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9日,张顺艺开车离家,只留下一份遗书。
当人们发现她的时候,她在车里已经去世了。
6个月前,她在美国来回4次,参加了35次签名活动,正是事业上升期。旅行回家后,她反而越来越害怕了。没有人知道在她开枪自杀之前发生了什么。当时36岁。
“我太脆弱了,承受不了未来的痛苦和烦恼的岁月。”
她死的时候周围要安静。深夜的轿车,荒凉的道路,没有人听到的枪声。这不是人们熟悉的张纯露。
作为《南京大屠杀》(THE RAPE OF NANKING)的作者,世界著名畅销书作家、历史学家、各地演讲中、国家电视台的辩论中,镜头下的她总是自信而平静地交谈。
“首先,一定,一定,一定要相信一个人的力量。一个人也能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变化。”1998年6月,张顺楼被邀请回到母校进行公开演讲,并鼓励后辈们永远不要放弃梦想或信念。
没想到,她会放弃自己的生命。子弹来自67年前的南京。
南京大屠杀从未远去
忘记大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
这句话来自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利威塞尔,这也是张顺写书的原因。这场“第二次屠杀”持续了60年,直到1997年《南京大屠杀》出版。
作为第一个向西方社会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人,“张纯如”的出现既是偶然也是必然的。
1968年出生在美国的张顺楼与南京大屠杀本没有任何关系。
但是她的祖先是抗日战争的体验者。南京沦陷前,爷爷作为国军将军在上海抵抗,断绝了三个月。外祖父母为了离开家乡几乎分手了。
关于战争的记忆世代相传。
和当时很多中国家庭一样,张顺楼的父母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如何经历这场战争的,其中包括南京大屠杀。
反复强调的民族记忆成为张顺楼小时候的影子。战争体验者的影子基于遗忘。也就是说,在遭受极端残忍的暴行后,他们连死亡、痛苦和屈辱都听不见。在亚洲以外的世界,绝大多数人甚至没有听说过“南京大屠杀”。
美国多年来最畅销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摄影师书中也没有提到一句话。
“成千上万的生命因为别人一时的邪念闪现而下降。第二天,他们的死亡变得毫无意义。”
大屠杀不能这么安静。那么历史的真相是什么呢?
张顺艺查阅了大量有关汉语、日语、德语和英语的资料,收集了从未出版过的日记、笔记、信件、政府报告,再加上实地访问、采访、三年、1997年底、《南京大屠杀》本书,以极快的速度登上了美国
可以说是所有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了张顺艺。在西方社会长期的忽视和遗忘中,越来越强大的中国足以恢复被日本政府故意掩盖的历史。为此奔波多年的中国人也不遗余力地支持张顺艺。
日本右翼猛烈抨击她。日本政府始终主张“南京大屠杀不存在”,张顺楼在美国电视直播中与当时的日本驻美大使佐藤方言公开对质。
“你听到他的道歉了吗?主持人问道。
“我没听到‘道歉’这个词。张春如回答说。
到目前为止,85年后的我们仍然没有听到日本政府的正式道歉。
60多年前的子弹,如何杀人?
对于张顺楼的实际死因,众说纷纭。
张顺楼的丈夫布雷特道格拉斯写道:长期以来,人们对日本右翼极端分子的恐惧和担心,以及高强度的工作,导致了张顺楼的精神崩溃。
日本右翼的疯狂,众所周知,日本学者和官员的文字“包围”、装有两颗子弹的信封、“不明组织”对日语译本施加的压力。
高强度的事情和张顺一样,也和自己的特性有关。就是聪明,坚强,勇敢,优秀,“心疼自己”。
张顺艺提醒自己,为了保存历史,要写文章。但是幸存者们日渐衰老,一旦他们死亡,一个人的故事就不会流传。
她尽可能地记录和倾听。从旁人的角度来看,她想把自己融入历史事件中,好像自己是历史事件中的人,用自己的感情和体会写这本书。
她看到了一位将近80岁的老人。60年前照片中,她18岁,新婚怀孕,为了不被强奸,反抗了3名日本士兵。
/tos-cn-i-qvj2lq49k0/25ff34f32b324c42a29dddfd11cae34b?_iz=31825&from=ar;x-expires=1704191745&x-signature=gLuYrxCbbEdK57Oj9XqSKbiI4Ec%3D&index=2" width="640" height="453"/>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
在与3名日本兵英勇搏斗,被连刺37刀后,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如果我出生在那个年代、那个地方、那个时间,我也就是其中的一具尸体了,一具无名的尸体。”她说。
她似乎真的成为了旧时代的幸存者,害怕没有人记住,甚至连伤害她的人都说,不曾发生过这样的事,“该如何的恐怖?”
