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原题目《中国银幕》:在荆棘中打通道路
5月17日,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非信诺第六代全优AMOLED屏幕电子书在河北区投入生产。新华社记者王晓照
照片是1991年云南省丽江市宁青彝族自治县永宁乡毛索族群众在看传统的影像观电视。(资料照片)
照片是7月30日,宁英灵乡落水村某所群众高瓦萍(左一)一家人在看LCD电视。新华社记者胡超照片
屏幕是我们每天看得最久的东西之一,但多年来,中国电子工业一直笼罩在“灯芯缺乏屏幕”的不安之中。从改革开放初期实现彩电、影像管、国产化的辉煌,到近年来中国企业在LCD面板领域的重新崛起,《中国银幕》的新产史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追求自主技术创新的奋斗史。
掀起技术替代风暴
中国彩管产业一度崩溃。
2004年、9月的陕西咸阳已有寒意。马锦川执掌彩虹集团已有4年了。虽然年过花甲,但中国第一、世界五大阴极射线显像管(CRT)彩管企业的首长没有等待退休,而是今年投资了6亿多韩元,做出了引进日本日立大屏幕显像管生产线(KK线)的惊人决定。Northern Exposure)。
当时6亿是不小的投入。彩虹集团2003年的年净利润只有6.8亿元。但是马锦川仍然对这一豪迈有信心。因为他相信中国人对彩电的需求还没有枯竭。改革开放20多年来,彩电几乎成了中国人美好生活的代名词。市场上最近出现了液晶(LCD)技术,但市长/市场份额少得可怜。有彩电就要有彩管,这是历史和现在共同告诉马锦川“CRT至少可以辉煌十年”的道理。
但是兴奋和麻痹的彩虹完全没有想到液晶显示器代替了CRT显像管,取代了风暴。(那是什么?)。
残酷的现实一直到2004年日历都被推翻,进入12月,国内所有彩电企业都打着平板彩电的旗号,CRT彩电销量暴跌,全国彩管行业库存同比上涨了367%。仅仅三个月,彩虹集团的员工就发现自己花大价钱买来的生产线已经成为淘汰设备。一位彩虹工作人员说,去日本拆K线的时候,日本工作人员流泪,彩虹很便宜。“事实上,人们流的是‘鳄鱼的眼泪’。”2005年,彩虹集团的净亏损为5.5亿元人民币。虽然还没有投产,但是耗尽企业所有元气的KK线成了彩虹内部工作人员口中的“坑线”。
彩虹的故事不是例子。一位行业高级经理回忆说:“国外很多企业都确信一定会有新的替代方案,当不能再做CRT的时候,中国仍然在往上冲。”这次风暴来临的前一晚,中国采管工业的决策者几乎都赌错了。
2003年底,国内最大的玻璃生产工厂河南安彩集团投资约5000万美元购买了美国康宁公司9条玻璃外壳生产线,生产线未组装完成企业,损失惨重。2004年,TCL全面收购了欧洲汤普森的CRT彩电业务,多年来亏损。
因此,液晶版的高歌曲,以及国内采管企业的迅速衰退。 2007-2012年,一度赫赫有名的中国“八大彩管工厂”相继破产,中国CRT产业经历了几十年的辉煌。更致命的是,LCD液晶显示器的CRT大体上使中国彩电工业再次陷入对海外供应商的依赖。
外国LCD平板制造企业为了防止中国企业的竞争,不在中国建合资工厂,必须完全进口中国彩电企业所需的平板电视屏幕。中国20年来95%的彩电产业价值链在本土生产,现在20年积累的优势一夜之间全部丧失,中国电视近80%的销售利润再次被外国制造商攫取。2007年4月,申山部副部长罗根剑遗憾地表示:“目前国产品牌平板电视的状况和中国彩电业产业化之前一样令人担忧。”
风暴中的“诺亚方舟”
京东方的“事故”崛起
就像冥冥中有精髓一样,2003年成为中国显示器产业决定命运的重要一年。
今年“八大彩管工厂”纷纷接受外国企业排挤的负担,开始继续扩大CRT生产能力。同一年,未知的京东。
方却利用亚洲金融危机的机遇,成功收购了韩国现代集团的液晶显示业务,正式挺进液晶平板显示器领域。
两相对比之下,一个问题自然浮现在人们眼前:为什么“八大彩管厂”会误判形势,在技术替代的风暴面前被冲击得片甲不留?而京东方却能提前布局液晶平板业务,在风暴来临时便已坐上“诺亚方舟”?
