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西决,洪水泛滥,战士们望着身后的成千上万的百姓,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抗击洪水,九强十几万百姓哭着跪着恳求。“请不要跑,我们可以,但我们不能失去你们。”

响应老百姓的是战士们打破天空的“堤坝有人,堤坝有人死”的呼声。

电影般的场景是1998年口腔堤坝的真实写照,大坝入口爆炸,洪水肆虐,沉没的沉船毫无用处。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30多万解放军跳进河里,用自己血肉的身体筑坝。

现在亭子依旧,山川安然无恙,对于遇难的战士们来说,这是他们最期待的样子。

00年水灾,32万解放军冲向一线

1998年6月中旬,江西突然下暴雨,洞庭湖和鄱阳湖地区受暴雨影响,水位迅速上升,积水不断流出,长江也发生了整个流域性大洪水,每秒近6万立方。

江西九江是长江流域的一条河流,连日持续的降雨使其水位暴涨,超过了历史最高水位线,随时有洪水泛滥成灾的危险。

口腔附近住着30多万老百姓,只能说洪水一旦登陆,房子就会被淹没,树木倒塌,无数百姓的生命也会受到威胁,后果不堪设想。

不仅是九江,庆州和武汉等地也在受灾范围内。为了保护人民,国家从安徽、浙江、南京、江西等地动员了数十万军队,紧急奔赴前线。

武汉是重灾区,受洪水影响最大的地方,万里长江在荆江。

98年水灾发生后,荆江段面临最严峻的考验。因为荆州市辖区——沙市和江陵县等都属于武汉市的洪水粉红区。

总之,在最危险的时刻,不得已的时候,会炸毁庆州大坝,淹没庆州,守护武汉乃至整个汉江平原。

国家领导人经过不断商议,决定在水位达到45米时,预报继续上涨时,打开荆江粉红区北水闸,划分洪水。

专家院士反复计算的荆州和武汉地区能够承受洪峰的极致,一旦过去不划分洪水,汉江平原千万人口将面临洪水的威胁,武汉城市也将成为一片汪洋。

年8月6日,看到情况没有好转,水位不断上升,处于粉红区的老百姓已经撤离,荆江粉红区的准备工作已经开始,撤退命令也已经准备好了。只有一个命令,炸毁大坝,打开闸门,引发洪水。

但是这个决定有多难,不管向哪个地区划分洪水,有害的都是老百姓。那都是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故乡。

所以最后粉红区也没有打开闸门,没有引发洪水,国家领导人做出了最终决定,咬紧牙关,死守大坝,没有启动粉红区。

无论是庆州的几十万人还是武汉的几百万人,都不能放弃一个人,竭尽全力严防死守。

按照这样的命令,解放军战士死守大坝,不眠不休地又开始了一场战斗,只是为了保卫后方的百姓。

8月7日,九江地区的水位没有上升,由于水的不断冲击,大坝也慢慢达到了可以承受的极限。

amp;index=4" width="640" height="401"/>

为了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当地特地派出官兵驻守在九江堤坝附近,长达17.46公里的九江河,每米安排两名战士看守,时刻关注水流动向。

中午时分,炮兵连指导员胡维军正带人巡视时,发现水中一处地方出现泡泉,有很多脏水不断向外冒出。

有着多年抗洪经验的他心里大喊不妙,看样子,大坝坚持不了多久了,洪水大概率是要来了。

“泡泉”又称“管涌”,一般的堤坝下面都会有沙,由于动物会扒小洞,所以在涨水或者汛期的时候,水会在渗透力的作用下沿着这个洞往外流。

水流会不断地把堤下面的沙带走,这个洞就会越来越大,形成空穴,集中涌水,最终造成溃堤,整个垮下去。

“泡泉”这个词的出现,往往意味着紧急抢险,它的出现是大堤溃堤的前兆,许多洪涝溃堤的主要原因是管涌没有被及时发现,所以一旦出现管涌,非堵不可。

胡维军立即将这一情况汇报上去,炮兵连连长贺德华知道以后,立马找了十三位水性较好的战士潜入水中,试图找到泉眼将其堵住。

暴雨还在继续,江水也越来越浑浊,在这样的状况之下,想要找到泉眼无非是难上加难。

在水下摸索了一段时间以后,战士们终于将泉眼堵上,他们以为可以停下来缓缓劲时,谁知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

卡车沉船阻挡洪水,人民子弟兵以身抗洪

要堵住水位不断升高的长江水,在有限的时间里重筑大坝更像是痴人说梦。

先不说在那个环境中有没有重型机械设备,翻腾的长江水也不会给人们太多喘息的时间,所以解放军战士只能靠最简单的办法,日夜坚守,用人力加固大坝。

刚开始,战士们只用一些沙袋,石块堵在缺口处,只是水流太过汹涌,沙袋堵上去不一会就被冲走,根本无济于事。

但战士们还是源源不断地往前丢着沙袋,即使整个人被水流冲的站都站不稳。

8月8号之后,堤坝溃口不断增大,30米、50米,长江像是开了一个口子,想把所有人都吞入腹中,波浪滔天的江水看得直让人绝望。

靠沙袋石头想要堵住缺口根本不现实,战士们想到可以用卡车装满沙袋石块堵到溃口处,但是几吨重的卡车在洪水面前毫无还手之力,没过一会就被冲走了。

之后他们又征用了长江上的货船,将装满一千六百吨煤矿的船沉在缺口处,这下总算是将缺口给堵上了。

虽然溃口被堵上,但总归不是严丝合缝,许多地方还是透过缝隙不断渗水。

现场指挥员董万瑞下令,往堤坝中放钢管柱和钢筋笼,在其内侧投放石料止水,抓紧一切时间修建一道新的防御工事。

由于洪水太过汹涌,工程兵们站都站不稳,更别提要进行水下工作。

为了减小水流的冲击,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地跳下水,手挽着手,互相搀扶着站在水流之中,为其他战友建立起一道肉身屏障。