只是,触碰历史的人,总不免被刺痛。失眠多梦、体重减轻、头发掉落、痉挛性地颤抖……其实她也不是什么大无畏的英雄,只是她停不下来——当年的痛苦更甚于今日。
1995年夏,南京之行,她随身携带的相机,记录了十余名幸存者的面容,他们身上大多有伤疤,有人落下终身的残疾,有人叙述往事时,痛苦到难忍落泪。
然而能活下来,已是幸运。砍头、肢解、活埋、奸杀、凌辱……杀人取乐的刽子手们,把死者的尸体和因痛苦发出的惨烈哀嚎,都给焚烧、掩埋了。
时隔30年、50年、80年……当年的幸存者,一遍遍讲述亲身经历,一次次置身历史屠场。有幸存者,听闻中日恢复交往的消息,直接晕倒。历史和现实,都有百般无奈,但有些事情,再痛苦,也不敢忘。
如今,有的读者读《南京大屠杀》,翻开几页,不忍卒读。其实,任何试图通过张纯如的眼睛,回望那段历史的人,都是在重温当年的残酷和痛苦。
正如葬礼上,作家詹姆斯·布拉德利,对张纯如2岁的儿子克里斯托弗说:
“在你追寻你母亲的故事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在她的眼前,浮现着成百上千——不,应该是成千上万——饱受折磨的死者和惨叫着的幸存者。”
今天谈张纯如,意义何在?
谈张纯如,是因为她让世界更直接地听到了,南京大屠杀中,那些死去的、痛苦地幸存的人们,被捂住的哭声。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张纯如雕像
也是因为,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记住历史的另一种方式:知道,但不止于知道。
1993年的张纯如,知道南京大屠杀。那是母亲口中,祖父、外祖父亲历的民族浩劫,是日本对中国人民的一场屠杀,是死亡、是痛苦。
但当她走进这段历史,通过不同人的眼睛,她看见了一个罗生门式的南京大屠杀:在军国主义洗脑下逐渐丧失人性的日本士兵、受尽屈辱和磨难的中国老百姓、冒险庇护难民的欧美人士。
在这庞大的群像里,还有一些微弱的声音,险些被历史的洪流淹没,又被张纯如从字里行间捞了出来,比如反对杀俘的日军指挥官、曝光并抨击本国士兵残忍暴行的日本记者、支持坚守首都却无奈撤离的国军将领。
她认真了、用心了,把自己卷进去了,看到了这段历史有多复杂,也更“知道”,这场浩劫,是中国人民的死亡和痛苦,也是无数爱好和平的人的挣扎和抗争。
知道与“知道”之间,是一道天堑。
真正的“知道”,不应只是看到关键词,条件反射式地激愤,而是在足够的认知和思考后,在认清了历史的复杂性后,真正明白目标所在。
如今,对于南京大屠杀,我们已不说忘记,更不说“有什么关系”,但如果不去更深入地了解,更深刻地体会历史的复杂,动辄抵制日货,对日本文化喊打喊杀,种种盲目仇日的言行,只是一种浮于表面的民族政治正确。
毕竟,情绪是经不起消耗的。脱离了认知和思考,一时的民族激愤,离开了特定的纪念日,往往难以维系。
我们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但如果不去认真钻研历史,简单地把“南京大屠杀”当做符号和一种宏大叙事,也是一种变相的冷漠、是更隐晦的虚无主义。
对于广大青年来说,我们未必能像张纯如一样舍身史海,但我们可以更认真、更用心、更严肃地去了解这段历史。在国家公祭日这天,花时间读一本书、不带倍速地看完纪录片,去感受当初的绝望,和斗争的伟大。
少一点浮躁,多一点用心,面对历史,让热血静静地沸腾。
今天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在祭奠亡灵之时,我辈更当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壬寅年十一月二十2022-12-13
编辑:雲成章
设计:锦柏_柏白
责任编辑:刘雅虹
来源:央视网
1.文章《【做梦别人死了什么意思】张顺艺是为谁而死的?》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做梦别人死了什么意思】张顺艺是为谁而死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