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5月27日是激动人心的一天。当天,83岁的毛泽东主席结束了生前最后一次外交工作,以强大的意志接见了因重病而无法站起来的他老人家,最后一位外国领导人——巴基斯坦总理布托。此后,中国政府发布公告称,在毛泽东当年9月9日去世之前,今后不会再出现在外交场合。

毛主席最后一次接见外宾是什么情况?你说了什么?布托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身体不好的毛主席还能继续见面吗?

在这有感触的日子里,让我们回顾一下当时的情景和布托可敬的人生。

最后的握手给了“巴铁”

1976年毛泽东83岁高龄,黄昏年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但是从不输的他在最后一天也坚持做他认为应该做的事,包括会见外宾。只要秘书告诉他外宾要求接见,毛泽东并没有拒绝。

1976年5月12日,毛泽东会见了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会见时,毛泽东受到他的贴身秘书张玉峰和孟锦云的搀扶,去接见室坐在沙发上。来到李光耀大厅时,张玉峰和孟锦云扶着主席,他们俩迅速退到屏风后面。毛泽东刚站起来,和李光耀握手结束,“扑通”地坐了下来。毛泽东用李光耀的接见只说了几句问候话,前后仅几分钟就迅速结束了。看到这种情况,我以为主席最后破例会见了外宾,因为对方是“铁哥们”李光耀。

令人惊讶的是,半个月后,当毛主席邀请“巴铁”(中国和巴基斯坦有着牢不可破的友谊,被称为“铁哥们”)——巴基斯坦总理布托来访并与他见面时,老人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本来,1976年5月下旬,巴基斯坦布托总理访华,提议会见毛泽东,当时布托已经来中国几天了,等待毛泽东的会见,但主席身体状况不允许,一直没有安排,工作人员也不敢告诉主席布托的要求。此时毛主席不仅行动不便,说话也很困难,所以只能从喉咙里说出模糊的单词。肺心病经常使他处于严重缺氧状态。

5月27日,当布托提议离开中国,再次见到毛泽东时,毛泽东的秘书不得不向毛泽东报告这种要求。当时毛泽东刚吃了安眠药,但仍然毫不犹豫地点点头,同意准备接见。

接见时,毛泽东坐在自己的沙发上,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于是坐下来和布托见面握手。

毛泽东对布托说:“你好吗?”布托回答说:“我很好,谢谢。毛泽东说:“我不太好。腿不好,演讲也不好。”布托说:“主席创造了伟大的历史,你高举人民革命斗争的旗帜。”毛泽东谦虚地说:“没有多大成就。单击

仅仅几分钟后,毛主席结束了生前最后一次与外宾见面,这次与外宾握手,留下了中国“铁哥们”巴基斯坦总理布托。

布托:令人敬佩慷慨赴死

阿里布托(1928-1979.4.4)出生于巴基斯坦的一个贵族家庭。他从小接受西方教育,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法律,然后去英国三岛当律师。1953年,布托将自己的事业转移到国内,在卡拉奇开设了律师银行。此后,布托开始从政,随后历任联合国驻巴大使、贸易部长、外交部长等职。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巴基斯坦陷入危机时,布托脱颖而出,挽回局面,成为国家英雄。

1971年,为了防止东巴基斯坦(后孟加拉国)独立,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出动军队进行镇压,有一段时间炮火连日持续,东巴陷入混乱。这时,印度趁着动乱出兵,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印度军队向东巴挺进,巴军继续战败。这时叶海亚汗慌了,急着把布托送到联合国寻求国际支持。

/>

然而在联合国,只有中国明确支持巴基斯坦,苏联站在印度一边,英国和法国态度左右摇摆,美国也不想得罪苏联和印度。尽管布托在联合国反复奔走,四处游说,但却无功而返。叶海亚·汗政权也随之垮台,布托在风雨飘摇中接任总理,但他面临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乱摊子。东巴已完全脱离巴基斯坦,成立了一个新的孟加拉国。在西巴基斯坦有近5000平方公里的领土被印度占领,约十万名巴军成了印军战俘。

