来紧急启用的一些酒店,隔离人员先入住了,我和工人们都是穿着防护服进行改造的。”在当地政府领导的同共探讨与大力支持下,仅20余天, 9个酒店完成“三区两通道”的隔离点规范化改造并投入使用。

10月25日,祁连县人民医院感染病房因紧急情况,需要第二梯队预备人员替换上岗。出于安全考虑,院领导安排王琳连夜对第二梯队医护人员进行防护用品穿脱再培训、再考核,她又从隔离点被抽回医院。“这个穿脱过程系统做一遍的话,一个人需要半小时。我从晚上8点多开始先给他们示教,再看每个人练习一遍,给他们指出问题,再让他们自己练。最后考核的时候已经是凌晨4点了,一直忙到上午9点多,直至全部人员考核合格。” 王琳回忆。

直至11月12日,祁连县解除中、高风险区管控,恢复常态化疫情防控管理措施。王琳以充足的专业知识和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同祁连县政府和当地人民一起打赢了这场“仗”。

一次高原行 一生青海情

发源于青海,入海在山东,滚滚黄河水,将鲁青紧密相连。在青海的日子里,王琳也并非每时每刻都在“战斗”。在祁连亲近自然、收获友谊,与当地的同事、牧民交朋友也成为她人生中的宝贵经历。滨医附院微信公众号介绍援青医疗队的文章里写着这样一句话:“一次高原行,一生青海情。”对王琳来说,这也正是此次援青经历的真实写照。

王琳还记得第一次和当地人来到草原上的场景:“他们直接就往地下一坐、往草地上一躺,和大自然融于一体。这种亲近大自然的生活方式很吸引我。”

在祁连的8个月里,王琳只回过家一次,最令王琳印象深刻的是年迈父母的欣喜。“老人们看到我回家后那么高兴,我心里是很不舒服的,心里是有亏欠的。”谈到父母,王琳语气哽咽,眼眶通红。但她毫不后悔前往援青的决定:“为当地做了点事情。在工作之外,祁连的同事们成为了我永远的朋友,我非常珍惜这段时光。援青管理组领导从生活上和业务开展上也给予了我们很多帮助和指导,节假日期间还给我们安排了各种各样丰富的学习、义诊、捐款、文体活动,让我们在青海也有‘家’的温暖。”王琳还告诉记者:“我和同事们有时也会去‘浪山’,大家爬起山来像比赛一样。我还会跟他们一块去煮奶茶、烤羊肉串、做面片……”

自2014年开始,滨医附院派出援青医疗人员前往青海。他们跨越山海与青海人民相约,用自己的仁心妙术谱写着“鲁青一家亲”的动人故事。据王琳介绍,目前,滨医附院已经成立了影像远程诊断中心,帮助祁连县人民医院进行线上的影像学诊断。滨祁消化内镜诊疗中心的五年帮扶计划也已落地。今年,作为援青医疗队的后备力量,

滨医附院及爱心企业为祁连提供了共计52万余元的医疗设备、耗材、图书资料等。未来,滨医附院会长期派医生前往祁连进行带教或手术。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王琳带着赤诚的心从“黄河尾”来到“三江源”,把爱与奉献留在了祁连县城。接下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王琳”来到青海挥洒智慧与汗水,在寒冷的高原上永远留下来自山东的温情。(刘宪伟 任戌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