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企业与政府研究所所长、《光变》的作者路风教授看来,过度依赖引进是产生误判的根本原因。“一哄而上的大规模引进不仅抛弃了原来的技术基础,而且使中国彩电工业成为一个只会引进现成技术但不会研发技术的工业。”路风表示,一个没有参与新技术(平板显示技术)发展过程的企业,是不可能提前预判产业发展的方向的。
可京东方对技术替代的敏感又从何来?按照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自己的说法,只是因为京东方曾经历过这种“创伤”。
京东方的前身是北京电子管厂,属于新中国成立之初苏联援建156个工程中的重点项目之一。随着半导体和集成电路对电子管的技术替代,曾经辉煌一时的北京电子管厂在改革开放后走向衰落。
正是因为经历过第一次替代危机的惨痛,使京东方的领导层始终忧虑下一轮替代危机,从而树立了“惶者生存”的理念,也坚定了京东方必须主动参与技术变化过程、必须自主掌握技术的信念。于是,早在1994年CRT如火如荼之际,京东方就成立了平板显示预研小组,着眼新型显示产业,这也为其在2003年的精准抉择打下基础。
更重要的是,自主掌握技术的信念,让京东方避免了对引进技术的过度依赖。不同于彩管工业“中外合资、引进产线”的套路,京东方选择了“海外收购、自主建线”的模式。在2003年收购现代液晶显示业务后,京东方2004年立刻依靠被收购企业的技术力量(125名韩国工程师)在北京亦庄建设5代线。这条自主建设的生产线,也成了京东方最本源的技术学习平台。在这里,京东方锻炼培养了2000多名本土专业工程师,成为当时国内同行业中规模最大、掌握技术最全面、最有经验的一支技术团队。
京东方模式的成功,也给其他厂家带来了希望。天马微电子2006年在上海自主建设了一条4.5代线;2010年,TCL集团和深圳市联合成立了华星光电,借助从台湾招揽的200多名工程师团队,华星光电在深圳自行设计、自主建成了液晶面板8.5代线。
如今,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这些自主建线模式的践行者,都已成为中国液晶面板行业的龙头企业。
新一轮技术变化到来
中国显示器工业前景几何?
今天,全球显示面板行业正经历着从LCD向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的新一轮技术变迁,中国企业再次来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2012年初,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在反思当年并购汤姆逊的教训时说,“我们并购的时候有一样东西没看准,就是未来电视会往哪个方向走。究竟是等离子平板还是液晶平板,当时更多人认为是等离子,我们认为汤姆逊的背投更胜等离子,一脑门子扎下去,结果赔了大钱。”
那么,当前的中国液晶显示企业会像当年的前辈彩管企业一样,再次发生误判,“一夜回到解放前”吗?
2017年10月26日,一条轰动业内的消息给出了答案:京东方第6代柔性AMOLED显示屏生产线正式量产。这是中国首条、继三星之后全球第二条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它意味着中国企业已成为液晶显示产业新一轮技术变化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
纵观全球液晶面板行业,在新技术来临之际,日本与中国台湾企业显得思路不清、后劲不足,最新型的柔性屏基本只是中韩两国的天下,OLED屏则是三星占据着绝对优势。中国在用于电视的大尺寸液晶屏幕领域拥有越来越多的份额,京东方更是在2017年首次超过韩国双雄三星、LG,成为显示面板出货量的第一名。而在用于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等中小型液晶屏领域,韩日企业仍占据优势,不过中国也在发力,逐渐蚕食他们的市场份额,一个鲜明例证就是京东方在今年3月打入苹果公司的供应链,成为苹果笔记本电脑的供应商,以及苹果手机OLED屏幕的观察对象。
液晶显示领域的未来究竟属于谁?对此,路风教授表示,高技术工业竞争的成败不在于短期内的技术水平,而在于能否以足够的盈利去支持不断的技术研发。他相信,在这一点上,中国企业有着足够的后劲。“竞争规律在任何一个工业都一样:退守高端只能是死路一条。”
而中国企业正凭借自己的成本优势,不断将韩日企业挤出中低端市场,凭借在中低端市场的步步为营、慢慢积累,不断为高端市场的技术开发提供源源不绝的能量。(记者 韩维正)
1.文章《【2003年日历】《中国屏幕》的新珊史:中国显示器产业前景几何?》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2003年日历】《中国屏幕》的新珊史:中国显示器产业前景几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