布托刚一上台,就立刻寻求与印度谈判,以稳定政局。但当他与号称印度“铁娘子”的英迪拉·甘地总理会面时,却感受到了对方的咄咄逼人。面对布托这个败军之将,英迪拉·甘地提出了一揽子解决方案,要求把领土、战俘以及克什米尔问题一举解决。对于这个屈辱性的方案,布托坚决反对,“夫人,我宁可回国下台,也不会签订这个条约!”在谈判中,布托的律师特长显现出来,在最后的一次会谈中,他饱含感情地对英迪拉·甘地说,“夫人,印巴是南亚的两个大国,为什么我们要让彼此的伤口更加加深呢?不错,军事征服固然是一项光荣,但那毕竟是非正义的。一个睿智的政治领导人,为什么不做适当的让步以换得永久的和平呢?”经过他的说服,加上艰苦的谈判,英迪拉·甘地做出让步,同意退出占领的大部分巴领土、归还巴战俘,双方恢复正常经贸关系,至于克什米尔争端则维持现状。巴基斯坦在战败的局面下保住了最大国家利益,布托功不可没。回国后,面对欢迎的人群,布托若有所思地说,“这不是我的胜利,也不是英迪拉·甘地的胜利,而是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胜利。”

由于在西方国家学习和生活过多年,阿里·布托上台之后,决意要在巴基斯坦实行类似西方的民主改革。在他的推动下,1973年巴基斯坦颁布了新的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人权,禁止种族和教派歧视等。同时,布托开始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为推行土地改革,布托不惜拿自己开刀。

然而,他的经济改革则触动了大企业家和大地主的利益,他们故意制造种种障碍,使巴基斯坦经济陷入了停滞。经济的停滞,使得反对派趁机崛起,布托的政权开始不稳。看到这种情况,布托决定让人民来决定自己的命运,他毅然提前举行大选。大选的结果令布托的反对者们大失所望,大多数选民还是支持布托领导的人民党,布托也顺利当选为总理,但却引发反对派的骚乱。面对乱局,为控制军方,布托越级提拔了他眼中的“自己人”——当时的第三军军长齐亚·哈克担任陆军总参谋长。然而布托做梦也想不到,真是这个“自己人”最后杀害了自己。

(齐亚·哈克)

1977年7月5日凌晨,巴基斯坦军方在齐亚·哈克的带领下发动政变了。

就在军方向总理官邸实行包围的同时,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警察冒着生命危险将消息告知了布托的警卫乌尔斯。乌尔斯急忙叫醒熟睡中的布托, “布托先生,军队发动政变了。快想想办法躲起来再说,或者跑掉!”布托却显得十分镇定,他平静地说:“我的生命属于真主。他们既然叛变了我,想要杀我,那就让他们来吧!”

凌晨2时,阿里·布托被捕。对于布托,政变者借口布托曾经暗杀政敌艾哈迈德·汗,对他提起了诉讼。面对指控,布托凭借律师的口才逐条批驳,结果法院顶住压力宣布布托无罪。听到布托无罪的消息,巴基斯坦立刻沸腾了。这时候齐亚·哈克坐不住了,干脆以危害军管政权的罪名再次将布托逮捕。

对于巴基斯坦的政变,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看到布托被捕,一些国家通过各种渠道展开营救。历来与巴基斯坦有良好关系的中国,通过联合国和驻巴大使等外交渠道向巴军方传话,希望能够释放布托,对于中方的努力,齐亚·哈克只是哼哼哈哈,打着马虎眼,或对中方大使避而不见。美、英也要求巴军方能够公正对待布托,法国总统也直接给齐亚·哈克写信,要求让布托流亡国外。甚至连布托昔日的对手、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也发表声明支持布托。然而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齐亚·哈克反而认为,释放布托可能对自己的统治产生不利影响,于是他下定决心消除后患。1979年2月6日,巴基斯坦最高法院以4票赞同3票反对的投票结果,判决对布托实行绞刑。

(贝·布托)

1979年4月4日,阿里·布托慷慨赴死。阿里·布托虽然死去,但他反对垄断、扶助贫民的政治主张却在巴基斯坦生根发芽。在齐亚·哈克下台后,阿里·布托的大女儿贝·布托成为巴基斯坦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

(壹点号《节日研究》出品,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翟恒水 综合整理,参考资料:《毛主席的最后一次接见外宾》、《阿里·布托》,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