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瓷”的概念广义上主要由两类组成,一类是在低铁的白色胎体上涂上透明釉制成的产品,一类是在高铁的深色胎体上涂上白色化妆土,然后涂上透明釉的产品,他们的釉色也可以变蓝或变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陈大秀指出,宋代白瓷领域是两个系统,代表政要的细白瓷和代表磁州窑的粗白瓷。
糖白釉罐
口径13,底部直径14,高度36厘米。济南市发掘济南市博物馆藏品
一、白瓷的出现
根据相关资料,白釉者的出现从北帝末到隋代初成熟为唐。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白瓷是河南安阳北齐武平6年(575年)在范浦墓出土的陶瓷9件,具有明显的初创特点。与南方青瓷相比,北方地区青瓷胎质粗,釉层薄,厚度不均。
南方的陶瓷制造技术长期领先于北方,为什么白釉陶瓷在北方先烧起来?从陶瓷发展的历史来看,白瓷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代陶工使用了什么原料,使用了什么加工和发射工艺,如何成功地实现了白瓷的昌化?
松井正马白釉绳纹婴儿纽扣盖子罐。
高7.8,口径4.5,底径4 . 3厘米,弧形圆盖,一张床饰有纽扣、直球、斜肩、折叠船、小腹、小圈脚印和腹部装饰四条带子。济南市博物馆馆藏
关于白瓷起源工艺方面的许多问题,前辈学者已经探讨过了。持白瓷首先在北方产生观点的学者们认为,基本上有原料和燃烧工艺的原因以及当时政治、宗教等社会的综合因素。有人建议陶瓷釉料在南方已经形成一定的审美习惯,不能轻易改变。北方自业起步晚,直到白瓷出现,才形成使用青瓷的习惯。
松井正麻白釉小碗。
口径7.7,底部直径4.3,高度5.4厘米。直口、深腹、圆脚。济南市博物馆馆藏
政治上,东汉末年以来,中原一带长期处于分裂分离主义者、频繁的混战局面,原本繁荣的城市到处伤痕累累,农业凋敝,老百姓流离失所,手工业特别衰落。北魏孝文帝时期,先后实施了一系列汉化措施,使北方地区的经济能够逐步恢复和发展。结果,北方制陶瓷产业发展迅速,相应的技术也逐渐成熟。
此外,李基贤还提出了北朝时期北方民众流行的弥勒信仰和白瓷的生成相关的独特见解。北魏时期,弥勒信仰盛行,崇尚白色的影响,北朝时期皇室、站立、百姓也崇尚白色。
松白釉病
口径4.9,底部直径7.7,高度19厘米。嘴唇、短脖子、长腹部、腹部逐渐斜折,整体涂白釉少于地板,圆脚露出胎儿。1975年出土于济南市。济南市博物馆馆藏
南北制陶瓷原料与燃料不同。我国北方各窑地区附近生产的原料大多是质量好的粘土,而且主要有二次沉积粘土,这种粘土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铁、钛等彩色元素的含量明显低于南方的瓷土。
最后,自北朝青瓷在我国北方成功烘烤以来,陶瓷工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75年在河北自县发掘的北齐武平七年(576年),在左丞相文昭王高润庙出土了两个陶瓷碗,口部露出了火葬土。这表明北部地区在北齐时使用了火葬土。
松白釉印刷盒
口径3,高2.7厘米。字母口,箱子扁平圆形,整体涂上白釉。在济南市出土。济南市博物馆馆藏
总而言之,
白瓷首先出现在中国的北方是我国陶瓷发展过程中的趋势。
二、北方白瓷的发展
早期的白釉瓷大多数出现在长江以北,特别是集中在黄河两岸的河北和河南两省。
隋代后,白瓷有进一步发展,已基本成熟。据考古资料的相关报道,河南安阳的一座隋开皇十五年(595年)张盛墓中发现的一批略带青釉瓷特征的白瓷,已接近标准的白瓷。晚于张盛墓十余年的西安郊区隋大业四年(608年)的李静训墓中也出土了白釉瓷。是相当成熟的白瓷器。
唐 白釉执壶
侈口,短颈,丰肩,圆鼓腹,足,肩部一侧贴短流,一侧贴条形柄。2004年济南按察司遗址唐墓街出土。济南市考古所藏