不管是年轻力壮的二十多岁的战士还是领导,包括已经五六十岁的董万瑞,他们一个一个都跳入了水中,即使倒下,也立马会有人补上缺口,他们一个个眼神坚毅,视死如归。

从抗洪救灾开始,这些战士已经不分昼夜地奋斗了数十个小时,身上被水泡的发白发皱,累得站都快要站不稳。

可听到要以身抗洪时,他们一个个都没说话,只是牢牢地挽住身边战友的胳膊,任凭风浪起,洪水肆虐,站了三十又三十分钟。

当时的他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死死守住,哪怕会被洪水卷走,因为他们一旦放手,丢的就是上千上万条人命,不管如何,他们都要战斗到最后一刻。

岸上的老百姓看着战士们一个个这么不要命,他们心疼地大喊:“求求你们不要跳了,家我们可以不要,但我们不能失去你们。”

他们不过是二十多岁的孩子,百姓们实在不忍心看到他们如此,可回应百姓的,是战士们响破天际的“堤在人在,堤亡人亡”的呐喊。

“堤在人在,堤亡人亡”,或许只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才能给百姓安心的底气,因为他们说到做到,人民从始至终都是他们的第一位。

他们身上穿着军装,他们便要承担起这份责任,这时候,他们不是任何人的孩子,他们是人民的保护神,属于国家,属于人民,他们心中此时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保护人民。

决口被成功封堵,涌现无数抗洪英雄

不分日夜地奋战了几天之后,九江堤坝的决口终于成功被堵上,这场和天灾之间的“战争”,终是以人类为赢家落下帷幕,只是代价惨重。

据相关报道,为了抗击这次洪水,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一共调集三十多万兵力,一万多辆各型军车,一千多艘舟艇,两百多架飞机和数不清的救援物资,社会各界人士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不幸的是,在这场灾害中,全国有29个省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达3.18亿亩,被波及人口高达两亿多人,死亡人数4150人,也有26名解放军战士和武警官兵在此次救灾行动中献出了生命,李向群便是其中的一位。

1998年6月13日,李向群回家探亲,虽然不在部队,但他时刻心系灾情,看到灾情越来越严重,他在家里如坐针毡。

想到部队可能要去支援,于是李向群便赶紧结束了假期,提前归队。

1998年8月5日,李向群所在部队接到前往湖北救灾的命令,于是火急赶往灾区,上堤抢险。

从8月7日到8月19日,扛沙袋,下水抗洪,李向群始终冲在前线,不说苦不喊累,抗沙袋肩膀都磨出了血。

为了堵住管涌,李向群几次下水,脚上被划出一道几厘米的口子,他也一声不吭,一直坚持到排除险情。

就这样日夜抗战十几天之后,19日那天,李向群的身体终于顶不住病倒了,多日高烧的他晕倒在大堤上,被战友送到了医务室。

21日,病着还没好的李向群不听卫生院的劝阻,又奔赴到了战场,带病抢险。

他只觉得他一个年纪轻轻,身强力壮的大小伙,小病小痛不算什么,轻伤不下火线,所以即使身体不舒服,他也一直咬牙坚持,想着忍忍就过去了。

可最后他还是因为疲劳过度,口吐鲜血,昏死在大坝上。

上午十一点五分,李向群被送到公安县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室,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抢救,李向群终于睁开了眼睛。

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管涌堵住了没有?还滑不滑坡?晚上还有没有任务?”

之后李向群又被送到武汉进行抢救,但因为极度劳累导致心脏衰竭,肺部大面积出血,最终抢救无效,在22日上午十点永远离开了人世。

那时他年仅二十岁,参军二十个月,党龄只有8天,他满心欢喜地想要为党,为国家,为人民服务,可没想到这条路走得那么快,一转眼就到了尽头。

李向群和父亲

8月26日,李向群的父母赶到荆州替儿子交上了2000元的党费,这是他的第一笔党费,也是最后一笔。

面对儿子的离去,李向群父母悲痛的同时,也为他们的孩子感到自豪,他果真是好样的。

之后李向群的父亲便穿上儿子生前的军装,紧急加入到了抗洪救险当中,儿子未完成的任务,他这个做父亲的替他完成。

在这场灾难中,处处都是李向群,人人都是李向群,他是英雄的代表,也是千千万万英雄的缩影。

过去二十多年,新一代人对98洪灾略有耳闻,但听起来只觉得惊心骇瞩,老一辈人始记心中,而更应该被记住的是李向群,是千千万万个李向群。

不管是1998年百年难遇的洪灾,还是2021年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又或者是地震,每次冲锋在前的都是身着迷彩服的他们,洪水冲破了大坝,却冲不破他们用肉体筑起的屏障。

对于百姓来说,“解放军”三个字不仅仅是国家的军人,他更是人民心中的强心剂,安神药。

有他们在,黑暗中的人群便不再惶恐,因为有他们在,便会有黎明,想必已经逝去的他们看到如今山河无恙的祖国,也会开心地笑吧。

人们常说,在天灾人祸面前,人类的力量微不足道,面对天灾的发生,我们无力阻挡。

但我们始终满怀希望,直到如今,中国人民和军队在那次洪水面前坚定、团结、不顾一切的力量仍然感染着我们,鼓励着我们坚定前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