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秀钟

二选一读

一个;一个。工作;工作。1

垃圾,大家每天都在“生产”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分类,这本与家家有着密切关系的小即小说大而大的事情,不仅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也是大城市,特别是北京等大城市领导人关注的焦点。

2011年11月18日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2012年3月1日起实施。2013年3月20日下午,中共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加强首都环境建设等问题,并出台了管理包括《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13—2015年)》在内的三个首都环境的重要文件。3月28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北京包围“环境死海”(空气污染、污水、垃圾、违法建设)的总动员公令!接着是“改善死海,改善环境”的报道,声势浩大。

但是,维修工作进展缓慢,效果并不理想。以生活垃圾分类为例,2014年11月17日,《京华时报》以完整版本公开和分析了北京市的《垃圾分类示范14年喜忧愁》,其要点是“居民烦乱,70%以上需要二次分类”。2015年5月28日,《北京晚报》的“市政府的12345市井和民城”热线专版为:010到今年的“两会”,北京的垃圾分类仍然是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点问题。

2017年1月17日,《垃圾分类:自己骗自己的游戏》《两会之声》专版,关于垃圾分类文,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主任孙新军回应政协委员说:“垃圾分类进行了16年,但进展缓慢。”北京是这样的。全国的情况也很糟糕。《北京晚报》经常正式报道垃圾分类问题,2017年1月9日,评论专版发表了“申论”文章,指出“垃圾分类需要创新的治理思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对垃圾分类也成为了“垃圾分类要从细节开始”、“垃圾分类要纳入法治化轨道”等“两会”报道的大标题。

为了解决垃圾分类进展缓慢的问题,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问题,这是由人制造、捡垃圾和处理垃圾的内在逻辑决定的。与垃圾分类关系密切的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最大,最基本,最重要的水平。家家户户,大人和孩子都是生产垃圾的人,也就是垃圾分类中,他们的学习、教育和管理是最重要的。第二个层次是负责垃圾分类的职员。第三个层面是捡垃圾的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清洁工”和“破烂王”。让我想起几十年来从编辑者的工作中了解到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如何关心废品回收和废品回收的。

两个;两个。这个;这个。2

1977年10月,笔者同事、《人民日报》内参部老记者王症状同志以《北京日报》为主题,写了一篇稿子,强调北京废物回收公司很多职员的辛苦劳动、对社会的贡献和连找对象都困难的苦衷。10月30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善德下达了长篇指示。

秋、江阳、曲木、李林、国东、王磊、高修、段云、文文同志:

北京日报社编撰的这本内部参考书,对从事废品回收工作的同志们说了非常好的话,非常公正的话。现在社会上确实有少数同志瞧不起服务、清洁、废品行业,这些同志有的对这些行业的工作意义不了解,有的可能受到旧习惯的影响。但是这种思想不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不能,应该宣传教育他们。服务、清洁、废物回收工作,城市不能离开它,农村不能离开它,工厂不能离开它,家庭生活不能离开它,工农商学兵不能离开它。废品中有些实际上没有报废,是宝物,可以加工工业原料、地农物资、供应市场和出口商品、中西材料,甚至更贵的东西。

朱总理生前对此发出了重要指示,指出要抓紧废物利用的这一部分,使其成为无用之物,多用途,全面发展生产服务,使其更好地实现勤俭建国、社会改造任务。因此,从事服务、清洁、购买废品的同志们的劳动很有价值、高尚、光荣,是社会劳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辛苦的劳动已经为我们创造了大量财富,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希望他们继续努力工作,成为诚实、无名英雄,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们的报纸、广播等宣传舆论部门要利用各种活动进行广泛宣传,称赞这些行业的好人,教育无视这些行业的思想。有关部门的领导,对这些行业的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思想教育,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对他们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综合解决。

接着,姚依林指令:

完全拥护先读同志的指示。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比较普遍地存在这个问题。

我记得,接到李显年副总理的指示全文时,我们整个内部参谋部都很激动。我们说了两句“没想到”。一个是中央领导没想到废物回收工作。

给予了这么高的评价,对于这个战线上广大职工给予了这么亲切的关怀和爱护。领导批示说“北京日报社编的这份内部参考,为从事废旧物资回收工作的同志们说了一篇很好的话,很公道的话”。其实领导批示本身为从事废旧物资回收工作的同志们说了一篇更好的话,更公道的话。再一个没想到的是,我们的内参全文才1300多字,而领导的批示就有600多字,这在《北京日报》内参史上是没有过的。

李先念副总理批示中提到的“周总理生前对此有过重要批示”,指的是1958年7月6日上午,周恩来总理视察了广东省新会县供销社办的废物利用展览,第二天做的题词。1988年6月,笔者调《中国商业报》 (现改为《中国商报》)担任副总编辑,有幸见到周总理题词的复印件,全文是:

全国商业部门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应该向新会学习,抓紧废物利用这一环节,实行收购废品,变无用为有用,扩大加工,变一用为多用,勤俭节约,变破旧为崭新,把工农商学兵联成一片,密切协作,为全面地发展生产服务,以便更好地实现勤俭建国、改造社会的任务。

30年后,1988年5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鹏批示:

大力开发利用再生资源,变废为宝,支援建设。

今天,在全民动员整治垃圾、垃圾分类,改善环境的行动中,重温50多年前、40年前、20多年前,国家最高层领导关注废品回收工作,关心回收废品的人,意义十分重大。笔者个人理解,过去讲的废旧物资(品)、再生资源,实质是我们今天说的生产生活垃圾中大部分有用的东西。回收废品与捡拾垃圾、收破烂一样,是治理生产生活中产生垃圾的重点工作。其中的核心是人,用一句话来概括,即是:“人产生垃圾,人回收垃圾!”

201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市每天产生的垃圾中,仅生活垃圾就有1.8万吨,全年高达六七百万吨。而在垃圾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废旧物资回收“正规军”严重不足的现状下,京城无处不在的“破烂王”的队伍也跟着很快壮大。

2000年,在北京这个特大型城市的“拾荒大军”号称有十万之众。2006年增加到13万人。现在虽然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但笔者估计北京城郊的“拾荒大军”不会少于10万人。再加上每个居民小区都有三五位“半拾荒者”,每天一两遍地围着垃圾桶翻捡,力量也很可观。我们解决垃圾问题,除要调动“正规军”和广大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以外,京城十万之众的“拾荒大军”“破烂王”及遍布各个社区的“半拾荒者”们的作用绝不能小视!像老一辈领导人李先念那样公道地对待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为他们创造正常的工作条件;政策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垃圾分类做贡献。如是,做好垃圾分类,治理垃圾之害,一定会大大加快!

北京如此,全国其他城市也是如此;城市如此,乡村也是如此。


责编:刘忠辉

编审:郑国伟

制作:王喻


本文为《党史博览》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等。侵权必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