同样在西安郊区一座隋大业六年(610年)姬威墓中出土的一件白瓷盘口瓶,其胎质坚实白细,并在胎表面施加了洁白的化妆土,致使釉面呈色稳定,匀净光润,被认为是隋代白釉瓷的代表作。1982年,河北曲阳县尉仁弘墓志出土了一件与隋大业八年(612年)白瓷盘口瓶。此器白灰胎,施化妆土,透明釉,釉色白净光润,是隋朝后期的白瓷精品。河南、河北、陕西、山西都有窑场烧造,与同期南方的诸多青瓷窑场遥相呼应,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此后,白瓷烧制工艺逐渐东传至朝鲜、日本,西传至欧洲等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近现代世界制瓷业的发展。
宋 白釉深腹碗
侈口,折腹下斜收,通体施白釉至腹部,折腹下及足部露胎。2002年济南高都司巷遗址出土。济南市考古所藏
1.白瓷的代表邢窑和定窑
邢窑,是我国白瓷生产的发祥地。《新唐书》提到了“邢州贡瓷”,表明当时的邢州已生产出质量较高的白瓷,邢窑因而得名。邢窑白瓷造型规整、釉色洁白、烧成适度、产量甚大、远销中外,产地在唐朝河北邢州的内邱县。
北齐至隋是邢窑白瓷发展的前期,唐代邢窑处于成熟时期,唐代邢窑已经发展成一个规模很大的白瓷生产地,南北约30公里,成为一代名窑。陆羽《茶经》中所赞“邢瓷类银”、“邢瓷类雪”,便是指其釉色而言。此时的白瓷朴素大方,极少装饰,产品多为碗、壶、盘、盒、罐、钵等生活用器,风格朴素淡雅。
宋 白釉瓜棱罐
唇口外侈,短颈,瓜棱腹,通体施白釉,足部露胎。1998年济南七家村宋代墓群出土。济南市考古所藏
五代以后,邢窑因受战乱、优质原料枯竭的影响,以及技术渐趋保守落后而开始走向衰落。到宋时,邢窑北临的定窑和南临的磁州窑皆凭借当地资源条件的优势而崛起,邢窑逐渐衰退。邢窑作为白瓷的代表,它是陶瓷生产技艺出现突破性进步的一个标志,为白瓷时代的开辟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定窑白瓷始烧于唐代,驰名于北宋。定窑烧制白瓷的年代要晚于邢窑。从早期定窑烧制器物特征来看,大体和邢窑相同,唐代的定窑白瓷大多具有与邢窑白瓷相似的特征。定窑印花的线条精秀工整,纹饰繁缛细腻,结构严密紧凑,所印花纹一丝不苟,所装饰的纹精致水平可谓独步一时,是邢窑白瓷所不及的。器型以碗、盘、瓶、碟、盒和枕为主。
宋 白釉盏托
托杯呈花口,装饰镂空纹,托盘呈花口,高圈足。2002年济南高都司巷遗址出土。济南市考古所藏
定窑白瓷首创覆烧,口沿多不施釉,称为芒口。芒口处多镶金银边圈,成为定窑产品的特征。定窑原为民窑,北宋后期曾一度烧造宫廷用瓷,因而影响较大,各地竞相仿制。
2.磁州窑白瓷更具北方特色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继续烧制,烧造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流传下来的遗物也较多。
1975年在临水发现了一处唐代古窑址及化妆白瓷器残片,说明此时磁州窑化妆白瓷的烧制已经步入成熟时期。
宋 白釉香熏
香薰呈两半圆组合圆形,子母口,上半部雕镂空,圆饼形托。1998年济南七家村宋代墓群出土。济南市考古所藏
磁州窑的器型和纹饰为民间所喜闻乐见,影响范围较广,发展迅速。磁州窑白瓷以化妆白瓷闻名,属于粗瓷文化。本文附图介绍的数件白瓷,均为济南市考古发掘出土。从其特征来看,无疑是磁州窑系产品。由此我们也可直接感受到磁州窑的影响之广。
原文作者:王健丽
文章来源:《收藏家》2016年12月刊《北方白瓷概览》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收藏家》官方授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汉代海昏侯国考古出土——古玉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
1.文章《【白釉瓷器】小资雪色泡沫香:为什么白釉陶瓷在北方先烧?》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白釉瓷器】小资雪色泡沫香:为什么白釉陶瓷在北方先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